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问题ppt.ppt_第1页
人口问题ppt.ppt_第2页
人口问题ppt.ppt_第3页
人口问题ppt.ppt_第4页
人口问题ppt.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时期人口问题的反思 主讲人 刘杰2013年11月14日 世界人口增长 中国步调 的人口变数 应清醒的认识到 中国人口问题最严峻的时期还没到来 2030年前后 中国人口格局将发生巨大变化 目前我国人口发展处在劳动力充足 人口有活力 布局有余地的最好时机 到2030年前后 中国人口格局将发生巨大变化 将承受人口总量最大的压力 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凸显 城镇人口超过60 劳动年龄人口减少速度加快 人口老龄化走向高龄化等多重人口压力 将成为影响中国从中等发达国家向发达国家迈进的一个重要因素 新世纪10年间中国人口国情的五大变化 人口总量和素质变化人口流动迅猛人口分布失衡老龄化加速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 总量VS质量 根据 六普 数据 大陆31个省 区市 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339724852人 同 五普 相比 人口年增长率为0 57 人口年增长率的世界平均水平是0 3 欧洲国家趋近于0 发展中国家高达1 4 由于中国实行了有计划的生育政策 人口年增长率正在接近世界平均水平 这是一件好事 目前中国的人口总量仍是世界第一 但预计到2030 2035年左右 印度将会超越中国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 同 五普 相比 中国0 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 29个百分点 15 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 36个百分点 这意味着未来每年达到劳动年龄新进入劳动力市场人数 大学生生源数量将逐年下降 但是 当代世界的国家实力竞争早已与人口总量关系不大 人口素质的提升和人才的竞争才是一国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西方发达国家总共7 7亿劳动人口一年创造36万亿美元的社会财富 而中国9 3亿劳动人口2010年GDP为6万亿美元 这表明体现人口素质的劳动生产率上 我们与发达国家差距甚远 要特别注意提高人口的素质 同 五普 相比 目前我国每10万人中具有初中 高中 大学文化程度人均有所上升 其中大学文化程度一项人数上升最快 具有小学文化程度较大幅度下降 文盲率由6 72 下降为4 08 2010年 中国连续出台了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 2020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2020年 目标直指教育提质 提出 进入世界人才强国 的战略目标 比拼人口总量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人口素质和劳动生产率的比拼才是国家竞争的实质 中国以上所作的重大决策 都是在为中国未来10 20年储备 人口竞争力 中国的人口素质如能得到较快提升 将与产业升级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相配合 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提供新的人口比较优势 人口流动迅猛 与 五普 相比 六普 中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超过2 6亿人 比2000年增加了1 1亿人 增长81 03 在转型时期 世界各国都曾出现人口的迁移 流动 但是这么大规模的摇摆 潮汐式流动 且其中40 都是年轻人 这是中国特有的 可以预计 中国人口的流动在未来仍将持续 城镇化浪潮还将继续 我们只能说中国有6 66亿人居住在城镇 而不能说中国有6 66亿城镇居民 因为在这6 66亿城镇居民中 有四分之一左右是持有农业户口的流动人口 这个数据的背后有很多问题要回答 要解决 这些问题既包括如何让这些已经居住在城镇的流动人口成为真正的城镇居民 也包括如何谋划未来新增农村转移人口的制度安排和空间布局 使人口城镇化又好又快地发展 促进人口分布更加均衡 合理 在社保制度尚未实现城乡统筹 全国范围内顺畅转移接续的背景下 流动人口这一庞大群体出现 两不沾 现象 社会权益受到损害 在公共服务均等化 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背景下 如果没有专门的机构 专项的政策体系为这2 21亿流动人口提供管理和服务 那么无异于 放弃 了这部分 最精壮 的人口 一系列社会 经济 稳定问题由此而生 人口分布失衡 六普 中各省人口总量的涨落 同样引起了专家关注 六普 数据显示 按常住人口统计 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广东 山东 河南 四川和江苏 而 五普 时的排名是河南 山东 广东 四川 江苏 广东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从6 83 上升到7 79 人口过亿 北京的比重从1 09 上升到1 46 天津从0 79 上升到0 97 上海从1 32 上升到1 72 浙江从3 69 上升到4 06 翟振武说 可以看出珠三角 长三角 京津三大人口聚集区的人口更为密集 表明中国人口流动和人口分布格局的不均衡在10年间没有缓解 反而得以强化 人口过度集中于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 给流入地的资源 环境 住房 交通 劳动力成本等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交通拥堵 停车难 房价飞涨 入园入托难 垃圾围城 等 大城市病 日益严重 