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学概要 1 杏林 三国时期 吴国有一位医生 名叫董奉 家住庐山 他常年为人治病 却不接受别人的报酬 得重病的人 他给治好了 就让病人种植五棵杏树 病情不重的人 他给治好了 就要病人种植一颗杏树 这样十几年以后 杏树就有十多万棵了 春天来临 董奉眺望杏林 仿佛绿色的海洋 他感到十分欣慰 就在林中修了一间草房 住在里面 待到杏子熟了得的时候 他对人们说 谁要买杏子 不必告诉我 只要装一盆米倒入我的米仓 便可以装一盆杏子 董奉又把用杏子换来的米 救济贫苦的农民 后来人们在董奉隐居处修建了杏坛 真人坛 报仙坛 以纪念董奉 董奉去世后 杏林 的故事一直流传了下来 明代名医郭东就模仿董奉 居山下 种杏千余株 苏州的郑钦谕 庭院也设杏圃 病人馈赠的东西 也多去接济贫民 明代的书画家赵孟頫病危 当时的名医严子成给他治好了 他特意画了一幅 杏林图 送给严子成 后来 人们在称赞有高尚医德 精湛医术的医生时 也往往用 杏林春暖 誉满杏林 杏林高手 等词句来形容 近现代的一些医药团体 杂志刊物也常以 杏林 命名 杏林 已成为医界的别称 有关 杏林 的佳话 不仅成为民间和医界的美谈 而且也成为历代医家激励 鞭策自己要努力提高医技 解除病人痛苦的典范 杏林 也成了医学界的代名词 根据这个传说 人们用 杏林 称颂医生 用 杏林春暖 杏林春满 杏林满园 或 誉满杏林 等成语来赞扬医生的高明医术和高尚医德 2 3 老子 万物负阴而抱阳 冲气以为和 老子 四十二章 4 阴阳四时运行 各得其序 庄子 知北游 阴阳错行 则天地大骇 庄子 外物 5 荀子 列星随旋 日月递照 四时代御 阴阳大化 风雨博施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 各得其养以成 荀子 天论 6 管子 春者 阳气始上 故万物生 夏者 阳气毕上 故万物长 秋者 阴气始下 故万物收 冬者 阴气毕下 故万物藏 管子 形势解 7 墨子 凡回于天地之间 包于四海之内 天壤之情 阴阳之和 莫不有也 虽至圣不能移 墨子 节用下 8 邹衍 前305 前240 战国末期哲学家 阴阳家的代表人物 史记 作 驺衍 齐国临淄 今山东淄博市东北 人 以阴阳观念为核心 创立了阴阳五行学派 9 董仲舒前179 前104汉代思想家和政治家 景帝时任博士 讲授 公羊春秋 天 的学说在董仲舒哲学体系中 天 是最高的哲学概念 董仲舒吸收阴阳五行思想 建立了一个以阴阳五行为基础的宇宙图式 天人感应 10 11 12 早期名医及成就 扁鹊 是战国时勃海郡郑地的人 原名秦越人 扁鹊 一词原本为古代传说中能为人解除病痛的一种鸟 秦越人医术高超 百姓敬他为神医 便说他是 扁鹊 渐渐地 就把这个名字用在秦越人的身上了 13 14 马王堆汉墓医书 15 绪论 什么是医学 中世纪的阿维森纳的定义 医学就是如何维护健康的技艺和健康丧失后恢复健康的技艺 英国科学家培根认为医学的任务是 保持健康 治疗疾病和延长寿命 中国古代定义为 医乃仁术 现代基本定义为 医学是诊断 治疗疾病和保持健康的技艺和科学 辞海定义为 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及同疾病作斗争的一门科学体系 16 绪论 什么是中医学 是在中国产生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而形成的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 并有丰富的养生和诊疗手段的传统医学 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 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和重要象征 为中国人民的保健事业和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 是当代医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7 绪论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中医药学理论体系中的唯物辩证观中医思维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中医学的概要 的主要内容 18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一 中国医药学的形成与发展及其在历史上的重大成就1 先秦 秦 汉时期 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确立阶段四部经典著作的出现 明确标志了理 法 方 药学术体系的建立 黄帝内经 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 确立了中医学的独特的理论体系 许多内容超越了当时的世界水平 难经 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 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 伤寒杂病论 东汉未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著 后世流传过程中分为 伤寒论 和 金匮要略 伤寒论 是中医学中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书 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 辨证方式 六经辨证 记载了113方 金匮要略 的辨证方式 脏腑辨证 记载了40多种疾病 262首方剂 神农本草经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记载了中药的分类方法 药性理论 配伍理论 功能主治等 如麻黄平喘 常山截疟 黄连止痢 海藻疗瘿 瓜蒂催吐 猪苓利尿 黄芩清热 雷丸杀虫等 19 著作问世 20 21 一 神农本草经 的作者与成书简称 本草经 或 本经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书首载于梁代阮孝绪的 七录 神农本草经 并非出自一人一时之手笔 大约是秦汉以来许多医药学家不断搜集药物学资料 直至东汉时期才最后加工整理成书的 22 二 神农本草经 的内容与成就1 创药物的三品分类法 神农本草经 收载药物365种 其中植物药252种 动物药67种 矿物药46种 之所以收药365种 是为了 法三百六十五度 一度应一日 以成一岁 23 将药物按性能功效的不同分为上 中 下三品 上品药大都是营养滋补药 无毒可久服 共120种 如人参 大枣 甘草 枸杞等 中品药或有毒或无毒 能抑制疾病兼补虚弱共120种 