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复习.doc_第1页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复习.doc_第2页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复习.doc_第3页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复习.doc_第4页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复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目标熟练掌握文言文阅读的一般知识。 能力目标 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二、重点、难点:文言文阅读的一般方法与步骤。三、重点解读分析(一)文言文复习一般注意以下三方面的知识1、书下的解词 2、课文的翻译3、老师对课文的讲解(二)文言文阅读答题的一般方法一般步骤,也许几步都需要,也许需要其中的几步。1、审题目明要求:明确出题者让我们干什么,答题的范围和标准等是什么。定任务:把出题者的要求通过分析转化成我们可以操作的答题途径。2、找原文:在相应的原文中找到答题的范围。3、据分值,推条目:根据试题分值的分配情况来参考文本,大致推断出答案究竟有几条,几点。4、磨答案:原文只提供答题的范围时,我们要根据具体的问题磨合答案的文字。四、文言文阅读专题演练(一)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14题。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KCB齿轮油泵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 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晓雾将歇( )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3)怀民亦未寝(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4. 填空。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对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和 “_”。乙文的写景名句是“_”。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ZYB-B可调压齿轮泵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_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闲适、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的语句中。参考答案: 1.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 (1)消散 (2)参与,这里指欣赏 (3)睡觉 (4)只是 3. (1)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2)(我们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4. (1)猿鸟乱鸣 沉鳞竞跃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山川 月色(月夜) 热爱自然,沉醉山水(意思对即可)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12分)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可调压渣油泵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9.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文言语句的大意。(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 参考答案:5. D(“高猿”是一个偏正式的语言结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一般不停顿)6. A(“隐”是“遮蔽”的意思)7. B(A项是表倒装的助词,可不译;C项是动词,“去”的意思;D项是代词,“它”的意思;题干中的例句与B项都是结构助词,“的”的意思)8. B(选文第二段先写水之盛,再写水之速)9. (1)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是不能见到太阳和月亮的。(2)即使骑着马,驾着风(1分),也没有这样迅速。(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高压渣油泵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10.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KCB-300确的一项是( )A. 阡陌交通 交通:交错相通B.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邀请C. 不足为外人道也 足:值得D. 处处志之 志:记住1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忘路之远近 B. 见渔人,乃大惊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C.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D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其如土石何1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齿轮油泵kcb 55象体现。B. 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惜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之叹。C. 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D. 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13. 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文: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译文: 参考答案:10. D(志:做标记)11. B(B项中的“乃”都解释高压渣油泵为“于是”“就”;A项前句“之”解释为“的”,后句“之”不译,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前句“为”解释为“向”,后句“为”解释为“为了”;D项前句“其”解释为“他”,后句“其”不译,加强反问语气)12. B(他们感叹的主要是外界朝代的更替及带给人们的战争灾难)13. (1)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又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2)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NYP高粘度泵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4.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1)可爱者甚蕃 蕃 (2)濯清涟而不妖 濯 (3)不蔓不枝 枝 (4)陶后鲜有闻 鲜 15.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6. 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君子”应是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回答) 17. 你喜欢什么花?请谈谈你喜欢这种花的原因或它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可只谈原因或只谈思想感情) _参考答案:14. (1)多 (2)洗涤 (3)长枝节 (4)很少 15. (1)我则惟独喜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 (2)(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随意去玩弄啊。 16. 具有不慕富贵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品德的人。(或君子的美好形象: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庄重,质朴,不哗众YHB润滑油泵取宠,不炫耀自己,正直不苟,豁达大度,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17. 示例l:兰花,兰花无论种于何处都默默无闻地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纯朴高 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示例2: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能凌霜傲雪,展示了在逆境中奋进、战胜困难的精神。示例3:桂花,桂花不仅香气浓郁,而且可以作为香料,入药、入茶,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自然让人联想到无私的奉献。(由桂冠、月中的桂树想到桂花的高贵亦可)预习导学下一讲,老师将就考场作文的一些问题和大家进行交流。同步练习(答题时间:45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4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YHB卧式齿轮润滑油泵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1. 下列画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 千余年来,中国的读书人一直把桃花源当成一个洞天福地。这是为什么? 4. 请就选文和下面链接材料,进行比较阅读。【链接材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煤焦油泵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选文所描写的美好景象可用一个成语概括,链接材料所抒发的情怀也可概括出一个成语,请分别将其工整地填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 (2)选文与链接材料表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试作简要说明。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高压渣油泵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5. 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6.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7. 下列对文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句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和起因。B. 第句写出了作者与张怀民的情趣相投。C. 第句描写了承天寺庭院的清幽空明。D. 第句流露出作者遭贬后复杂的内心感受。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ZYB重油煤焦油泵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9. 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描写水势盛大,又用“,”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用原文的语句填空) 10. 文末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显了三峡的什么特点?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保温沥青泵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可爱者甚蕃( ) (2)亭亭净植( ) (3)出淤泥而不染( )12. 翻译下面的句子。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13. 文中写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甚爱牡丹”有什么作用?14. 古人往往借助外物表达自己的理想情怀。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借_表达_;韩愈在马说中借_表达_;周敦颐借“莲”表达_。试题答案1. C2. 他们谈到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3. 桃源社会衣食住行样样不缺,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不涉世乱、战祸,不受人世政权管辖的世外桃源;人们导热油泵精神境界怡然自乐。4. (1)世外桃源 先忧后乐(2)选文表现了对恬静闲适、和平安乐、淡泊高远的美好生活的追求。链接材料表现了一种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乐观积极的人生追求。5. 北宋 苏轼6.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于:介词,在。7. A8. 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9.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10. 一是突显了三峡秋季凄清肃杀的环ZYB-B可调压式渣油泵境特点;二是突显了三峡山高、峡长、岭连的地形特点。11. (1)多(2)立(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