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赫鲁晓夫改革1 背景 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随着苏联建设的发展 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 2 苏联农业生产落后 2 措施 1 农业方面 用收购制代替农产品义务交售制 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牲畜 开垦荒地 扩大谷物生产 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 将拖拉机等农机卖给集体农庄 2 工业方面 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 给予企业调整部分工资等权力 尝试推行 物质利益原则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3 成果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 取得了一定成效 4 失败原因 1 改革在理论上没有突破 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的基础上进行的局部改革 2 改革缺乏全面和一贯的战略方针和思路 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3 赫鲁晓夫个人作风存在严重缺陷 自主思考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 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 如何理解这一观点 提示 掘墓人 是指他是一个敢于向旧的政治 经济模式挑战的改革家 守墓人 是指他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 斯大林模式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勃列日涅夫改革1 目的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 2 内容 1 工业方面 推行新经济体制 注意运用价值规律 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收到了一定效果 2 农业领域 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主权 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指标 提高农产品价格 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 3 结果 1 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框架 2 20世纪70年代下半期 苏联与美国的军备竞赛加剧 使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到20世纪80年代初 经济全面滑坡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教材图解阅读教材第79页 1983年时苏联的导弹 图片 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提示 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 尤其是军事工业 大搞军备竞赛 苏联的军事实力强大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1 背景苏联社会陷入危机边缘 2 措施对经济体制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 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 要求国家主要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 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 允许个体经济存在 3 结果 1 提出了 加速发展战略 并把重点放在重工业上 使经济结构更加失调 2 改革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 改革效果不佳 3 陷入困境后 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体制改革 国内局势逐渐失控 1991年苏联解体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赫鲁晓夫改革史料导入赫鲁晓夫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就像他的黑白两色大理石的墓碑 具有两面性 20世纪祖国史 俄罗斯教育部审定 互动探究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 赫鲁晓夫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 具有两面性 提示积极 赫鲁晓夫改革是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尝试 苏联农业生产有所发展 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不足 改革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 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名师精讲赫鲁晓夫改革的成效及历史地位 1 改革从总体上说 只是在斯大林模式范围内 对其经济模式明显不适应的部分进行改革 2 从宏观上看 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继承者 而不是叛逆者 他是斯大林模式的修补者 而不是抛弃斯大林模式的革新者 3 从具体措施看 改革在农业方面的成绩比工业方面大 但在工业方面提出的设想 却比农业方面的措施更为深刻地触及斯大林模式 4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推行的第一次大规模改革 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 为以后苏联的改革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典例分析徐隆彬在 赫鲁晓夫执政史 一书中说 大力推广种植玉米 在伴有行政命令的要求之下 玉米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 但由于很多地方因生产条件欠佳和管理不善 产量并不理想 据此可以看出赫鲁晓夫时期 a 把改革重点放在农业方面b 农业生产获得了迅速发展c 斯大林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d 农 轻 重发展比例严重失调解析 斯大林模式在经济管理上是一种指令性的计划管理 赫鲁晓夫在进行改革过程中也是采取的行政命令方式 且改革效果并不明显 因此改革并没有根本改变斯大林体制 故选c项 答案 c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戈尔巴乔夫改革史料导入由于长期政局不稳 社会动荡 以及在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决策方面屡有失误 1988年起苏联的经济每况愈下 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之中 据苏联国家统计局发表的数字 与1989年相比 1990年苏联国民收入下降4 国民生产总值下降2 劳动生产率下降3 对外贸易额下降6 9 周尚文等 苏联兴亡史 互动探究 1 根据史料 分析苏联当时由哪位领导人执政 概括当时的经济状况 2 结合所学知识 从经济改革的角度探究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 提示 1 领导人 戈尔巴乔夫 经济状况 经济衰退 2 加速发展战略 的重点放在重工业上 使原本畸形的经济结构更加失调 经济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 改革阻力重重 效果不佳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名师精讲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比较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典例分析俄罗斯历史学家普罗科菲耶夫在 论苏联的改革 中分析说 戈尔巴乔夫改革时 比如卖糖的小商店一下子消失 再比如 在生态学家的压力下 同时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 造成洗涤用品短缺 这类决策有很多 作者意在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 a 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b 在国家经济决策问题上的措施激进c 在经济领域完全背离了马列主义原则d 继续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解析 解读材料关键信息 卖糖的小商店一下子消失 同时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 这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在国家经济决策问题上的措施过于激进 导致改革失败 故选b项 答案 b 2 3 4 5 1 1 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 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 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 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 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 体现赫鲁晓夫是 蛮干家 的是 a 在苏共二十大上揭露斯大林的错误b 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c 强行推广大面积种植玉米的运动d 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扩大地方权力答案 c 2 3 4 5 1 2 美国学者在 俄罗斯史 中写道 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 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 勃列日涅夫开创了改革的先河b 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c 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d 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解析 开创了改革先河的是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改革主要在经济方面 据此可排除a b两项 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可排除 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突破原有体制的束缚 改革成效不大 因而说他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 故选c项 答案 c 2 3 4 5 1 3 20世纪80年代 苏联民间流行的说法是 真理报 上无真理 消息报 上无消息 这反映了苏联 a 民众贬低戈尔巴乔夫改革b 民众缺乏坚定的信仰c 人们生活水平非常低d 宣传与实际相距甚远解析 真理报 上无真理 消息报 上无消息 反映了民众认为在苏联国内权威的媒体上登出来的内容不能如实地反映社会生活 故d项正确 答案 d 2 3 4 5 1 4 就苏联改革 有人评述说 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 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 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 说 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 主要是因为戈尔巴乔夫 a 没有进行消除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b 当政期间与美国的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危机c 改革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多元化将改革引向歧途d 缺乏从政经验和应对政策 个人独断专行解析 a项是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共同点 b项是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原因 d项是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 故选c项 答案 c 2 3 4 5 1 5 历史表格包含了大量的政治 经济 文化等多种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1953 1960年苏联的粮食产量 单位 百万吨 樊亢 王金存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七十年 依据表格 提取1953 1960年苏联在农业生产方面的两个主要信息 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