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晋南朝太子舍人的演变分化与东宫中书、门下机构的形成.doc_第1页
汉晋南朝太子舍人的演变分化与东宫中书、门下机构的形成.doc_第2页
汉晋南朝太子舍人的演变分化与东宫中书、门下机构的形成.doc_第3页
汉晋南朝太子舍人的演变分化与东宫中书、门下机构的形成.doc_第4页
汉晋南朝太子舍人的演变分化与东宫中书、门下机构的形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晋南朝太子舍人的演变分化与东宫中书、门下机构的形成【摘要】两汉间太子舍人由太子私属身份向朝廷职官的演变,并固定成为吏六百石(东汉二千石)任子除授、太学生课试擢选者的常任官。这一过程大致在西汉成帝时完成。此后太子舍人成为东宫侍从官中唯一的常设官。魏晋之际,太子舍人的文教素养进一步受到重视,其职责由两汉时的更直宿卫转向掌东宫表、启、戕、疏,并进而分化出“理文书”的中舍人。太子舍人的这一演变、分化,推动了晋代东宫中书、散骑、门下诸机构的形成。南齐时,作为舍人、中舍人清显并虚职化的结果,由寒人任职的内典书通事守舍人、门下通事守合人被相应增设。萧梁顺应这一趋势,在东宫中书、散骑、门下、秘书诸机构中普遍增设了寒人出任的舍人职位。同时又设置由次门士族出任的东宫通事合人以参决政事,这是梁武帝依靠次门士族、扩大门阀阶层改革在东宫官制上的反映。汉晋南朝间东宫太子舍人的演变分化,深刻地影响了东宫中枢决策机构的形成及其变化,也是朝廷官僚体系整体发展的局部体现。 【关键词】舍人,东宫,汉朝,魏晋,南朝【中图分类号】k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7-6241(2012)18000909汉高祖曾有诏云:人之至亲,莫亲于父子。故父有天下传归于子,子有天下传归于父,此人道之极也。前天下大乱,兵革并起,万民苦殃,朕亲被坚执锐,自帅士卒,犯危难,平暴乱,立诸侯,偃兵息民,天下大安,此皆太公之教训也。诸王、通侯、将军、群卿、大夫已尊朕为皇帝,而太公未有号。今上尊太公曰太上皇。该诏书的颁布主要是为了处理汉高祖之父的称号问题,但却明确诏告了“家天下”的政权性质与父子相继的皇位继承原则,这不仅是“尊太公日太上皇”的根据,亦成为“皇太子”一职设置的法理来源。围绕着皇位继承,自西汉起便设置了一系列太子官属,其中太子舍人是最具特殊性的一个职官,据后汉书百官四云:“凡初即位,未有太子,官属皆罢,唯舍人不省,领属少府。”太子舍人是太子官属中唯一的常设官,与太子的废立无关,而且领属不定,无太子时,领属于少府。魏晋迄于南朝,受朝廷官僚体系整体发展的影响,太子舍人一职的员额、品秩、职掌、地位、领属、转迁也发生重大变化。不仅如此,太子舍人还分化出中舍人、通事守舍人等新职官。两晋南朝太子舍人的演变、分化,与东宫这一阶段中书、门下机构的形成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本文即以汉晋南朝太子舍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太子舍人的职能演变、职官分化的研究,探讨舍人在东宫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期有助于揭示汉晋南朝东宫中枢机构的变迁,增长对这一时期皇权政治与官僚制度之变化的认识。一、从私属到官属:两汉太子舍人的变化汉书卷二惠帝纪载:“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后日皇太后。赐民爵一级。中郎、郎中满六岁爵三级,四岁二级。外郎满六岁二级。