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论文和单纯指向“内容理解”的课堂练笔说再见【内容摘要】“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能力。但纵观现行教材、配套练习、课堂教学等方面,很多课堂练笔依然单纯指向内容理解,而忽视了语言表达形式的指导。语文教学追求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课堂练笔也应遵循这一规律,因此必须告别单纯指向“内容理解”的课堂练笔,追求内容理解和语言运用相融合的语文实践。教师可以从课文的特殊句式、文体特征、语言风格入手,立足课文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从而设计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课堂练笔。【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练笔 内容理解 语言文字运用新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就意味着语文教学不能再把重心停留在单纯的内容理解上,而是要关注课文的言语形式、文体特征等语言运用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培养,落实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基于这样的理念,几年来,我们的语文教学研究一直致力于“和内容分析式课堂教学说再见”,倡导语文教学要摆脱以往过多地进行内容分析的教学方式,将教学重心转移至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和实践,内容理解不再是语文教学的目的,语言文字的运用才是最终的落脚点。语文课程标准还强调:“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出于对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的重视,许多老师纷纷在课堂上设计练笔环节,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语文实践的机会。一时间,课堂练笔被提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没有课堂练笔的语文课堂似乎不完整的,特别是一些公开课、竞赛课,如果没有课堂练笔往往容易为人诟病。但笔者认为,课堂练笔固然重要,但教师在设计练笔和组织教学时必须和单纯指向“内容理解”的课堂练笔说再见。所谓单纯指向“内容理解”的课堂练笔,笔者指的是那些只关注写的内容,忽视语言表达的方法、形式指导的练笔。这样的练笔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配套作业以及老师的课堂教学中随处可见:三上找骆驼:几天后,商人再次碰到了老人,他会对老人说些什么呢?三下惊弓之鸟:你想对这只大雁说什么?或者你想对更羸说些什么呢?四上去年的树:我有很多话要对鸟儿说。我先说一说,再写下来。五上地震中的父与子:想象一下,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呢,说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六下卖火柴的小女孩:读了下面这首诗,你有什么感想?你愿意拿起笔来,也写几句话送给那位“卖火柴的小女孩”吗?也许,有些老师会有疑义:练笔本身不就是运用语言文字的语文实践活动吗?为什么还要分单纯指向“内容理解”和非单纯指向“内容理解”呢?和单纯指向“内容理解”的课堂练笔说再见之后,语文课堂上应该设计怎样的课堂练笔呢?首先,我们再来看一下上文中列举出的几个课堂练笔的习题,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这几个课堂练笔的内容几乎毫无差别,都是要求学生对文中的人物或是代表文中的人物写一写感想,它们分布在不同的年级教材中,题目本身却没有体现出不同年段对语言文字运用的不同要求,更没有体现出它们所属课文特有的语言形式、特点、风格的学习和运用。简而言之,这些课堂练笔的设计还是局限于内容的理解,情感的表达,却忽略了每一篇教材文本中体现出来的特有的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和实践功能。这些课堂练笔过于重视语文的人文性,弱化了工具性的体现,它们披着语言文字运用的“皮”,却没有语言文字运用的“骨”、“血”,造成了练笔效果单一、低下。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笔者认为,如同阅读教学要“与内容分析式课堂教学说再见”一般,课堂练笔也必须和单纯指向“内容理解”说再见。告别了单纯指向“内容理解”的课堂练笔,教师应该追求怎样的课堂练笔呢?真正高效的课堂练笔应该是在学习了课文的语言文字,对文本的语用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将语用技能与情感表达融为一体。为了说明这与前者之间的本质区别,我们不妨来看一下六上穷人一课的两个教学片段:片段一:师:(出示第七自然段)哪些细节深深地触动了你的心灵?(生交流,畅谈从细节感受到的深深的母爱)师:西蒙在临终前,没想过把孩子托付给桑娜吗?她会想些什么呢?请你写一写。(生练笔)生1:我就要死了,我的孩子们怎么办?没有了我的照顾,他们也难逃一死啊!