也给流出地带来了人才流失 空巢家庭 留守家庭等社会问题 为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 改变不均衡的人口分布态势 中国10年前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 而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中部崛起等战略次第实施 但仍出现了目前的人口分布加速失衡问题 老龄 空巢 六普 数据显示 与 五普 相比 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1 78亿人 占13 26 上升2 93个百分点 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 19亿人 占8 87 上升1 91个百分点 十一五 时期 中国老年人口年均增长600万 十二五 时期预计年均增长800万 未来10年将新增1个多亿老年人 到2020年 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接近20 欧洲国家用100年时间 发展中国家用60年时间达到的老龄化程度 中国将只用20年 由于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发生在实行计划生育 独生子女等背景下 因此又具有特殊的复杂性 中国的老龄化伴随着独子高龄化 高龄病残化 老年空巢化 空巢孤独化的特点 目前中国家庭趋于核心化和小型化 每个家庭平均仅有3 1人 在天津这一数值仅为2 73人 来自民政部的数据则显示 目前中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 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 农村留守老人约4000万 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 老人与子女分开居住 更加削弱了家庭养老的功能 使老龄化问题 雪上加霜 老年人对于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需求必然更加迫切 如果这种需求得不到满足 将产生很多负面社会问题 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 中国的老龄化进程 与城市化 工业化以及经济发展程度是不同步的 社会物质财富积累和精神文明程度 养老服务体系 社保水平还远远没有准备好 还没有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级的总体战略规划 更缺少与构建老龄保障体系相关的一系列社会政策 资金支持 民生工程等战术支撑 即 未富先老 性别失衡风险 在 六普 数据公布的新闻发布会上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透露 目前我国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18 06 2009年这一比例为119 45 在 十一五 以来首次出现下降 2008年为120 56 根据联合国标准 出生人口性别比一般在102 107之间 1953年我国第一次人口普查时 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4 9 一直到1975年 这一比例也只有106 54 但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 中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明显升高 1980年就突破正常值的上限达到107 11 此后一路上扬 1982年 三普 出生性别比为108 5 1990年 四普 时为111 3 2000年 五普 时上升为116 9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0年 社会蓝皮书 指出 目前我国19岁以下年龄段的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 到2020年 中国处于婚龄的男性人数将比女性多出2400万 经测算 届时将有上千万适龄男性面临 娶妻难 娶妻 的难易程度还依照着地区的贫富程度不同而变化 在大龄未婚男性的分布上 西部地区平均每个行政村为10 3人 显著高于东部地区的7 35人 男光棍 聚集程度的总体趋势是由东至西逐渐递增 男女比例失调还会带来就业挤压问题 未来10 20年 男性劳动力过剩所形成的 就业性别挤压 将使作为 性别弱势 的女性生存发展更加边缘化 消除男女性别比失衡的利益驱动 还要从根源入手 比如禁止就业 退休年龄 岗位设置中的性别歧视 对女孩独生子女给予适当的优惠 形成利益导向作用 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淡化 养儿防老 传统思维 走向人口均衡 所谓 人口均衡型社会 即是指实现人口数量 素质 结构 分布等各要素之间的动态平衡 并且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 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人口均衡型社会的建设至少需要平衡好五大关系 生育男孩和生育女孩的关系 适度生育与养老保障的关系 城市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关系 人口需求和人口供给的关系 人口红利和人口负债的关系 为避免陷入未来的困境 适度生育计划 优化人口发展是可靠的战略抉择 要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 至少要从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观念要突破 改变人口问题只是数量问题的固有思维 树立人口均衡发展的理念 二是法律法规要有突破 以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