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型及103型分配阀ppt课件.ppt_第1页
104型及103型分配阀ppt课件.ppt_第2页
104型及103型分配阀ppt课件.ppt_第3页
104型及103型分配阀ppt课件.ppt_第4页
104型及103型分配阀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4型 103型分配阀结构特点 一 采用二压力机构二压力机构是指主活塞在二种压力控制下动作 对104 103分配阀而言 主活塞上侧是列车管风压 下侧是压力风缸风压 利用压差 滑阀上下移动实现制动机充气缓解 常用制动 制动保压 紧急制动等各种不同的作用位置 二 采用间接作用方式间接作用方式是与直接作用方式相对应的 直接作用方式是指制动管的压力变化通过作用部直接控制制动缸的压力变化 对104 103分配阀而言 间接作用方式指制动管的压力变化通过中继部间接控制制动缸的压力变化 压力风缸 容积室 均衡部 充气部等部分就是中继部 104 103分配阀制动缸可实现自动补风作用 实现了制动力不衰减等能 103分配阀设有空重车调整部 1 104型 103型分配阀结构特点 三 采用分部作用形式104 103分配阀设有专门紧急阀控制紧急制动作用 而常用制动时靠主阀动作来实现 怎样提高了紧急制动波速 改善了紧急制动性能 四 膜板滑阀结构104 103分配阀中的重要部件主活塞采用膜板结构代替了三通阀的金属活塞环 提高了动作灵敏度 并消除了漏泄不稳定而产生故障 并有利于检修 五 采用了新材料和新结构分配阀采用了新材料和新结构 便于检修 延长了检修期 降低本 书105页4点可说明 2 a 104 103型分配阀充气缓解位示意图制动管增压 制动管压缩空气进入作用部主活塞上部 推动主活塞1带动节制阀3 滑阀2下移 到达充气缓解位 形成充气通路 主活塞 1 主活塞2 滑阀3 节制阀4 作用阀5 作用活塞6 充气膜板7 充气活塞8 充气阀9 充气止回阀10作用阀弹簧 3 104 103型分配阀作用原理 一 充气缓解作用 参见图5 1 a 1 形成制动管增压 制动管压缩空气进入作用部主活塞上部 推动主活塞1带动节制阀3 滑阀2下移 到达充气缓解位 形成充气通路 2 通路 1 充气通路 制动管 滑阀充气孔 压力风缸 压力风缸空气进入充气膜板下方 推动充气膜板和充气活塞上移打开充气阀 制动管 顶开充气止回阀 副风缸 2 缓解通路 容积室 滑阀 滑阀座孔路 大气 容积室压力下降后 作用活塞被制动缸压力推动向下移 露出作用活塞杆上轴向及径向中心孔 制动缸 作用活塞杆上轴向及径向中心孔 大气 使制动机缓解 综上所述 副风缸充气速度由压力风缸的充气速度通过充气部动作来控制 制动缸压力的缓解作用是由容积室的缓解作用通过均衡部动作来控制实现的 4 b 104 103型分配阀减压制动位示意图 1 主活塞2 滑阀3 节制阀4 作用阀5 作用活塞6 充气膜板7 充气活塞8 充气阀9 充气止回阀10 作用阀弹簧 5 二 制动作用 参见图5 1 b 1 形成制动时 制动管减压 压力风缸压力空气推动主活塞1带动节制阀3 滑阀2上移 到达制动作用位 形成制动通路 2 通路 1 压力风缸 滑阀制动孔 滑阀座容积室孔 容积窒 压力风缸的压力空气推动推动作用活塞上移 推开作用阀 2 副风缸 作用阀与座的间隙 制动缸 形成制动作用 综上所述 制动缸的增压制动是由容积室的增压制动通过均衡部动作来控制实现的 6 C 104 103型分配阀制动保压位 7 三 制动保压作用 参见图5 1 C 作用位置的形成分如下两步 1 作用部到达制动保压位实施制动保压时 制动管停止常用制动减压 而压力风缸压力继续充入容积室 当滑阀室 压力风缸 