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不一样的地质学家丁文江提及我国的地质学,人们往往只会想到李四光,甚至把地质学和李四光画上等号。可我们却忽略了一个事实:早在民国时期,我国地质学就跻身国际一流。那时三位国际公认的中国地质学先驱为丁文江,章鸿钊和翁文灏,他们三位筚路蓝缕,开创了中国地质学后来的大局面,实在功不可没。在中国近代科技事业(特别是地质事业)的发展进程中丁文江是极为重要的人物。他不仅具有前瞻性的科学眼光、百折不挠的科学进取精神、与国际学术界密切交往的宽广胸怀和因此取得的重大科学成就而且他身上有着一股强烈的科学精神、人格魅力和热情扶持青年、善于管理的领导能力。丁文江出生于光绪十三年三月初十即1887年4月13日出生于古镇黄桥米巷的一个富绅家庭故其童年有机会接受良好的传统教育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史,少时便有“佼佼神童”之称。据其兄丁文涛回忆:“亡弟于襁褓中即由先慈教之识字五岁就傅寓目成诵阅四年毕五经、四子书矣。尤喜读古今诗琅琅上口。”显示丁文江早年的才学和志趣是他的两篇作文。一篇是在十一岁所作汉高祖明太祖优劣论“首尾数千言汪洋纵恣师为敛手莫能易一字也。”一篇是在十五岁时赴泰兴县城应知县龙璋面试所作汉武帝通西南夷论阅卷的龙璋“大为叹异许为国器即日纳为弟子并力劝游学异国以成其志。”异国以成其志。”不过对于传统的教育丁文江本人似不太满意这可从他在中年以后对传统教育忽视体育运动和他对自己的教师的批评可以见证。他在现在中国的中年与青年一文中提“三十年前受教育的青年都是在旧式私塾里读书的。不特一切的新式运动完全没有梦见而且受了规行矩步的影响终年不肯劳力因此书生变这全国最文弱的阶级。”“我十六岁以前没有步行到三里以上学地质的时候才努力学了走路。”“教我书的先生是一位名贡生但是他写封普通信札还不如现在的高中毕业生写得流畅。”传统私塾教育忽视体育运动这是人所共知的通病。教书的先生写不通信札则应属个别案例可能与泰兴县当时教育的不甚发达有关。近代中国命运多舛 , 志士仁人为此前仆后继 , 探索救国真理。作为近代爱国知识分子的一员,丁文江放弃了科举入仕之途,决心学习科学以救世济民。1902年,仅15岁的丁文江留学日本,后转赴英国。他赴日留学仅半年多的时间,我们现有的材料甚为稀缺。据现在中国的中年与青年一文中丁文江对自己的留学生活略有提及:“我第一次看见中国地图是在日本。”“我第一次学儿何的时候只觉得教员讲的一个点一根线是一种毫无意识的举动。”显然他是应进入了学校读书。留日生活是丁文江人生经历的一次重大转变。他学习了第一门外语一日语对日本社会文化有了真实的体验和观察。他开始接触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为自己进一步深造做了初步的准备。文江留学英国七年(19041911年)其中在英国东部司堡尔丁(Spalding)的一所中学读书两年(19041906年上半年)。在剑桥大学学习半年“选习的大概是文科”:63赴欧洲大陆游历半年(1906年下半年1907年上半年)。关于这一年的学习情形与他同伴的李毅士有所提及:“他在剑桥大学时受了名师的指导于英文一项竞告完成。他的文字居然于这个时期在一两火杂志里发表。至于他在大陆上居住不特使他对于欧洲政治的观察有了长进又使他的法语可以谈话自如。”64在葛拉斯哥的工科学院预备报考伦敦大学医科一年(1907年夏至1908年初)、在葛拉斯哥大学三年(19081911年)。在葛拉斯哥火学丁文江主修为动物学副修为地质学、天文学。该校档案馆现今仍保留丁文江在校学习的学业档案并在网络版收藏简介中特别说明这一点。检索该校的学位与奖学金名单可见丁文江在大学时期的学业成绩优异在动物学:1909年夏季学期获奖章(Medal)和一等证书(FirstClass Certificate仅一名)另一学年按学业成绩获二等证书(SecondClass Certificates)排在第14位(共2l位其中一等证书lO名)。地质学(Geology):一次获奖章(Medal仅一名)和一等证书(First-Class Certificate排列第一共12名)一次获一等证书和奖章、欧华奖(MedalCowia Prize)的唯一获得者。天文学(Astronomy):先生获一等证书(FirstClass Certificate)。关于自己的留英学习生活丁文江后来略有提及:当前清光绪末年考留学生的时候以人情得着官费的大概在一半以上当时规定私费学生能够考进外国大学的可以递补官费。我考进了大学而且几次考得第一。但是始终没有得着官费。