中郎不满一岁一级。外郎不满二岁赐钱万。宦官尚食比郎中。谒者、执檐、执戟、武士、驺比外郎。太子御骖乘赐爵五大夫,舍人满五岁二级。”颜师古注日:“武士、驺以上,皆旧侍从天子之人也。舍人以上,太子之官属。”汉惠帝初继位,所赐爵者将旧侍从天子之人与太子官属并提,文中所言“太子舍人”当是刘盈为太子时的官属,可知西汉立太子之初,便设有太子舍人。据班固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记载,西汉太子舍人为太子太傅、少傅属官。同为东汉初人所作的汉官旧仪云:“(太子舍人)如郎中,秩比二百石,无员,多至四百人。”然通典卷36职官十八所整理的“西汉官秩差次”、出土文献西汉初年所定二年律令秩律中均无太子舍人官秩的记载。阎步克推断汉初除作为行政吏员的“吏”以外,还存在一个被称为“宦皇帝者”的侍臣系统,其与“吏”的区别便是“吏”有禄秩,而“宦皇帝者”无禄秩,太子舍人便属于“宦皇帝者”。就“舍人”之称谓而言,周礼地官司徒载:“舍人,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注云:“舍犹宫也,主平宫中用谷者也。”即在周礼的职官设计中,“舍人”是主宫中用谷的一种职官。然而,“舍人”之名不见于春秋左传,史记伍子胥列传中记载伍子胥死前曾有言告于其舍人,这是春秋晚期的事。在史记中,“舍人”频见的时代主要是战国中期以后,如蔺相如、李斯曾做过舍人,苏秦、张仪、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吕不韦、缪毒等也养士以为舍人。刘邦起事时,身边骨干不少以“舍人”为称,如“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食其以舍人侍吕后”,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中刘邦功臣“以舍人从起(某地)”者凡22例。战国及秦汉之际的这些“舍人”都不是周礼所说的职官。史记秦始皇本纪“李斯为舍人”,集解文颖日:“主厩内小吏官名,或云待从宾客谓之舍人也。”前半句当是引自周礼,可能注解者也觉得此说与史实难合,故以“侍从宾客”来界定“舍人”。汉书高帝纪上“其舍人陈恢日”句,颜师古注解:“舍人,亲近左右之通称也;后遂以为私属官号。”舍人确为“私属”,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使者(诸)侯,外臣邦,其邦徒及伪吏不来,弗坐。可(何)谓邦徒“伪使?徒、吏与偕使而弗为私舍人,是谓邦徒“伪使。”舍人被明确定义为“私舍人”,“弗为私舍人”者叛逃,使者无须承担法律责任。言下之意,使者须为“私舍人”承担法律后果,这正说明了舍人“私属”的性质。据史记吕不韦列传,缪骞被秦王政惩处,“诸缪寡舍人皆没其家而迁之蜀”,及“秦王所加怒吕不韦、缪毒皆已死,乃皆复归缪寡舍人迁蜀者”。舍人也须因主人之罪而受到连带处罚。西屿定生通过分析刘邦属下功臣“舍人”等身份,认为舍人是家内奴隶,刘邦初期集团具有“家长的家内奴隶制”的性质。舍人固然未见得是家内奴隶,但绝非一种行政意义上的职官,甚至也不是家臣的一种级别或一类职务,它更多是对“私属”身份的描述或表达。在汉初,除太子有舍人外,高后、梁王彭越、淮阴侯韩信、颍阴侯灌婴、齐相曹参、胡陵侯吕禄、舞阳侯均有舍人,可见舍人广泛地存在于王家、侯家、官吏府邸,史记樊郦滕灌列传中明确使用了“侯家舍人”的称谓。这些舍人的私属性质不变,朝廷对王、侯、官吏的处罚以舍人证词为铁证,梁王彭越、淮阴侯韩信被杀、舞阳侯他广被废,都是因为舍人的告发。同样,朝廷对王、侯、官吏的奖赏,也将提拔舍人作为赏赐内容之一,如史记田叔列传载,汉武帝“有诏募择卫将军舍人以为郎”,并“有诏召见卫将军舍人”。