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3.2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一课一练 人民版必修2.doc_第1页
浙江省宁波市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3.2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一课一练 人民版必修2.doc_第2页
浙江省宁波市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3.2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一课一练 人民版必修2.doc_第3页
浙江省宁波市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3.2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一课一练 人民版必修2.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一课一练(人民版必修2)一、选择题1 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直接推动了中国社会全面的a体制改革 b拨乱反正 c经济建设 d对外开放2(2011年5月郑州考前测试(三)29题)歌曲春天的故事歌词:“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 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 我国在东南沿海划出了几个城市作为经济特区我国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 a b c d3上海宝山钢铁集团公司是国家投入巨资建设的一个特大型企业,该企业建立了公司体制,发展了一大批子公司和参股公司,从单一的钢铁生产企业转变为以钢铁生产为主,金融、贸易、机械、运输、服务业等产业并举的综合性企业集团。该企业的这一重大发展变化与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相关的是( )a管理体制改革,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b改革所有制形式,建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c分配方面改革,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d产权制度改革,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4(2011年12月安徽示范高中联考14题)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主编、英国学者麦克法夸尔说:“1949年是政权的更替,1979年才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解放。从这个意义上讲,邓小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比毛泽东高。”作者的观点主要是立足于 a民主政治建设 b思想大解放 c发展生产力 d推进全球化发展5有人把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概括为“分田在家单干”、“离土不离乡”和“离土又离乡”等三个阶段。其中“离土不离乡”为农民致富和国家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它是指(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c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d进城务工6下图反映的是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哪一项措施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挂牌仪式a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b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制度 c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 d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7邓小平曾将一张飞乐音响公司股票作为礼物赠送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范尔霖。依据图5中的信息判断,当时的中国( )已经出现了股份制企业开始建立股票交易市场初步形成市场经济体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a b c d8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出台了允许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家庭经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失去了存在的必要c我国土地所有制性质即将改变d农民将失去土地承包权9如下右图所示,你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后不同类型企业的比例中获得的正确信息是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比重明显下降城市个体及其他企业成分占有较大比重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完成a bc d 10(2011年4月海口调研19题)1979年第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万里找邓小平说:“安徽一些农村已经搞了包产到户,怎么办?”邓小平说:“不要争论,你就这么干下去就完了,就实事求是干下去。”这让万里吃了定心丸。当时万里担心的是包产到户( ) a 逆潮流 b 悖路线 c 不科学 d 违民意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以有限的资源和经验,能够维持始于恢复时期的经济增长和完成在1949至1952年底期间谨慎地开始的制度改革。这样,中国这几年的经验与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1928-1932)的经验形成了对比,后者的农业制度改革证明是一个灾难。(美)费正清等主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册)材料二 1957-1961年全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万吨)年份粮食产量棉花产量油料产量糖料产量195719505164.0419.61189.3195820000196.9477.01563.1195917000170.9410.41214.7196014350106.3194.1985.519611475080.0181.4506.5人民版历史必修第二册材料三 我们首先在农村实行搞活经济和开放政策,调动了全国80%以上的人口的积极性。我们是在1978年年底制定这个方针的,几年工夫就见效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请回答:(1)材料一中“完成在1949至1952年底期间谨慎地开始的制度改革”指什么事件?其实质是什么?与苏联相比,中国的“农业制度改革”有何特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我国农业的基本状况。出现该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材料三中“搞活经济”的方针政策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制定该方针政策的背景及其产生的影响。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一课一练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解析:此题考察第6分册第22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打破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对于党的指导思想和实际工作的拨乱反正,产生巨大影响。测量目标:历史知识/知道历史事实、历史变迁之间的关联。考试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拓/伟大的历史转折/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分析:此题实际上考查了“讨论”的意义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基础。而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是要对“十年文革”的全面的拨乱反正。故排除三个失之片面的acd三项。2b解析:歌词是指建立经济特区,属于对外开放。3d解析:在题干里出现的关键信息是“发展了一大批子公司和参股公司”,而在1992年十四大后,实行产权制度改革,实行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的企业制度。4c5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发展过程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期改变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分田在家单干”;经过一定时期的调整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进入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是“离土不离乡”;后来为了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剩鼓励农民外出打工:进城务工是“离土又离乡”。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6d解析:中共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的改革进入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阶段,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图示正反映了这一内容。7b解析:本题考察学生结合教材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建立股票交易市场是在90年代初,排除,初步形成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十四大之后,排除。8a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存在的前提是公有制不变;正是因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经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因而通过相关措施的出台以促进农业适度的规模经营,但并未废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依然对土地享有承包权。9b解析:可排除,得不出“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完成”的信息。10b解析:包产到户,是地方自行实行的,与当时中央精神是相悖的,但与当时中国社会生产力是相符的,所以acd是错误的,答案为b。二、非选择题11(1)事件:1956年底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特点:采用自愿、和平的方式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2)状况: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农产品产量不断下降。原因:“左”倾错误的泛滥(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