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找矿思路 蒋中和 第一部分认识基础 一 岩浆作用与成矿1 壳源重熔 地壳物质 2 火炉效应 随机向有序的转化 成矿分带 3 岩浆活动对成矿的主要贡献 热驱动 成矿溶液环流的动力 4 关于小岩体成矿 岩体顶面及其附近有利成矿 二 岩浆期后热液与矿液 1 关于岩浆期后热液 用石英脉计算热水量 2 关于地下水长期沿构造系统环流成矿 热卤水成矿系列 的相关认识 3 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有构造环流系统沟通的地层 4 成矿作用过程的未知性 长期性 多源性 反复性 三 关于地层 岩性控矿 1 与构造环流系统沟通2 特殊的理化条件 顺层构造与地球化学障 第二部分找矿思路 钨锡 一 南岭地质背景 本次所指的南岭为跨湘南 赣南 桂北 粤北的成矿远景区带 地理坐标为东经107 116 北纬24 27 面积约260000Km2 南岭地区于大调查前 主要矿种占全国保有储量比例为钨15 锡35 铅33 锌28 银24 铋16 硫48 汞13 铜2 离子吸附型稀土位居全国前列 区内共有矿床260余处 有正式报告者 其中大型矿床50余处 世界级特大型矿床2 3处 1999年地质大调查以来 先后于南岭片的湘南 粤北 桂北 赣南地区重新开启了锡多金属矿调查评价 迄今已发现矿产地数十处 其中我省千里山 骑田岭 王仙岭 香花岭 九嶷山 姑婆山 锡田 仙人岩 留书塘等众多项目已获找矿重大进展 其中芙蓉矿田估算锡资源量已达70余万吨 1 南岭地质图 九峰 2 构造单元划分图 扬子 右江地块 3 南岭构造岩浆图 大东山 九嶷山 诸广山 万洋山 姑婆山 都庞岭 三防 元宝山 猫儿山 越城岭 九峰 贵东 陂头 金鸡岭 阳明山 塔山 大义山 4 南岭花岗岩图 1 古板块拼接带控制了大 特大型矿化集中区的分布扬子 华夏古板块接合带分布有东坡 宝山 黄沙坪 香花岭 香花铺 芙蓉 富贺钟等大 特大型矿田 控制的锡 铜 铅锌储量为四省 区 总量的近半 2 岩石圈断裂 地壳断裂直接控制区内岩浆岩带及矿产的分布据重磁推断 南岭地区地表不同成因岩体 向下至一定深度相连并组成规模巨大的北东 北西向深部岩浆岩带 二者交汇处是形成资源潜力巨大矿化集中区的最有利部位 图 3 多数矿床与花岗岩类在时 空关系上联系密切壳源重熔型花岗岩形成轻稀土 重稀土 Nb Ta Be W Sn Mo Bi Cu Pb Zn U矿床系列 混源同熔型花岗岩形成Cu Mo Pb Zn Au Ag Fe矿床系列 4 成矿时代以燕山期为主锡矿根据占全区资源量85 3 的44个主要矿床年龄资料统计 锡总量96 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 其中燕山期早白垩世占资源总量的58 铜矿根据16个矿床年龄资料统计 成矿高峰期界于晚侏罗世 早白垩世间 以中侏罗为主 次为早白垩世 再为晚株罗世 铅锌矿成矿时代复杂 根据成因与花岗岩类有关矿床 岩体源 水口山 康家湾 黄沙坪 祥林铺 东坡等 及广东 广西复合成因多金属矿床 大厂 芒场 大宝山 资料统计 83 的铅锌形成于晚侏罗世 早白垩世 贡献大小排序为晚侏罗世 早白垩世 晚白垩世 中侏罗世 5 成矿规律 1 4 5 燕山期成矿作用在空间上具明显分带规律南岭地区由北至南 由西至东成矿时代逐渐变新 主成矿元素出现从高中温 中高温 高温的空间递变分带 