同时有屡次入学试验不及格而补得两个官费的人。他两年读完六年课程,于1911年在格拉斯哥大学动物学和地质学双学科毕业回国。归国后,在深刻的文化冲突和社会变动中,作为科学家的丁文江,最终在学术与政治之间,寻求了一个平衡点“科学救国”。他不仅要作一位“为学术而学术”的科学家,而且更要做一位“为国家而学术”的爱国知识分子。可以说,丁文江倾其一生,始终崇尚科学,倡导科学救国,并在中国地质科学的开创、科研机构的组织管理等方面,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实践其科学救国思想,并为之献出了生命。从丁文江一生发展轨迹来看地质学研究、调查、经营与教学是其主要的职业性工作正是因为他在这一领域所做的巨大努力和发挥的正确引导作用中国地质学很快挤身于世界先进水平。在近代中国,当一些顽固冥顿者还把科学视为“奇技淫巧”之时,丁文江提倡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显得尤为可贵。丁文江深刻地认识到科学知识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他理解和倡导的科学不仅仅是指具体的应用科学,更重要的是指科学精神、 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丁文江多次倡导要用求真求实、怀疑和批判的科学精神 , 以唤醒人民摆脱愚昧。他主张科学不仅能够认识世间可知的一切,而且是万能的: “科学的万能,科学的普遍,科学的贯通,不在他的材料,在他的方法。”这与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科学”内涵基本是一致的。科学和民主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主张“以科学代宗教”,用科学来根治“无常识之思维”和“无理由之信仰”, 一切以科学法则和科学理性为准绳。应当说,在这一点上丁文江同新文化运动者是一致的。丁文江不仅崇尚科学,而且视科学为救国救民的武器加以倡导和宣传,相信科学可以救国。他认为国家富强、民族独立必须由科学的发展来实现,并将科学的普及、应用与国家的振兴和近代化联系起来,这同清末严复等人的“有用之效,征之富强,富强之基,本诸格致”的“科学救国论”是一脉相承的。丁文江深信只有科学才能够使灾难深重的祖国摆脱贫困,让迷信盲从的国民摆脱愚昧。他通过科学所带来的实际效益来理解科学的重要性 ,把科学当作富国强兵的手段来接受、信仰并传播。这种思想及其科学观与中国科学社所倡导的 “科学救国论”是十分合拍的。1914年,一批留美学生成立了中国科学社 , 倡导科学救国,指出“ 科学之于人类,其关系犹谷品水饮为生命之必要,科学造成人类之幸福,更罄竹难书”“夫工商所以富国,国富而后能强;科学应用所以发达工商,工商发达而后国富;然则科学应用乃救国之上策,至此将如天经地义,为永不磨灭之论矣”不久,丁文江加入中国科学社,并历任 “理事与社长,多所规划”为科学思想的传播和科学社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20世纪初的中国 , 迫切需要通过学习西方科学文化以迅速摆脱落后面貌,不努力提倡科学,只能陷于亡国灭种的危险之中。丁文江适应时代潮流,高扬科学主义的旗帜,大力宣传科学观念和科学方法,从而进一步扩大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科学在中国的影响。20世纪二三十年代,正是中国内忧外患最为严重的时期。丁文江清醒地认识到科学对于改变中国贫穷落后面貌的重要作用。因此,他终生致力于弘扬科学、发展科学的事业,在科学知识的普及推广、人才培养以及科研管理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首先,为普及、推广科学知识,提高国民的科学素养, 丁文江重视学术刊物的出版,积极致力于地质图书馆的创建。1919年,由丁文江主编的专门刊登调查所科研成果的地质汇报正式出版,除了刊载地质论文外,另设专刊刊登国内矿业资源的情况。丁文江还主编中国古生物志,美国学者葛利普遍此书予以高度评价:“丁先生之意欲使此刊物较之其他国家之同类出版物有过之而无逊色。”为方便国内地质学者查阅资料,丁文江多方筹措资金,亲自创建了地质图书馆。图书馆的修建吸引了不少人才来调查所从事专门研究,也为中国地质科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其次,丁文江深知发展科学必须要有一批受过实际训练的人做基础工作,因此他十分注重人才的培养。