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乡的导游词.doc_第1页
江南水乡的导游词.doc_第2页
江南水乡的导游词.doc_第3页
江南水乡的导游词.doc_第4页
江南水乡的导游词.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南水乡的导游词 江南水乡的导游词篇一:西塘古镇导游词 西塘古镇导游词(一) 西塘古镇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古镇位于江浙沪三地交界处的浙江省嘉善县,古名斜塘,平川,距嘉善市区10公里。西塘全镇总面积83.61平方公里,其中古镇区面积1.04平方公里,人口近8.6万。西塘生活着的千年古镇,已被列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级景区。 西塘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自然风景优美,是古代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吴越两国的相交之地,故有 吴根越角 和 越角人家 之称。唐、宋时期就已形成村镇,到了元、明朝时,西塘凭借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经济基础和水道之便,发展成一座繁华、富庶的大集镇,窑业、米市、食品、制陶业等行业日益兴旺。 古镇现存的许多古宅大院,都是古镇先人当时致富后的结晶。由于当初西塘的通行以水路为主,外来骚扰较少,故能使西塘较完美地将古镇保留至今,使得祖先的遗产能延续下去。西塘与其它水乡古镇最大的不同在于古镇中临河的街道都有廊棚,总长近千米,就像颐和园的长廊一样。在西塘旅游,雨天不淋雨,晴天太阳也晒不到。 历史文化 相传春秋时期吴国伍子胥兴水利,通盐运,开凿伍子塘,引胥山(现嘉善县西南12里)以北之水直抵境内,故西塘亦称胥塘。因西塘地势平坦,一马平川,又别称平川,斜塘。在唐开元年间就已建有大量村落,人们沿河建屋、依水而居;南宋时村落渐成规模,形成了市集;元代开始依水而市渐渐形成集镇,商业开始繁盛起来;明清时期已经发展成为江南手工业和商业重镇。 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 ,是对西塘最恰当不过的形容。 地理位置 西塘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嘉善位于上海西南方向与上海零距离接壤,距上海市中心80公里,大虹桥商务区60公里,西至杭州110公里,南濒嘉兴港乍浦港区35公里,北接苏州85公里,处于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带。交通极其方便,沪杭铁路,沪杭高速铁路,沪杭高速公路,申嘉湖高速公路,杭州湾跨海大桥北连接线,亭枫高速连接线,320国道,都穿境而过,乘坐汽车,高铁,火车均能到达,乘坐已于2010年10月26日通车的沪杭高铁,从嘉善到上海虹桥枢纽站仅需20分钟左右,从嘉善到嘉兴仅需10分钟,从嘉善至杭州只需35分钟左右。周边有上海虹桥机场、上海浦东机场、杭州萧山机场三大机场。西塘在嘉善市区北10公里处,乘坐公交快客前往20-30分钟就能到达。 西塘地势平坦,河流密布,自然环境十分幽静。有9条河道在镇区交汇,把镇区分划成8个板块,而众多的桥梁又把水乡连成一体。古称 九龙捧珠 、 八面来风 .古镇区内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群多处,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研究价值,为国内外研究古建筑的专家学者所瞩目。鸟瞰全镇,薄雾似纱,两岸粉墙高耸,瓦屋倒影。傍晚,夕阳斜照,渔舟唱晚,灯火闪耀,酒香飘溢,整座水乡古镇似诗如画,人处其间,恍然桃源琼瑶,不知是人在画中游,还是画在心中移。这是一座千年古镇。古镇在春夏秋冬、晴阴雨雪的长久年代里,始终呈现着一幅 人家在水中,水上架小桥,桥上行人走,小舟行桥下,桥头立商铺,水中有倒影 的不断变幻的水乡风情画。 西塘坐落在水之中,这里的居民惜土如金,无论是商号或是民居、馆舍,在建造时对面积都寸寸计较,房屋之间的空距压缩到最小范围,由此形成了120多条长长的、深而窄的弄堂,长的超过百米,窄的不到1米,形成了多处 一线天 .与此同时,街道弄堂的名称均形象地体现出古镇商贸的繁荣和弄堂的特色,如米行埭、灯烛街、油车弄、柴炭弄、石皮弄等数十个称号与当年的商贸、建筑等都有直接的联系。 到了西塘,临河而建的沿街廊棚最为引人,这里的街道临河而建,商铺的生意就在河边做成。