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ppt_第1页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ppt_第2页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ppt_第3页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ppt_第4页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探究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目的要求1 学习利用血球计数板进行微生物计数的方法2 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3 注意样方法的应用4 体会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1 酵母菌的繁殖方式主要是 2 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是 兼性厌氧 可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回顾思考 出芽生殖 3 酵母菌的培养条件要注意那些问题 比如要用适宜的温度培养 调节好PH值 溶氧量的控制等 一 血球计数板 1 血球计数板的结构 血球计数板是一种专门用于计算较大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仪器 由一块比普通载玻片厚的特制玻片制成的玻片中有四条下凹的槽 构成三个平台 中间的平台较宽 其中间又被一短横槽隔为两半 每半边上面刻有一个方格网 大方格 中方格 小方格 方格网上刻有9个大方格 其中只有中间的一个大方格为计数室 供微生物计数用 大方格的长和宽各为1mm 深度为0 1mm 即1mm 1mm 0 1mm 其容积为0 1mm3 大方格的长和宽各为2mm 深度为0 1mm 即2mm 2mm 0 1mm 其容积为0 4mm3 计数室通常也有两种规格 16 25型 即大方格内分为16中格 每一中格又分为25小格 25 16型 即大方格内分为25中格 每一中格又分为16小格 不管计数室是哪一种构造 其每一大方格都是由16 25 25 16 400个小方格组成 2 计数 16 25型 一般取四角的四个中方格 100个小方格 计数 25 16型 一般计数四个角和中央的五个中方格 80个小方格 的细胞数 3 计算 以1mm 1mm 0 1mm型为例 计数室容积为0 1mm3 则每个小方格的容积为1 4000mm3 100个小方格细胞总数 100 400 10000 稀释倍数 酵母细胞个数 1mL 80个小方格细胞总数 80 400 10000 稀释倍数 例1通常用血球计数板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 若计数室为1mm 1mm 0 1mm方格 由400个小方格组成 若多次重复计数后 算得每个小方格中平均有5个酵母菌 则10mL该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有个 2 108 例2检测员将1mL水样稀释10倍后 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检测每毫升蓝藻的数量 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 用吸管吸取少许培养液使其自行渗入计数室 并用滤纸吸去多余液体 已知每个计数室由25 16 400个小格组成 容纳液体的总体积为0 1mm3 现观察到图中该计数室所示a b c d e5个中格80个小格内共有蓝藻n个 则上述水样中约有蓝藻个 mL 5n 105 4 血球计数板的使用方法步骤 计数 稍待片刻 约5min 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后 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 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计数室所在位置后 再转换高倍镜观察 计数并记录 镜检计数室 在加样前 先对计数板的计数室进行镜检 若有污物 则需清洗 吹干后才能进行计数 加样品 将清洁干燥的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上加盖专用的盖玻片 用吸管吸取稀释后的酵母菌悬液 滴于盖玻片边缘 让培养液自行缓缓渗入 一次性充满计数室 防止产生气泡 充入细胞悬液的量以不超过计数室台面与盖玻片之间的矩形边缘为宜 多余培养液可用滤纸吸去 5 血球计数板的使用注意事项 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 要将试管轻轻震荡几下 这样使酵母菌分布均匀 防止酵母凝聚沉淀 提高计数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求得的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误差小 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 难以数清 应当对培养液进行稀释以便于酵母菌的计数 具体方法是 摇匀试管 取1mL酵母菌培养液 加入成倍的无菌水稀释 稀释n倍后 再用血球计数板计数 所得数值乘以稀释倍数 以每小方格内含有4 5个酵母细胞为宜 特别是在培养后期的样液需要稀释后计数 对于压在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当计数同侧相邻两边上的菌体数 一般可采取 数上线不数下线 数左线不数右线 的原则处理 另两边不计数 对每个样品可计数三次 再取其平均值 计数时应不时调节焦距 才能观察到不同深度的菌体 血球计数板使用后 用自来水冲洗 切勿用硬物洗刷 以免损坏网格 1 研究过程 测定 定期取样 测细胞数目 2 测定方法 测重量 湿重 干重 一 研究方法 二 微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 在恒定容积液体培养基中培养 细菌数目的对数 时间 0 1 2 3 4 细菌的生长曲线 二 种群数量变化规律 1 调整期 2 对数期 3 稳定期 4 衰亡期 细菌生长曲线 细菌生长速率曲线该怎样画呢 目的 使微生物的生长较长时间的维持在稳定期 优点 缩短了培养周期 提高设备利用率 便于自动化管理 连续培养 例2 08江苏卷 为研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 某同学按下表所列条件进行了A B C和D共4组实验 用1000mL锥形瓶作为培养器皿 棉塞封口 在25 下静置培养 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 定时用血球计数板计数 根据实验结果绘出的酵母菌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图如下 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 图中曲线 和 分别是 组 组和 组的结果 D B A 2 B组和A组的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B组 培养液较多 与空气接触面积较小 故供氧较少 3 D组和B组的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D组 葡萄糖浓度较低 故营养物供应较少 4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 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培养原液计数的做法是错误的 正确的方法是和 摇匀培养液后再取样培养后期的样液稀释后再计数 5 实验结束后 用试管刷蘸洗涤剂擦洗血球计数板的做法是错误的 正确的方法是 浸泡和冲洗 细菌细胞数目的测定 待测样品 等量的已知含量的红细胞 混匀 涂抹 红细胞 细菌 测定 计算单位体积内的细菌数目 细菌重量的测定 取样 取一定体积的培养液 离心分离 反复洗涤 称湿重 烘干称干重 1 调整期 采用对数期的菌体作为菌种 增加接种量 代谢活跃 体积增大 分裂迟缓 适应新环境 1 主要特征 2 原因 3 人工控制 缩短调整期 个体 代谢旺盛 分裂最快 个体形态和生理特征稳定 群体 繁殖 死亡 1 主要特征 2 应用 作生产菌种 科研材料 2 对数期 3 稳定期 个体 积累有害代谢产物 有些出现芽孢 群体 活菌数量最多 繁殖 死亡 1 主要特征 2 原因 生存条件相对恶化 营养物质消耗 有害代谢产物积累 PH改变 种内斗争最激烈 个体 细胞形态多样群体 活菌数急剧下降 繁殖 死亡 1 主要特征 2 原因 生存环境极度恶化 营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