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 俄国农奴制改革俄国彼得一世改革1(2008宁夏文综41)(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昔彼得为欧洲所摈,易装游法,变政而遂霸大地。日本为俄、美所迫,步武泰西,改弦而雄视东方。此二国者,其始遭削弱与我同,其后的强盛与我异。闻日本地势近我,政俗同我,成效最速,条理尤详,取而用之,尤易措手。汤志钧编康有为政论集材料二 16821725年在位的彼得一世,采纳西欧模式,对俄国进行彻底改革。1697-1698年,他率团往德、荷、英考察,学习其政府管理模式和军事技术,大量招募外国专家为俄国服务,对军事、行政体制和生活方式等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期中,强制剪须割袍即是其改革的戏剧性一幕。在当时的俄国,大多数贵族饱食终日,往往懒洋洋地拖着长袍,留着被视为“上帝赐予的装饰品”的大胡须,无所事事。彼得下令:除神职人员外,一律禁止留须,他甚至亲自将贵族的胡子剪掉,还在宴会上亲自剪短贵族的旧式长袍,规定只穿西欧式的短袍。改革引起包括其子阿历克基在内的一些人的反对,几经犹豫后,彼得将儿子处死。“在整个历史上,几乎没有什么恩那个产生如此重大的个人影响他通过各种方法急切地把一种新的文化强加于俄罗斯,从而为他的帝国确定了未来性质由于他的努力,俄国显然拜托了孤立的状态此后,俄国的历史成为欧洲史的一部分,并愈益成为世界史的一部分”。摘编自(美)帕尔默等近现代世界史(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彼得改革和明治维新的共同之处。(9分)【答案】(2)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向西方学习,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风俗等各方面;改革成效显著,国力增强,摆脱了封闭与孤立状态。俄国农奴制改革1(2014上海单科17)“依附于土地的农民在法律确定的期限内将被授予自由耕种者的一切权利”,此法令的颁布者是()A林肯 B明治天皇 C威廉一世 D亚历山大二世【考点】俄国的改革和资本主义发展废除农奴制【解析】俄国1861年下诏废除了农奴制,改革的核心有两点:一是宣布废除农奴制,农奴全部获得人身自由,包括迁徙、婚姻、改变职业、拥有财产、订立契约等;二是规定全部土地为地主所有,农民按照规定赎买一小块土地,赎金数额为土地实际价格的两三倍,农民支付一部分,其余由政府以有偿债券方式代付,农民必须杂49年内还清本息,选择D项符合题意。【答案】D2(2014福建文综41)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克里米亚(克里木)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同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材料二 1861年俄国自上而下的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这次改革是按照农奴主利益进行的,因此,农奴制度废除的很不彻底。改革后,沙皇政权基本原封不动,大部分的土地还是掌握在贵族地主手里,保存了贵族地主大土地占有制俄国引起革命的各种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并且继续在发展。张兴仪浅谈一八六一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材料一中“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是指哪些(民族)国家?如何理解这场战争对俄国来说是“绝望的搏斗。”(6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1861年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10分)【考点】俄国农奴制改革【解析】(1)材料一反映的是克里米亚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回答第一小问;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同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结合俄国当时落后制度,可以得出落后的农奴制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2)“延缓了革命”可以从俄国农奴制改革推动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缓和社会矛盾的角度回答;“但并不能消除革命”可以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不彻底性角度回答。【答案】(1)国家:英国、法国。理解:落后的农奴制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2)延缓:废除农奴制,促进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一定程序上缓和社会矛盾,巩固沙皇统治。不能消除:农奴制改革不彻底;政治上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经济上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答三点即可)3(2013北京文综21)俄国在19世纪曾与西欧国家发生过两次大的战争。在这两次战争中,“俄国的士兵在1855年和在1812年时一样勇敢地作战”,但战争的结局大为不同,并对俄国和欧洲的历史造成了很大影响。以下表述正确的是()1812年战争的胜利挫败了拿破仑称霸欧洲的野心1812年战争巩固了十二月党人对现存制度的信念1855年战争前赫尔岑等人提出了解放农奴的主张1855年战争的失败迫使沙皇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A BC D【考点】近代俄国对外战争【解析】考查学生所学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1812年的战争是反对拿破仑对外侵略扩张的战争,俄国获得胜利;1855年是英法俄争夺土耳其地区的争霸战争,俄国由于落后的农奴制而失败,由此催生了1861年农奴制改革。十二月党人是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出现的,因此表述错误,故排除含的选项即可。答案选B。