往昔,水乡农家的出行以河为道,以舟代步,许多交易只能在船上岸边进行,为此,一种连接河道与店铺又可遮阳避雨的特殊建筑廊棚便应运而生,并代代传承,相沿成习。实用的廊棚是水乡特有的建筑,西塘至今保存着1300多米长的廊棚已变成当代人赏古、探幽的休闲一餐。 西塘是个平民化的小镇,所有一切都如此朴素,没有周庄的繁华,没有南浔的富甲之态,没有浓厚的商业氛围!但是西塘的独特魅力令留宿旅者陶醉!2011年中国旅游行业第一份 中国旅游百强景区 名单上,西塘景区以年接待269万人次的成绩位列排行榜第38位。传说典故 镇名由来 版本一:相传春秋时期吴国伍子胥兴水利,通盐运,开凿伍子塘,引胥山(现嘉善县西南12里)以北之水直抵境内,故西塘亦称胥塘。因西塘地势平坦,一马平川,又别称平川,斜塘。 版本二:西塘镇域东北有一个3400亩面积的湖荡,那是嘉善县境内最大的湖泊之一。传说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有一户姓唐的大户人家迁到荡边居住,他们看到这个湖荡风景秀丽,盛产翠鸟和红菱,这两物为吉祥之物,又恰在祥符年间,就以 祥符 两字称呼这个湖荡。 这户唐姓人家,有弟兄两人,在祥符荡边乐悠悠生活,后来分了家。兄居荡东边,人称东唐,弟居荡的西边,人称西唐。后来哥哥这一房逐渐衰落,弟弟这一房,小辈十分兴旺,就象一棵树,生出许许多多树、枝,所以,人们把他们居住的地方,在 唐 字边上加个土,叫做西塘。 廊棚由来 在江南水乡,分散的、几户合一的廊街随处可见,然而,廊街长达1300多米的,惟有西塘。西塘的廊街,一边是商店或民居,另一边是河,廊街都有小河紧贴着,弯弯曲曲,情调非常。步入廊街,映入眼帘的是两岸水上人家和前呼后应的河埠。如逢雨天,雨水在廊檐口滴滴嗒嗒形成一道长长的雨帘,就是不会做诗的人也会顿时诗意满腔。关于廊街的由来,没有官方的记载,只有民间流传的 为郎而盖 和 行善而搭 两个版本。 版本之一:年轻的寡妇胡氏,在西塘独自支撑着一家老小和一个铺子。胡家铺前的河滩边,有一个摆豆腐摊的王二。王二同情胡氏,常帮着做一些体力活。日子一久,胡氏便觉得离不开王二,但又难以启齿表达这份感情,便煞费苦心地借修缮店铺之机,请人沿河建起了棚屋,将店铺前的街路遮盖了起来。这么一来,王二既可免受风吹雨淋,两人也可同在一个屋檐下。不想胡家铺子因了这棚屋而生意一下子红火起来。镇上商家纷纷效仿,几年来,棚屋连成了一线。后人就取 为郎而盖 之意,将棚屋叫做廊街了。 西塘古镇导游词(二)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我是今天为大家服务的导游,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去一下江南六大古镇中的一个,就是西塘。 西塘地处杭嘉湖平原,属浙江省嘉善县,距上海90公里,杭州110公里,苏州85公里,交通十分方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就是吴越两国的相交之地,故有吴根越角之称,唐宋时聚成村里,明清时期,由于水路发达地理位置优越,逐渐成为了江南繁华富庶的商业重镇,西塘1平方公里的古镇区至今保留着二十五万平方米的明清建筑,居住着二千多户的居民。游人到此,不仅可以领略到小桥流水、错落有致的明清古建筑,还可以置身期间,亲身感受古朴、安逸、原汁原味的水乡风情, 西塘古镇共有十一个景点,每个景点都以其特有的内涵向游人展示着西塘厚重的历 史文化与独特的人文风情。各位团友,我们看所到是张正根雕艺术馆。张正根雕艺术馆系典型的民国建筑,距今已有百年左右的历史融合了中国古代建筑和西方 欧式建筑的各自特点,为砖木结构,里面陈列的 是著名根艺美术大师张正的几百件根雕作品。根雕源于自然,是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张先生,他是杭州人,原籍安徽舒城,生于1958年,1999年因人才引进,来到西塘 继续其根艺创作。他的作品立足于七分天然,三分人工,有不少作品获得全国的各种奖项。五百件大件作品(最轻为150kg,最重为1000kg,平均重量为250kg)进入吉尼斯,还被载入世界名人录及东方之子,来到嘉善后,又被评为嘉善的荣誉市民。 当我们走进张正根雕艺术馆,首先看到的是一张龙椅,它叫 过把瘾 ,在中 国古代只有皇上可以坐龙椅,而根雕馆的这张龙椅,是专为游客准备的,让各位可 以坐坐龙椅,做一做现代的皇上。整张椅子为龙眼根和杜鹃根自然巧妙组合而成, 与之配套的踏脚为全天然的杜鹃根。好,现在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这里的根雕。大 家请看这边 根魂是一件天然的作品, 它是来自与福建闵候地区的一个龙眼树的树根,此根因为长于悬崖之上,岩石阻碍根系往下发展,所以整个根平摊开来,很大也很平整,其根部截面形似中国地图,而根面上的图案则众说纷纭,有说百兽图、 罗汉图。天然的作品就是要给游客们一个想象的空间,大家感受它像什么,就是什 么,这也正是根雕的魅力所在。 