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柘城高中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页
河南省柘城高中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2页
河南省柘城高中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3页
河南省柘城高中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4页
河南省柘城高中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柘城高中2014-2015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第卷(阅读题共68分)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说“春秋”是由鲁国国史春秋而得名。徐连城在文史哲第三期著文提出不同看法,认为“春秋”作为时代称谓,是由战国时人命名的,确立于西汉。春秋以前是以族名、国都名、王朝名三者合一来命名时代的,战国人继续使用前人关于夏、商、周三代的名称,但其历史年代学的观点略有变化,在命名新的历史时代时有了自己的特点。一方面,自周王室东迁后,诸侯国林立,大国争霸的战争不休,周王室已无力控制诸侯,相反却常有求于大国。显然,仍以族、地、王朝三名合一的年代学命名已失去意义。另一方面,战国是个思想活跃、百家争鸣的时代,战国人发展了春秋时已有的“天命靡常”的观点,命名当世为“战国”;又根据西周以后诸侯国林立,各国国史均名曰春秋,称这段历史时期为“春秋”。两汉时,人们继承了战国时人对春秋时代的称谓。至于说“春秋时代是由鲁国国史春秋得名”的看法,徐文商榷说:鲁史春秋被拔高到经典的地位,是汉以后儒学作为官学后的事,战国时人未必肯把它奉为经典;鲁国当时并非大国,地位衰微;再者,在秦始皇焚书以前,众多的春秋还会大量保存的,否则何以会说“吾见百国春秋”可见,战国人是不会以鲁春秋来命名这一时代的。1对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在秦始皇焚书以后,众多的春秋已被焚毁,不可能大量保存,所以墨子不可能见到百国春秋。b墨子见过的百国春秋,几乎全被秦始皇烧毁了,只剩下鲁国春秋,因此当时各国国史均以“春秋”命名。c墨子说他见过百国春秋,说明当时各国国史均以“春秋”命名,而绝大多数都已被秦始皇烧毁。d在秦始皇焚书以前,保存了大量的鲁国春秋。如果不烧这些书,墨子见到的春秋会有百部以上。2徐文认为“春秋”不是由鲁国国史春秋而得名的,不能作为这一观点的依据的一项是( )(3分)a鲁史春秋当时并未被奉为经典。b当时大国争霸,周王室无力控制诸侯。c当时各国国史均以“春秋”为名,并非鲁国一国。d鲁国当时并不是大国,而且地位衰微。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夏、商、周三代的名称,是由族名、国都名、王朝名三者合一命名的。b“春秋”这一时代称谓始于战国,两汉时人们继承了这一称谓。c“春秋”作为时代称谓是以思想活跃、百家争鸣作为历史背景的。d产生于战国的“天命靡常”的观点,是“战国”时代得名的依据。二、(42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47题。(12分)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4.对下列句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秦贪,负其强 负:依仗b.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特:只,不过c.召有司案图 案:通“按”,审察、察看d.怀其璧,从径道亡 亡:丢失5.对下列句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左右:侍从b.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布衣:平民c.臣至,大王见臣列观 列观:一般的宫殿 d.固请,召有司案图 有司:司法人员6.下列句中加点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3分)a.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b.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c.大王必欲急臣d.乃使其从者衣褐7.下列各句没有省略现象的一项是( )(3分)a.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b.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c.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d.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11题。(17分)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 至焉。” (节选自寡人之于国也)8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a王无罪岁 罪:归罪b谷不可胜食也 胜:尽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发:发现d非我也,岁也 岁:年成9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与意义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c五亩之宅,树之以桑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10翻译下列句子。(8分)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11孟子在这个文段中正面阐述了他的治国之道。这些观点在现今社会依然有积极意义,试加以分析。