西汉前期太子舍人与太子的私属关系,亦与上述诸舍人的情况相似,太子舍人常作为太子的私人代表受差使。汉书外戚传记载:汉武帝时,卫太子的“太子舍人侯明从长安来求舞者,请翁须等五人,长儿使遂送至长安,皆入太子家”。这是太子舍人外出长安为太子寻找舞者,属于生活享乐上的差遣。再据汉书戾太子刘据传,征和二年七月壬午,卫太子受到江充的迫害,准备起事,“太子使舍人无且持节夜人未央宫殿长秋门,因长御倚华具白皇后,发中厩车载射士,出武库兵,发长乐宫卫,告令百官日江充反”。在太子作出生死攸关的重大决策后,由太子舍人负责向皇后通告,这是太子舍人作为太子的私人代表在政治上的活动。前引汉官旧仪所云太子舍人“如郎中、秩比二百石”,是西汉晚期的情况。易言之,西汉太子舍人有一个从太子私属向朝廷正式职员演变的过程,其参照对象便是郎中。这个转变大致发生在成帝时期。西汉成帝时,董贤,“父恭,为御史,任贤为太子舍人,哀帝立,贤随太子官为郎。”再如公孙述,“成帝末,述父为侍御史,任为太子舍人,稍增秩为郎焉。”堠霸,族父渊“任职元帝时,佐右显等领中书,号日大常侍,成帝时,任霸为太子舍人。”董贤、公孙述皆随太子继位为皇帝、由太子舍人“增秩”为郎官。汉书佞幸传中颜师古注日:“东宫官属,随例迁也。”可见,太子舍人与郎官之间形成对应关系。官吏子弟以“任子”为郎始自汉初,但“任为太子舍人”仅见于成帝以后。西汉侍御史为六百石官,而按任子令,“吏二千石以上视事满三年,得任同产若子一人为郎”。吏六百石得以任子为太子舍人,是比照吏二千石任子为郎而来,是任子令的扩大。与西汉不同,东汉时太子舍人成为吏二千石任子所任之官。如,宋均“父伯,建武初为五官中郎将,均以父任为郎”;袁敞“以父任为太子舍人”汉章帝侍中、骑都尉淳于恭死后,“除子孝为太子舍人”黄琼,“魏郡太守香之子也”,“琼初以父任为太子舍人,辞病不就”。五官中郎将、骑都尉、太守皆为二千石官僚。再如汉和帝时,车骑将军窦宪“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振旅还京师。于是大开仓府,劳赐士吏,其所将诸郡二千石子弟从征者,悉除太子舍人”。亦以吏二千石子弟除太子舍人,“除”官更表明太子舍人官吏的性质。后汉书-礼仪志上“冠”条注引献帝传:“兴平元年正月甲子,帝加元服,司徒淳于嘉为宾,加赐玄缥驷马,赐贵人、王、公、卿、司隶校尉、城门五校及侍中、尚书、给事黄门侍郎各一人为太子舍人。”尚书、给事黄门侍郎虽官秩仅为六百石,但职权甚重,故而在选任子弟为太子舍人的待遇上、与官秩在二千石以上的王、公、卿、司隶校尉、城门五校及侍中相同。也是从西汉末年开始,太子舍人被纳入朝廷对太学生的任官程序中。据汉书儒林传记载:“平帝时王莽秉政,增元士之子得受业如弟子,勿以为员,岁课甲科四十人为郎中,乙科二十人为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补文学掌故云。”在课试擢选中,太子舍人也是与郎中构成上下等级对应关系,成为乙科者所任之官。东汉继承了这一选任程序。后汉书质帝纪:本初元年夏四月庚辰,“令郡国举明经,年五十以上、七十以上诣太学。自大将军至六百石,皆遣子受业,岁满课试,以高第五人补郎中,次五人太子舍人。”太子舍人的员额削减为五人。后汉书灵帝纪:熹平五年十二月,“试太学生年六十以上百余人,除郎中、太子舍人至王家郎、郡国文学吏。”“试太学生年六十以上”,这是汉灵帝对高龄太学生的奖励。后汉书献帝纪:初平四年九月甲午,“试儒生四十余人,上第赐位郎中,次太子舍人,下第者罢之。诏日:孔子叹学之不讲,不讲则所识日忘。今耆儒年逾六十,去离本土,营求粮资,不得专业。结童入学,白首空归,长委农野,永绝荣望,朕甚愍焉。其依科罢者,听为太子舍人。”