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树新:中国新经济之源.doc_第1页
张树新:中国新经济之源.doc_第2页
张树新:中国新经济之源.doc_第3页
张树新:中国新经济之源.doc_第4页
张树新:中国新经济之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张树新北大畅谈中国新经济之源主持人张维迎教授(以下简称迎):欢迎大家再回到我们网络经济论坛,前五次我们请的都是男的,今天晚上我们请的是女的。这实际上也是商界的大体比例:5:1,今天晚上主讲的是张树新女士,她是联和运通的董事长。她应该是中国第一代开始网络经营的-创办了瀛海威,尽管瀛海威现在不是很景气,但是她本人的公司非常景气。她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在IT界非常有影响,也有好多对这些层次的思考。我刚看到她写了一些东西,是对网络和IT产业的哲学思考。今天晚上非常有幸请到她,她来过我们光华好几次,也是我们网研中心的赞助人。网研中心能有今天要感谢张树新女士和联和运通。我想她的精彩演讲也会给今天晚上的活动增辉,她讲之后我们可以随便的提问题。今天晚上和平时不一样,没有投影片,这样可以放的更开一点。好,我们现在有请张女士,欢迎。主讲人张树新女士(以下简称新):很有压力啊,这么多人济济一堂。第一今天我本来没稿子,只拿了一点资料,可能会用。我估计我站在这儿和你们前面听过的人被问的问题也不一样,因为关于张树新是是非非,各种传说,各种概念,比较多。我本人愿意回答任何问题。所以大家可以尽量提问。如果两个小时的话,前面我可以少用一点时间介绍我自己,剩下的大家可以提任何问题,只要我能够答的,我愿意跟大家讨论,谢谢。 (掌声)开了一个特别大的题,叫中国新经济之源,为什么开这个大题呢?其实这个题我一直想了很久,一直特别想跟很多人讨论,就是中国有没有新经济之源?这里先介绍我自己,其实传媒上关于张树新有很多很多故事,很多很多说法,但是真正了解我经历的人可能还不算太多。 大学的辉煌和毕业的困惑第一我是学化学的,科大。今天大家都是在学校里的,据说我最辉煌的经历,是做过科大一任女学生会主席,据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作为学生,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在学校里是一副什么德行,就是书没好好念几天,折腾不少社会活动。毕业的时候比较巧,因为科大当时是科学院的唯一一所学校,所以我们那届基本是保送研究生,只考一门基础课英语。我是被保送化学所的。当时最没想明白的一个问题,就是自己未来做什么。我觉得我在1986年毕业的时候是极为困惑的,不知道我将来要干什么。但是有两件事我知道我做不了。排除法,第一我做不了政治,我毕业前确确实实是科大的学生党支部书记,校团委的副书记,是可以点名去团中央的,但是我确确实实做不了政治,因为需要牺牲个性中很多东西,我觉得这是我很珍贵的东西,我不想牺牲,所以把这条路排除了,这辈子不做政治。第二条路,就是做科学,学了五年化学,发现做科学需要一种品性,我个人认为叫心静如水,我也做不到,现实生活中各种诱惑你会动心,我觉得这样的人可能做不了科学,这两条路都做不了,做什么?不知道。记者生涯但是当时特别巧的一个机会就是去中国科学报当记者,我就去了,看看社会是什么样子。去了之后发现中国的报社叫喉舌,所以脑袋不能是自己的,所以做不了名记者。那又怎么办?在报社的三年混日子。经常有传媒讲张树新当过记者,所以懂得传媒,所以会炒做宣传自己,其实那是瞎说,某种程度上来讲,我不是个好记者,因为我在报社的这几年是结婚生孩子,所以我大概是在我同届同学中结婚最早,孩子最大的一位,我女儿今年14岁,我今年38岁。要知道在当时,在1986年的时候,那是有巨大压力的,但是我想,这是不是基础?我当时特别想不明白个人的生活,自己的家庭幸福,和做事业,做职业的关系,但是我凭着本能觉得这是基础,我不应该因为那些东西放弃和牺牲这些东西。中科院时光后来我曾经有三年的时间是在中科院的高技术企业局工作。高技术企业局是干什么呢?那是十几年前,1989年,那时科学院正在讨论一院两制。1989年非常有意思的是,国家科技在向市场化转型。