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内除法(一).doc_第1页
表内除法(一).doc_第2页
表内除法(一).doc_第3页
表内除法(一).doc_第4页
表内除法(一).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表内除法(一)一、 单元教材分析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基础。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及运用乘法和除法解决问题是本单元的重点。教材在编排上遵循了由易到难的原则,像除法的初步认识首先以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和生活情景让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运算各部分的名称。教材自始至终结合具体事例和活动情景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探讨等学习方式逐步体会,使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的实践活动中去,既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又促使学生对新的知识有亲切感。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一次次体验 成功并感受到除法在生活中的价值,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同时,滋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二、 单元知识结构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和除法表内除法(一)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被除数不超过12 被除数不超过24 解决问题三、 单元总体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进行求商。3使学生初步体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四、 单元重难点重点: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用除法解决问题。难点:了解除法的意义和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除法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平均分(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8、9页例1、例2,练习二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教学重难点:1. 通过实践明确“平均分”的意义,掌握平均分的过程。2.理解体会除法算式的意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不同数量的小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书上第7页的主题图。提问: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汇报自己发现的数学信息。 2教师根据主题图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 二、学习例题1,知道平均分的含义。 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师:学习除法首先要从平均分开始。这里有6颗糖果(课件出示6颗糖果的图片),要分成3份,有几种分法? 请同学们拿出6根小棒,自己分一分。学生思考,并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2.师:如果是分给3个小朋友,哪一种分法最公平?生:每份2根。3.教师揭示“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4.巩固练习:(1)完成第8页的做一做。 (2)完成第11页第1题。 三、学习例题2,掌握平均分的方法。1.师:知道了平均分的含义,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平均分的方法。请同学们拿出18根小棒,我们要把它平均分分成6份,可以怎样分?2.学生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3.学生汇报自己分的结果,并说明自己是怎样分的。4.学生独立完成第9页的“做一做”和第11页的第2题。四、巩固练习。1学生把自己带来的物品进行平均分,分别分成2份,3份,4份。2.学生组内活动,教师相机指导。 五、课堂总结 1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 板书设计:1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 第二课时:平均分(二)教学内容:巩固“平均分”。(教科书第10页的例题3,练习二中的部分习题。)教学目标: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难点:进一步掌握平均分的过程。教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18个花生。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师:什么是平均分?生: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2. 教师出示12根小棒,把小棒平均分成3份。指名学生上台来分,演示平均分的过程。3.揭示课题。 二、学习例题3,深入感受平均分1师:请同学们拿出8个花生,每两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呢?学生试着分一分,教师巡视。3. 师:看来不用老师教,大家都已经掌握了这种分法。现在让我们来完成课本第10页的做一做。请大家先独立思考,摆一摆,圈一圈,得到结果再与同桌交流。学生动手摆一摆、圈一圈或其他方式来完成题目。4. 学生汇报结果。5. 师:做这样的题,如果我们身边没有小木棒,课本上也没有相关的图片,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学生自由畅谈,如用画竖线的方法来代替具体的数字等。三、 巩固练习1. 完成练习二中的第4题。2. 完成练习二中的第5题。3. 完成练习二中的第7题。四、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学生汇报自己收获。五、 布置作业练习二3、平均分: 第三课时: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的例题4,第13页的例题5. 教学目标:l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学习、体验、感悟等方面的素质。教学重难点:1. 理解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2. 会读、会写除法算式。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1出示12个竹笋和4个篮子。 再出示题目: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可以放几个? 提问: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 学生独立分竹笋,然后汇报分的结果:先把竹笋每盘放1个,每次分完,再把剩下的竹笋按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直到分完为止。分的结果是每盘放3个。 小结: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 教师: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或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等,都是属于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板书课题:除法) 二、新授课 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那今天我们学习除法,除法的符号是“”。 指导书写: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 2出示教科书第13页的例题4。 教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 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 把12平均分成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 每份是几?(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 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1243 教师再让学生回忆刚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样列的?让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教师: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并读一读算式。再互相说一说。 3出示:1535 教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5除以3等于5) 请一个同学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5)这一节课学了什么?