从诏书中所言“结童入学,自首空归”可推知,这次课试对象可能是随汉献帝流播到长安的太学生。故而汉献帝仍然要按惯例对太学生课试录用。“试儒生四十余人”,仍以次等为太子舍人,这是延续西汉末年以来的成例。又取“耆儒年逾六十”者为太子舍人,这是延续汉灵帝的政策,对高龄太学生的优渥。正因太子舍人成为吏二千石的任子除授、太学生课试合格者擢选按惯例出任的官,所以在不立太子时,太子舍人仍然设置,即如后汉书百官四所言:“凡初即位,未有太子,官属皆罢,唯舍人不省,领属少府。”太子舍人不依太子之废立而常设,说明它已摆脱太子私属的身份,而成为朝廷的正式吏员。太子舍人由私属到官属性质的变化,也表现在它职事的变化上。一方面在东宫中须对太子履行“更直宿卫”的职责,职比三署郎中,被纳入太子三卿中的率更令(职比光禄勋)的职官体系中。汉官旧仪:“庶子舍人五日一移,主率更长三不会辄斥。”喉是对其的具体描述。另一方面,太子舍人还超出东宫范围之外,受到朝廷的差遣。后汉书韦彪传记载,章和二年夏,以大鸿胪行司徒事韦彪以病乞身,汉章帝使谒者策诏中言:“其遣太子舍人诣中臧府,受赐钱二十万。”章和二年太子刘肇仍在位上,而皇帝优渥大臣与东宫关联不大,太子舍人却被受诏命负责此事。此外,后汉书-律历上:“熹平六年,东观召典律者太子舍人张光等问准意。光等不知,归阅旧藏,乃得其器,形制如房书,犹不能定其弦缓急。”这是太子舍人参与制定音乐律准。而在后汉书律历中,又有太子舍人徐震、李泓论律历事,太子舍人冯恂复作九道术之事。这些都是太子舍人参与朝廷重要礼制建设的例子,可见太子舍人也常以文教素养为朝廷所用,这也超出了在东宫“更直宿卫”的职责。二、西晋太子中舍人的分置与东宫中书、门下、散骑机构的形成三国时代,魏、蜀东宫置太子舍人,孙吴太子舍人则不见记载。据通典卷53吉礼十二载:“魏文帝黄初五年,立大学于洛阳。时慕学者,始诣太学为门人。满二岁试通一经者,称弟子;不通一经,罢遣。弟子满二岁,试通二经者,补文学掌故,不通经者,听须后辈试,试通二经,亦得补掌故。掌故二岁,试通三经者,擢高第为太子舍人;不第者随后辈复试,试通亦为太子舍人。舍人满二岁,试通四经者,擢其高第为郎中;不通者,随后辈复试,试通亦为郎中。郎中满二岁,能通五经者,擢高第,随才叙用;不通者,随后辈复试,试通亦叙用。”可见魏文帝黄初五年后,又恢复从太学“门人”中选拔太子舍人。使太子舍人成为“门人晋升途中之一阶。晋书李意传记载:“自魏明帝以后,久旷东宫,制度废阙,官司不具,詹事、左右率、庶子、中舍人诸官并未置,唯置卫率令典兵,二傅并摄众事。”可北堂书钞卷66设官部十八注引魏志云:“张茂字彦林,太和中上便宜百余条,明帝善之,拜太子舍人。”魏明帝仅在死前立有太子一天,太和中并无太子却有太子舍人。再如高贵乡公亦无太子,但时有太子舍人成济。可见“久旷东宫”之时,“官司不具”者并不包括太子舍人在内,这显然是遵循了东汉“未有太子,官属皆罢,唯舍人不省”的旧制。在曹魏的品第序列中,太子舍人为第七品,是正式的品官。蜀汉太子舍人三例,分别是刘禅为太子时的费神、董允,刘堵为太子时的罗宪。任职者与太子同代际,且与荆州、益州集团均有关联,即诸葛亮所言“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者。由于蜀汉着力培养太子与陪臣的君臣关系,太子舍人转官仍为东宫官,如费袜、罗宪迁为太子庶子,董允徙为太子洗马。作为皇帝亲自给太子挑选的未来宰辅,蜀汉太子舍人显然已不仅仅“更直宿卫”,其在东宫中当已预决策。晋代太子舍人,“职比散骑、中书等侍郎”,在职比上已不同于东汉。唐六典卷26太子三师三少詹事左右春坊内官:“晋十六人,品第七,班同食官令,在洗马下,掌表、启、牍、疏。高功一人,与高功庶子共掌一坊禁令,纠诸逋违。从驾,则正直从,次直守;妃出,则次直从。”其中,“掌表、启、牍、疏”,即东宫的文字工作,是太子舍人的主要职责。