来看这里,这叫震撼,又名东方雄狮,一吨多重, 它是来自于东北地区的一个杉木根,狮子的头部就是一个巨型的根榴,艺术家细腻 的构画了狮子的脸部、爪子以及尾巴部分,令整个作品生气勃勃,震天憾地。而狮 子的身份及鬃毛部分则是自然的树根,体现了根雕艺术的七分天然。 而这边呢,还 有个名为 比美 的作品,一看就是这么傲气凛然的孔雀,它展开尾巴部是一个纯天 然的根系,身份与头部是树桩部分经过雕刻而成的。 再看这边,好一幅喜上眉梢的 泼墨画,枝条上梅花怒放,花间一对鸟儿窃窃私语,仿佛寓意着冬天即将过去,春天就要到来。整个作品春意盎然,是用一个连理根创作而成,两个油茶根天然的交 缠在一起,形成一个圆洞门,作者又巧妙地点缀了两个喜鹊,形成了双喜临门这么 一幅喜气的图案。 看完楼下这些大件作品后,楼上的小件可谓别有一番洞天。看这 边是根抱石的 八仙过海 ,而那边则是 十八罗汉 ,而正中这个 金狮王 是一个巨 大的柯木榴的作品,一只母狮子、三只小狮子营造了一份乐意融融的家庭氛围,母 爱,何其温柔,何其感人!再过去看一件精品之作 熊猫盼盼 ,是一个根榴抱木的作品,熊猫的身份为整个根榴,耳朵部分是根榴上张正根雕艺术馆面两个天然的突起,眼睛、嘴巴、爪子是雕刻过的。作者再巧妙地修饰了竹面,形成了熊猫抱竹这一憨态可掬的图案。 我们再来看一个抽象的作品,这是一块天然的卷边根,题为 年轮 ,作者把整个根面想象成一片树的横切面,一圈圈的年轮记载着年轻时的 梦。再看这边有个卷边根的蝙蝠,也是整体的一个树根,后面着色,体现出前面的 蝙蝠,蝙蝠在古代是福气的象征。各位游客看完根雕以后,希望大家把西塘的好福气带回家。我门下一站的目的地是江南瓦当陈列馆。 (沿途讲解)您知道西塘有三多吗?那就是桥多、弄多、廊棚多,在古镇至今仍保存有古桥27座,长廊2000多米,弄堂是一大特色,其中百米以上的有5条,幽幽 长长的弄堂仿佛是一条时间隧道把我们带入了几百年前的明清时期,西街是西塘清 朝末年,民国初年最繁华的街道之一,共有500多米长,集中了西塘一些老字号的店 铺,至今,我们从斑驳陆离的墙壁和褪色的木门板上还依稀看出这里曾有的繁华。 团友们,我们眼前的就是江南瓦当陈列馆。中国瓦当文化源远流长, 秦砖汉瓦 闻名于世,但由于砖瓦之类极易破碎,所以年代久远 的瓦制品大多传世不多。因而更显得瓦当的珍贵。在西塘南面的干窑一带,确有大批精美 作品传世。追其源由,得知早在秦汉时期,当地的制窑业就已相当发达, 更早有 千窑 之称。连闻名遐迩的 明货金砖 皆在那里烧制。相传当年秦始皇为了抵抗匈奴广招天下兵马,特向江南一官员下了一道口头圣旨,但当地官员年老失聪误把召千军万听为 造千砖万瓦 ,遂大兴土木,至此嘉善一带制窑业发达。这个馆内有花边滴水、筷笼、步鸡、砖雕、古砖、陶俑六大类300多个品种。其中有极富美好愿望的传统瓦当;有带宗教色彩的寺庙瓦当,有表明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图案瓦当。它以深邃而广博的文化蕴含,带给人们无穷无尽的思考与遐想。 (沿途讲解) 现在我们是在去烧香港景区的路上, 大家想不想知道西塘这个名称 的由来呢?我这就为大家解说一遍。其实它是与春秋战国时的伍子胥有着一定的关联,相传吴国大夫伍子胥佐吴修水利,用了几年的时间,开挖了这条南北向的河道, 造福了一方百姓,大家为了纪念他,就把这条河取名为胥塘,因西塘话胥塘、西塘为谐音,故改称西塘。胥塘河上的这座桥初建于明朝,是西塘建镇以后修造的第一座桥,故取名安境桥,西塘以其原汁原味的水乡风貌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前来观光, 被誉为生活着的千年古镇。 大家请看这边, 我们已经到了烧香港景区 . 烧香港景区是西塘两大典型水乡风貌区之一, 它 以典雅、秀美、幽静的特色见长,站在鲁家桥上远眺,烧香港宛如一位小家碧玉的姑娘,楚楚动人地屹立在水边,使人不由得心旷神怡,烧香港景区的建筑保存得较为完好,有着明清建筑的典型风格,在这里你可以体味到几百年来水乡居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安逸生活,一座座精致的小楼,一个个形态各异的河埠头以及千姿 百态、喻意深刻的系舟石,无一不透视出这里浓浓的生活气息。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西塘是个风景秀美,人才辈出的地方,据镇志记载,从明代万历三年至明末的427 年间,中进士的19位,中举人的有31位,近现代获得中高级以上职称的西塘在外人员有好几百位,原上海市副市长、被誉为人民公仆式的好市长倪天增的祖居就坐落在烧香港内。 各位游客跟我走,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倪宅。倪宅是西塘一户较具代表性的民居 建筑,大家可以从门面的开间及里边的格局看出这是一份典型中等书香世家,它是 已故上海市副市长倪天增的祖居。