【答案】B4(2012北京文综20)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材料结论A罗马法规定,债务人无力还债时,债主有权将他卖为奴隶古罗马的高利贷者政治地位很高B18011844年,英国的伯明翰市人口从71万增加到20万19世纪初,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C1860年,俄国的工厂中雇佣工人占614%当时资本主义的雇佣生产方式已经在俄国经济中占主导地位D1910年,德国钢业联盟和铁业联盟的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8%当时德国已经出现了居于垄断地位的大企业组织【考点】西方政治经济的发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与历史结论逻辑关系的正确理解。A 项实际上是维护债权人利益;B项因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所以城市人口增加,人口增加就是城市化,两者之间不存在逻辑关系;C项1860年俄国还是农奴制社会,不属于资本主义;只有D项在20世纪初,德国钢业联盟和铁业联盟的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8%,说明资本和生产越来越集中,出现了垄断组织。【答案】D5(2011山东文综33)(10分)【历史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下列是一组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图14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 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越来越高”。 1876年,一位地主说:“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必要性。(6分)(2)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你认为上述哪一描述较为客观并说明理由。(4分)【解析】第一问回顾所学关于俄国废除农奴制的背景的知识进行作答即可。第二问,第一小问出现不同描述的原因应该从发表言论这的不同阶级立场去思考问题,就不难得出正确的结论。第二小问作答时应该先选定观点,在进行论述。选择不同的观点,则论述的角度不同。注意论述和自己所选观点一致。比如选择,则从改革的积极作用作答,选择,则从农奴制的局限性角度论述。选择也从改革的积极作用作答。总之,注意论点和论据前后一致,不可出现前后自我矛盾的现象,能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农奴制激化了俄国社会矛盾;农奴制造成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2)描述者的立场不同。若认为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由农奴主实施,农民只能被动接受等角度来回答(若回答农奴制改革“解放”了农民,使农民获得了“自由”,农民对此表示感激也可给分)若认为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不彻底,农民依然受到奴役和剥削,农民对此表示不满等角度回答。若认为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提高了农民的政治地位,改变了农民的精神面貌等角度回答。6(2010安徽文综19)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 【解析】本题考点有两个,一是近代化的概念,二是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近代化包括经济,政治和思想。材料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来说明改革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B,D不符合史实。A仅仅是从经济一个角度来说。【答案】C7(2010江苏单科25)【选做题】本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题评分。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材料一 早在战争开始之前,朕难以忘怀的先皇便曾向我国所有忠实臣民以及世界各强国庄严地发表过声明,消除对我们东方教友的迫害和保卫他们的权利是他唯一的目的和愿望。俄罗斯人!你们的劳动及牺牲不是白费的。伟大的事业已经实现了,虽然这是通过另外一种不能预见的道路来实现的,现在朕可以问心无愧地结束流血牺牲,将宝贵的和平归还朕可爱的祖国。 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1856年3月19日)材料二 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暴露疾病的症状。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请回答:(1)就战争目的、结果和影响批驳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的观点。(5分)(2)为克服材料二中的“关键弱点”,俄国统治者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它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并指出这一举措的局限性。(5分)【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对克里米亚战争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目的对外争霸,对内维护统治;结果:战败;影响:激化矛盾,导致国际地位下降。(2)此题考查的是对俄国浓浓制改革的评价。第一问:举措推行农奴制改革;第二问:可以从经济、生产关系等方面考虑;第三问可以从措施内容缺乏全面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答案】(1)目的:争夺地区霸权;摆脱统治危机。 结果:战败。 影响: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2)举措:推行农奴制改革。 积极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农奴获得了一定的自由,生活有所改善。 