压力与制动管压力接近平衡时 在主活塞自重的作用下 主活塞带着节制阀下移 滑阀不动 切断了压力风缸向容积窒充气的通路 容积室保压 作用部到达制动保压位 2 均衡部到达制动保压位容积室保压而副风缸压力空气继续充入制动缸 当制动缸压力与容积压力室接近平衡时 作用阀弹簧10压下作用阀 推动作用活塞下移 使作用阀与作用阀座及作用活塞杆顶端密贴 切断了副风缸向制动缸充气的通路 制动缸保压 均衡部到达制动保压位 制动保压作用位置形成后 无空气的通路 制动管 容积室 压力风缸 制动缸都处于保压位 互不相通 综上所述 制动缸的制动保压作用是由容积室的制动保压作用通过均衡部动作来控制实现的 8 104型分配阀结构外型一 104分配阀的构造 由主阀 中间体 紧急阀三部分组成 9 104型分配阀在车上安装情况 作用部排气孔 局减阀排气孔 局减阀大气孔 均衡部排气孔 紧急阀排扎孔 10 104分配阀组成1 紧急阀2 紧急阀垫3 双头螺栓4 中间体5 螺堵6 滤尘器7 主阀垫8 主阀 11 一 中间体用铸铁铸成 外观呈长方体 由4颗螺栓吊挂在车体上 紧急阀安装在车体外侧 主阀安装在右侧 其余两侧安装管道 F管座 19 Z管座 19 G管座 19 L管座 25 容积1 5L 容积0 6L 容积3 8L 4个吊耳用螺栓安装在车体上 12 中间体 13 分配阀各作用通路采用的汉语拼音字母代号的意义如下 L l 制动管F f 副 Fu 风缸R r 容 Rong 积室Z z 制 Zhi 动缸J j 紧 Jin 急室Ju ju 局 Ju 减室D d 大 Da 气G g 压力风缸中间体各孔路 参看图5 4 及代号如下 管座 F 副风缸Z 制动缸G 压力风缸L 列车管主阀安装座 f 副风缸孔z 制动缸孔l 制动管孔g 压力风缸孔ju 局减室孔r r5 容积室孔紧急阀安装座 j 紧急室孔l 制动管孔 14 二 主阀主阀是分配阀的心脏部件 它根据制动管不同的压力变化 控制制动机实现充气 缓解 制动 保压等作用 由42个零件组成 请同学们认真记一下 便于学作用原理 15 主阀分解 16 1 作用部主阀是分配阀的心脏部件 作用部是主阀的核心 它的用途是根据制动管压力空气与压力风缸压力空气之间产生的不同的压力差 推动主活塞带动滑阀 节制阀移动到不同的作用位置 实现制动机的充气 缓解 制动 保压等作用 共计15个零件 请同学们认真记一下 便以后学作用原理 17 作用部分解 18 104型分配阀 滑阀座 节制阀上的孔路 滑阀由滑阀弹簧压紧在滑阀座上 并嵌入于主活塞杆上 下两肩之间 滑阀与主活塞两肩之间有4MM间隙 滑阀与主活塞单向行程相差4MM 主活塞带动滑阀上下移动 配合节制阀实现 充气 缓解 局部减压和制动作用 滑阀 滑阀座 节制阀上的气路孔代号书112页说明 请同学们看一下 记一下 19 2 104分配阀充气部充气阀部由 充气阀弹簧2 充气阀3 25橡胶夹心阀 充气活塞7 充气膜板8 58 膜板垫9 充气阀体1 主阀上盖11等组成 用途是 充气时根据作用部控制的压力风缸的充气速度控制制动管向副风缸充气的充气速度 即协调副风缸与作用部控制的压力风缸充气速度的一致性 1 充气阀部 2 充气止回阀部 20 104阀充气部组成 21 3 均衡部均衡部的用途是 根据容积室的增压 减压或保压情况控制均衡部动作实现制动缸相应的增压 减压或保压作用 即协调制动缸与容积室的压力同步变化 均衡部由上下两部分组成 22 均衡部组成 23 104分配阀均衡部 24 104分配阀局减阀局减阀的用途是 在制动位产生第二阶段局减作用时 将制动管的压力空气送入制动缸建立50 70kpa的压力 使制动管产生局部减压确保后部车辆迅速产生制动作用 以提高制动波速 缓和列车纵向冲击 改善制动性能 缩短制动用距离 局减阀套上有8个 1径向孔 z2 