生2:孩子们,对不起,妈妈不能照顾你们了,也许会有好心人发现你们收养你们吧,但这只能是听从老天的安排了。生3:我是不是应该把孩子托付给桑娜照顾呢?可是他们家也很困难,她会同意吗?片段二:师:(出示第七自然段)哪些细节深深地触动了你的心灵?(生交流,畅谈从细节感受到的深深的母爱)师:西蒙在临终前,没想过把孩子托付给桑娜吗?请你模仿文中描写桑娜矛盾心理的写法,试着写出西蒙的愁肠百结。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西蒙脸色苍白,神情黯然,望望身边躺着的两个孩子,内心充满不舍、担忧与矛盾。她深思着: (出示课堂练笔,学生想象写话)生1:西蒙脸色苍白,神情黯然,望望身边躺着的两个孩子,内心充满不舍、担忧与矛盾。她深思着:我就要死了吗?这样的苦日子,死了也就死了吧!可是,我的孩子们怎么办?我死了,他们也就活不下去了呀!也许,我可以把他们托付给桑娜不行啊,桑娜家已经够困难了,我怎么可以再加重她的负担呢?可是,我怎么能眼睁睁地看着孩子死去呢生2:西蒙脸色苍白,神情黯然,望望身边躺着的两个孩子,内心充满不舍、担忧与矛盾。她深思着:孩子啊,你们的命好苦,从出生开始就没过过一天好日子现在妈妈就要离开你们了,你们要怎么活下去呢?还好,我们还有好心的邻居桑娜,我想她会收养你们的不!她们家已经很困难了,恐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吧可怜的孩子,你们该怎么办?妈妈已经无力再安排你们的将来了让我再好好看看你们吧!对比以上两个教学片段,不难发现,两次课堂练笔的内容是一样的,但具体要求明显不同,而正是不同的要求,恰恰体现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设计理念。片段一中,教师仅仅要求学生写一写西蒙临死前会想些什么,但对怎么写,用怎样的言语方式来表达,却没有具体的要求和指导,学生的表达也只能是泛泛而谈,练笔中只能体现出他们在本文学习中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文中人物的情感体验,而本文最大的语用特点多用省略号表达人物内心复杂的情感,大部分学生都没能有意识地去使用、实践,这其实是对教学资源的浪费,之前的课堂上费了好大一番工夫引导学生学习文本的语言特点,最后却将其束之高阁,这也导致了在这次课堂练笔中,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是极其有限的,更多的是他们原有语用水平的体现;而在片段二中,教师明确要求学生模仿文中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写法写一写西蒙复杂心理活动,将在本课中学习到的特殊的言语形式进行实践运用,把语言文字运用的技能应用到情感表达的实践中去,有意识地将课文中的语用技巧内化为自身的语用技能,实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这样一对比,两个片段、两次练笔的效果高低立现。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避免单纯指向“内容理解”的课堂练笔,设计出更适合学生语用能力提高的课堂练笔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紧扣课文的特殊句式,设计课堂练笔在小学中、低段的语文学习中,学生的语用水平较低,处于起步阶段,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应该从最简单的词、句开始。因此,在中低段的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中都融入了一些特殊的句式。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学习这些句式,并有意识地设计课堂练笔,让学生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从而内化为自身的言语能力。比如三年级上册的狮子和鹿一课,很多老师把课堂练笔的重心放在寓意的理解上,一般都会让学生写一写: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想对鹿说些什么?很明显,这个练笔是指向内容理解的。对于寓言故事来说,寓意的理解很重要,但课堂练笔的内涵还可以更丰富一些。仔细分析这篇课文不难发现本文最大的言语特点是语气词的运用,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先组织学生学习文中三个带有语气词的句子:“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束美丽的珊瑚!”“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咦,这是我吗?”通过朗读、想象等手段引领学生感悟语气词在文中表情达意上的特殊效果;然后引导学生积累表达不同情感的一些语气词,了解不同的语气词表达了不同的情绪,不同的情感应该选择恰当的语气词来表达;最后,借助第六小节“狮口逃生”这一情境,设计了如下练笔让学生完成:鹿不敢犹豫,撒开长腿就跑。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丛中蹦来跳去,不一会儿,就把凶猛的狮子远远地甩在了后面。鹿松了一口气:“ , 。”就在狮子灰心丧气不想再追的时候,鹿的角却被树枝挂住了。鹿急得直冒汗:“ , 。”狮子赶紧抓住这个机会,猛扑过来。眼看就要追上了,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扯,才把两只角从树枝中挣脱出来,然后又拼命向前奔去。