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百叶龙民间艺术传承情况发展情况介绍.doc_第1页
长兴百叶龙民间艺术传承情况发展情况介绍.doc_第2页
长兴百叶龙民间艺术传承情况发展情况介绍.doc_第3页
长兴百叶龙民间艺术传承情况发展情况介绍.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立健全传承保护机制 做大做强特色文化品牌长兴百叶龙民间艺术传承情况发展情况介绍 来源:浙江文化信息网 作者:长兴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2010-08-19 15:54 选择字号: 大 中 小 长兴百叶龙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她源于浙江省长兴县林城镇天平村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200多年来,经过几代民间艺术家的挖掘整理和加工改编,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建立健全传承保护的有效机制,使百叶龙艺术得到不断创新发展,频频亮相于国内外大型活动的舞台,享誉海内外,成为长兴及浙江对外文化交流的金名片。 一、现状和成效 1.艺术特色:百叶龙舞蹈用艺术的手法讲述了百叶龙在江南秀美的满塘荷叶中诞生的故事。通过湖水荡漾、荷叶飘逸、荷花盛开、彩蝶扑飞、荷花变龙、蛟龙嬉戏、龙变荷花这样一个舞蹈过程,表达了江南水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憧憬。百叶龙由朵朵荷花在骤然间变成,蛟龙翻腾飞舞于碧荷之中,其巧妙的设计、精湛的工艺、独具魅力的表演,极具江南神韵和独特意境。百叶龙首次将中国传统的舞龙转化成龙舞,既有北方舞龙的彪悍又有南方舞龙的柔美,动与静、刚与柔、妙与神相得益彰。 2.传承基地:长兴在全县范围内建立了12个百叶龙艺术培训基地,基地所在单位有学校、部门、乡镇和部队,各基地每年培训百叶龙演员500名左右,演员中有教师、学生、农民、公务员、公安干警和部队官兵。 3.艺术总团:由各传承基地选拔较为优秀的百叶龙演员和基地之外有志于百叶龙艺术的符合表演条件的男女青年,组成长兴百叶龙艺术总团,团部建在长兴大剧院,设有专门的排练厅、服装间和道具间,实行业余团体、专业管理,所有对外演出活动由艺术总团统一组织参加,总团同时承担对全县12个基地的日常培训和辅导任务。 4.表演形式:百叶龙舞能分能合,各基地均能以一条龙或两条龙的形式单独成舞,又能以不同的形式和阵容组合在一起共舞。演出阵容有一条龙、两条龙、三条龙、五条龙、九条龙,还可以多条龙最后拼结成中华巨龙;演出形式有舞台舞、广场舞、行街舞;伴奏形式有抒情版、摇滚版和锣鼓版;道具色彩有粉色的龙还有银色的龙;因舞蹈演员年龄段的不同有小小龙、小龙和大龙。 5.演出情况:百叶龙除经常性参与全县各类大型文化活动外,2000年以来,应邀赴县外到全国各地的演出每年都在20-30场之间。百叶龙还九赴北京城、二进中南海,成功出访了新西兰、法国、韩国、香港和澳门等国家和地区,新西兰国家总理海伦克拉克亲自为百叶龙点睛,2008年4月7日百叶龙第二次赴法国,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北京奥运火炬境外传递活动演出,因出色的表现受到外交部驻法大使馆的高度赞扬。2009年10月1日晚上,在首都国庆60周年联欢晚会腾飞中国篇章,长兴百叶龙激情演绎,完美亮相,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2010年上海世博会浙江活动周,当省委书记赵洪祝鸣锣宣布浙江活动周开幕时,两条百叶龙从荷叶丛中腾空而起,世博园宝钢大舞台营造出浙江大地“百业腾飞”的欢乐场面,6月18日22日,在浙江活动周短短6天的时间里,百叶龙共计在世博会演出16场,进一步展示了长兴百叶龙的艺术魅力,提高了知名度和美誉度。 6.