倪天增(1937年1992年),他是上海市分管城建的副市长,其清正廉洁深受百姓的爱戴,被誉为人民公仆的好市长。我们来看一下它的建筑,倪宅原为五进,现只开通了前二进,正厅为承庆堂,为倪氏祖居的 堂名,前厅和两旁分别设有厨房、膳房、帐房、琴房等,楼上则设有闺房、卧室等 为明清时期西塘殷实家庭的真实写照,从这里你可以感受到西塘普通家庭所折射出 的浓厚的文化氛围,为了纪念倪天增同志,特在楼上陈列展示他的生平介绍及部分遗物、图片资料,以表达对这位人民公仆的敬仰与怀念。 走出倪宅,我们将要到的 是圣堂,而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是五福桥。五福桥是西塘现存最古老的桥之一,建于明代正德年间,为单孔石板桥,因其结构牢固,用料考究而闻名西塘。据西塘的老人讲, 从这桥上走, 可 以得到五福气,即长寿、 康宁、富贵、德、善终。 五福桥旁一排低暗的房 子, 虽然不起眼, 但这里 却住着西塘最有钱的人 家, 因为江南人有财不外露的秉性, 所以, 这户人家故意把前面的房子造得特别高,里边才是深宅大院。 团友们, 大家现在进入的是圣堂, 它是供奉关羽的地方,但为何没把它取名 关帝庙而称为圣堂,据说有两个说法, 一是西塘人尊称孔子为文圣,关羽为武圣,故名圣堂; 二是传说乾隆皇帝下江 南的时候,曾来过这里,圣上来过,所以叫圣堂, 圣堂在西塘的历史较为悠久, 始建于明朝万历三年,旧称庞公祠,清 朝康熙十三年(1674年),康熙五十年 (1711年)曾两次重修,改供关帝,俗称 圣堂 .在西塘人的眼里,圣堂既是一座关帝庙,又是一座财神庙,旧时的西塘 每逢正月初五,镇上的商人们必定去圣堂烧香祭拜,用家里南瓜糊做的元宝,换圣 堂的元宝,意喻一年财源滚滚。圣堂两旁也商贩云集,各色风味小吃,年画、玩具 琳琅满目,热闹非凡。 现在大家看到的圣堂,已经过整修,规模也较之以前扩大一倍,前后共分4进,第一进为门厅,第二进和第三进分别供奉着文财神赵公明、武财神关羽,第四进为观音殿,两旁侧殿则为文昌殿和三官殿。圣堂内供奉的神像,并没有严格的道教、佛教区分。在西塘这座古老的小镇上,只要是老百姓敬仰的,都被供奉在这里,西塘人纯朴、善良的民风也由此可见一斑。如果说现在的圣堂已是修缮一新的话, 那么在这里还有两件物品是以前保存下来的,一件即是这付抱柱联,上联是 异姓同胞笑今人同胞异姓 ,说得是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是异姓结为兄弟, 但情同手足;下联是 三分一统恨当年一统三分 ,说得是刘备、关羽、张飞异姓结为兄弟, 而当年的国家却是三足鼎立的态势, 另一件即是门厅内置放的名为 引元宝 的雕花木板,这块木板材质考究、雕工精湛,上刻十七只鎏金的大元宝,原摆放在正厅门上,意喻招财进宝。 您还记得我们刚去过的根雕馆吗,而现在我们要去的是西塘明清明居木雕馆,它是一座前临街后临河的典型民居建设,原为西塘一户商户人家的宅院,现里面陈列着西塘明清时期保存下来的各式木雕250余件, 这些精美木雕, 每一块都以其雕刻 精湛,喻意深刻而深受游客的喜爱,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值得一提的是木雕馆里陈列的物品是西塘一位普普通通的邮电局职工自己收藏的,这也显示了西塘浓愈的 文化氛围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走进木雕馆,首先映入眼帘的呢,是两旁这两件 大型的月梁架,这是一个江南民居的建筑构件,原系摆放在梁架上面起到支撑作用 的,上面雕刻着渔、樵、耕、读的图案,雕工细腻,人物栩栩如生,在西塘,渔樵 耕读的图案被广泛地采用,这是西塘儒商文化的具体体现,西塘历史上是个商贾云集的地方,但讲究以诚信为本,崇尚文化的儒商思想,却是西塘每一个商人所特有的,具有相当的普遍性,正是有了这种儒商文化的滋养才造就了小镇居民勤劳、善良的性格,纯洁、朴实的民风。走过小小的天井,便是民居的正厅了,这里摆放的多为中小件木雕作品,有体现精雕细刻工艺的梅花撑,也有体现风调雨顺双喜临门 等美好喻意的梁垫,更有用佛手、荔枝、桃、石榴等四季水果代表福、碌、寿、喜的雀替,这些无一不向你展示了江南木雕的精美绝仑与西塘千年古镇所蕴含的深厚 历史文化底蕴。 (沿途讲解)在去下一个景点之前呢,我还是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西塘其他一些 我们没安排在规划中的景点。塘东街是西塘镇上民国至解放初期较繁华的街道之一,这里也聚集了 许多老字号的店铺, 如中华百年老字号药铺 钟介福药店等, 但与西街相比, 这些建筑更多了一些西洋的风格,大概是与他的繁华年代有关吧。 游客们,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是黄酒陈列馆。 