这次,狮子再也没有追上。鹿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 。”在练笔中,学生走进鹿的内心世界,结合当时的情境,恰当地选择了合适的语气词来表达鹿在不同时刻的不同心情,并且在第三次鹿的语言中,很多学生写道:呼!原来难看的腿在关键时刻作用这么大啊!唉!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不应该抱怨我的腿难看,它多有用啊!啊!我明白了,美不美不能光看外表,而应该看它有没有用。寓意就这样水到渠成地揭示出来了。从这样的练笔中可以看出,学生已经掌握了故事的寓意,理解了内容,明白了道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得到了体现;与此同时,本课最大的言语特点语气词的运用也已被学生掌握,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在同一个课堂练笔中,人文性与工具性得到了统一,两者可谓相得益彰。同理,在很多课文中都可以紧扣句式特点进行课堂练笔。比如二下的三个儿子一课,可以紧扣“一个 ,一个 ,另一个 ”这个句式展开全文的教学,通过这个句式理解三个妈妈和三个儿子的不同表现,最后用这个句式来练习写话,写一写“你眼中的三个儿子”,既点出了课文的中心思想,同时又巩固了这个句式在语言实践中的运用。再如四年级上册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一课,文中有这样一个很特别的句式:大峡谷的水,从固态的万年冰雪到沸腾的温泉,从涓涓细流、帘帘飞瀑到滔滔江水,真是千姿百态。大峡谷的山,从遍布热带雨林的山脉到直入云天的雪山,让人感觉如神来之笔。笔者在教学中,紧扣“从到”这个特殊句式,通过想象、朗读、说话等方式引导学生领悟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山水形态万千,而用上“从到”的句式之后使语言简练,内容上又包罗万象。这篇课文的第4自然段中介绍大峡谷的垂直自然带和生物的多样性非常简单,这是一个练笔的好契机,于是笔者在补充相关资料之后,设计了如下的课堂练笔:大峡谷的植物,从 到 ,真是 。大峡谷的动物,从 到 , 。大峡谷的自然带,从 到 , 。通过这样的练习,一来学生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情况有了更深的了解;而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一种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容的方法,相信对他们今后的行文写作会有一定的帮助。二、紧扣文本的文体特点,设计课堂练笔小说、诗歌、散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学生在小学阶段会接触到各种不同的文体,这些不同的文体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样板。语文教学越来越强调教材的文体特征,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文体意识,根据不同文体的特征组织教学,从而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学生接触这些文体的最初,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到该文体的基本特征,还应该尽可能多地提供学生尝试这种文体的实践机会。当然,学生的尝试应该是循序渐进、逐步展开的。比如学习了一篇说明文之后,不可能马上要求学生写出一篇说明文来,这样的教学目标是不切实际的,而应该让学生尝试运用从文中学到的一、两种说明方法写几句话,然后在今后的说明文学习中,逐步提高练笔的要求,学生也就逐步具备了写说明文的能力。又如五下的普罗米修斯一课,这是一篇神话故事,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感受神话中语言夸张、离奇的特点后,让学生展开想象写话:在 (什么时候),普罗米修斯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常常 。在练笔中要求学生尽可能地采用离奇的幻想、夸张的语言来表达。通过练笔,学生能够有意识地模仿、运用神话语言的夸张性,同时他们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普罗米修斯所遭受的痛苦折磨,文本的内涵因此变得更为丰富,人物形象的把握更为准确、深刻。六年级下册的为人民服务一课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第一篇也是唯一一篇议论文,用好这篇课文,为学生初步建立起议论文的概念,对学生今后学习议论文至关重要。著名特级教师林莘老师在执教这篇课文时,从议论文的文体特征出发,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感悟引用、对比、举例三种论证方法在议论文中表达观点的作用,然后让学生举一反三,畅写感言,具体教学片段如下:师:在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中还有主席许多的经典名句,还有许多丰富的思想,今天读来,它依然能给我们带来许多启发和帮助。认真读读三、四自然段,想想你最喜欢哪句话。(学生默读课文三、四自然段,之后进行交流)师:你们猜,林老师最喜欢哪一句?