局限性:改革措施缺乏全面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161(2015山东济宁一模46)(10分)【历史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方的工业革命虽然一方面为俄国提供了效仿的实例,但另一方面也给更多的传统部门的结构化调整带来巨大的阻力。西方城市的发展和繁荣,使得它们对于俄国的木材、大麻、油脂(后来逐渐发展到谷物)的需求水平不断提高。然而生产这些出口货物是不需要新技术的,而且也不必要改变现有的劳动体系。摆在眼前的这种诱惑令俄国在陈旧的经济体制中故步自封它要应对传统制度下因为需求的增加而带来的新机会,它要继续保持农奴制和农业的优势,它不会冒险进行根本的内部转变。 俄彼得斯特恩斯俄国的工业革命 (1)据材料,分析导致俄国工业革命缓慢的因素。(4分) (2)促使19世纪中期俄国“进行根本的内部转变”的直接因素是什么?应如何评价这一“根本的内部转变”?(6分)【考点】俄国农奴制改革【解析】(1)根据“西方城市的发展和繁荣,使得它们对于俄国的木材、大麻、油脂(后来逐渐发展到谷物)的需求水平不断提高”,得出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俄国成为西方原料产地,根据“摆在眼前的这种诱惑令俄国在陈旧的经济体制中故步自封它要应对传统制度下因为需求的增加而带来的新机会,它要继续保持农奴制和农业的优势”得出由于农奴制的阻碍,使俄国工业革命进展缓慢。 (2)第一小问因素,根据所学克里米亚战争失败进一步激化了俄国的矛盾,成为俄国改革的直接导火线;第二小问评价,根据所学知识,农奴制改革积极影响是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促进了俄国经济的发展,但由于改革不彻底,留下大量农奴制残余,阻碍了俄国的进一步发展。【答案】(1)因素:在工业革命的冲击下,俄国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落后的经济体制(农奴制度)的阻碍。(4分) (2)因素: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2分) 评价:一方面,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另一方面也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的残余,阻碍了俄国的进一步发展。(4分)162(2015山东菏泽一模文综44)(10分)【历史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阿里的注意力集中在建立海军和兴办军事工厂,他认为拥有和西方一样的军舰、大炮和机器设备,就可以与欧洲并驾齐驱;他不懂得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结构变革,任何局部的改革从长远看对富国强兵都无济于事,传统结构的留存,相应的整体功能保持不变,国家的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挑战与应战对埃及早期现代化探索的思考 材料二 用牺牲农民利益来发展资本主义的方式,必然给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带来不良影 响。造成了农民购买力低,国内市场不能充分活跃起来和广大农民对改革的不满,加之这场改革并没有触及沙皇专制制度,尤其是农奴制残余保留过于浓厚,所以俄国还面临着民主革命的任务。 摘自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请回答: (1)阿里改革的主要目是什么? 据材料一说明这次改革使“国家的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的主要原因。(4分) (2)分析材料二,为什么说改革牺牲了农民利益? 这对俄国的现代化有何影响?(4分) (3)两次改革共同的时代背景是什么。(2分)【考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穆罕默德阿里改革【解析】(1)第一小问目的,据材料一中“就可以与欧洲并驾齐驱”、“从长远看对富国强兵”可知;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一中“注意力集中在建立海军和兴办军事工厂不懂得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结构变革”概括作答。 (2)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二中“造成了农民购买力低和广大农民对改革的不满”可知,结合所学的改革内容回答;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二中“必然给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带来不良影响”,及“农奴制残余保留过于浓厚,所以俄国还面临着民主革命的任务”概括作答。 (3)据材料一中“和西方一样的军舰、大炮和机器设备”、“国家的现代化”及材料一出处“挑战与应战”,据材料二中“用牺牲农民利益来发展资本主义的方式” 可知,概括共同的时代背景作答。【答案】(1)目的:富国强兵。(2分) 原因:仅仅学习西方技术,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结构变革。(2分) (2)原因:农民交纳高额赎金才能得到一块份地,获得自由,实际上是对农民的一次掠夺。(2分) 影响: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延缓了俄国现代化的进程。(2分) (3)背景:工业文明的冲击。(2分)163(2015山东青岛一模46)(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和斯拉夫派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因为与许多事先就警告俄罗斯会因其没能跟上西方的脚步而即将遭到失败的西欧派人不同,斯拉夫派人则很有信心地预言俄罗斯专制制度的优越性将会导致一场可与1812年对拿破仑的胜利相媲美的胜利。实际上,这场失败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而之后的改革也就实践了西欧派人的认识。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西方的脚步”和“旧制度”的内涵。