中国科学院实际上是在苏联模式上建立的,叫国家科学院,她所有的创新研究,科研成果和基本技术研究与现实的生产力基本没有任何关系。基本上是大家拍脑袋想课题。科学技术上国民经济主战场据说就是那样提出来的。最极端的是那时候提出过是把科学院分成两块的主意,只留基础,其他的大量的应用研究所划为工业部门,包括把冶金所划给首钢。我们当时在中科院高技术企业局就在研究中科院向何处去。我当时那个部门叫战略规划处,就是写中科院2000年发展规划以及讨论计算所公司与计算所的关系,那时的联想叫计算所公司。中国的计算所公司和计算所会不会变为中国的AT&T和中国的贝尔,会不会通过中国科学院的研究所自己所办的一些生产力的公司带动科研和知识创新的循环,都是那时候的课题。我们当时的院长是周光召和胡启衡,大概研究了三年,前前后后的报告写了40万字。最后发现这40万字第二年还在重新写,第三年还在重新写,没人落实。然后你就会发现在一条街上,如果联想真的做技工贸的话,她今天已经不存在了。柳传志最英明的是把技工贸改称了贸工技。我觉得这是一条街的历史,我认识那个时候一条街上所有的老板。当时的一条街叫两通两海,最有名的公司不是计算所公司,也就是说不是今天的联想,那时候是信通、四通、科海和京海。今天的一条街,真正成长起来的是联想,我想这个历史是值得总结的,为什么?中国的新经济道路源头在哪?是不是技术?下海赚钱91年底,大概在这个时候,我下海,在海里待了十年。我今天晚上跟维迎老师吃饭的时候还在讲,我说我可能和你们认识的所谓网络英雄们最大的区别是很多人是在互联网大潮中淘第一桶金的,我是赚过第一桶金想去做一家大企业的,这是本质区别。所以想问题的方法不太一样。91年下海为什么?特别简单:挣钱。我记得当时我在机关的时候,一个月挣122块钱。我在食堂排队买饭的时候跟我们局长吹牛,我跟他讲,我说共产党榨取了我的剩余价值,我说我挣那点钱只够中午排队买饭这一点时间的,剩下的都是白干,我说我的价值和价格的不到匹配,所以我只好下海。当时的局长是张宏,邓楠的丈夫,他说,小张,你可以做我们科学院最年轻的处长。我说当了局长又怎么样?当然这句话可能是有点不买帐,但是是真实的想法。于是91年下海什么赚钱做什么。所以我特别了解中国民营企业的历史,也了解中国民营企业的原罪,中国的民营企业一定是有原罪的,因为按照原有的计划经济体系和制度结构,是不存在市场经济的,那么作为民营企业能够在这种石缝中长出来,一定是利用了某些体制落差,我讲过一句话,知道原罪和不知道原罪是本质差别,知道原罪她会去洗,不知道原罪以为这一切是成功的根本,希望将来还依靠这个成功。我下海那三年,因为目的就是去赚钱,所以什么都干过。曾经做过文化策划,做过咨询公司,做过顾问策划,办过寻呼台。因为办过寻呼台,所以了解了通讯行业。其实寻呼是中国通讯行业唯一的最早的开放行业,为什么?因为办寻呼需要两个关键资源,一个是频率,一个是中继线。中继线在邮电部手里,而频率在全国无线电管理委员会,而当时全国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挂靠在国家计委,不归邮电部管。当一件事情需要两个资源,这个时候就有可能存在民营经济的机会了,这就是为什么在中国寻呼是最开始出现竞争的行业,而你听说过市话、长话出现过竞争吗?没有。我的还有一种感觉就是赚钱不难,做企业很难。赚钱有各种各样的方法,我记得赚钱最极致的是1992年办过崔健的演唱会,我是当时的全盘策划加节目推广人,今天听起来和我过去的专业和今天的事情一点关系都没有。但那时赚钱,为什么赚钱呢?很简单,因为当时,92年时崔健已被禁演三年。我们当时找到了一个缺口,为中国癌症基金会义演,所以当时的大广告是我的病就是没有感觉。因为替中国癌症基金会义演,所以才有了崔健的三年后复出。我记得这次演唱会结束后我和老崔还有一次谈话,我说老崔今天是你的最高峰,不要再唱了,我要是你的话我就办一个中国的滚石,依你在中国摇滚界的历史地位,你可以捧红任何摇滚歌星。但是老崔不同意我的话,老崔认为自己是最好的歌星。这是岔话了。实际上我觉得通过这样的三年,对在整个市场经济秩序中各种各样的可能出现缝隙的机会,做了各种各样的把握,然后挣了钱。然后你忽然发现,人们活着的目的不完全是为了挣钱。人只要挣了一点钱,就开始想要投资,想把企业做大,很多很多没有企业家素质的人和没有常识的人在这样的循环中又把钱花光了。我觉得拿了钱再去投资是人的一种本能。