西塘不仅仅是一个历史悠久,风 景秀丽,人文荟萃的古镇,更有着其独具一格的水乡为背景的文化色彩。比如说: 船文化、桥文化而在这里我想特别值得一提的便是酒文化。西塘所在的杭嘉湖 平原素有 鱼米之乡 之称,其优质的大米,纯净的自然水为西塘的黄酒酿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西塘的老百姓经过了世代的积蕴沉淀孕育出了众所周知的特色佳酿 嘉善黄酒。西塘的黄酒原名为三白酒,所谓三白:一是指米白;二是酒纯,不加色为白;三是指装酒的坛子涂上白灰水(杀菌)。明清时期酿酒的都是私人个体,用的是祖传的糟坊,其中最有名的便称之为 梅花三白 . 在这个馆里,回顾了数百年的黄酒发展史,展示了一些西塘黄酒的精品和黄酒的传统工艺制作流程,它使我 们进一步了解了西塘黄酒的酿造过程,也为我们继承和发扬酒文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说了这么多,大家一定很想知道酿造黄酒的一些知识吧。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传统酿造中使用的各种工具。 1、风车:筛选糯米之用,酿酒需要粒圆,饱满完整的糯米。 2、量具:有石斗(石50斤,斗15斤)小升1.5斤, 用采确量取糯米的量,以控制生产。 3、米箩:优质的糯米在大缸中浸渍一天一夜, 然后捞入米箩冲洗。 4、地灶:浸后的糯米入木桶在地灶上蒸煮成饭。 5、石舀: 用于捣碎酒药,其在制作过程中往往做成颗粒状酿酒之前须先行捣碎。 6、前期发酵:(大缸内)冷却后的饭与酒药拌和(按量比)在大缸内搭窝(将饭入缸内并做 成窝状),盖上草盖发酵,然后加饭加水加曲,约14小时左右开耙,再经一次加饭后58小时即可蕴坛,这是前期发酵(冬酿)。 7、后期发酵:前酵结束后,用漏斗等四具装坛,堆于露天场地进行后发酵,一般上这个过程需6090天,冬酿视色温而定。 8、木榨:后发酵结束后,液体倒入木榨中进行榨汁,清液即为发酵完成 的黄酒。 9、锡壶:榨好酒液须再倒入锡壶中杀菌(放在地灶上隔水蒸)后灌入酒坛中,用长箸壳、泥头封坛,入仓库存放(陈化)。 (沿途讲解)了解了黄酒之后呢,我们要江南水乡的导游词篇二:我的导游词江南长城 台州府城墙 程卫萍 各位游客朋友们,欢迎来到台州府城墙参观游览。我是大家的讲解员,我姓程,非常高兴见到大家。 台州府城墙,又俗称“江南长城”,是旧时代为保护我们台州府而建。它始建于东晋末年,约公元402年。这样掐指一算,它已经有1600多年的历史了。当然这并不代表我们今天看到的每一块转头每一寸城墙都是那时的古董,因为历代都对它有所修建。就比如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第一段台阶。这一段台阶叫好汉坡,一共198级台阶,就是1998年的时候新建的。它的建成,是为了方便游人更好地去游览我们台州府城墙,当然,这个角度看过去,也能使得我们这段城墙看起来更加雄伟壮观。现在我们就先来攀登这第一段,看看我们是不是好汉。我们在上面揽胜门处集合。 好了,事实证明我们都是好汉。现在我们就在这休息一下,顺便欣赏下我们揽胜门的无限风光。这里是揽胜门,是观景的好地方。往回抬头看,那里有一块当代书法家泰斗启功先生的题匾:湖山一览。这块匾告诉我们如何看景。一湖一山。这个角度,最显眼的就是我们眼下这个美丽的园林湖泊了。它就是我们刚刚走过的东湖景区。怎么样,是不是觉得她婀娜优美,像是个古代美女般?(若没有走东湖景区,则该仔细介绍东湖概况。)欣赏完东湖的美景,我们再往右前方看过去。那里有一座文化名山,一山藏四塔,另外还有8座古寺庙,和众多文人墨客到此一游的痕迹。它就是台州著名的巾山。巾山高不过百米,却深受古今游人的喜爱,比如唐朝诗人任翻、顾况,南宋朱熹,明朝戚继光,清朝齐召南等等,都曾来过我们巾山,并且留下他们的诗句。在民间还有一句非常有趣的打油诗形容一个贪官的:“只有巾山抬不动,临行收入画图中。”是说那个贪官离开我们台州前,搜刮了很多民脂民膏,但是他对巾山非常喜爱,却又带不走,只好命人将巾山画在图中带走的意思。这也侧面反映了我们巾山真的深受人们喜爱。 休息好之后,我们再继续参观游览。首先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这尊威严的塑像。没错,他就是明朝著名军事学家、中国东部沿海妇孺皆知的抗倭英雄戚继光。他是山东登州人,世袭官职登州卫指挥事,是个武将。1555年到1561年,他在我们台州抗倭约有六年半时间,期间带出了一只非常骁勇善战的队伍,戚家军。这是一支神奇的队伍,因为明朝嘉靖年间,政治非常腐败,军备松弛,士兵都没有什么作战能力,而偏偏那段时期明朝是北有蒙古鞑靼入侵中原,南有倭寇侵扰东部沿海,百姓民不聊生。而戚继光训练出来的这支队伍,却如猛虎一般,九战九捷,一直立于不败之地。台州是戚继光成名的地方,他一生当中最辉煌的时期也是在我们台州抗倭的那段日子。