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复习构想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21b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对点训练.DOC_第1页
全程复习构想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21b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对点训练.DOC_第2页
全程复习构想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21b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对点训练.DOC_第3页
全程复习构想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21b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对点训练.DOC_第4页
全程复习构想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21b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对点训练.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师说 全程复习构想】2016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2-1b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对点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公讳奎,字宿艺,姓薛氏,绛州正平人也。三世皆不显,而以公贵。初,太宗皇帝伐并州,太师以策干行在,不见用。公生十余岁,已能属文辞,太师顾曰:“是必大吾门,吾复何为?”乃不复事生业,务施贷以赒乡闾。后五十年,公始佐今天子参政事,为世名臣,如其言。初举进士,为州第一,让其里人王严而居其次,于是乡里皆称之。淳化三年,再举乃中,授隰州军事推官。始至,取州狱已成书,活冤者四人。用荐者拜大理寺丞、知莆田县,悉除故时王氏无名租,莆田人至今以为德。及居蜀,尤有善政。民有得伪蜀时中书印者,夜以锦囊挂之西门,门者以白,蜀人随之者万计,且观公所为。公顾主吏藏之,略不取视,民乃止。老媪告其子不孝者,子诉贫不能养。公取俸钱与之,曰:“用此为生以养。”母子遂相慈孝。人皆以公为仁恩。蜀人喜乱而易摇,公既镇以无事,又能顺其风俗,从容宴乐,及其临事,破奸发伏,逆见随决,如逢蒙之射而方朔之占, 无一不中。拜参知政事。公入谢,上曰:“先帝尝言卿可用,吾今用卿矣。”公益感激自励。而素刚毅,守节不苟合,既与政,尤挺立无所牵随。欲绳天下,无细大,一入于规矩。往往不可其意,则归卧于家,叹息忧愧,辄不食。家人笑其何必若此,公曰:“吾惭不及古人,而惧后世讥我也。”明道二年,明肃太后欲以天子衮冕见太庙,臣下依违不决,公独争之,曰:“太后必若王服见祖宗,若何而拜乎?”太后不能夺,为改他服。太后崩,上见群臣,泣曰:“太后疾不能言,而犹数引其衣,若有所属,何也?”公遽曰:“其在衮冕也。然服之岂可见先帝乎?”上大悟,卒以后服葬。以疾告归其政。天子曰:“吾不可以数烦公。”乃诏优公不朝,而使视事如故,居岁中,数以告,乃得还第。景祐元年八月庚申,公薨于家,年六十有八,赠兵部尚书。太常议曰:“谥法:一德不懈曰简,执心决断曰肃。今其状应法。”乃谥曰“简肃”。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有删改)1文言文精读方案设计解题要领:重视积累是基础,紧扣语境是关键,结合实词的语法功能、构词特点,联想成语和教材典型语句进行推断辨析。在括号内用“”“”标识加点词解释的正误,错误的请在括号后面的横线上改正过来。(1)三世皆不显显:显达( )_(2)已能属文辞属:连缀( )_(3)太师顾曰顾:照看( )_(4)务施贷以赒乡闾务:致力于,从事( )_(5)活冤者四人活:活着 ( )_(6)略不取视略:丝毫,一点点( )_(7)破奸发伏破:揭穿( )_(8)欲绳天下绳:约束( )_(9)太后必若王服见祖宗若:你( )_(10)太后不能夺夺:强取( )_(11)太后疾不能言疾:疾病( )_(12)而犹数引其衣引:拉( )_(13)若有所属属:嘱咐( )_(14)然服之岂可见先帝乎服:衣服( )_(15)而使视事如故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 )_(16)今其状应法应:符合( )_解析:(1)提示:可以联想成语“显亲扬名”进行推断。