(4分) (2)“之后的改革”对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考点】俄国农奴制改革【解析】(1)“西方的脚步”:据材料“俄罗斯会因其没能跟上西方的脚步而即将遭到失败”可知“没能跟上西方的脚步”是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的一个重要原因,结合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的外因可知“西方的脚步”指工业文明;“旧制度”:据材料“俄罗斯专制制度的优越性”及“失败暴露了俄国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可知“旧制度”指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 (2)据材料“之后的改革也就实践了西欧派人的认识”得出“之后的改革”指俄国农奴制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即可。【答案】(1)“西方的脚步”:工业文明。(2分) “旧制度”: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2分) (2)影响: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加快了俄国工业化的历史进程;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4分)但改革并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2分)164(2015山东滨州一模46)(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历山大二世之所以能不顾部分保守贵族廷臣的反对,宣布改革,是因为“若不弃小利,则大利难保。” 材料二 亚历山大二世宣布废除农奴制,是俄罗斯在质量上的社会进步。 (1)材料一中的“大利”指的是什么?“弃小利”在改革中有哪些具体体现?(6分) (2)如何理解材料二的观点?(4分)【考点】俄国农奴制改革【解析】(1)第一小问“大利”,应当是指沙皇进行改革的主要原因,即为了巩固其自身统治;第二小问体现,“弃小利”主要是指农民在改革中获得了一定的好处即,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经济上可以通过赎买获得一半土地。 (2)根据材料改革是“俄罗斯在质量上的社会进步”,说明其有很大的积极影响即促进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劳动力和资金。【答案】(1)大利:巩固沙皇统治。(2分) 体现:废除农奴制,农民获得法律上的人身自由;农民可以通过赎买获得一半土地。(4分) (2)理解:农奴制的废除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与资金,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推动其现代化进程。(4分)165(2015山东烟台二模45)(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了19世纪60年代,俄国的弱点暴露无疑,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显露疾病的症状。 摘编(美)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二 1861年2月19日颁布的解放法令是充分保证地主利益的前提下实施的,地主因土地被分配给农民可以得到政府付给的长期国债券,而农民则必须交纳49年的赎地费给政府。农民在改革中得到的土地,按1861年的土地市价计算仅值5亿多卢布,但到1905年为止,农民共付出20亿卢布赎金。 摘编自农业资本主义与民族国家的现代化道路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发生的原因。(4分) (2)有学者指出,1861年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是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的”。依据材料二指出这种说法的合理性,并分析这种做法对俄国发展的消极影响。(6分)【考点】俄国农奴制改革【解析】(1)据材料一中“内部很不稳定”得出国内社会矛盾尖锐,“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得出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得出沙皇专制的腐朽统治,“又是经济的”得出农奴制阻碍了俄国的发展,结合所学概括回答即可。 (2)第一小问合理性,据材料二“1861年2月19日颁布的解放法令”得出解放农奴,获得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据材料二“农民则必须交纳49年的赎地费给政府按1861年的土地市价计算仅值5亿多卢布,但到1905年为止,农民共付出20亿卢布赎金”得出高额赎金,获得了大量的资本,结合所学分析即可;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分析得出不利于国内市场、阶级矛盾尖锐。【答案】(1)原因:国内社会矛盾尖锐;克里木战争的失败;政治上沙皇专制的腐朽统治;经济上农奴制阻碍了俄国的发展。(4分) (2)合理性:1861年改革解放农奴并向农民索取高额赎金,使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获得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和资本。(2分) 影响:农民购买力低下,不利于国内市场的扩大;农民暴动不断,阶级矛盾依然尖锐。(4分)166(2015山东淄博二模46)(10分)【历史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俄历1861年)3月5日,一个伟大的日子。解放宣言!我在中午前拿到了一份。阅读这份珍贵的法案时,我无法表达自己的喜悦。在俄罗斯几千年的历史中,很少有文和他媲美。 所有的路口都贴有长官发布的告示,人们聚集在它周围,一个人大声念,其他人静静听。一个伙计一边念着声明,发现有个地方说,庄园农奴对他们的主人还要承担两年的义务,愤怒地大叫:“让这个文件见鬼去吧!两年?我绝不干!”其他人都默不作声。 丹尼斯舍曼等著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1)从材料看,对“解放宣言”有哪两种态度?为什么会这样?(6分) (2)“在俄罗斯几千年的历史中,很少有文件能和他媲美”。对于这种赞誉,你是否赞同,说明理由。(4分)【考点】俄国农奴制改革【解析】(1)第一小问态度,根据材料“我无法表达自己的喜悦”说明是喜悦。根据材料“让这个文件见鬼去吧!两年?我绝不干!”说明是愤怒;第二小问原因,喜悦原因从材料“解放宣言”说明农奴获得了法律上的人身自由;愤怒原因从材料“一个伙计一边念着声明,发现有个地方说,庄园农奴对他们的主人还要承担两年的义务”说明农奴对原来的主人仍要承担两年的义务。 (2)可以任选一观点说明。