获得荣誉: 1957年,获第二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汇演特等奖; 1980年,被农业电影制片厂拍摄成艺术记录片泥土的芳香; 2000年,获全国第十届舞蹈大赛“群星奖”金奖; 2002年,百叶龙发祥地长兴县林城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2003年,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播出30分钟的百叶龙专题片; 2004年,获中国第七届艺术节开幕式风从东海来演出金奖; 2005年,少儿舞蹈百叶龙获第五届全国校园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征集评选一等奖; 2006年,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评为浙江省著名商标,长兴百叶龙演出有限公司评为湖州市服务业百家优强企业、长兴县现代服务业龙头企业; 2007年,长兴百叶龙演出有限公司评为湖州市服务业百家优强企业、长兴县现代服务业龙头企业; 2008年,长兴百叶龙演出有限公司评为浙江省文化建设示范点、湖州市服务业百家优强企业、长兴县现代服务业龙头企业; 2009年,长兴百叶龙演出有限公司评为浙江省服务名牌、湖州市服务业百家优强企业、长兴县现代服务业龙头企业。 二、措施和做法 1.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 回顾百叶龙200多年的发展历程,可谓几度辉煌几度沉寂,除历史的原因外,当地政府重视与否直接影响到百叶龙的传承发展。2000年,文化部门用两年的文艺创作经费全力改编和打造这一项民间艺术精品获得成功后,2004年县委作出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建立百叶龙艺术培训基地,下发了长兴县百叶龙艺术培训基地建设实施方案,选择了具备百叶龙艺术传承条件的12个单位作为培训基地,又选择了有经济实力和资源优势的13个企业和部门作基地建设成员单位,制订了基地建设的各项保障措施。为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还成立了百叶龙艺术培训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担任正副组长,基地和各成员单位主要领导分别作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在文广新局设立办公室,对各基地的建设工作进行日常管理、指导、协调和督查。领导小组正副组长还以长兴县人民政府的名义为各基地和成员单位举行了隆重的授牌仪式,并对各相关单位提出明确要求,要求各基地和成员单位在明确任务、各司其职的基础上精心组织、全力保障,精心排练、全力投入,精益求精、全面提高。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形成了以参与百叶龙文化品牌建设为荣,全社会关心支持百叶龙民间艺术传承保护的良好氛围和有效机制。基地建设4年以来,领导小组每年都要召开专门的会议总结经验与教训,下达新一轮的传承发展任务。为展示百叶龙艺术培训基地建设成果,进一步提升百叶龙表演艺术水平,2004年11月,长兴县人民政府隆重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太湖明珠长兴百叶龙艺术大赛暨颁奖典礼,大赛设立了最佳基地、最佳荷花、最佳荷叶、最佳龙头、最佳龙珠、最佳龙尾等9个不同类别的奖项,12个基地15条百叶龙近500名演员参加了大赛,由省文化部门领导和民间舞蹈艺术专家组成的大赛监审组和评委组评选产生了此次大赛的各类奖项,获奖单位和个人受到县政府的表彰和奖励。百叶龙的历史渊源、创编过程、艺术特色、表演形式还被编写成乡土教材,成为全县中小学生的必修课,保护地方文化资源,共创特色文化品牌成为全县人民的共识。 2.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相结合。 百叶龙的每一次辉煌都离不开创新的过程。2000年5月,百叶龙参加浙江省民间艺术大赛名列倒数第一面临自生自灭,是因为1980年获得新生改编成功后二十年原地踏步没变化,2000年12月获得全国舞蹈大赛“群星奖”金奖是因为对传统民间艺术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改革创新,从一龙独舞到双龙齐舞,从民间小调的伴奏到江南田歌与交响音乐的运用,以及服装道具设计制作更趋现代唯美的一系列创新举措,使百叶龙在那一年“跌倒吴山,醉倒椒江”。之后的三年,百叶龙演出邀约不断,但百叶龙艺术人才缺乏和表演形式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百叶龙的对外交流和发展。2004年4月,宣传文化部门共同组织召开了由国家级、省级著名民间舞蹈艺术专家和长兴百叶龙民间艺人以及市县文化部门领导、业务人员共同参加的百叶龙改编创新研讨会。