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在铁索桥上》武汉市青山区吉林街小学 肖红.doc_第1页
《我站在铁索桥上》武汉市青山区吉林街小学 肖红.doc_第2页
《我站在铁索桥上》武汉市青山区吉林街小学 肖红.doc_第3页
《我站在铁索桥上》武汉市青山区吉林街小学 肖红.doc_第4页
《我站在铁索桥上》武汉市青山区吉林街小学 肖红.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以读为本 读中生情我站在铁索桥上教学设计武汉市青山区吉林街小学 肖红【教学内容】我站在铁索桥上是一首现代诗,诗人站在铁索桥上思绪万千,遥想当年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展示如今和平美好的生活,高歌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 全诗共四节。第一节,写诗人身临铁索桥所见到的景物:头上“二郎山的云雾”,脚下“大渡河的白浪”。诗意浓,意境美。 第二节,跳跃时空,展开回忆,追忆红军当年飞夺泸定桥激烈战斗的场面。“红旗”“火光”“铁索”“弹雨”“火网”这些具体的意象,构成了一幅活动的画面,引人遐思。 第三节,诗人的思绪、回忆又回到现实,写了烈士们当年激战过的地方,今天已经成为鲜花盛开的地方,孩子们在楼房里学习,人民捧着美丽的鲜花撒在英雄的土地上。 第四节,复唱,寓情于景,直抒胸臆,高歌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 全诗感情浓烈,借景抒情,节奏鲜明,琅琅上口。【教学目标】1学会6个字,会认1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准确流畅地背诵课文。3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课时安排】 2课时【设计理念】我站在铁索桥上是一首现代诗,学习这首现代诗,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革命战争年代英烈们英勇战斗的精神和热爱和平的情感,因而让学生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以及中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学中我采取了以读为本,自读自悟,读中生情,用情促读的方法,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因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语文教学应鼓励学生多读,在朗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教育家叶圣陶也认为“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使之见于书,入于目,出于口,明于心,真正达到口诵心惟,使知、解和谐发展。”读是语文教学最基本最好的方法。但是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让学生一遍有一遍读的任务,一遍读有一遍读的方法。俗语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向学生传授“学法”,让学生学会读书,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情感,触动他们的心灵,使他们在思想上与文本产生共鸣。1创设情境,导入文本,激发读的兴趣。课堂中创设情境,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点燃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教学中,我首先播放我站在铁索桥上的歌曲,用激昂的乐曲强烈地震撼学生的感官,同时出示“铁索桥”图片,用激情的语言把学生带入“铁索桥”,使学生仿佛真的和诗人一起站在铁索桥上,走入诗歌的情境之中,引发学生求知欲望,激发学生最初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2借助资料,厚实文本,丰富读的内涵。文中作者追忆飞夺泸定桥,与敌人激烈战斗的内容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太远,诗歌本身又是一种浓缩后精练的语言,如何通过“红旗、火光、铁索、弹雨、火网”这些意象构成一幅幅活动的画面让学生感受红军的英勇,光靠上个环节中教师设的境及到位的范读是不够的,虽能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却是虚浮苍白的,想必未能发自内心,这时如果放手让学生自读,充其量只是依样画葫芦,内心的视象还未被唤起,悟也悟不透彻。为此,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再运用多媒体,再现当年红军战士们“飞夺泸定桥”的激烈场景,引导学生用眼睛去凝望,用耳朵去倾听,用心灵去体验,帮助学生教为深入而准确地理解阅读对象。通过这些“化远为近,化虚为实”的阅读资料厚实文本,拉进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文本,读出情感。3抓住词句,品味文本,深入读的情感。好酒宜品,好的语言更宜意会、品味,语言文字是最讲究神韵的。因而词语的理解在阅读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对于有些句子中的关键词,领悟其特殊的含义对于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非常重要。为了让学生在短短的时间里,对文本的感受逐步由粗糙到细腻,由表层到深入,把对外在语言文字的感知转为内心的感情波澜。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最寄予诗人情感的词句“勇士们哪,攀着一根根铁索,冒着密密的弹雨,冲破了敌人的火网!”体会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以及不屈不饶的献身精神;抓住“人民捧着美丽的鲜花,轻轻地,轻轻地撒在这英雄的土地上。”体会人民对这些英雄感激之情,敬重之情。使学生在品味中反复诵读,触摸到诗人的内心世界,从而读出情,悟出情。