汉末曹丕为魏国太子时,有太子舍人刘劭、桓范,皆为文学之士,特别是桓范,明确记载是“以文学举为舍人”,曹丕称帝后,二人皆参与典集皇览。如此文学之士任职太子舍人,极有可能已经“掌表、启、臆、疏”,为晋太子舍人之滥觞。西晋散骑“虽隶属门下,而别为一省”。“散骑”自曹魏初年设置开始,便与整理档案文书、文章典籍有关,这是它有别于“侍中”的重要特点。东晋大兴、永昌年间,“以中书职入散骑省,故散骑亦掌表诏焉”。至孝武帝时,西省值班制度建立,西省郎除了中书侍郎,还有散骑侍郎掌表诏。正因两晋散骑侍郎、中书侍郎在“掌表诏”职能上的重合性,故而,对于“掌表、启、臆、疏”的太子舍人,概以“职比散骑、中书等侍郎”言之。与“职比散骑、中书等侍郎”相应,“职比散骑常侍、中书监令”的是太子庶子。自两汉起太子舍人便与太子庶子常处同一职事体系中,是上下阶关系。两汉二者一同“更直宿卫”,隶属率更令,但太子庶子为四百石、“如三署中郎”,高于官秩为二百石、“如三署郎中”的太子舍人。晋代中书、散骑机构形成时,太子庶子与太子舍人成为正、副长官。可以说,太子舍人职能的演化,是推动东宫中书、散骑机构形成的重要因素。因太子舍人“掌表、启、臆、疏”,“晋咸宁初,置中舍人四人,以舍人才学之美者为之,与中庶子共掌文翰,在中庶子下,洗马上。凡奏事文书皆综典之,监和尝药,月检奏直臣名,更直五日,典文疏如中书郎。”晋书宋书以及唐六典均认为太子中舍人是从太子舍人中分化出来的一个新职官,条件是“才学美者”。对于这一分化过程,唐六典的描述较为详细,先是“舍人四人有文学才美者,与中庶子共理文书”,然后再由齐王攸“加名为中舍人”,中间经过了一段时间。那么,在“舍人四人有文学才美者,与中庶子共理文书”时期,这四人是包括在太子舍人十六人的员额之内的,当新的职官“太子中舍人”成立之后,员额四人当不包括在太子舍人的员额之内。所以,应该将太子中舍人的设立,看做是太子舍人的分化与扩大。中舍人成立后,获得综典奏事文书的权力,也就是唐六典所说的“理文书”的权力,这原本是总管门下的中庶子的权力。故而,中舍人成为东宫门下的副长官,这便是晋书职官志所记载的中庶子“职似侍中”、中舍人“职如黄门侍郎”。从这个角度来说,太子舍人分化出中舍人,是促成东宫“门下”机构扩大的动因。除“理文书”外,唐六典卷26太子三师三少詹事左右春坊内官所记载的中舍人职事还有:(1)“高功中舍人与高功中庶子共掌禁令,纠正违阙”;(2)“侍从左右,宾相威仪,尽规献纳”;(3)“监合尝药”;(4)“大、小会,二官举案正直”;(5)“从大、小驾,一人前部护驾,一人后部护驾,同中庶子”;(6)“月检奏直臣名”;(7)“更直五日,典文疏,如中书郎”。第二、三、四、五条均是黄门侍郎侍从之职,第六条管理东宫更直,原本在东汉这些事务由太子率更令负责,晋代这些职责转到东宫门下,由太子中庶子、太子中舍人负责,尤其是太子中舍人直接管理更直的事务。第七条“典文疏,如中书郎”源自太子舍人之职,中舍人自太子舍人分化而来,分割了太子舍人“掌表、启、臆、疏”之权,故其工作范围也有部分跨到中书机构。这也印证了太子舍人职能演化与职官分化,对晋代东宫中书、散骑、门下诸机构的形成有直接关联。值得注意的是,前引太子舍人职责时有“高功一人,与高功庶子共掌一坊禁令,纠诸逋违”,是东宫中书、散骑机构中的自我监督。而“高功中舍人与高功中庶子共掌禁令,纠正违阙”,虽未言执法范围,亦有可能是门下机构的自我监督。若此则可见,东宫的“门下”与“散骑、中书”机构间泾渭分明,机构内却又有相似的权力架构,这充分表明东宫侍从官的职能分化与机构的严整化。因太子舍人、中舍人为东宫中枢核心职官,其地位远较两汉为高,艺文类聚卷49引山公启事:“臣近举泛源为太子舍人,源见称有德素,久沈滞,举为大臣,欲以慰后闻之士。”可见,在晋人眼中,太子舍人已为“大臣”。