后来转战福建、广东等地,直到彻底铲平东南沿海的倭寇,他才被张居正调到北方去守边疆。所以,可以说,不仅我们浙江百姓,福建广东的百姓都是非常爱戴戚将军的。 好了,我们从这里上台州府城墙。站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台州府城。就是我们右手面,以这条东湖路为界,一共是4平方公里。不大,却是南宋时期的辅郡,经济文化比较发达。历史上号称“小邹鲁国”,因为台州曾出过907位文进士,单我们临海就有357位。站在这个角度,我们还可以看见整个台州府城墙的轮廓。这条东湖路原来是我们台州府城墙的东段城墙,1956年城市往东扩建,被拆掉了,非常可惜。其余南面北面西面都还完整保留。现在保存完整的还有4671.63米。现在我们看到的是顾景楼。顾景楼的表面含义显而易见,是看风景的意思。但是顾,还有怀念的意思。也就是说,这座楼的名字一语双关,还有“怀念辛景”的意思。那辛景是谁呢?他就是最初建造我们台州府城墙的临海太守。为什么建台州府城墙呢?东晋末年,从山东琅琊那里出了一个农民起义军孙恩,因为叔父孙泰得罪司马王朝而被株连,于是孙恩为了活命也为了给孙泰报仇,逃到了我们浙江舟山沿海一带,纠集很多民众成为海盗,四处攻打沿海城市,烧杀抢夺。402年又打到我们临海的时候,我们临海太守辛景为了抵抗起义军,勘察地形,觉得我们临海北固山东面北面的地势都非常险峻,如果在这里修建城墙,就可以仰仗地势守护台州府城。于是,我们台州府城墙的历史就从那一年开始了。当时一共修了2000多米,全部是用石头和泥筑成。孙恩打过来的时候,企图一鼓作气拿下台州,却没想到遭遇到辛景部队的顽强抵抗,始终都拿不下台州。时间僵持一长,粮草不够,孙恩部队已经食不果腹,再加上他们部队遇上瘟疫,将士死伤惨重。于是我们临海太守辛景乘机大举反攻,将孙恩部队打得落花流水,最后逼得孙恩跳海自尽。这就是发生在我们台州府城墙上的第一场战役。 由此可见,我们台州府城墙的历史是可以追溯到1600年以前的。当然,这并不代表我们今天见到的每一块砖、踏过的每一寸土都有那么悠久的历史。我们城墙最后一次大修是在公元1995年,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大部分的墙砖都是1995年新修后的。 好,我们继续往前走。眼前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军事建筑,叫空心敌台,也叫双层敌台。是由我们明朝大将军戚继光所发明创建的。也许有人会提出疑问,敌台不是很早就有了吗?是的,敌台也叫烽火台,是古代的一种报警设施,当敌人来袭的时候,就通过白天点狼烟,晚上点火的方式来传达紧急情报。西周的时候就有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可见敌台的历史相当悠久了。不过,以前的敌台,都是单层实心的,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双层的空心敌台。在我国军事建筑史上,它被称作是巨大的进步。那我们来想一下,它到底进步在哪里?首先,站得高,看得远,观察敌情更清楚。其次,可以使得守城的士兵少受雨雪风霜之苦。再次,通过双层中空的设计,一楼就可以存放军粮、兵器、弹药等军资物品,打仗的时候就不怕临时搬运以耗费时间和兵力。最后,这双层的敌台也大大增加了城墙的军事防御能力。因为冷兵器时代,攻城需用箭,如果没有这层顶的话,箭如雨下,士兵的伤亡肯定很严重,而有了这层顶,就可以大大减少伤亡。所以,虽然这个改造很简单,但是在历史上确实是大受欢迎和肯定的一种创新发明。 (走出敌台)所以说,戚继光将军确实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将领。他忠心报国、刚正不阿,不仅带出了戚家军,发明了空心敌台,还发明了适合在我们江南水乡作战的鸳鸯阵法,还他的经验,写出了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等,同时他还是一位军旅诗人,可谓是文武双全。不过每个人都有短处,传说中他的短处就是惧内,也就是怕老婆。他的夫人王氏也是将门之后,他们结婚十年都没有孩子,戚继光为了传宗接代才纳了妾,他到五十多岁的时候才得了第一个儿子。 好了,现在在我们右手边,可以看见一座炮台,名为“大将军”。 1657年,郑成功率大军攻打台州府,不过第三次攻台的时候不幸遇上了飓风,大船被飓风刮翻,人员伤亡惨重,只得退走。事后台州总兵张杰在灵江上捞得大炮一尊,就是这个大将军。当然,这个是仿制品。 好了,现在我们开始要走第二段长陡坡了,大家加油。台州府城墙始建于东晋,扩建于隋唐,也就是说它是在唐朝时成型的。当时全场6286米。我们现在走的这一段,传说是唐朝著名将军尉迟敬德率士兵修建的。大家都知道,在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尉迟恭和秦叔宝是我们的门神。