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哲 学 高 考 题 精 选(一)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A、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B、精神对物质有反作用C、世界是永恒变化的 D、世界是普遍联系的2、经过长期天文观测,科学家成功地预测了苏梅克列维九号彗星与木星相撞。这一实事表明A、 自然现象与人的活动有不可分割的联系B、 人的意识能够对客观事物产生重大影响C、 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D、 成功的预测取决于事物本身3、“中国的事情要按中国的情况来办”,“ 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取得成功”。这主要是因为A、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B、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C、别国的经验不一定是从实际出发的 D、意识依赖于物质4、“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这首诗蕴含的哲学 道理是 A、只有正确的认识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B、要是主观符合客观,就必须从实际出C、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反映D、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意识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5、毛泽东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革命问题的根据。”要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的问题,也必须认清当代中国的国情。这表明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认识要靠实践来推动C、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D、事物是普遍联系6、被誉为“爱因斯坦以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的英国科学家斯蒂分霍进说,随着电脑技术的不断发展,最终电脑将向人的大脑一样发达,甚至能够自动设计出新的“智能”电脑。这表明A、 意识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B、 电脑能够模拟人脑C、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 电脑与人脑的功能趋于一致7、在1998年的抗洪抢险斗争中,我国人民发扬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拚搏,坚忍不拔、敢于胜利的精神,取得了抗洪斗争的胜利。这种精神被称为伟大的抗洪精神。从哲学上看,这一材料表明A、 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B、 世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C、 社会的进步取决于人的认识水平 D、正确的思想意识是我们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8、物质与意识的区别在于A、 物质能独立存在,意识不能独立存在B、 物质是有形的,意识是无形的C、 物质是运动的,意识是不运动的D、 物质是具体事物,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9、实施“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是一项史无前例的新事业。只有实行这些方针,港澳繁荣稳定的局面才能得到保持,并不断发展。这一论断体现的哲理是: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B.意识是推动客观事物向前发展的决定因素C.正确的意识能够推动事物向前发展D.只要依法办事,港澳就能保持繁荣、稳定10、“满招损,谦受益”,说明A、矛盾是普遍存在的B、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依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D、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11、“尽管人类对月球已作过大量的观测和月球样品的分析,但是对其中的一些基本问题仍然模糊不 清”。这说明A、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B、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客观实在性C、世界上没有不能认识的事物 D、由于条件的限制,每一时期的人们的认识是有限的12鲁人身善织屦(用布或麻织成的鞋子),妻善织缟(白色的绢),而欲徒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展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光脚走路);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这则故事的本意在于说明A一切从实际出发,避免盲目性 B有良好的愿望再加上坚定的意志,就能成就一番事业C劝阻者目光短浅,不知道事物发展的方向D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13要改变云南 贵州 陕西 甘肃 青海等地区经济发展的落后状况,地方政府应当因地制宜,制定 相应的发展战略,这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源泉和目的C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作用 D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名句。14、诗人感到“月是故乡明”,这表明A 诗人的感受完全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B 诗人反映的是认识主体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C 审美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D 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15、鲁迅说:“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底,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表明A 一切要从实际出发 B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C 任何观念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D 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物理学家把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称作为反物质。1928年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预言反物质的存在。1997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在银河系上方约3500光年处有一个不断喷射反物质的反物质源。2002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成功地对反物质原子的内部结构和物理特性进行了研究。回答以下两题。16、从哲学上看,反物质的存在表明A 世界的本质并非是物质 B 人类可以有意识的改造自然C 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 D 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17、人们对反物质的发现过程表明A 意识能够决定物质 B 人的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C 理性认识不必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D 认识要透过现象看本质18对于同一棵古树的美,植物学家考察的是它的生理生长习性,把古树顽强的生命力看作是美;木材商考虑的是它的木质,树围,把古树的实用价值看作是美;而画家则惊叹它奇特的外形,把古树的形态看作是美。上述对古树审美感受的差异表明A人的认识具有主观随意性 B认识对象是由主观意识创造出来的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D人的认识受主体因素制约19、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变化发展的 B、世界是统一于物质的 C、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D、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20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在题画中说:“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强调“意在笔先”“趣在法外”这说明:A绘画创作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B并非所有的意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C艺术创作只凭主观虚构 D艺术创作有其特有的规律21几乎所有的艺术家都认为真正的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积累。清代文学评论家金圣叹说:“天下妙士,必有妙眼,渠见妙景,便会妙手写出来无他,只因妙手所写纯是妙眼所见,若眼未有见,他决不肯放手便写,此良工之所永异于俗工也。”这句话表明A感性认识可以上升为理性认识 B认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C实践是认识的惟一来源 D艺术创作要通过偶然把握必然22.科学家关于日食和月食的预报一再被实际观测的结果所证实,这表明A.自然现象与人的活动有一定的联系 B.人的认识能够对客观事物产生重大影响C.人能够认识和掌握规律 D.成功的预测取决于事物本身23.“按图索骥”这一成语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要继承前人经验,不能割断历史 B.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C.要发挥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 D.要重视实践,不能思想僵化24.人的头脑不是一间装知识的仓库,而是一座生产知识的工厂,从哲学上看,这一说法强调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能动的C.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 D.主观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001年11月19日凌晨,许多天文爱好者观察到壮观的狮子座流星雨。与先前几次流星雨预报相比,天文学家对这次流星雨的爆发时间和强度作了更为准确的预报。据此回答2526题。25上述事实说明 A流星雨的出现是一种偶然现象 B流星雨的出现并无规律可循C人类终于完全认识了流星雨现象 D人们对流星雨及其规律的认识能力不断提高26“只要你对着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够实现。”