(2)提示:联系课文中“衡少善属文”一句进行推断。(3)提示:可以联想成语“顾名思义”进行推断。(4)提示:联系前文“不复事生业”,在句式上“务”和“事”位置对称,应该同义,据此可推断。(5)提示:后面有宾语,分析其语法位置进行推断。(6)提示:联系前后文“公顾主吏藏之”和“民乃止”可以推断。(7)提示:分析句式,“破”和“发”语法结构相同,属于同义互解。(8)提示:可以联想成语“绳之以法”进行推断。(9)提示:结合上下文,联想“天若有情天亦老”推断。(10)提示:教材中有“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代入原文可推断。(11)提示:分析句子结构“太后”和“疾”同为名词,结合文意,“疾”属于活用。(12)提示:教材中有“相如引车避匿”(廉颇蔺相如列传)比照可以判断。(13)提示:教材中有“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比照可以判断。(14)提示:后面有宾语“之”,分析其语法位置进行推断。(15)提示:教材中有“视事三年”(张衡传)可比照进行辨别。(16)提示:结合上文语境,薛公的情况与“谥法”的要求相一致,符合原则,据此可推知。答案:(1)(2)(3)看(4)(5)救活(6)(7)(8)(9)假如(10)改变(11)患病(12)(13)(14)穿衣服(15)(16)2高考题型专练(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世皆不显,而以公贵显:显达b务施贷以赒乡闾 务:致力于c破奸发伏,逆见随决 破:揭穿d太后不能夺,为改他服 夺:强取(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薛公“执心决断”的一组是()让其里人王严而居其次悉除故时王氏无名租及其临事,破奸发伏,逆见随决而素刚毅,守节不苟合则归卧于家,叹息忧愧,辄不食臣下依违不决,公独争之a bc 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薛公少年聪慧,十余岁即能属文,父亲对他寄予厚望,认定他能光大门第;后来果如其言,薛公参与政事,辅佐皇上,成为宋朝一代名臣。b薛公为官之后,善解民疾,在莆田时因废除无名租而深为百姓感激;转任蜀地后更有善政,人们都认为他是个善施恩义的人。c薛公临事持重明决,敢于坚持己见。太后想穿天子礼服拜太庙,薛公直谏,阻止了太后;太后驾崩后薛公仍劝谏皇上,未让太后穿天子礼服安葬。d薛公因病告老还乡,皇上善解人意,下诏准许他不用上朝,也不用处理政务;薛公去世后,太常根据薛公的功德,为他议定谥号为“简肃”。(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始至,取州狱已成书,活冤者四人。译文:_公顾主吏藏之,略不取视,民乃止。译文:_太后疾不能言,而犹数引其衣,若有所属,何也?译文:_解析:(1)d项,夺:改变。(2)表现其谦让有德;表现其性格刚毅,不附和别人;表现其有责任心。(3)d项,“下诏准许他不用上朝,也不用处理政务”错误,应为“下诏准许他不用上朝,却让他像原来那样处理政事”。答案:(1)d(2)b(3)d(4)刚到任上,薛公提取本州案件中已裁定的文书,挽救了四个被冤枉的人的性命。(狱,案件;成书,裁定的文书;活,使活,救活)薛公回头让主管官员把官印收藏起来,自己丝毫没有拿来看看的意思,老百姓于是作罢。(顾,回头;略,丝毫,一点点;止,停止,作罢)太后患病不能说话,却还多次拉扯着他的衣服,好像要有所嘱托,会是什么呢?(疾,患病;数,多次,屡次;引,拉;属,嘱托)【参考译文】简肃薛公名奎,字宿艺,姓薛,是绛州正平人。自其曾祖父三代都没有显达,却因为薛公显贵了。当初,太宗皇帝攻打并州,薛公的父亲凭着计谋前往太宗行营求见,未能被任用。薛公十多岁的时候,就能写文章了,薛公的父亲看着他说道:“这个孩子一定会光大我家门第,我还要干什么呢?”于是不再从事其他产业,而致力于发放借贷来接济乡邻。此后五十年,薛公开始辅佐当今天子参与政事,成为当世名臣,就像他父亲说的一样。当初考进士时,薛公是州里第一名,但他把第一让给同乡人王严而名列第二,因此乡邻都称赞他。淳化三年,第二次考试才中了第一,被授为隰州军事推官。刚到任上,薛公提取本州案件中已裁定的文书,挽救了四个被冤枉的人的性命。因为别人的推荐他被任命为大理寺丞、莆田知县,全部废除旧时王氏没有名目的租税,莆田人至今认为这是他的恩德。等到他到蜀地做官,更有好的政治举措。有个得到伪蜀时期中书官印的人,在夜里用锦囊装着官印挂在西门,守门的人把这件事汇报给薛公,跟着看热闹的蜀人数以万计,将要看薛公究竟怎么做。薛公回头让主管官员把官印收藏起来,自己丝毫没有拿来看看的意思,老百姓于是作罢。