这一段我们叫它百步峻。关于这一段百步峻,我们临海还有一个故事记载。传说尉迟恭在修建到这一段城墙的时候,因为地势过于蜿蜒陡峭,始终都修不上来。有一天晚上台州下了一场大雪,第二天清晨起来,尉迟恭起来考察地形,突然有两只梅花鹿从他眼前飞奔而过到达山顶,在雪地里留下一串深深的脚印。尉迟恭灵机一动,他马上命令士兵沿着梅花鹿的脚印修建这一段城墙,果然就一蹴而就。因为这个典故,我们城墙很长一段时间也叫“鹿城”。 好了,我们现在已经到达最高点白云楼了。站在白云楼,我们基本上可以看到整个临海城的轮廓。可以很明显得看到,我们临海的城市是由西往东发展,西边都是老城区,中间是商业过渡区,东边都是高楼大厦,新城区。我们可以休息5分钟。有句话叫高处不胜寒,这里一般风大,夏天的时候大家都不愿意离开这里,但是冬天的话,我还是奉劝各位不要在风口站着。 好了,休息好之后,我们继续往前走。从这里往下,我们可以看出来台州府城墙是急转南下,开始转折向南面包围。远处我们可以看到一幢高楼,呈子弹头形状,在老城区拔地而起。各位游客不妨猜一下,这是什么建筑?也许你会猜它是电视塔、百货商店?都不对。它是我们台州医院的住院部大楼。台州医院是我们台州综合实力最强的一家医院,已被评为全国三甲医院。 好了,现在我们又看到一个空心敌台。我们景区为了丰富自身的内涵,在各个敌台里都放了一些临海其它景点或古迹的介绍。比如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括苍山的介绍。括苍山是浙江名山,而2001年1月1日早晨6点42分54秒,中国大陆的第一缕阳光照在了位于我们临海张家渡镇的括苍山主峰米筛浪上,而从使它变得更加有名。米筛浪海拔1382.4米,上面还建有世界上相对海拔最高的风力发电场。不仅如此,括苍山还是一座风景优美的山脉,米筛浪的高山日出和云海常常使得驴友们流连忘返。 好的,我们继续往前走。中国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先生曾经到过我们台州府考察,后来说了这样一句话:“北有平遥,南有临海。”其实在古代,有很多这样的城池,但是大部分都被毁了。被毁的原因有很多,政治上的原因,战乱的原因,或者还有城市发展的原因等等。特别是元朝建立起来后,蒙古人为了巩固他的统治,曾经下令除北京长城之外,拆毁所有其它地方的城墙。所以那个时候,很多地方城墙都惨遭毒手。但是我们台州府城墙当时却免遭毒手,因为它还有一个跟军事防御一样重要的功能。是什么呢?等会告诉大家。在我们城墙的历史上,它也曾被摧毁过。那是在北宋初期。在北宋没建立之前,我们浙江和江苏省隶属于吴越国,是由钱王管辖。赵匡胤统一中原后,吴越王钱弘俶为了避免百姓遭受战争荼毒,就无条件将自己的领土献给赵匡胤,向北宋称臣。但是后来,赵匡义继承皇位,做事心狠手辣,竟然毒死了早已成为他俘虏的南唐后主李煜。钱弘俶怕下一个轮到他,为了表示自己归顺的决心,不仅自废吴越国王的称号,还下令把自己管辖范围内的城墙都拆毁,其中就包括我们台州府城墙。所以,我们台州府城墙的历史在北宋时期曾经断过。但是三十年后,由于某种需要,又在原址上恢复了。这种需要和后来蒙古人没有拆我们台州府城墙的原因是一样的。就是防洪。也许现在你还不能想象,走到后面,你就明白了。 好了,现在我们又来到一座空心敌台。这里有四幅图片展示,我挑其中一幅给大家讲讲。大家请往这边看。这幅图展示的是郑广文祠,始建于公元764年。位于我们北固山脚下。郑乾是盛唐时期著名的书法家、诗人和画家,也是精通天文地理、医学兵法的大家。他曾经被唐玄宗誉为“诗书画三绝”,并授广文馆博士。他是河南荥阳人,这么一位优秀的人才,跟我们台州有什么关系呢?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的军队攻入长安,虏获了大批唐朝大臣,其中包括郑广文。安禄山爱才,给郑广文按了一个虚职-水部郎中,而郑广文托病没有接受。安史之乱平息之后,却被安上三等罪名贬为台州司户参军。真是可怜啊,因为当时他已经是70岁的高龄了。但是既来之则安之,他就在我们台州安顿了下来,开始开办书院,招收学徒。然而,后来唐朝新皇登基,大赦天下,招那些曾经被贬的大臣回京。郑广文听说之后,就想回长安。台州人一听说这个消息之后,非常不舍,于是众人不约而同来送他。郑广文看到台州人的诚意,心里犹豫不决,就想出个对子考考弟子。忽见路旁有一竹笋,于是就念了一句:“石压笋斜出。”这时候他的弟子林元籍应了一句:“谷阴花后开。”郑广文一听,心里非常高兴,觉得自己在临海的教化还是非常有效果的,留在这里,自己的人生价值也能得到实现,就欣然留了下来。他以教化为己任,大大影响了我们台州的教育事业。成为我们台州教育的启蒙者。那个把他留住的地方,后来发展成一个村庄,就叫“留贤村”。公元764年,郑广文逝世,我们为了纪念他,就在北固山脚下建了郑广文祠,以表纪念。 我们继续往前走。现在我们能看到一处摩崖石刻,上面写着“至真妙道”四个红色大字。