经阀体暗道通滑阀座上的局减阀孔 z1 局减阀杆缩颈部有两个 3径向孔经轴向孔通作用阀座下部 z3 即通制动缸 1 3 z1 25 局减阀分解图 26 5 104分配阀紧急增压阀紧急增压阀的用途是 紧急制动时使制动缸产生增压作用 即紧急制动时 将副风缸与压力风缸的压力空气一起送入容积室 提高容积室压力 通过均衡部提高制动缸压力 以获得更大的制动力 缩小制动距离 确保旅客列车行车安全 5 增压阀套压入主阀体内 有8个 1径向孔 f5 经阀体通道通副风缸 紧急制动时a压力风缸 b副风缸 c容积室 d制动缸在实现增压作用时已相互连通 制动缸压力达到最大值时4个容器压力相互平衡 制动缸压力比常用制动增加10 15 的压力 27 紧急增压阀分解图 28 104型分配阀紧急增压阀挡圈示意图 29 三 紧急阀紧急阀的用途是 紧急制动减压时 产生强烈的制动管紧急局部减压 即紧急放风作用 加快制动管的排气速度 提高紧急制动灵敏度 可靠性和紧急制动波速 改善紧急制动性能 30 紧急阀分解图 压板螺母 安定弹簧 紧急阀上盖 紧急活塞杆 紧急活塞 紧急活塞膜板 紧急活塞压板 放风阀套 紧急阀下盖 放风阀弹簧 紧急阀体 放风阀导向杆 放风阀座 放风阀 螺母 31 32 33 34 35 36 37 104分配阀作用 一 充气缓解位 38 一 作用部充气缓解位通路 3 局减孔l6 局减室入孔l7与l3及局减室孔ju1相对 作好一段局减准备 4 紧急室充气 制动管空气 向紧急室充气 2 缓解通路 1 容积室缓解 r2 d2 d1相对 容积室向大气排气 2 制动缸缓解 制动缸压缩空气经z3 d5 d6 D 大气 此时滑阀与座l2与l5相对R2经d1槽连通d2 1 充气通路 1 压力风缸充气 制动管充气孔l2与滑阀充气孔l5相对 向压力风缸充气 2 副风缸充气 l11 止回阀口 f1 f2 充气阀孔 f3向副风缸充气 39 40 二 作用部第一阶段局部减压通路 L l l3 l6 l10 l7 ju1 ju Ju ju 缩孔 D 列车管风压排大气 41 第一阶段局部减压 42 三 作用部制动及第二阶段局部减压通路 L l l3 l8 l9 z1 z2 z3 z Z 列车管风压流入制动缸达到50 70kpa时 二段局部减压结束 43 104阀常用制动位 第二阶段局部减压 44 104阀常用制动各气路归纳如下 二 常用制动位图5 18 二段局部减压 图5 16 第一阶段局部减压 1 第一阶段局部减压L l l3 l6 l10 l7 ju1 ju Ju ju 缩孔 D 2 第二阶段局部减压L l l3 l8 l9 z1 z2 z3 z Z 当Z压力达50 70kpa时 二段局部减压结束 3 容积室充气G g g2 r1 r2 紧急增压阀下部r3 r R r5 r4 顶起作用活塞推开作用阀 4 制动缸充气 z ZF f f4 作用阀口 z3 z4 缩孔 作用活塞上部 5 紧急室逆流 J j j l l L 紧急活塞稍下移 形成气路 J j j 及紧急活塞杆顶部密封圈与阀盖间隙 l l L 保证常用制动作用的安定性 2 l L 45 四 作用部制动保压位 容积室保压与制动缸保压 制动管停止减压压力风缸继续向容积室充气主活塞下部压力稍低稳定弹簧与活塞重力带动活塞及节制阀下移节制阀遮断制动孔r1压力风缸向容积室充气停止 容积室与压力风缸保压 容积室保压副风缸继续向制动缸充气作用活塞上下侧压力接近相等作用弹簧推动作用阀下移关闭切断制动缸充气通路制动缸保压 46 104阀常用制动保压位 47 104阀常用制动保压位 三 制动保压位 参看彩插图5 20 当制动主管压力为600kpa时 有效减压170kpa 自动制动手把移至保压位 此时压力风缸的风压继续向容积室充气 当主活塞两侧的制动管与压力风缸的空气压力接近平衡时 因主活塞及节制阀的自重和稳定弹簧的作用 