赞同,从农奴解放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意义角度回答;不赞同,从农奴制改革具有掠夺性和落后性角度回答。【答案】(1)态度一:喜悦(欢迎); 原因:农奴获得了法律上的人身自由。 态度二:愤怒(反对); 原因:农奴对原来的主人仍要承担两年的义务。(6分) (2)同意。 理由:解放宣言通过解放农奴,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和资金,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4分) 或不同意。 理由:解放宣言保留了农奴主的某些特权,是对农奴的一场“合法”掠夺,具有极大的落后性。(4分)167(2015山东济南二模46)(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61年2月19日,经过漫长而迟缓的准备,农奴制被正式废除。农奴们大声朗读沙皇的声明,宣告他们成为自由公民。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至少在原则上,农奴们突然获得了自由,这是几个世纪以来封建制度一直拒绝给予他们的权利:包括拥有私有财产的权利、自由安排工作的权利,享有正当程序而公正的司法权。这些主要是象征性的公民权利。在当时的社会,沙皇做出改革的决定,更多是为了保持俄国的地位,却并不鼓励创造一种西方模式的国民社会。 【意】安东尼奥萨洛莫尼列宁与俄国革命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沙皇改革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沙皇改革“为了保持俄国的地位,却并不鼓励创造一种西方模式的国民社会。”(6分)【考点】俄国农奴制改革【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沙皇改革发生在1861年,原因主要是农奴制的落后和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2)说明观点必须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为了保持俄国的地位”指的是废除农奴制,使俄国资本主义得到发展,维护俄国的大国地位;“不鼓励创造一种西方模式的国民社会”指政治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农民没有得到真正的公民权。【答案】(1)原因: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激化国内矛盾。(4分) (2)说明: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维护了俄国的大国地位。 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维护沙皇专制统治);农民没有得到真正的公民权利。(6分)168(2015江苏盐城三模24)(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在俄国的历史进程中,亚历山大二世所主持的农奴制改革对于推动历史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被誉为“解放者”、“改革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57年1月3日,沙皇政府成立了农民事务秘密委员会。参加委员会的大多为大贵族地主,他们并不热心改革,委员会没有解决任何问题。为借助舆论的力量化解来自封建地主的阻力,亚历山大二世首先让报纸公开讨论农民问题,同时下令成立一个秘密委员会讨论解放农奴问题。1861年沙皇颁布“二一九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人民版教材【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之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材料三 (亚历山大二世)实行的以解放农奴为中心的资产阶级改革,是俄国统治阶级在克里米亚战争失败以后,痛定思痛,励精图治,追赶西方的重大举措,它把彼得一世、叶卡捷琳娜二世和亚历山大一世的改革推进到新的阶段,也是俄国自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过渡的重大步骤。当代人不无理由地称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为“大改革”。 刘祖熙改革与革命 请回答: (1)怎样理解材料一中“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4分) (2)据材料二分析亚历山大二世为推进改革进程所采取的对策和措施。(3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在史学家的眼中,俄国的农奴制改革被称为“大改革”?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从这场改革中得到的启示。(3分)【考点】俄国农奴制改革【解析】(1)结合所学从欧洲当时政治和经济角度分析,俄国状况从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角度说明。 (2)依据材料二中“为借助舆论的力量化解来自封建地主的阻力,让报纸公开讨论农民问题” “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的角度说明对策。 (3)第一小问“理由”,依据材料三中“俄国自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过渡的重大步骤”以及所学从改革的内容以及作用来说明;第二小问“启示”,结合所学从改革对经济发展、改革实行必要条件以及改革要注意利益均衡的角度说明。【答案】(1)理解:欧洲主要国家已经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工业革命迅速发展。(2分)而俄国政治上仍延续着沙皇专制制度,经济上存在着农奴制度。(2分) (2)对策:沙皇政府让报纸公开讨论农民问题,借助舆论的力量化解来自封建地主的阻力;改革法令规定让农民通过交纳赎金的方式获得自由,以安抚大贵族地主的不满情绪。(3分) (3)理由:改革是以废除农奴制为中心,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和军事各方面,实现了俄国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的全面转型。(2分) 启示: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改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政权来推行;在保证改革方向的同时,改革过程中要兼顾社会各阶层的利益。