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石钟山记教案苏轼一、 教学目标:1. 认识作者反对臆断,重视实测的借观点,学习借游记说理的方法。2. 掌握记叙、说明、议论相结合的方法。3. 熟读课文,背诵课文,辨析一些词类活用的情况,初步理解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的规律。4. 学习和借鉴作者不轻易相信别人,有疑问就要去查寻,强调实践。二、 教学重点:1 学习作者为探寻真相,不避艰险,亲身探访的精神。2 掌握文中的写作方法。3 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景物描写。三、 教学难点:这是一篇带有考辨性质的游记,从中体会其驳论文的特点。四、 教学说明:1 “启发引导式”2 “诵读法”五、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 教学要求:通过认真阅读课文,掌握文中的写作法,体会文中景物描写的特点,和掌握文中重要的字、词、句。二、 教学过程:1 导入: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同学们这首诗里的三父子指的是哪三个人?(指的是苏洵、苏轼、苏辙)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苏轼写的,被誉为“坡公第一首记文”的石钟山记,看他是如何从游记中说出人生之理的。2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 ,眉州 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 ,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 欧阳修并称 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 并称宋四家 ;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他的一生最能体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信条。3 先请一位同学朗读全文,检查预习情况,扫除生字词障碍以及停顿。蠡(l) 枹(f) 铿(kng) 磔磔(zhzh) 噌吰(chng hng) 罅(xi) 窾坎(kun kn) 莫(m) 镗鞳(tng t) 识(zh) 无射(w y)指出哪些通假读的字(莫、识),哪个字是古音异读(射)。正音后学生齐读全文。4 请同学们看第一段,老师解析字词意思和虚词的作用,微风鼓浪(鼓:名词作动词,鼓励、激起)请一位同学翻译第一段。译文:水经上说:“彭蠡湖的入口处,有一座石钟山。”郦道元注解认为,“这里下临深潭,微风鼓动着波浪,湖水与山石相击,而发出洪钟般的声响。”这种解说,人们常有怀疑。现在拿钟或磬放在水中,即使是大风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响声,何况是石头呢?到了唐朝的李渤,才开始查访这石山的旧迹,寻得两块石头在水潭边,他敲敲石头,听听声音,南边那块石头的声音模糊厚重,北边那块石头的声音清脆悠远,停止敲击声音仍在散播,余音袅袅,久久才慢慢消失”,他自以为探得原由了。但是这种解说,我更加怀疑。铿然有声的石头到处都有,而单单这里的石头用“钟”来命名,这是什么原因呢? 翻译后请同学们回答下面问题:(1) 对于石钟山的由来古代的学者们有什么说法?(郦元说:下临深潭,徽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宏钟水石相搏发声说;李勃说:扣而聆之,面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石头发音说.)(2) 总结第一段:本段主要写作者对石钟山由来的怀疑。5 同学们我们继续看第二段,哪位同学自愿起来读,好,请这位同学来一下,其他的同学看他有没有读不准的字,把它画出来。(这位同学读得很好,很有感情,请坐下吧)老师解析第二段字词。于自齐安舟造临汝(舟:名词作状语,乘船)(课件)(1)译文:元丰七年六月丁丑日,我从齐安郡乘船到临汝去,我的长子苏迈将到饶州德兴去做县尉,我送他到湖口,因此有机会看到李渤所说的“石钟”。寺庙里的和尚派一个小童拿着斧头,在乱石中挑一两块去敲敲,石头硿硿作响,我当然讥笑而不信这种解释的。待到晚上月明的时候,我只与苏迈坐了小船,来到峭壁下面。看到有块千尺之高的大石立在身旁,象猛兽奇鬼一般,阴森森地象要扑打人;而山上栖息着的隼鹰,听见人声也惊然而起,在云中磔磔地叫着;又有象老人在山谷中边咳嗽边笑的声音,有人说:“这是鹳鹤啊!”我心里惊惧正想回去,但从水面上突然响起了巨声,轰隆轰隆地象敲钟擂鼓之声而不停止,船夫大为恐慌,我慢慢地去察看,发现山下都是石洞石缝,不知有多深,微波涌进了洞、缝,流转激荡,因而产生这样的声响。船转回到两山之间,刚准备进港,发现水流中间有块巨石拦住,上面可坐百人,里面空着又有很多洞穴,与风、水互相吞吐,发出物体相撞声和钟鼓齐鸣声,与先前轰隆的声音相呼应,如同奏乐一般。我就笑着对苏迈说:“你记得吗?轰隆的声音,象周景王的无射钟所发出的,撞击声和钟鼓声,又象是魏庄子的歌钟所发出的。古人不骗我们呀!”(2)总结:第二段写实地考察石钟山,探明得名由来的经过。