这是清朝雍正皇帝的笔迹,写的是被奉为道家南宗祖经的悟真篇。这本经书的作者是道家南宗始祖张伯端,又号紫阳真人,是我们临海人。左前方这一片白色建筑,是我们台州的州城隍庙,始建于1300多年以前,历史非常悠久。旁边有一颗植于隋朝的香樟树,至今已经有将近1400岁了。这棵树非常奇特,它只有不到一半的体积,却还顽强地活着。曾经被雷劈过却又坚强地活了回来,所以我们给它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枯木逢春”,也叫“生死相依”,因为它一半是死的,一半是活的。 走进城隍庙,左手边是六十甲子殿,里面供奉的是我们本命年的保护神。左右两边是慈航殿和财神庙。最中间是主殿,供奉的是我们台州的城隍爷屈坦。大家知道,“城隍”的意思是地方的保护神,城隍庙属于道家建筑,我们这里是属于全真教。每个地方的城隍爷都是不一样的,都是从地方志里可以找得到原人的。我们的城隍庙供奉的城隍爷是屈坦。屈坦是三国时期屈晃的儿子。当年屈晃是孙权手下的一名大臣,位居尚书仆射。当孙权想要废太子孙和而立孙霸为太子的时候,屈晃认为此举不妥而联合大臣劝谏孙权,不料却惹恼了孙权,将他杖责一百,流放到台州。屈晃到台州之后一病不起,第二年就去世了。而吴王孙权的王朝却发生了戏剧性变化,最后被废的太子孙和的儿子孙皓继承了王位。孙皓感激屈晃当时为他父亲求情而受刑,就将屈晃一家人召回朝廷做官。屈晃的大儿子二儿子都回去了,只有屈坦甘心留在台州,做了临海郡的刺史。传说他在我们这当政时政绩卓著,受百姓爱戴,又因为他能观天象,可以呼风唤雨,于是死后当地百姓就奉他为城隍爷,据说非常灵验,几乎每求必应,所以历朝历代很多皇帝都对他有封号,比如南宋嘉定年间被朝廷封为“显应顺利王”。 好了,我们继续上长城参观。下一个小景点是天坛。在那之前,我们会经过一片樟树林。香樟树是我们临海的市树,它喜欢温暖潮湿有阳光的地方,可以活成百上千年。它的根、树干和树叶可以提取樟脑、樟油,还有净化有毒空气的作用,它的叶子揉碎后涂在手上脚上还可以防蚊虫咬,所以深受人们喜欢。 现在我们就来到了天坛。这个天坛是仿照北京天坛圆丘而建,是元末时期第一个举起反旗来反对元朝统治的方国珍最初率士兵建造的。元朝末年,政治非常腐败,统治者对百姓的压迫让人忍无可忍。其中有一条,不管哪家新婚女子在新婚之夜的初夜权要交给元人占有,真是荒唐。方国珍原本是个盐商,却被人诬陷说他通海盗,官府不管三七二十一要来抓他的时候,方国珍反了,杀死官衙,跟家人逃到了海上去,不到一个月时间就集合了上千人,开始截皇粮反元朝了。从1348年到1357年,方国珍打了很多胜仗,先后占据温州、台州、宁波等地,然后命令士兵在我们北固山建天坛,自立为王。当然,后来他觉得自己打不过朱元璋的起义队伍,就连同24000多名士兵官吏和420艘海船,归降了朱元璋。 再回过头来看这个天坛。古人说“天圆地方”,所以,天坛也是按照这个理论,底下台子是方的,上面是圆的。你再数一下往上走的台阶,你会发现它是9级。代表皇帝是九五之尊。在天坛的正中间,有一块汉白玉,是回音石。站在这里,不仅能听到自己的回音,还能很清晰地听到外面马路上传来的车辆的鸣笛声。 好,我们继续参观。左前方我们可以看到一座琉璃瓦建筑,那是烟霞阁。从烟霞阁往下走,就到了我们江南八达岭段。右手边我们可以看到一条大江,江水呈黄色。它就是我们临海的母亲河,灵江。灵江是我们浙江的四大水系之一,全长197.7公里,注入东海。它的上游是仙居的永安溪和天台的始丰溪,那是很清澈的,我们这一段因为中游在挖沙,下游东海的潮水倒灌,又带来大量浅海的泥沙,所以江水总是黄黄的。人说一江春水向东流,我们这灵江有时却偏偏倒着走,那是因为涨潮的时候潮水倒灌的缘故。 看到这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到之前我给大家留的一个问题。我们台州府城墙在元朝的时候为什么没有被拆掉?就是因为这条江啊!大家知道我们台州经常刮台风,而台风来的时候经常挑在夏秋之交,也就是东海潮水回涨最厉害的时候。台风带来的暴雨一直往东走,而东海潮水回涨又往西走,两股水在我们临海碰头,无处去了,于是水酒越涨越高。这个时候,如果没有我们这段城墙挡着,这台州府早就被大水淹没了。正是因为这防洪的原因,才使得我们台州府城墙能够保存到现在。所以,台州府城墙的沿江段还有些特色建筑是其它城墙所没有的。比如说捍城。那是为了巩固城墙而加筑的;还有马面,迎水面做成了弧形,这些都是可以减少洪水对城墙的冲击力。这些都是属于我们台州府城墙的特色。 好了,现在我们身在江南八达岭之中。八达岭素以雄伟、陡峭而著称,我们江南八达岭也不缺雄伟陡峭的地方。你往外看一下,外面全是悬崖峭壁,敌人若是想从这里攻城,那是绝对攻不上来的。除此之外,因为灵江的存在,我们还比北京八达岭多了一份秀气在里头。 走到梅园了。你如果2月份来登我们台州府城墙,就可以看见满园梅花盛开的场景了。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