如黄芪 百合 沙参 黄连 五味子等 24 下品药有毒 药性强烈 属攻治疾病的药物 共125种 如大戟 芫花 甘遂 乌头 附子 狼毒等 这是中国药学始创的分类法 这种分类方法也是最原始的药物分类法 便于选择和使用可以轻身延年及养生保健的药品 同时提供了治疗疾病的安全有效的药物范围 25 但三品分类法又有一定的缺陷 如分类过于笼统 这种分类方法并不能明确分出药性和主治病证的特点 不太方便于从医者的学习和整理 在同一品中 动 植 矿物混在一起 往往草 木不辨 虫 石不分 上 中 下三品的界限不清 划分标准难以掌握 如瓜蒂是催吐药 应列入下品 却列在上品 龙眼是补养药 应定为上品 却列于中品等等 26 本经 对药物性味也有了详尽的描述 指出寒热温凉四气和酸 苦 甘 辛 咸五味是药物的基本性情 可针对疾病的寒 热 湿 燥性质的不同选择用药 27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专著集东汉前药物研究之大成收录365种药物 分上 中 下三品 为中药学发展的奠基之作提出 四气五味 的药性理论 28 黄连 29 常山 牛黄 30 丹参 当归 31 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 是一部论述传染病与内科杂病为主要内容的典籍 东汉张仲景约撰成于公元2世纪末3世纪初 该书编成后不久 晋王叔和析为 伤寒论 与 金匮要略 二书 32 张仲景 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 被称为医圣 相传曾举孝廉 做过长沙太守 所以有张长沙之称 33 贡献 第一部临床医学专著 分 伤寒论 金匮要略 首次提到 证 的概念确立辨证论治体系时间 东汉末年 34 35 南阳 36 37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一 中国医药学的形成与发展及其在历史上的重大成就2 晋 隋 唐时期 为中医药学的全面发展和兴盛阶段 1 学术特点 临床各科蓬勃发展 分支学科日趋成熟 融合国外的医学知识 中医理论体系得到进一步充实和系统化 2 代表医著 最早的脉学专著 晋 王叔和 脉经 最早的经络针灸学专著 晋 皇甫谧 针灸甲乙经 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的产生 隋 巢元方 诸病源候论 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 唐 孙思邈 千金要方 千金翼方 3 融合印度 波斯等国外医学知识 成为当时世界医学中心 38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一 中国医药学的形成与发展及其在历史上的重大成就3 宋 金 元时期 为中医学术的争鸣和创新阶段 1 学术特点 学派涌现 专科体系相继确立 中医药理论突破阶段 2 代表医著 提出著名的三因学说 宋代陈无择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开创脏腑论治先河 宋代钱乙 小儿药证直诀 3 医之门户分于金元 金元时期的四大医学流派 刘完素 河间 寒凉派 观点 六气皆从火化 五志过极皆能生火 李杲 东垣 补土派 观点 内伤脾胃 百病由生 张从正 子和 攻邪派 观点 病由邪生 攻邪已病 朱震亨 丹溪 养阴派 观点 阳常有余 阴常不足 4 开创免疫学先河 达到古代法医学顶峰 人痘术 宋慈 洗冤录 39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一 中国医药学的形成与发展及其在历史上的重大成就4 明清时期 为中医学理论的充实和学科分化阶段 1 学术特点 集古代医学之大成 提出新学说 温病学派 形成 2 代表医著 对宋 金 元 明以来医学各领域众多进展的归纳 大批集成性著作产生 如 医学纲目 证治准绳 景岳全书 医宗金鉴 等 药物学研究成就辉煌 李时珍 本草纲目 确立 肾为先天之本 脾为后天之本 之论 总结命门学说 温病学派 形成 温病四大医家 明代吴又可 著 温疫论 提出 异气说 清代叶天士 著 温热病篇 创卫气营血辨证纲领 清代薛生白 著 湿热病篇 提出湿热病的因 机 证 治 清代吴鞠通 著 温病条辨 创三焦辨证纲领 清代王清任 医林改错 纠正古书解剖错误 创瘀血致病理论 40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一 中国医药学的形成与发展及其在历史上的重大成就5 近代和现代 为中医学理论的整理和提高阶段 1 学术特点 继续集古代医学之大成 中西汇通 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 2 代表医著 曹炳章 中国医学大成 唐宗海 中西汇通医书五种 朱沛文 中西脏腑图象合纂 恽铁樵 药庵医学丛书 张锡纯 医学衷中参西录 当前 中医学术蓬勃发展 围绕着中医学基础理论 如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中医基础理论的藏象理论 气血津液学说 经络学说 病因学说 病机理论 防治原则等内容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 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 41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二 中国医药学对世界医学发展的重大贡献1 人豆接种法是世界医学免疫学的先驱2 李时珍 本草纲目 被誉为 东方医药巨典 3 宋代宋慈 洗冤集录 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名著4 东汉末年华佗麻沸散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外科手术记录5 针灸6 药学 神农本草经 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新修本草 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 42 李时珍 43 44 45 中医理论体系中的唯物辩证观 一 唯物论1 气是够成人体和推动人体生命的基本物质2 阴阳五行学说是世界物质关系的高度概括3 形神合一的观点是精神与物质关系的具体体现 二 辩证观1 辩证求因是中医学特有的认识病因的方法2 正气与邪气在发病中的地位和作用是辩证的3 辩证观点指导下的中医治疗学灵活多样 1 标本缓急 2 正治反治 3 已法方宜 4 病治异同 46 中医思维 一 中医思维的内容1 宏观的角度2 哲学的把握3 整体的研究4 动态的观察5 抽象的分析6 感觉的提示7 奇恒的对比8 力量的平衡 47 中医思维 