研讨会确定了传承与创新、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注重舞蹈意境的提升,使百叶龙成为灵性的、人性的、诗意的民间艺术精品的改编创新原则,并就百叶龙演出形式、演员选拔标准、辅导培训办法、道具制作工艺更新、演出服装设计风格、伴奏音乐制作版本等相关问题形成了可行性意见。此次研讨会所提出的改编创新方案经过反复实践,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如建立艺术培训基地,2000版金奖演出形式原貌的保持、少儿舞蹈百叶龙的全新出炉、九龙组合的闪亮登场、银色圣洁之龙浪漫艺术形式的运用等创新理念均取得了成功。由于以基地为单位的演员选拔范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基地之外的优秀人才难以充实到演出队伍之中,2006年长兴百叶龙艺术团总团的成立,使这一局面得到转机。基地负责传承和保护,总团负责演出和辅导,百叶龙艺术的发展走上了良性的循环。传承机制、表演形式的不断创新,使百叶龙更具艺术魅力。 3.专家辅导与常规培训相结合。 百叶龙的发展离不开几代民间艺术家加工改编,凝聚了几代人的智慧和心血。从1957年省群艺馆舞蹈干部余佰忠的第一次改编后挖掘成功、1980年浙江省民间艺术家县文化馆舞蹈干部池文海第二次加工改编获得新生,到2000年孙红木、邵小眉等省级专家的第三次再度创新重振雄风,以及之后艺术培训基地的成功建设、表演形式的多元化,始终离不开民间艺术界专家的关心支持和亲临指导。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百叶龙,其龙舞技艺有其自身的传承“秘芨”,其中舞龙技巧只有发祥地的龙头传人才能掌握要领,于是天平村的第四代、第五代龙头传人成为长兴自己土生土长的龙舞专家,奔波辅导于各基地或艺术总团传授舞龙技巧,第四代龙头传人谈小明还被县政府聘为百叶龙艺术培训基地艺术总顾问,他还于2008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百叶龙代表性传承人,受到每一位百叶龙演员的尊敬和爱戴。县政府还对参与百叶龙建设并作出成绩的专家及幕后工作人员进行了表彰和奖励,并颁发“百叶龙艺术培训基地建设特别贡献奖”奖怀。在专家集中辅导的同时,各基地和艺术总团的常规培训也常抓不懈。常规培训由文广新局制订培训计划,交付各基地组织实施,文化馆派出舞蹈干部开展日常辅导,各基地分别有一名擅长音乐或舞蹈的人员负责跟踪排练,在此基础上的专家辅导,更多的是加工提高,这种省级专家辅导、县内民间艺人舞龙技巧传授与日常排练相结合的办法,使百叶龙艺术始终保持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4.文化品牌与文化设施相结合。 2005年,随着标志性文化设施长兴大剧院的投入运行,百叶龙也终于有了自己的固定的活动场所。长兴大剧院设有百叶龙艺术团团部,将1000平方米的多功能厅用作百叶龙专用的排练厅,并配有服装间和道具间,还设置了反映百叶龙发展历程的图片展览。每逢重大演出活动和演出任务来临,每到周末的夜晚,在大剧院总有百叶龙演员排练的激情场面。被定性为文化企业的长兴大剧院,还将单位注册为“长兴百叶龙演出有限公司”,将百叶龙艺术团作为公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运行。优越的排练场所、绚丽的演出舞台、规范的日常管理、整洁的服装道具,三年来大剧院为百叶龙的传承发展提供了一流的硬件和载体,也为百叶龙的传承发展节约了大量的成本,而百叶龙则为大剧院带来巨大无形资产的同时,其艺术团的人才和节目资源还成为全县各单位在大剧院举行演出活动的“班底”,艺术团的演员还是大剧院重大节庆活动招之即来的编外员工,院团之间真正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5.财政投入与市场运作相结合。 百叶龙由财政投入打造成文化精品后,巨大的演出市场逐渐显现,随着百叶龙演出有限公司的注册成立,其市场化运作的方式也日趋规范和完善,近年来,县财政除承担一部分百叶龙的出访费用和创新改编费用外,各基地的传承辅导费、艺术总团的运行和服装道具更新费用,基本上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演出收入来解决,百叶龙在创造巨大社会效益的同时,经济效益也得到同步增长,百叶龙民间艺术的传承发展已走上了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文化产业之路。长兴百叶龙演出有限公司于2006年向国家商标总局对“百叶龙”进行了全类注册,目前已通过22类并获商标注册证。 “静则荷塘月色流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