(1分,言之有理、任答一点即可)169(2015江苏海安高级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金陵中学四模24)(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联史 材料二 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向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它附属地。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暂时义务农。 不仅如此,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节录二一九法令 材料三 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只有采取强制和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 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亚历山大二世在农民与土地问题所持的基本态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态度产生的原因。(3分) (2)据材料二,说明法令条文中两种农民在权利规定方面的不同。(2分) (3)材料二中法令规定农奴获得自由的前提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令对农奴法律地位变化的结论是否符合实际。(2分) (4)据材料三,指出“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赋予他们的权利”的原因是什么。(1分)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1861年俄国改革未能平稳社会秩序的关键所在,对今天有何借鉴?(2分)【考点】俄国农奴制改革【解析】(1)第一小问态度,据材料一“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和“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可知亚历山大二世在农民与土地问题所持的基本态度是解放农奴,但不将土地无偿地给予农民;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一“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可知原因为农奴起义严重威胁到沙皇统治,废除农奴制面临贵族的强大阻力,维护农奴主利益。 (2)本小问不同,据材料二“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它附属地”、“。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和“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暂时义务农”可知暂时义务农只有使用房屋和一定数量土地的权利,还受地主控制,据材料二“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和“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可知完全自由的农民则完全摆脱了地主的控制,且拥有私产。 (3)第一小问前提,据材料二“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可知前提是赎买土地;第二小问分析,首先明确观点,即变化的结论不符合实际,其次再结合史实举例说明,据材料二“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和“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仍存在,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的严格管理。 (4)本小问原因,据材料三“他们还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只有采取强制和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原因是农民没能真正获得土地与自由。 (5)本小问借鉴,据材料一、二和三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农民关心的问题中心是土地问题,关键在于改革者没有满足农民在土地问题上的基本要求,由此可以得出借鉴是在一个农民占多数的国家,解决好农民与土地的问题才能实现社会的公平与稳定。【答案】(1)态度:解放农奴,但不将土地无偿地给予农民。 原因:农奴起义严重威胁到沙皇统治;废除农奴制面临贵族的强大阻力;维护农奴主利益。(3分) (2)不同:暂时义务农只有使用房屋和一定数量土地的权利,还受地主控制;完全自由的农民则完全摆脱了地主的控制,且拥有私产。(2分) (3)前提:赎买土地。 分析:不符合实际。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仍存在,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的严格管理。(2分) (4)原因:农民没能真正获得土地与自由。(1分) (5)关键:改革者没有满足农民在土地问题上的基本要求。 借鉴:在一个农民占多数的国家,解决好农民与土地的问题才能实现社会的公平与稳定。(2分)170(2015山东淄博高二第二学期期末34)(10分)近代俄、日两国改革影响深远,给后人留下深刻启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沙皇签署了1861年2月19日宣言和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法令。3月5日,上述“宣言”和法令正式公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首先宣布农民实现人身自由。规定全部土地仍属于地主所有,农民可以按照规定赎买一小块土地。赎金数额高出于土地实际价格二三倍。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1876年8月(明治政府)公布金俸公债条例,规定凡领取俸禄者均须献出俸禄,由政府按其俸禄多寡发给“金禄公债”。通过赎买办法革除封建武士俸禄的意义是重大的。封建武士作为一个阶级瓦解了。而且没有发生大的叛乱就实现了改造。