再如,“成都王为皇太弟,精选僚属,以邃为中舍人”。苟邃为晋武帝时重臣荀勖之孙,精选东宫僚属时以之为中舍人,亦见中舍人之尊。对于舍人的选任,北堂书钞卷66设官部十八引齐王攸与山涛书云:“舍人,今之清选也。”所谓“清选”,也就是门阀的选官标准。北堂书钞卷66设官部十八引晋中兴书云:“祖纳有操行,能清言,文义可观,迁东宫舍人。”可见舍人的选任标准包括:操行、清言、文义,当然还有门第。舍人、中舍人为太子近侍,故对任职者有操行、清言上的要求。太平御览卷215职官部十三引山涛启事日:“皇太子东宫,多用杂材为官属,宜令纯取清德。”北堂书钞卷66设官部十八引臧荣绪晋书云:“程牧,有清名德望,历位太子舍人。”又引晋诸公赞云:“陈准,字道基,有德器,为太子舍人。”“清言”也是选任标准之一。北堂书钞卷66设官部十八引晋中兴书云:“华谭,字令思,少以言语清辨知名,除太子舍人。”著名玄学家乐广、王衍也都出任过太子舍人。尤重文学,则是太子舍人、中舍人掌东宫文书的职业要求。太平御览卷215职官部十三引山涛启事称:“太子舍人夏侯孝若,有盛文德而不长理民。”北堂书钞卷66设官部十八引王隐晋书:“潘岳,字安仁,神形清辨,能属文,为太子舍人。”再如,北堂书钞同卷又引晋中兴书云:“孔坦,字君平,以才名独步,补东宫舍人。”亦是以文义知名而补太子舍人。中舍人又选舍人中“才学美者”,如惠帝时的中舍人张载、陆云均为当时第一流文学家,据晋书张亢传载:“时人谓载、协、亢、陆机、云曰二陆“三张。”再如顾荣,太平御览卷246职官部四十四引晋中兴书日:“顾荣清操,南士秀望,累迁太子中舍人。”晋书本传:“吴平,与陆机兄弟同入洛,时人号为三俊,例拜为郎中,历尚书郎、太子中舍人。”因太子舍人“清选”的性质,西晋常为高官子弟的起家官。如高光,为魏太尉高柔之子,晋书本传称其“初以太子舍人累迁尚书郎”。再如山简,为吏部尚书山涛之子,“初为太子舍人,累迁太子庶子”。傅祗,魏太常傅嘏之子,“武帝始建东宫,起家太子舍人,累迁散骑黄门郎”。傅玄之子傅敷,“清静有道,素解属文。除太子舍人”。和峤,“祖洽,魏尚书令,父迪,魏吏部尚书”,峤“袭父爵上蔡伯,起家太子舍人”。卢浮,北堂书钞卷66设官部十八引晋诸公赞云:“卢浮起家为太子舍人。”颍川荀奕,亦“少拜太子舍人、驸马都尉,侍讲东宫”。以太子舍人为高官子弟起家官,与东汉吏二千石子弟为太子舍人的旧制间有连续性。但此时太子舍人地位远比东汉时为高,又有员额限制,而门阀又处于成长之中,子弟众多,故东晋南朝时期,太子舍人不再作起家官,高门子弟先要以著作佐郎、秘书郎起家后,第二个官职才是太子舍人。三、宋、齐太子舍人、中舍人的变化与门下通事守舍人、内典书通事守舍人的增置宋、齐东宫官制继承两晋,然中舍人似有变化。通典卷30职官十二“中允”条:“中允:后汉太子官属有之,职在中庶子下,洗马上。汉制,太子五日一朝,其非朝日,即使仆及中允朝,朝请问起居。其后无闻。宋、齐有中舍人,是其职也。”所言“其后无闻”、又举宋、齐而不举两晋,是否认两晋中舍人与东汉中允之间的联系。按前文所述,两晋中舍人,“本汉、魏太子舍人也”,“以舍人才学之美者为之”,在官制源头上与太子中允毫无关系,其执掌文翰,也东汉太子中允毫无相似之处。之所以通典将宋、齐中舍人等同于东汉太子中允,乃是因为中舍人多了新的职事在皇太子不上朝的日子里,代表皇太子向皇帝“请问起居”。刘宋太子舍人、中舍人基本上由高门士族任职,见诸史籍的太子舍人30人中,仅琅琊王氏便有11人,占三分之一强。中舍人15人,其中陈郡谢氏有3人,琅琊王氏有2人,陈留阮氏1人,汝南周氏1人,济阳江氏1人,庐江何氏1人,琅琊颜氏1人,吴郡张氏3人,会稽孔氏1人。在南朝初期门第区隔日益严格的情况下,太子舍人、中舍人为这些侨、吴高门所占,表明了其官的清显性质。南齐太子舍人、太子中舍人,通典卷30职官十二与唐六典卷26太子三师三少詹事左右春坊内官自注的记载,员额分别只有一人。