这种说法 A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B揭示了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C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27思想观念的形成和变化有其自身规律。进化论刚提出的时候,只有很少的人接受,但随着科技与社会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观念。这说明 A思想观念会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B新的思想观念一开始总是不为人所接受C思想观念的变化总是具有滞后性 D思想观念的变化总是具有超前性28瑞士昆虫学家保罗米勒因发明DDT。于1948年获得诺贝尔奖。DDT因其稳定性、脂溶性、药效普适性等特点,一度大量生产,普遍使用。后来发现DDT的使用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被绝大多数国家明令禁止使用。这一事例表明(2002年广东河南广西卷)A、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实际的反映 B、认识是从感性上升理性的过程 C、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把握 D、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的过程 29古希腊哲学家竞技底鲁认为,方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 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其错误在于(2002年广东河南广西卷)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30、2001年8月31日,我国第一个国家生态工业园在广西贵港市正式建立。它采取一种循环经济模式,形成两条工业生态链:甘蔗制糖制糖废料制造酒精酒精废液制造有机复合肥;甘蔗制糖蔗渣造纸黑液碱回收。从哲学上看,这表明(2002年广东河南广西卷)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整体和部分不可分割 D、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31、上题材料中得到的利用制糖工业的废物生产出新的产品,既创造了经济 效益,又保护了生态环境。这体现了(2002年广东河南广西卷)A、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B、矛盾一方在一定条件下向其相反 方向转化 C、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D、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 32、.从蒸汗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到磁悬浮列车,动力越来越大,运力越来越强。速度越来越 快。这表明 (2002年广东河南广西卷) A、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B、新事物是旧事物矛盾演变的结果 C、事物的任何变化都是根本性质的变化 D、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33台风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很大危害,也给人类送来大量的淡水资源,是维持地诚热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2002年广东河南广西卷)A、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 B、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处于不断发展的进程中 D、应该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其本质 34、“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这表明(2002年广东河南广西卷) A、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B、外部条件影响事物的发展 C、内在因素决定事物的发展 D、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35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揠苗助长,苗枯田荒。这给我们的启示是(2002年广东河南广西卷) A、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 B、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 D、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 们的思想认识也应不断前进,应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一切进行创新。”回答36-37题36、恩格斯说:“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为前提”。这说明(2002年全国高考题A、哲学作为一种思辩活动,与社会生活无涉 B、哲学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已有的思想基础上C、哲学的发展就是用新观点代替旧观点 D、哲学理论要创新就必须抛开已有的思想材料37、现实的发展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重大理论问题,所以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应当是 (2002年全国高考题)自觉把思想认识从教条主义的观念中解放出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不动摇根据实践的发展,在坚持中发展一切行为和认识都以马克思主义经典A、 B 、 C、 D、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名句。回答38-39题。38、诗人感到“月是故乡明”,这表明 (2002年全国高考题)A、诗人的感受完全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B、诗人反映的是认识主体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C、审美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D、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39、“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这说明(2002年全国高考题)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会遵循同样的规律 自然界和社会规律都是古今不变的 自然界和社会现象都是循环的A B C D40、毛泽东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根据。”要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问题,也必须认清当代中国的国情。这表明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认识要靠实践来推动C.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41、“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请简要分析弗兰西斯培根这句话包含的哲理42、“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正确揭示了两个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11分)43、知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唯一力量。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11分)四、论述题: 44、在古代社会,自然是人类的主宰,人们把自然神化,对自然顶礼膜拜,认为山有山神,河有河神,天旱求龙王降雨,遇事求神灵保佑。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机器轰鸣田野,卫星遨游太空,人们认为自然是人类征服的对象,人可以主宰自然。但是,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扩大,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洪水肆虐、物种减少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自然是人类的的朋友,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强调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7分)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变化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运用所学哲学常识的知识说明人为什么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哲学高考题精选(一)答案1-5 ACBCC 610 BAACD 1115 DAABC 1620 DBDBD 21-25 CCBBD 26-30 DADCA 31-35 BDABC 36-40 BABAC 41、(1)这句话说明了要改造客观世界,就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的道理。(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是,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3)人们要改造自然,造福人类,就必须掌握和认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老老实实按客观规律办事。不尊重客观规律,主观蛮干,就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42、(1)这种看法有一定的道理,“仓廪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海洋工程劳务分包施工合同
- 2025保密协议签订与知识产权保护结合的法律实务指南
- 2025年度落户员工住房保障及补贴服务合同下载
- 2025年度高端装备包销合同技术参数与售后服务规范
- 2025年度股权代持与知识产权保护协议模板下载
- 2025版私人房产交易资金监管合同
- 2025版物流配送合同协议效率与成本优化管理制度
- 2025版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合作协议
- 2025版高性能水泥材料研发合作协议书
- 2025版汽车租赁承包合同书(含增值服务)
- 磐安县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2023-2025年)
- 达梦数据库管理系统技术白皮书
- 物料来料检验规范标准
- 辅警考试题库
- GB/T 19289-2019电工钢带(片)的电阻率、密度和叠装系数的测量方法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二版)》第一章导论
- 《安娜·卡列尼娜》-课件-
- 妇科疾病 痛经 (妇产科学课件)
- 《李将军列传》教学教案及同步练习 教案教学设计
- GMP基础知识培训(新员工入职培训)课件
- 基于Java的网上书城的设计与实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