6 1 20万水系化探可为战略上判断成矿岩体提供快速 有效信息锡铋钨异常与岩体空间分布密切 据湖南资料统计 下限 下同 为锡15 铋1 钨6 10 6的单元素异常范围基本与岩体分布相同 综合异常下限为锡30 10 6 铋7 5 10 6 钨15 10 6 铅120 10 6 锌300 10 6 铜70 10 6 银0 2 10 6 锑10 10 6 锂100 10 6 氟1000 10 6时 有指示燕山期成矿岩体的作用 锡铋钨 高温 铅锌铜银 中温 锑 低温 以及锂氟 矿化剂 四类元素齐全的综合异常是寻找大型矿床的重要标志 其中规模和强度最大的元素类多为成矿主矿种 以上综合异常通常位于大岩基的南部及西部 湘南已知大 特大型矿产地亦具相同特征 说明成矿 小 岩体在侵位时具一定的方向性 7 成矿岩体顶面及其附近是成大矿的有利部位侵入于地层中的岩体可根据出露面积进行判别 大岩基中的成矿岩体不易识别 简易 有效的方法是根据矿床类型齐全程度间接判断 位于成矿岩体顶面的矿田 床 在空间产出上具有矽卡岩型 岩体外 岩体内 岩体型 成矿岩体顶面 大脉或细脉带型 岩体中 的递变分带 特大型矿产地一般离不开矽卡岩类型 5 成矿规律 5 7 二 钨锡找矿基本思路 南岭地区地质工作程度高 找矿难度大 传统认识固然重要 但不能因此局限找矿视野 要在老区实现找矿新突破 必须在地学新理论 新进展的指导下形成符合本区成矿特点的找矿新思路 1 总体思路 南岭锡矿战略性选区准则简单概括为三句话 即 一看岩体 除前所述外 还须深部有大于出露面积数倍 十余倍的隐伏岩体存在 且位于重磁推断北东与北西深部岩浆岩带交汇部外侧 侵入于印支拗陷区的碳酸盐岩岩类中 时代主要为燕山早期早阶段 且涌动次数多并沿一定方向由老至新递次分布 红长石化普遍 二选异常 三找类型 新一轮资源调查评价之所以能在较短时间内取得锡矿重大进展与发现 重要者当数找矿思路向大岩基实施的战略转移 根据重磁解译结果 南岭地区地表不同成因岩体 向下至一定深度相连并组成规模巨大的北东 北西向深部岩浆岩带 二者交汇处是资源潜力巨大的矿化集中区定位的有利部位 鉴于此 本人认为小岩体控矿的传统认识 究其实质是指岩体顶面及其附近有利成矿 随着花岗岩填图新方法的引进和运用 证明南岭地区现有大岩基均是以脉动 涌动方式多次侵入的复式岩体 大岩基中同样有 成矿小岩体 存在的可能 但大岩基中的 成矿小岩体 围岩为早期形成的硅铝质花岗岩 较之侵入于地层中的小岩体更难识别 间接判别大岩基中有 成矿小岩体 顶面及其附近存在的方法 其一是采用区域化探元素异常动态筛选 即筛选时随着异常下限提高 相关成矿元素异常浓集中心重迭且集中偏于大岩基一隅 不仅表明存在成矿小岩体 还可根据不同元素类组合特征推测矿床剥蚀程度 见下述2 其二是根据锡矿类型齐全程度 即矿床类型甚全且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组合 递变规律时 亦有指示存在 成矿小岩体 的意义 其中个别矿床类型往往还是寻找大 特大型矿床的标志 1 大岩基中找大矿 异常强 弱固然有指示成矿作用大小的意义 但同时也有判断矿床剥蚀程度的作用 南岭地区矿产工作程度甚高 一般规模大 强度高的区域化探异常前人多已进行检查并从中取得众多发现 反之弱异常却易被忽略 实践证明在工作程度甚高的南岭地区坚持 弱异常中找大矿 不仅符合区内实际 而且简单易行 效果显著 2 弱异常中找大矿 采用1 20万化探数据动态筛选的方法 可简便 快捷地达到对异常进行正确评估的目的 