据宋书孝武帝纪,元嘉三十年十二月癸未,孝武帝“以将置东宫,省太子率更令、步兵、翊军校尉、旅贲中郎将、冗从仆射、左右积弩将军官。中庶子、中舍人、庶子、舍人、洗马,各减旧员之半”。孝武帝有鉴于前太子刘劭政变谋杀宋文帝的教训,大幅裁撤舍人、中舍人在内的东宫职员,南齐亦当是接续而来。但据南齐书王僧禧传,王僧禧占“永明末,为太子中舍人,在直属疾,代人未至,僧韦占委出,为有司所奏,赎论”。所谓“代人”即是与之相对更直的另一位太子中舍人,可见至少在永明末期太子中舍人的员额要超过一人。南齐太子舍人见诸史籍的有25人之多,而南齐一朝的寿命仅有23年,平均一年有1.09位任职。若通典唐六典记载无误,那么每位太子舍人平均在职时间不会超过一年。这似乎也符合太子舍人作为高门士族、宗室子弟起家后最初所任官职的特点快速地流转,以免妨碍他人人仕途径的性质。在南朝皇权复兴、猜忌高门土族的政治背景下,高门子弟垄断太子舍人、中舍人的选任,又在任上快速转迁,必然导致太子舍人、中舍人的虚职化,这就必须设置新的职官。通典卷30职官十二“通事舍人”条云:“齐中庶子属官有通事守舍人,庶子下有内典书通事舍人二人,掌宣传令旨,内外启奏。”唐六典卷26太子三师三少詹事左右春坊内官注引齐职仪:“中庶子下有门下通事守舍人四人,三品勋禄叙,武冠,朱服。”又:“庶子下有内典书通事守舍人二人,品服同舍人,拟中书通事舍人,掌宣传令旨,内外启奏。”唐六典所谓“品服同舍人”,其实是将门下通事守舍人、内典书通事守舍人看作太子舍人类别之一。门下通事守舍人对应中舍人,内典书通事守舍人对应太子舍人。二者员额合计达到六人,或许南齐大幅裁撤太子舍人、中舍人,是与门下通事守舍人、内典书通事守舍人的设置有关。门下通事守舍人、内典书通事守舍人的设立是太子中舍人、舍人清显化以后的产物,也可以说是太子舍人分化的结果。通典称宋、齐中书通事舍人,“入直阁内,出宣诏命,凡有陈奏,皆舍人持人,参决于中”。从门下通事守舍人、内典书通事守舍人“掌宣传令旨,内外启奏”的职能来看,它的确是如唐六典所说的“拟中书通事舍人”。而且从服饰上看,中书通事舍人是“武冠”,门下通事守舍人正与之相同。太子舍人,是“职如散骑、中书侍郎”,门下通事守舍人、内典书通事守舍人,则是“职如中书通事舍人”了。可见随着皇帝身边侍从机构的发展,东宫皇太子身边的侍从机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门下通事守舍人、内典书通事守舍人的设置还有另外一个背景,那就是寒人阶层的上升。齐武帝信任寒人出身的中书通事舍人,“齐永明初,中书通事舍人四员,各住一省,时谓之四户,权倾天下”。在以寒人掌机要的时代,在东宫设置相似的职官,是完全可理解的。唐六典所言门下通事守舍人、内典书通事守舍人以三品勋禄叙,正说明了任职者的寒人身份。门下通事守舍人、内典书通事守舍人品服“同舍人”,这表明其职官品位在第七品,不过任职者却是具有三品勋位的寒人。四、梁武帝官制改革对舍人、中舍人的影响及东宫通事舍人等的设职梁武帝天监年间的官制改革,对东宫舍人的影响有三点。首先,太子舍人、中舍人确立了新的班位。舍人为第三班,从八品,不仅要低于原本同为同品的太子洗马(萧梁时为第六班),也低于自己原来的官品第七品,萧梁为魏晋南朝太子舍人品秩最低的时期。中舍人为第八班,正六品官,地位不变。陈朝将太子舍人重新设为第七品官,回归了魏晋宋齐传统;将太子中舍人提升为第五品官。其次,梁武帝打破高门子弟对舍人、中舍人的独占,有才学的次门子弟也被选任。据梁书卷27到洽传记载:“天监初,(到)沼、溉俱蒙擢用,洽尤见知赏,从弟沆亦相与齐名。高祖问待诏丘迟日:到洽何如沆、溉?迟对日:正清过于沆,文章不减溉;加以清言,殆将难及。即召为太子舍人。御华光殿,诏洽及沆、萧琛、任唠侍宴,赋二十韵诗,以洽辞为工,赐绢二十匹。