更重要的是政府以公债取代了俸禄,既可以减轻财政困难,又可以使武士们将公债转化为资本,去从事工商业活动。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农奴在1861年改革中获得了哪些权利?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政府剥夺武士封建特权的措施。(5分) (2)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俄、日改革的共同影响。两国改革对待传统势力的做法,对你有何启示?(5分)【考点】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解析】(1)第一小问权利,依据材料一中“废除农奴制的法令首先宣布农民实现人身自由”得出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能干涉和买卖他们;据“规定全部土地仍属于地主所有,农民可以按照规定赎买一小块土地”可见农奴缴纳赎金,可以获得一块份地。第二小问措施,据材料二中“规定凡领取俸禄者均须献出俸禄,通过赎买办法革除封建武士俸禄的意义是重大的”得出通过赎买方式取消武士的俸禄;结合明治维新的内容,明治政府废除武士佩刀的特权和取消武士垄断军事的特权。 (2)第一小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可从社会矛盾、经济、封建残余等方面回答。第二小问启示,结合所学知识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措施以及影响进行分析,可以从改革的策略和阶层利益两个角度回答。【答案】(1)权利: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能干涉和买卖他们;农奴缴纳赎金,可以获得一块份地。(2分) 措施:通过赎买方式取消武士的俸禄;废除武士佩刀的特权;取消武士垄断军事的特权。(3分) (2)影响: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经济发展;保留了封建残余。(3分) 启示:改革要讲究策略的灵活性;改革要平衡各阶层的利益。(2分)178(2015山东潍坊二模46)(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明治维新)的确是对于旧的封建生产关系,形成转向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主的划时代的社会变革。 野吕荣太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各种历史条件 材料二 新政府中主要是武士和贵族,没有直接来自资产阶级的代表。1868年的政体书中提到的三权分立,其实是徒托空言,未付实施。 周一良关于明治维新的几个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的观点。(6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治维新的局限性及影响。(4分)【考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1)回答明治维新除旧布新的措施。 (2)第一小问局限性,根据材料“新政府中主要是武士和贵族,没有直接来自资产阶级的代表”、 “1868年的政体书中提到的三权分立,其实是徒托空言,未付实施”说明保留军国主义、带有封建残余。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延缓了民主进程;走上侵略扩张道路。【答案】(1)说明:明治维新通过废藩置县,实行“四民平等”,颁布宪法,承认土地私有,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等措施,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6分) (2)局限:带有封建残余;保留军国主义。 影响:延缓了民主进程;走上侵略扩张道路。(4分)179(2015福建三明二模41)(16分)历史 请考生在A.B.C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答题时请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填涂选答的题号。 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关于教育宗旨问题,一开始就在天皇近臣元田永孚为代表的守旧派与伊藤博文为首的维新派之间发生尖锐的斗争。前者反对以西洋为榜样改革教育,认为这样会破坏东方固有道德,要求在学校里培养学生的“仁义忠孝”的品德。1890年颁布“教育敕语”,把儒家的伦理标准忠孝仁义作为学生准则。此后,在各级学校中强制推行“忠君”思想教育,并且向学生灌输民族沙文主义。 刘祚昌等世界通史近代卷(上) 材料二 随着美国社会工业化、城市化的进展,以及伴随着强调社会改革的进步运动的兴起,1918年,美国“中等教育改组委员会”提出了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的报告,指出美国教育的指导原则应是民主观念的原则。应使每一个成员通过为他人和为社会的活动来发展他的个性、中等教育必须以全体青年的完善和有价值的生活为宗旨,引导青年向着高尚的目标改造自己和社会。 美国教育的发展 (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教育改革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8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美国的教育改革有何不同?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教育改革的认识。(8分)【考点】日本明治维新;美国教育改革【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发生尖锐的斗争”“要求在学校里培养学生的仁义忠孝的品德”“强制推行忠君思想教育”“向学生灌输民族沙文主义”,由此可概括出特点;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所学知识,这是由于明治维新保留较多的封建残余。 (2)第一小问不同,根据材料二“指导原则应是民主观念的原则”“以全体青年的完善和有价值的生活为宗旨”“引导青年向着高尚的目标改造自己和社会”,由此可概括出不同;第二小问认识,可从社会发展与教育改革的关系角度阐述,也可以谈教育的目标和意义,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特点:斗争激烈;以儒家伦理为准则;“忠君”色彩;民族沙文主义。(6分。答出3点即可。) 原因:明治维新保留较多的封建残余。