主活塞带动节制阀下移4mm 滑阀不动 主活塞上肩部与滑阀上端面接触停此 形成作用部制动保压 图5 21 1 在此位置节制阀盖住滑阀背面的制动孔r1 切断了G向R的通路 形成了R的制动保压作用 容积室保压 2 容积室形成保压 即作用活塞下侧形成保压 在均衡部 F继续向Z充气 当 反映在作用活塞上侧z压力与作用活下侧R压力接近平衡时 在作用弹簧作用下 关闭了作用阀 切断了F至Z的通路 形成了均衡部制动保压 制动缸保压时 如无漏泄 制动管 压力风缸 容积室 副风缸 制动缸是互不相通的 48 3 制动力不衰减 制动缸压力因漏泄等原因下降 作用活塞上部压力下降 作用活塞上移 重新顶开作用阀 副风缸继续给制动缸充气 再次形成保压位 4 阶段制动 制动管反复减压 保压 则容积室反复增压 保压 并通过均衡部控制制动缸实现反复增压 保压 从而控制制动力大小 104阀常用制动保压位 49 四 紧急制动位 紧急制动排气紧急增压阀作用常用制动转紧急制动作用 50 104型配阀紧急制动位 51 104阀紧急制动三个功能 1 紧急排风作用 制动管紧急减压 安定弹簧室压力迅速下降 J 0 5 l 向制动管逆流 逆流速度跟不上制动管减压速度 紧急活塞形成上下压力差 压缩安定弹簧下移 使活塞杆底端与放风阀接触 此时压缩空气J 1 2 l 向制动管逆流 由于受 的限制 紧急活塞两侧压差孟增 压缩安定弹簧 克服放风阀弹簧的弹力 迅速打开放风阀 使列车管压力排向大气 制动缸迅速产生制动作用 紧急制动时 紧急室风压需要15s才能排完 若未排完 放风阀未关闭 列车充风等于无效充风 此时缓解会引起列车冲动发生断钩事故 52 104阀紧急制动三个功能 2 紧急增压阀作用 由于制动管急剧减压 增压阀产生动作上移 使F风压迅速向容积室增压 容积室压力通过均衡部很快打开作用阀 实现了紧急制动制动缸增压作用 此时压力风缸 副风缸 容积室 制动缸四个容器相通 待压力达到平衡 制动缸压力比常用制动增压10 15 已下令加垫圈停止使用 3 常用制动转紧急制动作用于常用制动减压还不超过100kpa时 转紧急制动效果明显 如果已经产生了常用制动再转紧急就无意义了 现在增压阀已停止使用 紧急制动和常用制动一样 只不过是制动机动作快而言 53 104型分配阀紧急增压阀挡圈示意图 54 104阀紧急制动位 四 紧急制动位 参看彩插图5 22 紧急制动作用气路归纳如下 1 第一阶段局部减压L l l3 l6 l10 l7 ju1 ju Ju ju 缩孔 D 2 第二阶段局部减压L l l3 l8 l9 z1 z2 z3 z Z 当制动缸压力达50 70kpa时 第二阶段局部减压结束 3 容积室充气 G g g2 r1 r2 紧急增压阀下部r3 r R r5 r4 F f f5 r3 r R r5 r4 紧急增压作用 4 制动缸充气104型分配阀制动缸压力受容积室压力控制实现紧增压作用 z ZF f f4 作用阀口 Z3 Z4缩孔 作用活塞上侧 5 紧急阀作用 紧急室逆流a J j j l l L 紧急活塞稍下移 形成通路b b J j j l l L 紧急活塞进一步下移 形成气路c C J j j V l l L 紧急放风L l l 放风阀口 D l2 l 放风口 D 55 103型分配阀组成 56 103型分配阀主阀零部件外型及组装图 57 103分配阀紧急二段阀 58 103型分配阀空重车调整部 59 60 103型分配阀充气缓位 61 103型分配阀作用位置 一 充气缓解位 参看彩插图5 14 充气时 制动管压力空气进入中间体 一路经滤尘器进入主阀 一路经滤尘网进入紧急室 此时主活塞下移至主活塞下缘接触主阀体即下方极端位 形成充气缓解位 1 充气通路 2 缓解通路 r4 r5 R r3 r2 d1 d2 d3 D 3 