三、引入例题5,教学除法各部分名称。1.师:刚才是12竹笋,老师再增加8个,一共是多少个?(20个)师:把20个竹笋,每4个放在一个盘里,能放几个盘子?学生思考,得出答案。学生汇报,列出算式:20452.教学除法各部分名称。四、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第13页的做一做。提问:一共有多少条鱼?平均放在几个盘子?每个盘子放几条?怎样列除法算式? 通过让学生平均分、写算式,再次体会除法的意义和巩固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2完成教科书第15页练习三的第1题。 练习时,可以增加一些除法算式卡片,以增加学生练习的机会。同时,注意采用“开火车”“接力赛”“抽卡游戏”不同形式组织练习,让学生在愉快的练习活动中掌握知识。 3完成教科书第15页练习三的第2题。 先让学生依据题意用学具卡片分一分,并交流分的结果。之后,让学生填写除法算式,并对照分苹果活动说出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促使学生体会除法的意义。 提问:每只小熊分的同样多是什么意思?(平均分成2份)谁会列算式?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因为是把6粒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所以把要分的苹果的个数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分给2只小熊,把平均分的份数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一份是3,3写在等号的后面。) 4完成教科书第15页练习三的第3题。 让学生讨论后写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因为它是把10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事。因此把要分的西瓜的个数10个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放在2个箩筐中,把平均分的份数2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一个箩筐中装5个,5写在等号的后面。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了解除法的意义,巩固对除法算式的认识。五、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法算式的读法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希望同学们在做联系时要认真仔细。板书设计:除法1243 2045读作:12除以4等于3 被除数 除数 商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第一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8页例1,练习四的第13题。教学目标:1. 初步学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 通过学生自己合作、探究得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分析能力,积极灵活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3. 教学重难点:学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说出得数,并说出用哪句口诀。 62= 43= 25= 33= 2填空。 2( )=4 3( )=6 4( )8 ( )3=12 ( )4=20 5( )=15 说一说( )里的数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 3把12个卡片平均分一分,并写出除法算式。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分法和写出的除法算式。 二、探究新知,学习例题1 1引出除法算式123。 呈现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事。 提出第(1)个问题: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请学生列出除法算式:123。 2探讨计算方法。 (1)引导:我们会用动手分一分的方法解决“可以分给几只小猴”的问题。如果不动手操作学具,怎样算出结果呢?请各小组探讨计算方法。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探讨出的计算方法。 (3)根据学生探讨的情况,给予积极评价。并且,突出强调:可以用乘法口诀想商。 3尝试用乘法口诀求商。 (1)出示例1的第(2)个问题,并让学生列出算式。 (2)请学生用乘法口诀想:商几?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想商的过程和使用了哪句口诀。 (4)交流想商的过程。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重述:求124的商,想4和几相乘得12,因为三四十二,所以商是3。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18页的“做一做” 2练习四的第1题。 依据画面请学生解决“每个小朋友几个气球”的问题。让学生说一说题意,再计算。 2练习四的第2题。 (1)让学生根据画面信息,完成填空。 (2)让学生独立填写除法算式。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并说出,用哪句口诀想商。 3练习四的第3题。 四、课堂总结1请学生谈收获。 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了除法的计算方法。我们发现,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计算时,看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就用那句口诀求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除法计算,我相信小朋友会有更多的收获。板书设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23=4 想:三(四)十二,商就是4. 第二课时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9页得例题2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并能用26的乘法口诀进行一些比较简单的除法计算(被除数不超过36)。教学重难点: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并能用26的乘法口诀进行一些比较简单的除法计算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引入例题21.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除法和乘法的关系,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来求商的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板书课题。二、出示例题2,引入:1.师:老张开了一家包子铺,每天早上都要蒸小笼包卖,他打算一次蒸24个,他有6个蒸屉,这样每个蒸屉里要摆几个包子呢?学生举手列示:246=42. 师:你怎么算得这样快?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学生介绍自己的运算方法,教师相机板书:46=243. 师:如果一次要蒸24个包子,每个蒸屉装4个包子,要用几个蒸屉?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板书:244=64. 师:你是怎么的出来的?介学生介绍自己的运算方法。教师板书:46=245. 练习:第19页的做一做。三、 巩固练习,增强体会 1、第5题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 2、第4、7题采用活动的形式进行练习。 3、第6、9题采用比赛的形式进行练习。 4、让学生打开课本阅读第8题。四人小组说说题意,并提醒学生用今天学习的方法计算。四课堂总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熟练总结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板书设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246=4 46=24244=6 46=24 第三课时 解决问题教学内容: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第23页例题3及练习五中的部分习题)。教学目标:1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并运用除法计算解决较难的实际问题。2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促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3 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从而激发学生自己学习和应用知识的兴趣。教学重、难点: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并运用除法计算解决较难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景,引入例题31. 师:同学们,你们谁养过蚕?你能讲讲养蚕的经历吗?学生讲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