(2分) (2)不同:民主观念;贴近生活;强调社会责任;发展个性。(4分。) 认识:社会发展是教育改革的推动力,教育改革推动社会发展;教育是培养人才、合格公民的重要途径;教育决定国运兴衰;树立正确的教育改革目标。(4分,答出2点即可。)180(2015山东泰安二模45)(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明治维新初期,改变日本传统生活方式的极端做法,不仅花费了大量的宝贵资金,而且伤害了一般日本人的感情,因而引起他们的反感,并引发社会震动。后来在著名大学教授、小说家夏木漱石的倡导下,转而采取尽量少抛弃日本传统文化,而对西方文化应尽量多吸收的“少弃多采主义”的原则。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以后反映日本社会发展状况的有关图片: 请回答: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在明治维新中是如何体现“少弃多采主义”原则的?(6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这些措施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4分)【考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1)根据材料一“转而采取尽量少抛弃日本传统文化,而对西方文化应尽量多吸收的少弃多采主义的原则”可知“少弃多采主义”是指尽量少抛弃日本传统文化,尽量多吸收西方文化。“少弃”方面回答日本明治维新保留传统文化的措施,如政治上保留天皇专制体制,文化上忠君思想。“多采”方面回答日本向西方学习的措施,如经济上殖产兴业、社会生活上“文明开化”。 (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明治维新积极影响。【答案】(1)“少弃”:在政治上保留天皇专制体制,实行君主立宪,确立近代天皇政治体制。(2分) “多采”:在经济上全面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实行殖产兴业;在社会生活方面,实行“文明开化”。(6分) (2)作用:使日本改变了封建落后的状况,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推动了日本的近代化进程:实现了国家富强,逐步摆脱了民族危机,实现了民族独立。(4分)181(2015山东日照二模44)(10分)【历史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89年帝国宪法下的日本统治机构示意图 材料二 事实上作为现代化的后起者,德意志帝国只是个发育尚未完全的“现代”社会而日本“向西方学习”,最终落实到以德国为榜样,这不可不说是一个巨大的失误。 钱乘旦寻找现代化的楷模:论明治维新的失误 (1)帝国宪法是日本政治近代化开始的重要标志,同时日本也从此走向了一条背离现代政治原则的道路。据材料一,说明其主要表现。(6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二所说的“巨大失误”对日本社会发展的影响。(4分)【考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1)结合材料一中三权分立的体制、民主选举,分析日本帝国宪法的民主性;从天皇的拥有的权力,得出其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2)日本以德国为榜样,改革保留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对内限制民权,对外侵略扩张。总之,改革的不彻底阻碍日本现代化发展的进程。【答案】(1)表现:一方面:确立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体制,众议院由选举产生,有一定的民主性;另一方面,天皇总揽一切统治权,内阁对天皇而不对议会负责,军队不属政府而由天皇统帅,表现出浓厚的专制主义(贵族政治)和军国主义色彩。(6分) (2)影响:限制了人民的民主权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对外逐渐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给亚洲各国带来深重灾难。总之,这些失误严重地制约了日本现代化发展的进程。(4分)182(2015山西太原三模45)(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兹为改正地税,原有之田地纳贡办法,一律作废;并规定于地契调查完毕后,按土地价格取其百分之三,作为地税。原有地方厅官或各乡各村就地征收之税目,亦一并按照土地价格征收之,但所征金额不得超过地税金额三分之一。今后对于茶叶烟草等其他商品,均将逐步课征商品税,及至国家商品税岁入超过二百万元时,当按照商品税岁入之比例,于已实施改正之地区,逐步减低地税。 此次改正地税之事,举办非易。因土地情况之不同,改正亦有缓急难易之差别。原有税法,于地税改正实施之前,继续有效。改正之后五年以内,土地价格因土地买卖而生增减,均按照最初核定之土地价格。 明治六年地税改正条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河北省临西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城市协管员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版土地征用拆迁补偿买卖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房地产纠纷调解居间合同范本:房地产纠纷调解居间服务协议
- 2025年度货物装卸车辆承运合同
- 2025年退休返聘技术人员企业研发合作协议
- 2025年水利工程打井合同范本与水资源管理协议
- 2025年彩钢房安装及售后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古建筑修复砌墙工程合同样本
- 2025年度保健品代理销售合同规范汇编
- 2025年福建省中考英语试卷真题(含标准答案)
- 应急救援车管理制度
- 关于车辆卫生管理制度
- 口腔实训室管理制度
- 2024年海南省琼海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22人试题带答案
- 2025年企业管理师资格考试试卷及答案
- 重庆一中高2025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数学(含答案)
- DR操作常规文档
- 试管婴儿医院协议书
- 运输咨询服务合同协议
- 2025-2031年中国咖啡豆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