制动机的稳定性分配阀由两项措施来实现稳定性 压力风缸向制动管逆流 G g g2 g1 l5 l2 L 列车管 主活塞杆尾部腔内稳定部的作用 滤尘器 l l1 l11 f1 f2 f3 f F g3 开启充气阀 l2 l5 g1 g2 g G L l3 l6 节制阀下部 l12 使紧急增压阀关闭 l 1 j 1 j J l 滤尘网 l 2 Z z z4 z3 d5 d6 D 作用活塞上部 f4 f5 62 103阀减速充气缓解作用减速充孔L4 0 7 L4 0 7 1 2 63 103型分配阀作用103分配具备五个功能 减速充气缓解位 全充气全缓解位 常用制动位 制动保压位 紧急制动位 1 减速充气减速缓解位103分配阀用于货物列车 在长大货物列车中 前部车辆增压速度快 主活塞上下形成较大压力差 主活塞带动节制阀 推动滑阀迅速下移压缩减速弹簧到下方极端位 到达减速充气减速缓位 此时制动管孔l2与滑阀上的减速充气孔l4 0 7限制 相对 减速充气减速缓解气路归纳如下 g3 开启充气阀 l2 l4 g1 g2 g G f4 滤尘器 l l1 l11 f1 f2 f3L f F l3 滑阀底面 l12 使二段阀开放 l j j J l 滤尘网 l 2缓解 r4 r5 R r3 r2 d1 1 2限孔 d4 d2 d3 D Z z z4 z3 d5 d6 D作用活塞上部 64 103型分配阀全充气位 65 2 103分配阀全充气全缓解位 1 主活塞作用位置103分配阀后部车辆制动管增压速度较慢 主活塞两侧压差小 主活塞带动节制阀 推动滑阀下移 当主活塞杆尾部与减速弹簧套接触为止 形成作用部全充气全缓解位 2 通路 与104型分配充气缓解位基本相同 不同处在于 103型分配阀压力风缸充气限孔g1直径比较104型分配阀小 向紧急二段阀弹簧室充气 与减速充气减速缓解气路相同 综上1 2条所述 减速充气减速缓解位和全充气全缓解位只是暂时现象 一但主管压前后车辆一致时 前后部车辆充气速度就达到一致 66 103阀常用制动位 第二阶段 67 3 103型分配常用制动位 1 具有空重车调整作用于103型分配阀设有性能较优越的手动二级空重车调整机构 重车作用 参看图5 30 铁路技术规程规定 车辆自重 载重40t以上 含40t 应按重车办理 103阀空重手把打在重车位 偏心杆转到上方位置 跳跃弹簧被压死 空车活塞不能下移 相当于104分配阀的下盖 空重车调整装置不起作用 此时车辆为重车制动力 制动缸压力为350 370kpa 空车作用 参看图5 30 铁路技术规程规定 车辆自 载重在40t以下应按空车办理 当103型分配阀手把打在空车位时 偏心杆重心转至水平位置 调整簧落到最低位 空车活塞座在跳跃弹簧上 预压力为50kpa 此时容积向下的室压力要抵消向上的压力的1 2 也就说制动缸压力比重车位减少1 2左右 约170 190kpa 压力平衡公式 PRSZY PRSK PZSZYSZY 作用活塞面积SK 空车活塞面积PR 容积室压力PZ 制动缸压力设计时 SZY 2SK代入上式化简后得 PZ 0 5PR 2 容积室充气通路压力风缸G压缩空气 滑阀室g2 滑阀制动孔r1 滑阀座容积室孔r2 二段阀下部r3 容积室R 使得容积室压力增加 产生制动 68 103阀常用制动保压位 重车位 69 103空重车调整装置 70 103分配阀空重车调整作用示意图 71 103分配阀空重车调整作用示意图 72 103阀紧急制动位 73 4 103分配阀紧急制动位 1 紧急二段阀的作用 参看彩插图5 31 103分配阀与104分配阀不同之处 103型分配阀具有紧急二段作用 104分配阀具有紧急增压作用 紧急二段阀作用如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