6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现在请大家把前面所学的知识复习一下。7 布置作业:放学回家后熟读课文第二课时一 同学们,我们继续上次课,请把书翻到石钟山记一课,上次课我们解析完了第二段,现在请同学们齐读第三段。二 读完第三段后请同学们找出通假字,然后老师解析第三段,注意字词的解析(课件)(1)先请学生翻译第三段,最后老师纠正翻译。译文: 事情不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就妄断有无,这可以吗?郦道元所看到的,大概与我相同,但他说得不详尽;一般士大夫们终究不愿亲驾小船夜泊峭壁之下,所以不能知道真相;而渔夫船夫,虽然知道了却无法写下来,这就是世上不能把真相传布开来的原因呀。而识见浅陋的人,竟用斧头敲击石头的方法来探求,自以为求得了结果。我所以记下了以上的经过,是因为叹惜郦道元的解释过于简略,也嘲笑李渤的解释太浅陋了。(3) 总结:本段写探明石钟山由来的感谢。三 知识积累: 1、 通假字“莫”通“暮”,晚上。“识”通“志”,记得。2、 重点词解释鼓(1) 微风鼓浪振动,名词做动词(2) 噌吰如钟鼓不绝一种打击乐器(3) 一鼓作气名词活用做动词,敲击(4) 虎鼓瑟兮鸾回车弹奏是(1) 是说也,人常疑之代词这(2)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代词,这样(3) 臣是凡人判断动词(4) 觉今是而昨非形容词,正确得(1) 得双石于潭上动词,得到(2) 因得观所谓石钟者能愿动词,能够(3) 古之人观于天地往往有得心得(4) 意气洋洋,甚自得也得意(5) 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交好遗(1) 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遗留(2)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送给(3) 小学而大遗丢弃而(1) 扣而聆之表顺承(2) 余固笑而不信也表并列(3)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表转折,可是(4) 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表因果,因而(5) 吾恂恂而起表修饰关系,不译(6)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表假设关系,如果。焉(1) 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语助词(2) 硿硿焉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3) 微波入焉代词古今异意自以为得其实(“其实”古意:其,那指示代词;实,事情真相。今意:实际上,副词)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适”古意:到去 今意:适合,舒服)空中而多窍(“空中”古意:中间是空的。今意:天空中)词类活用舟行,目见耳闻,鸣文言句式(1) 判断句 此世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校车人员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校安头条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北戴河区法律知识培训课件
- 西部计划试题及答案
- 法警聘用制面试题及答案
- java语言赋值运算符面试题及答案
- 骨科医学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语文真题(含答案)
- 科二考试题及答案
- 重庆市人民调解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新版煤矿安全规程解读
- 儿童自闭症教学方法
- 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质量分析
- 北京市通州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 2025年新版节能减排生态环保知识竞赛考试题库及答案
- 厂区保安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2030中国5G通信设备制造产业链竞争格局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 2025年重庆交安考试题库及答案
-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2024-2025学年高三5月多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成人气管切开拔管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
- 2025年岗前安全培训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