有个老妇人状告她的儿子不孝,儿子申诉自己因贫穷不能赡养老母。薛公拿出自己的俸钱给那个人,说:“用这个去生活并赡养你的母亲吧。”于是母子二人母慈儿孝。人们都认为薛公是个有仁义善施恩的人。蜀地人喜欢动乱而又容易变化,薛公既能用不生事镇抚他们,又能顺应他们的风俗,悠闲快乐,等到面对突发事件,揭穿隐藏未露的坏人,预先发现随情判决,就像逢蒙的射术和东方朔的占术,没有不说中的。薛公被任命为参知政事。薛公入朝谢恩,皇上说:“先帝曾经说你可以任用,我现在用你了。”薛公更加心存感激并勉励自己。薛公为人一向刚毅,坚守节操,不随便附和别人,参与政事之后,更加坚持原则,不被别人牵制。薛公想要约束天下,各类事务无论大小,全都按照一定准则来处理。但事情常常不合他的心意,他就回家躺在床上,唉声叹气感到惭愧,常常不吃饭。家人笑他何必如此,薛公说:“我惭愧自己不如古人,又害怕后人讥笑我啊。”明道二年,明肃太后想穿天子礼服朝拜太庙,大臣们犹豫不决,不敢赞同也不敢反对,只有薛公争辩说:“太后如果一定要穿天子礼服拜见祖宗,怎么拜呢?”太后不能改变他的意见,为此只能改穿其他服装。太后驾崩后,皇上召见群臣,哭泣着说:“太后患病不能说话,却还多次拉扯着他的衣服,好像要有所嘱托,会是什么呢?”薛公连忙说:“大概还是为天子礼服。可是穿着它怎么可以去见先帝呢?”皇上恍然大悟,最终给她穿上太后的衣服安葬了。薛公因为生病要求告老还乡。天子说:“我不可以再多烦劳您了。”于是下诏优待薛公,准许他不用上朝,却让他像原来那样处理政事。在这一年当中,薛公多次告还,才得以回家。景祐元年八月庚申日,薛公死于家中,享年六十八岁,朝廷追封他为兵部尚书。太常商议说:“据谥号规则:坚持德行毫不懈怠的叫简,坚持自己的意见明于决断的叫肃。现在薛公的情形符合这个规则。”于是给薛公谥号叫“简肃”。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第一篇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注箕踞见陆生。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踦注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节选自说苑奉使)第二篇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节选自史记南越列传)注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踦:同“崎岖”。3文言文精读方案设计解题要领:重视积累是基础,紧扣语境是关键,结合实词的语法功能、构词特点,联想成语和教材典型语句进行推断辨析。请解释并积累文中标有序号的重要字词。从:_王:_箕踞:_因:_足下:_亲戚:_捐:_区区:_且:_倍:_鞭笞:_而:_诚:_夷:_谢:_殊:_孰与:_地方:_膏腴:_乃:_中国:_被:_行:_稍:_假:_答案:跟随例: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称王例:沛公欲王关中。鸿门宴像簸箕一样地伸开两腿坐着,很傲慢的样子例:箕踞而骂。荆轲刺秦王于是例: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鸿门宴对同辈、朋友的敬称,也用于对上例:再拜献大王足下。鸿门宴父母兄弟姐妹在内的至亲例: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廉颇蔺相如列传抛弃例:细大不捐。形容数量少或不重要例: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过秦论将要例: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通“背”,背弃例: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以暴力征服控制例:执敲扑而鞭笞天下。过秦论顺承关系,连词例: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如果,倘若例: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杀;灭例: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苏武传道歉,谢罪例: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很,非常例: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廉颇蔺相如列传与相比,谁更例:吾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土地方圆例: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肥沃例: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过秦论竟然例: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中原地区例:秦以虎狼之势,与中国抗衡。