即先根据39个元素异常下限与已知地质体 岩体 矿床等 的吻合程度选择成矿指示元素 再按成矿系列理论将其划分为高 中 低温及矿化剂四个元素组 然后建立区化综合异常找矿模型 本人对南岭湖南境区域化探锡矿找矿模型有如下初步认识 1 高温元素组下限为Sn 15 Bi 1 W 6 10 6的单元素异常 其范围基本与花岗岩体分布一致 2 高温元素组下限为锡30 10 6 铋7 5 10 6 钨15 10 6时有指示燕山期成矿岩体的作用 3 SnBiW 高温 PbZnCuAg 中温 Sb 低温 以及LiF 矿化剂 四类元素齐全的综合异常 且当单元素异常下限为Sn 30 10 6 Bi 7 5 10 6 W 15 10 6 Pb 120 10 6 Zn 300 10 6 Cu 70 10 6 Ag 0 2 10 6 Sb 10 10 6 Li 100 10 6 F 1000 10 6时 应作为寻找大型矿床的重要地化标志 其中规模和强度最大的元素类多为主成矿类 该类综合异常通常位于大岩基的南部及西部 湘南已知大 特大型矿产地亦具相同特征 说明成矿 小 岩体在侵位时具一定的方向性 4 高温与矿化剂元素组相对强 中低温元素组弱或无的综合异常表明锡矿体剥蚀程度大 3 判别成矿岩体 南岭锡矿在时 空分布上离不开燕山期花岗岩 且新近取得找矿重大进展者均处于有成矿小岩体存在的大岩基内 为统一锡矿类型提法并指导找矿 本人在地调局编制的 南岭十五工作部署 中 根据赋矿围岩性质 主要系指岩浆岩 沉积岩两类 对成矿岩体的认识 容矿构造及受其控制的矿体形态差别 对锡矿类型进行了初步划分 见下表 其中突出强调了矿体形态与矿床类型间的对应关系 岩体型为近水平面状体 破碎带蚀变岩型为倾斜板状 矽卡岩型多为似层状 蚀变花岗岩型为受节理裂隙控制的不规则状 矽卡岩 破碎带蚀变岩复合型为与破碎带内的碳酸盐岩块基本一致的形状等 该认识不仅可作为确定锡矿类型的重要条件 而且还是正确布置深部工程及估算资源量的重要依据之一 4 锡矿类型 2 锡矿类型划分 1 岩体型图示 2 蚀变花岗岩型图示 3 破碎带蚀变岩型图示 4 矽卡岩型图示 5 复合型图示 1 南岭主要锡矿类型 五个 岩体型 蚀变花岗岩型 破碎带蚀变岩型 矽卡岩型 矽卡岩 破碎带蚀变岩复合型 2 宏观判别 具备大 特大型远景的矿产地一般具有多个矿床类型 空间上一般具有从岩体型 成矿岩体顶面 矽卡岩型 岩体正接触带及附近 矽卡岩 蚀变破碎带复合型 岩体内 蚀变破碎带型 脉状 非成矿岩体内 的递变分带 3 大岩基中有 矽卡岩 蚀变破碎带复合型 产出 是寻找特大型矿产地的重要信息之一 3 根据类型组合判别矿床远景 4 区域化探主要成矿元素异常特征 湖南省Sn地球化学异常图 Sn 15 30ppm Sn PPm 643216 全省铋元素异常图 16ppm8ppm4ppm Bi 1 7 5ppm W 6 15ppm Sn 15 30ppm Bi 1 7 5ppm Pb 120ppm Zn 300 Li100 F1000 5 找矿模型 第三部分矿体侧伏思路 1 侧伏是规模矿体的普遍规律 引起侧伏的主要地质因素是 1 容矿构造形态特征 板溪 遥岗仙 2 有利容矿空间 沃溪十六棚公背斜 线江冲硅质岩 沿走向波状起伏的压扭性构造 主干断裂与容矿构造组合 同心 渣滓溪 2 侧伏系指统计学大概率事件 当沿侧伏方向出现个别未见矿工程时 应根据见矿概率大小作出判断 否则不应轻易作出否定结论 3 勘查中应注重对侧伏规律的探索 包括容矿构造的观察研究 主干剖面的选择 