(3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12.13两题。(8分)咏怀古迹其三 作者: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12. 首句一“赴”字传神,极有艺术特色,试写出你的品味赏析?(3分)答: 13. 历来对昭君出塞评价不一,该诗塑造了王昭君怎样的形象并作如何评价?(5分)答: 14补写下列诗文名句。(5分)(1)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赤壁怀古)(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3)楚天千里清秋, 。(辛弃疾登建康赏心亭)(4)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5)吾所以为此者, 也。(廉颇蔺相如列传)三、(17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5-17题给生命配乐 侯建臣有时候走在街上,总想哼一种调子。不管是什么调子,也不管跑调不跑调,就是很随便地哼,很投入地哼,哼着哼着,就发现原来那调子一直是和自己的脚步合拍的。哼着哼着,也就发现那调子原来也和自己的心跳声是合着拍的。其实慢慢地发现,我们有时在干活的时候,有时在沉思的时候,有时在痛苦的时候,有时在快活的时候,总会有意无意地哼一哼。哼一种老调或者哼一种新调或者就顺着我们的心跳哼一种不是调的调。那调要是让别人听了实在难听极了,而我们那时觉得是那么动听。那是真的动听,是全身感到舒畅的动听。那一刻就觉得是天底下没有什么比那种调子更让人觉得动听的了。而且我还发现一个人不管是烦恼的时候也好痛苦的时候也好,只要一哼起一种属于自己的调子,就会慢慢地变得开朗,眼前的路也就开阔起来。我曾经好多次见过父亲一个人一边干着活,一边随意地哼着,父亲是一个木工,他一般戴着一顶很破的帽子,帽沿儿朝一边歪着,在帽子下面插着一支铅笔,他一边挥动凿子凿着木头,一边哼着调子。他在亮光下的影子显得十分生动。父亲的调子是那种很粗放的调子。我也曾经多次见过母亲一边收拾着家一边哼着,母亲哼得很细很细,被人听到了她就会不自然地笑笑。等人走了她就又开始哼了。其实那时我们的家是很困难的。父亲和母亲身上的担子也很重,可他们却会不时地哼出他们心底的旋律来,父亲和母亲都是这个世界上很一般的人,但在他们一边干活一边哼歌的时候,我觉得他们很美很美,他们是在从心底灿烂他们的人生,他们是在用心歌唱他们所正在过着的生活。很多年后,我一想到小时候见到的父亲和母亲一边哼歌一边干活的情景就忍不住在心中感动不已。很难想象一个能够很随意地从心底哼出歌的人会不热爱生活,会厌倦人世。记得很小的时候。一个人天黑的时候要从一个很远的地方回家,因为路远,而且还要经过一块坟地,所以就很害怕。总感觉有什么东西就跟在自己的后面。于是在心里一遍一遍地说我是大人,好像是要告诉谁似的。但这一招并不起作用,因为自己的心里很清楚并不是一个大人。就哼起了歌,哼得很响,在黑夜的旷野里就只能听到自己的歌了。那一刻似乎自己真的大了,那段路也在不知不觉中就走完了。在走那段路的时候,哼歌让我给自己创造了自信,使我从容地走过了一段本来就应该是很艰难的路。我就想父亲和母亲在哼歌的时候是不是也在为自己创造自信呢?在繁杂的生活面前他们肯定也会感到压力和沉重。但哼着哼着,那些东西就显得很轻很轻了。我曾经问过他们,母亲没说话只是笑着,而父亲则是在沉思什么的样子,他们要回答的一切就在他们的笑容里和沉思着的眸子里了。生活就是这样,父亲和母亲用他们心中的旋律使沉重的生活变得轻松起来了,倘若他们整日愁眉苦脸,很难想象我们当时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生活有时是一场大型交响乐,但生活有时又是很单纯的二胡独奏;生活有时是激越的,但大多数时间则是小河一样静静地流着。谁想让生活永远澎湃着激情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而流动着的生活更能让人品出生活的真味。也更能让人陶醉其中。乐于给自己的生命配乐,起码说明我们还是很看重我们的生命,说明我们的生命还有值得我们为此而干下去的东西。我们也就会活得有滋有味。而给自己的生命配了乐,我们的生命本身也就有了色彩,有了旋律,有了让我们走下去的信心和勇气。人需要的又是什么呢?15.作者在文中说:“生活就是这样”。请根据文章内容写出这句话的具体含义。(4分) 16.第段中,“很多年后,我一想到小时候见到的父亲和母亲一边哼歌一边干活的情景就忍不住在心中感动不已。”为什么?根据文意,简要回答。(5分) 17.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8分)从“乐于给自己的生命配乐”,可以看出作者具有怎样的人生态度? (10字以内)(3分) “父亲和母亲都是这个世界上很一般的人。”然而作者为什么“ 觉得他们很美很美”?(5分) 第卷(表达题共82分)四(22分)18.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忤(w)逆 前合后偃(yn) 铁杵(ch) 揠(y)苗助长b.罪愆(qin) 繁衍(yn)生息 揾(wn)泪 愠(yn)怒c.谂知(shn) 熟稔(rn) 诡谲(ju) 鹬(y)蚌相争d.蕴藉(ji) 杯盘狼藉(j) 笑靥(yn) 梦魇(yn)19.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a.虚嚣 惫赖 暑气暄 负曲衔冤 b.绣闼 墙隅 干家缘 鳏寡孤独c.萧瑟 暮霭 歪剌骨 红鸾天喜 d.看觑 变徵 白泠泠 蜗角虚名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大师的这段经历非常重要,但流传的说法不一,而所有的当事人、知情人都已去世。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 b我们说话写文章,在把零散的的词语串成一个个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完成交际任务的句子的时候,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律的。 c这个法律职业培训基地由省司法厅和南海大学合作建立,是全国首家有效联合政府行政职能和高校教育资源而成立的培训机构。 d.