廉颇蔺相如列传加在之上,加于例:被以不慈之伪名。哀郢代理职务例:太祖行奋武将军。三国志逐渐例:其船皆稍移。核舟记代理例:乃相与共立项羽为假上将军。项羽本纪4高考题型专练(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亲戚:父母b如反覆手耳 反覆:翻转c人众车舆 舆:众多d政由一家 由:如同(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陆贾极具政治才干。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b尉佗原本自傲自大。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c尉佗亦能审时度势。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代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d陆贾游说技巧高超。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译文:_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译文:_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译文:_解析:(1)根据前后语境,可以判断“由”是“出自”的意思。(2)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选项具体分析结论a介词,于是,就/介词,依靠错误b连词,表承接关系/连词,表转折关系错误c副词,于是/副词,竟错误d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所的情况”正确(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根据原文可知,b项中“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属无中生有。(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第句,注意关键词“捐”“区区”“且”;第句,注意关键词“故”“使”;第句,注意关键词“无足”“令”。答案:(1)d(2)d(3)b(4)现在您背弃本性,抛弃汉人的衣帽巾带,想要凭借小小的南越和大汉相对抗,成为敌对国家,灾祸将要降临到您的身上了!我没有从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南越国中没有人值得(我)同(他)交谈,直到你来,让我每天都能听到过去从未听到过的道理。【参考译文】第一篇:陆贾跟随高祖平定天下,当时人们都称他是很有口才的说客,所以伴随在高祖的身边,常常出使各个诸侯国。在高祖刚把中原平定的时候,尉佗平定了南越,便在那里自立为王。高祖派遣陆贾赐给尉佗金印,封他为南越王。陆贾到了南越,尉佗梳着当地流行的一撮椎子一样的发髻,像簸箕一样地伸开两腿坐着,接见他。陆贾就此向尉佗说道:“您本是中原人,父母、兄弟的坟墓都在真定。现在您背弃本性,抛弃汉人的衣帽巾带,想要凭借小小的南越和大汉相对抗,成为敌对国家,灾祸将要降临到您的身上了!况且秦朝暴虐无道,诸侯豪杰都纷纷而起,只有汉王首先入关,占据咸阳。项羽背叛盟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们都归属于他,可以称得上是强大无比。但是汉王从巴蜀出兵之后,征服天下,平定诸侯,杀死项羽,灭掉楚国。五年之间,天下平定,这不是人力所能办到的,而是上天辅佐的结果。现在大汉天子听说你在南越称王,不愿意帮助天下人讨平暴逆,汉朝将相都想带兵来消灭你;但是天子爱惜百姓,想到他们刚刚经历了战争的劳苦乱离,因此才暂且罢兵,派遣我授予你南越王的金印,剖符为信,互通使臣。你理应到郊外远迎,面向北方,拜倒称臣。但是你却想以刚刚建立,还没有把众人收拢起来的小小南越,在此桀骜不驯。倘若让朝廷知道了此事,挖掘烧毁你祖先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