深部探矿工程的布置等 第四部分黄金洞接替资源勘查实例 一 立项思路 立项时的开采对象主要为3号 201 202 301号矿脉 接替资源勘查立项前 2003年底 保有矿石量不足48万吨 按现有年采选矿石15万吨 年计算 矿山服务年限为3年 资源严重危机 402队根据矿区1 3 201 202 301等主要金矿脉规模大 厚度品位稳定 沿倾向矿体具有由厚变薄再增厚 品位从高到低再增高的特点 加之矿山主采矿脉接近采至勘查报告矿体深部边界但并无尖灭迹象 据此认为向下仍具较大找矿空间 通过接替资源勘查可新增333金资源储量14吨 3号脉 南倾 向东侧伏 1号脉 北倾 向西侧伏 5 38线施工的6个钻孔 ZK3803 ZK3002 ZK1801 ZK1802 ZK601 ZK501 除ZK1802外 均在3号脉上盘见厚度0 72 2 15m 品位1 22 2 07g t的金矿体 见矿最低标高为 180m 为控制东部边界施工的ZK2904 ZK3705找到向西侧伏的隐伏工业矿体 使1号脉东部边界扩展了500余米 202号脉 北倾 向西侧伏 301号脉 南倾 向东侧伏 二 主矿体走向平行 倾向相反的空间产布关系思路及找矿效果 1 1 3与202 301两组相邻矿脉倾向上具有分别向北 向南的共轭特征 区别仅在于前者倾向相对 后者倾向相背 2 由于先期施工控制3号脉的剖面均在3号脉上盘见有未知工业矿脉 经空间位置比对 认为1 3号矿脉走向平行 倾向相反 虽然1号脉地表未见出露 但钻孔3号脉上盘所见未知工业矿体可能就是隐伏东延的1号脉 同时沿倾向不一定是原设计3号限制1号的关系 二者存在相互交叉的可能 3 部署调整 据此在钻探发现未知工业矿脉的相应地表部位布设探槽寻找1号脉露头 对控制3号脉未施工钻孔重新考虑了1号脉位置 同时增设深钻对3号脉下盘的1号脉进行了探索性验证 4 找矿效果 5 38线施工的6个钻孔 ZK501 ZK601 ZK1801 ZK1802 ZK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超跑长途运输与专业仓储管理合同
- 2025年度全国养老服务机构信息化资源整合与社会保障合作协议
- 2025年绿色节能办公照明系统采购与安装服务合同
- 2025版项目融资顾问服务合同书下载
- 2025年度按揭贷款房产维修基金管理合同
- 2025年度智能穿戴设备区域代理商授权合同
- 2025年企业品牌形象侵权预防及处理合同
- 2025年宅基地生态保护与施工监理全面合作协议
- 2025年房地产销售代理合同业绩考核与奖励体系
- 2025年重型叉车租赁及高级操作员培训项目合同
- 中金公司行业研究培训(修订版)
- 2023年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练习题(一课一练)
- 文献检索与毕业论文写作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检测题(包含答案解析)
- JJF 1959-2021 通用角度尺校准规范 高清晰版
- 口腔预防医学第九章其他口腔疾病的预防
- 盂兰盆供简易仪轨
- 一汽商用车企业级BOM技术方案V1.7
- JJF 1117-2010计量比对
- FZ/T 01093-2008机织物结构分析方法织物中拆下纱线线密度的测定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