(生猜)师:我喜欢主席的这句话:“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生:(惊讶地)为什么?师:林老师来自福建福州,为了追求语文教学的更高境界,我来到了浙江,来到杭州,向浙江的语文老师们学习。虽然远离家乡、亲人,虽然生活有点儿单调,可我每一天都觉得快乐而充实。工作室的老师来自五湖四海,浙江、山东、广东、河北、福建,正好七女一男,我们骄傲地称自己为“七个小矮人和一个白雪公主”。我们在一起聆听、学习、交流,幸福而快乐!为什么我们能够其乐融融、亲密无间?因为我们心中都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追求。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而我要说:有朋自四方来,不亦乐乎!下一周,林老师将离开浙江回家了,但这里的美好一定会成为我永久的记忆,留在我的脑海里,留在我的心底。同学们,文中哪句话让你心动呢?联系你的生活,也来写一写吧,可以试着用上今天我们学到的引用、对比、举例的方法。(学生写话)生:“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这句话让我心动。我们班的口号是:阳光诚善,合作共勉。其中“合作共勉”就是互相关爱的意思。我们的教室在四楼,饮用水的水源在一楼,在需要送水时,我们班的同学就会组成运水接力队,你搬一层,我接过来再搬一层,这就是团结,这就是互助,这就是关爱。师:掌声送给他。刚才这段话中,大家听出来了吗?班级口号就是经典,他先引经据典,然后呢,马上用真实的例子来说明自己为什么喜欢这句话。很好,你真会学以致用,以后会越学越多,越学越好。生:我喜欢第三自然段中的一句话:“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读了这句话,我想起一句名言:“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出去吃饭,点了一碗汤,喝的时候随口说了一句:“这汤有点咸”,旁边的一个服务员阿姨听见了,马上拿了一张意见征询表让我们填,让我们对饭菜的质量提意见。我觉得他们这种精神十分可贵。师:同学们,刚才他的这段话中,有没有引经据典?(生接答:有)有没有举例子?(生接答:有)这个活生生的例子同样会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他说得十分生动。再次送上我们的掌声。(该教学片段摘自听王崧舟老师评课一书)同样是写阅读后的感受和体会,林莘老师的练笔设计绝不是单纯地指向内容理解,而是紧紧抓住“议论”这一文体特征,让学生学以致用,这一点从她教学片段中练笔前的要求及点评时的标准都可以清晰地呈现出来。正如潘新和教授所说的:“由表达范式入手确定教学目标,是把读、写统一起来,并实现读、写互动的好办法。”在这个片段中,学生的写话实践是基础,而教师的指向语言表达范式的要求和评价则是本次练笔画龙点睛的秘妙所在。三、紧扣作者的语言风格,设计课堂练笔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同一作者的文章并不多见,不同作者会有不同的行文用语风格,因此教材中的文章才会精彩纷呈。在这些风格迥异的课文中,有不少名家名篇,这其中的语言风格,非常值得教师关注,学生学习。学习掌握这些文章、作者的语言风格,有利于学生博采众长,从而在今后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比如六下的匆匆一课,朱自清先生抓住生活中的小细节,用简明朴实的语言将时间的流逝有形化、具体化,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模仿这种语言风格,结合自己的实际写一写时间的流逝。六上的山雨一课语言非常有特点,作者大量采用了反复的手法进行描绘山雨,使得散文的语言更为诗意,教师也可以在学习、实践反复手法上下功夫,设计恰当的情境,让学生进行练笔。再比如四年级上册的金钱的魔力一课,作者马克吐温的语言以幽默、夸张、犀利著称,他的这种语言风格在金钱的魔力一课中有非常充分的体现。教学中,教师可以紧扣这一语言风格,组织学生学习,并进行相应的练笔实践:面对如此热情的老板,我不好意思地说:“我就买这一件好了,我一个流浪汉也穿不了这么多衣服,而且我也买不起。这百万英镑不是我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初三质量分析会班主任发言
- 电话销售礼仪培训
- 时政播报课件
- 2025版锅炉改造工程设计与施工合同
- 二零二五年瓷砖产品进出口贸易合同
- 2025版电商数据分析与营销托管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版家庭心理咨询与辅导服务合同书
- 2025版股权投资与资产管理合作协议书
- 二零二五版跨境贸易实务:磋商与订立合同操作指南及案例解析
- 2025版智能家电研发与市场推广合作合同
- 2025至2030中国防砸安全鞋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调查研究报告
- 学堂在线 高技术与现代局部战争 章节测试答案
- 2024年湖南省古丈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题含答案
- 助焊剂存储管理办法
- 乙型肝炎防治知识教学课件
- 环卫安全事故处理方案
- 卵巢性索间质肿瘤课件
- 七十岁老年人三力测试驾考题库
- 2025-2026年秋季第一学期学校德育工作安排表:德润心田、智启未来、行塑栋梁
- 成人零基础英语教学课件
- 复杂性肛瘘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