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第七中学九年级物理全册 13.1 分子热运动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山东省德州市第七中学九年级物理全册 13.1 分子热运动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山东省德州市第七中学九年级物理全册 13.1 分子热运动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子热运动【学习目标】1、知道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课前预习】(我阅读,我知道)知识点一:物质的构成 (仔细阅读教材第2页,将下列问题记录在学案上并在画出来。)1.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的世界,生活中的物质通常分为 、 、 。 这些物质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由 构成的。 2.构成物质的分子人眼和光学显微镜 直接观察到。所以分子很小,通常以 做单位来量度。 3.用 来观察分子知识点二:分子热运动 (仔细阅读教材第3页,将下列问题记录在学案上并在画出来。)1、扩散现象: ;2、教材中举出哪些例子说明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生扩散现象?这些例子中分别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和同学交流一下吧!3、扩散现象表明了: 4、提出问题: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猜想: 。 设计实验: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底注入一滴墨水,比较两杯中墨水的扩散现象。 请猜测一下哪杯水中扩散现象快? 你认为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是什么?你能举出一例支持你的结论吗? 热运动: ;温度越 分子运动越 。知识点三:分子间的作用力(仔细阅读教材第4页,将下列问题记录在学案上并在画出来。)你能解释第一段的问题吗?阅读课本第4页演示实验及图13.14,观察到什么现象?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阅读教材第5页,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物质的结构。物态微观特性宏观特性分子间距离分之间作用力分子运动特点有无一定形状有无一定体积固态液态气态 结论:1、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 和 。并且同时存在的。 2、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现为 ; 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很大时,作用力表现为 ; 3、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近似认为分子间无相互的 。【课堂学习】【合作探究释疑】(宁愿在尝试中失败,也不要在保守中沉默。)在气体扩散实验的探究中为什么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放下面? 在液体扩散实验的探究中水与酒精的混合后体积怎么变?说出三个生活中的扩散现象? 4、为什么破镜不能重圆? 【知识拓展】教材第6页第4题【本节知识结构】【课堂反馈】1、把萝卜腌成咸菜通常需要几天,而把萝卜炒熟,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 a萝卜分子间存在空隙,易扩散 b盐分子与萝卜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c炒菜时萝卜是运动的,盐分子更容易进入萝卜中 d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更激烈2、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扩散现象不会发生在液体之间; b. 扩散现象不会发生在固体之间;c. 扩散过程快慢与温度无关; d. 温度越高,扩散过程越快。3、关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破镜难圆,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 b气体分子、液体分子、固体分子间都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c气体很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没有相互作用力 d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4、如图所示,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钩码部不能把它们拉开,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了( ) a 、一切物质的分子部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b 、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c 、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d 、分子间存在间隙5、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春暖花开时,能闻到花的香味 b.打开酒瓶盖能闻到酒的气味c.空气中飘动的浮尘 d.在盛有热水的杯子中放几片茶叶,过一会整杯水都变成茶水【物理天地】pm2.5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pm2.5产生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一般而言,粒径2.510微米的粗颗粒物主要来自道路扬尘、风沙、工农业活动等机械过程;pm2.5中一次颗粒物(直接排放到大气中的颗粒物)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燃烧和生物质燃烧产生的飞灰以及多种无机和有机化合物,如机动车尾气、燃煤、挥发性有机物、森林野火等;pm2.5中二次颗粒物(间接生成的颗粒物)主要来源是大气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