高祖谓唠日:诸到可谓才子。昉对曰:臣常窃议,宋得其武,梁得其文。”,梁朝初建时,梁武帝以“文章”、“清言”为标准选任了太子舍人到洽,并予以“才子”的评价。到洽出身于彭城到氏,到氏崛起于宋初,到彦之为刘裕同乡,随同起事,以武干显于宋,到洽兄弟以文学显于梁,故任昉说“宋得其武,梁得其文”。到沆、到洽兄弟还出任过太子中舍人。除了彭城到氏外,彭城刘氏的刘孺、刘潜、刘孝威,范阳张氏的张缅、张缵、张绾,也都出任过太子舍人、中舍人。这些家族均是在齐梁以文学才能兴起的次门士族。梁代最重要的变化是,在东宫中书、散骑、门下、秘书诸机构中普遍增设了一系列较低级别的舍人。中庶子、庶子属官有通事舍人,中舍人下有通事守舍人、典事守舍人、典法守舍人员,太子洗马下置典经守舍人、典事守舍人,此外还有东宫导客守舍人、殿中守舍人等。除通事舍人外,这些舍人均为三品蕴位、三品勋位,显然是由寒人担任的事务性职官。这些舍人的增设是为应对中舍人、舍人清显化后的情形而来,所接续的是上言南齐增置通事守舍人、内典书通事舍人的发展趋势。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舍人中,通事舍人与通事守舍人名称相近,又均“掌宣传令旨,内外启奏”,且通典卷30职官十二“通事舍人”条将南齐的通事守舍人、内典书通事舍人追溯为通事舍人的源头。事实上,萧梁通事舍人为流内第一班,门下通事守舍人、典书守舍人仅是三品勋位。显然,通事舍人与门下通事守舍人为两个不同的官职。门下通事守舍人、典书守舍人所对应的是南齐太子中庶子的属官通事守舍人,太子庶子的属官内典书通事舍人。萧梁东宫通事舍人可看作是通事守舍人、内典书通事舍人的升级版,但应该说是萧梁时代才开始设置的新官。梁朝之所以要同时设置流内一班的通事舍人与三品勋位的门下通事守舍人、典书守舍人,可能是因为通事舍人的职位重要性加强,士族也愿意出任的缘故。比如,梁书文学传称刘勰为东宫通事舍人时,“昭明太子好文学,深爱接之”。可见,通事舍人由于常在太子身边更直,受太子赏识的几率也会很大,这也许是士族愿意出任的重要原因。既然士族出任通事舍人,自然不会担任三品勋位的官职,所以要在流内专门为他们设置一个新的通事舍人的官职。有关通事舍人在东宫的重要性,据太平御览卷246职官部四十四引三国典略记载:“陈殷不害字长卿。尚书右丞不佞兄也。长于政事,兼饰以儒术。梁武帝时,与庾肩吾俱为东宫通事舍人。直日奏事,梁武谓肩吾曰:卿是文学之士,吏事非所长,可使不害来耶!”殷不害与庾肩吾俱为东宫通事舍人,到庾肩吾直日时,向梁武帝奏事不清,故而梁武帝要召见殷不害重新奏事。由此事可见东宫通事舍人在皇帝与皇太子间“宣传令旨”“内外启奏”的重要职事。如同中书通事舍人参预朝政,东宫通事舍人也当因“宣传令旨”“内外启奏”的关系得以多预政事。陈书孝行传记载:“大同五年,(殷不害)迁镇西府记室参军,寻以本官兼东宫通事舍人。是时朝廷政事多委东宫,不害与舍人庾肩吾直日奏事。”可见,梁末“朝廷政事多委东宫”时,身为太子通事舍人的殷不害也多有参预,这是上文所引梁武帝不满庾肩吾,“可使不害来”的背景。因通事舍人得以参预政事,故而常用太子信任之人。庾肩吾,“初为晋安王国常侍,仍迁王宣惠府行参军,自是每王徙镇,肩吾常随府,历王府中郎、云麾参军,并兼记室参军。中大通三年,王为皇太子,兼东宫通事舍人。”从“每王徙镇,肩吾常随府”可见庾肩吾是萧纲甚为信任的人,所以入主东宫后,以之为东宫通事舍人。而前通事舍人何思澄则因昭明太子薨,“出为黟县令”。再如殷不害,自大同五年以镇西府记室参军兼东宫通事舍人后,历东宫步兵校尉、平北府谘议参军,均兼舍人。侯景之乱中,殷不害还跟从简文帝入台,一直不离不弃,可见其与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