二 中医思维的方式1 比较2 演绎3 类比4 以表知里5 试探和反证 48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是认为人与环境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中医临床诊断治疗疾病的思维方法和过程 通过四诊收集患者的病史 症状等临床资料 根据中医理论进行综合分析 分辨出证候 并拟定治疗方法 也包括中医理论贯穿在预防与养生实践中的过程 49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一 整体观念1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2 人与环境是一个整体 1 人和自然界是一个整体 2 人和社会是一个整体 50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一 整体观念概念 中医学把对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 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称之为整体观念 1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中医学的整体观念认为 人体是一个由多层次结构构成的有机整体 人体结构的整体性五脏为中心经络为联系心 小肠 舌 脉肝 胆 目 筋脾 胃 口 肉肺 大肠 鼻 皮肾 膀胱 耳 二阴 骨相互连通 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各脏腑组织生理 相互协同 相互制约 维持协调平衡 病理 相互影响 传变 局部整体关联 诊断 察外知内 防治 形神共养 整体调节 51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2 人与环境密切联系 人生活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 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必然受到自然环境 社会条件的影响 人类在适应和改造自然及与社会环境的斗争中维持着机体的生命活动 人和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主要反映在季节气候 昼夜晨昏 地区方域三方面变化对人的生理 病理影响 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社会的治与乱 个人社会地位 经济状况的变动 生活中重大事件的发生等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 现代医学模式 现代医学 主张建立 生物 心理 社会 的医学模式 52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二 辩证论治1 病 证 症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1 概念 病 是指有特定病因 发病形式 病机 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个完整的病理过程 反映了某种疾病全过程的总体属性 特征和规律 如感冒 痢疾 疟疾 麻疹 哮喘 中风等 症 是指疾病的具体单个临床表现 包括异常主观感觉和异常体征 总称症状 如发热 咳嗽 头痛 眩晕及舌红 苔腻 脉数等 证 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 包括病因 病位 病性 病势等内容 反映了疾病发展过程中该阶段病理变化的本质特征 是疾病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 53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二 辩证论治1 病 证 症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2 关系 证与病 病 是人体内某病变的全过程 该病的本质变化贯穿于疾病整个过程的始终 病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 可以分为若干阶段 形成若干不同的证 这些证的证候反映出病在不同阶段的本质变化 故证是反映疾病在某一特定阶段的病理变化实质 是此阶段各种相关因素对病的影响的汇集点 可见病重在全过程 证重在阶段性 而证比病更具体 更具可操作性 症与病 证 症是病和证的现象 是病和证的外在标志 是辨识病或证的依据和出发点 病和证都是通过症反映出来的 由症的不同组合 形成不同的病候或证候 临床辨识病和证 主要是从症入手 抓住症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铁路教学课件
- 晋升辅警长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艺术画笔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前景机遇研判报告
- 招商银行宁波市北仑区2025秋招群面案例总结模板
- 2024执法资格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年江苏常州工学院高层次人才招聘60人(长期)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一套
- 浦发银行重庆市渝北区2025秋招群面模拟题及高分话术
- 农发行长春市九台区2025秋招笔试行测高频题及答案
- 2025年云南旅游职业学院招聘35人笔试高频难、易错点备考题库附答案详解
- 2025年公务员考试时事政治押题练习试卷含答案详解(满分必刷)
- 质量部长述职报告
- 无人机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 规模灵活资源广域接入的新型配电系统分层分群架构与规划技术研究
- 音乐心理学理论-洞察分析
- 法院报名登记表
- 上海市闵行区区管国企招聘笔试冲刺题2025
- 2025年恒丰银行烟台分行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中外建筑史课件
- 2024年度商业保理合同:保理公司与出口商之间的商业保理协议3篇
- 宣传网络安全文明上网
- 应急管理部14号令《生产安全事故罚款处罚规定》 修改前后对照表及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