近期发热患儿增多,我院己进入门诊超负荷状态,为使就诊更有序,决定采取分时段挂号,如果由此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2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尤为可喜的是,始作俑者是我们新来的局长。 b.几年前,学界几乎没有人不对他的学说大加挞伐,可现在当他被尊奉为人师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 c.他是当今少数几位声名卓著的电视剧编剧之一,这不光是因为他善于编故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写的剧本声情并茂,情节曲折。 d.旁边一位中学生摸样的青年诚恳地说:“叔叔,这些都是名人的作品,您就买一幅吧,挂在客厅里不仅美观大气,还可附庸风雅。”22从以下12个词中选取最恰当的8个,分别填入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选词不得重复。(填序号,4分) a 停止 b损害 c设立 d具有 e核实 f侵害 g咨询 h维护 i存在 j叫停 k保护 l免受 “网络游戏未成年人家长监护工程”是文化部指导下的企业自律行为。先期试点的六家网络企业将建立服务页面, 专线电话等,为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网游监管提供 与服务。家长可实名举报沉迷于网络游戏的未成年人的游戏账号,网络游戏企业 之后,将根据家长的要求,依法限制或 对该未成年人提供相关的网络服务。 目前,一些网络游戏不同程度地 低俗、暴力、色情等方面的内容,这严重 了那些沉迷于网游的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实施网游监护工程的目的是要 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及其合法权益,使他们 不良网络游戏的侵害。23仿照下面的示例,以“博大”为话题,另写三个句子,要求内容贴切,所写的句子形成排比,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成熟是一种临危不乱的从容;成熟是一种宠辱不惊的淡定;成熟是 一种卓尔不群的大气。答: 五、作文(60分)24.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什么是最遥远的距离?有人从天文学的角度:还在不断扩大无人探测的宇宙就是最遥远的距离;也有人说:最遥远的距离,生于死的永远分别;更有人说:最遥远距离,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的心思。试以“谈最遥远的距离” 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 立意自定。但不得套作,抄袭;文体自选(诗歌出外)。不少于800字。题 卷1234567891819202110翻译下列句子。(8分)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11孟子在这个文段中正面阐述了他的治国之道。这些观点在现今社会依然有积极意义,试加以分析。(3分) 12. 首句一“赴”字传神,极有艺术特色,试写出你的品味赏析?(3分)答: 13. 历来对昭君出塞评价不一,该诗塑造了王昭君怎样的形象并作如何评价?(5分)答: 14补写下列诗文名句。(5分)(1)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赤壁怀古)(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3)楚天千里清秋, 。(辛弃疾登建康赏心亭)(4)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5)吾所以为此者, 也。(廉颇蔺相如列传)15.作者在文中说:“生活就是这样”。请根据文章内容写出这句话的具体含义。(4分) 16.第段中,“很多年后,我一想到小时候见到的父亲和母亲一边哼歌一边干活的情景就忍不住在心中感动不已。”为什么?根据文意,简要回答。(5分) 17.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8分)从“乐于给自己的生命配乐”,可以看出作者具有怎样的人生态度? (10字以内)(3分) “父亲和母亲都是这个世界上很一般的人。”然而作者为什么“ 觉得他们很美很美”?(5分) 22. 23仿照下面的示例,以“博大”为话题,另写三个句子,要求内容贴切,所写的句子形成排比,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成熟是一种临危不乱的从容;成熟是一种宠辱不惊的淡定;成熟是一种卓尔不群的大气。 (6分) 答: 24.作文(60分)参考答案:1. 解析:a项对墨子看春秋的时代表述错误;b项说“墨子见过的春秋几乎被烧掉”表述错误;d项说“大量鲁国的春秋”表述不对。答案:c2.解析:只是当时社会局面的描述。答案:b3. 解析:“天命靡常”的观点产生于春秋。答案:d4.d (亡,逃跑。)5.d (有司,官吏的通称。)6.b (a“上”,名词用作状语;c“急”,使动用法;d“衣”,名词用作动词。)7.b (a 省略宾语“之”,c 省略介词宾语“之”,d 省略介词“于”。)8.c;9.b10.注重地方学校的教育,宣扬孝敬长辈的道理,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道路上担担(背东西)了。11.保护资源,进行可持续发展;使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加强学校教育,使民风淳朴,长幼有序,社会安定;建立社会救助机制。(讲到一点即得满分);12.诗人采用想象夸张的手法,用一赴字写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突出了三峡山势的陡峭与生动,把静止的群山写活了。 13.首句侧面烘托、颔联直接表现她的坚强性格和对故土的怀念。诗人即赞扬她的美好品格,又同情她的不幸。14(5分)(1)樯橹灰飞烟灭(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