1913年初,丁文江出任工商部矿政司地质科科长。当时,我国地质科学尚处于萌芽阶段,基础薄弱,人才奇缺。为尽快培养地质调查人员,丁文江创办地质研究所 , 并任首届所长。丁文江强调课堂教学一定要与野外的调查实习相结合,他首倡野外训练,并身体力行,亲自带领学生赴野外实习。1916年,地质研究所培养的 22名学生毕业,他们后来均成为中国地质事业的骨干。如谢家荣、叶良辅、李学清等,都是地质研究所出来的。正如胡适所说:“在君对于中国地质 学的第一步贡献是在训练地质学的人才。”同时,丁文江还把那些有前途的青年学者送出国培养, 如周赞衡、李学清 、叶良辅等人都曾到瑞典和美国留学,后来他们成为中国近代优秀的地质科学家。第三 ,丁文江认识到 ,要在毫无科学基础的中国发展科学事业,必须有一个核心的组织起联络 、指导和团结人才的作用。基于这种认识,丁文江留英归来后 , 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于1916 年创建了中国最早的科学研究机构及第一个综合性地质科学调查研究机构 地质调查所。在很短的时间内,地质调查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作为中国近代地质科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丁文江崇尚科学, 大力弘扬科学精神,一生致力于科学知识的普及、推广,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奋力开拓,取得了许多重大的科研成就,为近代中国培育了第一代地质人才,建立了一系列科学研究机构体系,对近代中国科学事业,尤其是地质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丁文江大力倡导科学万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 80000-4:2019/AMD1:2025 FR Amendment 1 - Quantities and units - Part 4: Mechanics
- 【正版授权】 ISO 18510-1:2025 EN Measurement of radioactivity in the environment - Bioindicators - Part 1: General guidance to the sampling,conditioning and pre-treatment
- 【正版授权】 ISO 1135-5:2025 EN Transfusion equipment for medical use - Part 5: Transfusion sets for single use with pressure infusion apparatus
- 【正版授权】 IEC 63489:2025 EN-FR Common data concepts for smart manufacturing
- GB/T 11182-2025橡胶软管增强用钢丝
- 校园应急知识培训课件会
- 法警面试题目及答案
- 学车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
- 吕梁分班考试题及答案
- 校园安全知识培训课件实施
- T/CECS 10246-2022绿色建材评价智能坐便器
- 2025-2030年中国硅酸钇镥(LYSO)市场深度调查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CCF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NOIP 2024真题
- 社区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 JISG3141-2017冷轧钢板及钢带
- 2025届苏锡常镇高三语文一模作文解读及范文:我会洗碗呀
- 义务消防队组建方案
- 2025-2030中国ARM核心板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 脐灸技术操作流程图及考核标准
- 给药错误PDCA课件
- 医美注射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