4拓展延伸,走出文本,开阔读的视野。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依据教材走向开放的大语文教学观。在这节课的结束部分,当学生学完课文,学生已真切地感受到没有这些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此时他们的心情也一定是汹涌激荡的,千言万语已涌上心头。因此我设计了让学生抒写最想说的话,升华学生的情感,并推荐课后欣赏毛泽东诗词长征,萧华的诗飞渡大渡河这一环节,拓展与文本关联的知识积累,使课内与课外交相互应,达到课虽尽而意无穷的效果。【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学习生字新词。)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出示CAI课件,从不同角度展示“铁索桥”的风貌,画外音(歌曲我站在铁索桥上片断)师述:同学们,这就是驰名中外的泸定桥。1935年5月29日,长征途中的红军为了彻底粉碎蒋介石精心策划的大渡河会战,冒死攀桥栏,踏铁索,取得了“飞夺泸定桥”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国历史上“十三根铁链劈开了通往共和国之路”的壮丽篇章。诗人顾工曾经来到这里,心潮汹涌激荡地写下了一首现代诗我站在铁索桥上(揭示课题)。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追寻着诗人的情愫去体会,去感动。2齐读课题我站在铁索桥上。二品读诗歌,体会感情。(学习、品读第1小节)1下面请大家把书打开,轻声地读读课文的第1小节,一边读,一边想:诗人站在铁索桥上,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指名回答)2是啊!诗人站在铁索桥上,桥身在轻轻地摇晃,头上飘过二郎山的云雾,脚下是大渡河的白浪。谁愿意把诗人看到的感受到的读给大家听。(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3读得真好,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仿佛真的看见了二郎山的云雾,大渡河的白浪。在这样美好的意境里,如果此时是你站在铁索桥上,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学生谈感受)4我们的诗人心情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快速找出反映作者此时心情的词语。(心潮汹涌激荡)5“心潮汹涌激荡”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可能回答通过查字典知道的)查字典这个方法真好,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词语的意思。6过渡:诗人此时为何激荡?为何起伏不平?他站在铁索桥上,想到了什么呢?(学习、品读第2、3小节)7请同学们找出有关的诗句读一读,对自己喜欢的语句可多读几遍,有疑问的地方可作记号。8分组讨论交流。9指名交流反馈,教师相机进行点拨、指导。是啊!诗人想到了红军曾在这里强渡,这是怎样的一场激烈战斗啊?(课前让学生收集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有关资料)查了资料的同学能介绍一下吗?(学生交流)想看看那精彩的一幕吗?(播放事先剪辑好的飞夺泸定桥的精彩片断)同学们,这难忘的时刻诗人顾工凝聚在课文的第2小节,请你再读第2小节,想想自己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应用CAI出示句子“勇士们哪,攀着一根根铁索,冒着密密的弹雨,冲破了敌人的火网!”,并用鼠标点出重点词语。)你能把感受到的读出来吗?(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在读中感受红军的英勇。)同学们,铁索桥高临江水之上,桥下大渡河水湍急,莫说从铁索上走过去,就是看一眼也不寒而栗,可是红军个个是英雄好汉,他们攀着一根根铁索,冒着对岸射来密密的弹雨,边前进边铺板,冲进了对岸漫天大火的桥头堡,冲破了敌人的火网,真是“大渡桥横铁索寒”“铁索桥上显威风”。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齐读第2节。(齐读第2节)思古接今,诗人追忆了红军飞夺泸定桥,与敌人激烈战斗的场面,又想到了什么?(接着交流反馈)(教师相机用CAI出示句子)“当年激烈战斗的楼房,如今成了孩子们的课堂;勇士们洒过鲜血的地方,满树的犁花正在开放。”从这种对比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自由练读课件出示的句子,指名谈体会。)多么幸福安宁的生活呀!是烈士们的鲜血换来的。谁来读?(指名读)多么美好和平的日子呀!是烈士们的生命换来的。一起来读。(齐读)(随着教师深情地朗读,CAI出示相应的句子。)“人民捧着美丽的鲜花,轻轻地,轻轻地撒在这英雄的土地上。”师述:“轻轻地”,同学们读到这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又感受到了什么呢?(指名交流反馈,并带着自己的体会读。)同学们,说得多好啊!没有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让我们带着对英雄的敬佩之心,敬重之情来缅怀他们。(齐读第3小节)10师生合作读2、3小节。(学习、品读第4小节)11聆听大渡河的呼唤,用心灵感应大渡桥横铁索寒,惜日红军强渡大渡河的情景,今日人们幸福安宁的生活涌上心头。此时,我站在铁索桥上(全班有感情的朗读第4小节)。12同学们,和第1小节相比,诗人同样是站在铁索桥上,头上飘过二郎山的云雾,脚下是大渡河的白浪,但此时诗人已思古接今,心潮怎能不汹涌激荡,让我们和诗人一起高声歌唱(全班深情激昂地朗读第4小节)。三总结背诵全文,拓展延伸。1这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啊!我们要高声歌唱。(指课题,示意全班齐读全文)2读到这里,下面我们来练习背诵。谁来说说你想用什么方法背诵下来?(指名交流)你们背诵的方法可真多呀!真了不起!开始吧!(生练习读试背)3指名背、全班学生起立配乐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