因为挣了钱做什么?除了满足你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拿钱做什么?于是很多人希望拿自己手里的金钱和相关的资源来改造这个世界,我觉得这应该是很多企业家的原动力。那么93年的时候我们挣了点钱,就开始投资寻呼台,我们一气儿在山东曾经做过七家寻呼台,那时候寻呼台是暴利行业。这样一个暴利行业最迅速的就变为一个微利行业,甚至不赚钱,我就发现这个机会只是一个短暂的机会。瀛海威的故事所以94年底的时候就一直在研究,我熟悉的行当中有哪一家是能做成一家大企业的,所以后来就有很多传媒传说的故事,这是真的,94年底我去美国,发现了internet,发现了email,发现了这是一种新的通讯方式,而这样一种方式可以改变通讯业的未来。于是95年初的时候把全部家当抵给银行,拿了1500万人民币,700万做本金,注册了北京瀛海威科技,这是瀛海威最早的故事。但是确确实实当时我们太幼稚了,幼稚到什么程度呢?根本就不理解这样一个行业本身需要一个大的行业的生态系统。今天大家看起来觉得你在当时internet 用户只有一万人(96年是十万人,今年年底internet用户会达到三千万人)画了一个完美模型,似乎想做一家大企业,但是除了是一个MBA实践之外,没有其他的用处。所以我曾经跟一个朋友讲一句话,我说MBA是做出来的不是学出来的,当然可能张老师不一定同意。但是这个时候我们走上了一个下不来的战车。我们最早的想法比较简单,我们最早是发现很多很多在北京的人,很多很多中关村的科技人员连电子邮件账户都没有,连不到美国。我们就开了一个电子邮件的商务中心,后来发现如果把电子邮件和电脑搭在一起卖,同时卖modem,是不是存在一个叫e+net模型。其实谁研究过瀛海威的历史就会发现瀛海威最早的logo叫e+net。我当时说过联想一句话,说1+1不对,1+1个网才对,这都是1995年的事。后来96年的时候,很多人看好这个行业,于是我们在股本结构上就做了改组。在改组后,中兴发集团占了66%,从那一天起,其实她就走向了另外一条道路。我们是在1996年拿到了将近5000万人民币的一批人,5000万人民币在96年是一笔大钱,所以如果说谁在中国掀起泡沫第一波的话,肯定是我本人。1996年的时候我们推出了很多伟大的口号,如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大家今天还都记得。我们研究整个行业,研究internet会不会改变中国人的生活品质,技术创新会不会带来体制创新。今天听起来你会发现,哲学道理也许都对,但是这不是你做的事,所以总结起来很简单,就是一个企业做了一个行业的事。我后来见到我一个科大的同学,他在无限互联网行业做了和我同样的事情,就是重头自己做起,什么叫重头自己做起呢?就是当时没有网,自己建物理网。就是你跟中国电信租用DDN专线和所有的电话中继线,然后购买设备,购买Cisco的路由器,购买HP的PC server,购买所有的System 软件,所以我曾经是微软亚太区使用她的internet系统的第一家, 为此我们的总工程师去西雅图见过比尔盖茨,建了一个完整的TCP/IP的互联网络系统。建完以后又在这上面架了一个完整的内容体系,就是现在大家讲的ICP,当然那时没有新浪,也没有搜狐,建了这个内容体系之后,因为客户上了网之后需要内容还要能够拨入,所以建了完整的接号拨入系统,这叫接入网。建完了接入网,建完了网络体系,建完了内容,然后你会发现也许可以在这上面买书,我们就去找邮政绿卡,看是不是可以建中国第一家网上书店,然后又在这上面建了一整套完整的结算体系,后来发现你如果要想把这套推广出去,你必须有一个销售系统,跟人家讲明白,于是在全国建了八个一模一样的连锁门店。所有这些东西都是成本。我讲了一句话就是我们都是农民,我们本来最开始是想靠卖面包的批零差价挣钱,后来我们是从种麦子做起的。当时如果你要做这样一个服务,没有物理网,没有内容。我记得互联网公司的信息中心总监找到电影院跟人要电影院行情,人家都要问:我有电影院行情为什么要给你?反过来你要给她交钱。我们是在一个行业的启蒙阶段走入这个市场的,我们在这个市场上付出的代价,其实不亚于于当初爱迪生做灯泡,今天有GE。爱迪生靠发明灯,发明电,发明了很多很多系列产品,所以今天GE今天的产业结构非常复杂。她有100年历史,走到今天,她是得益于一个充分发展的市场环境和诸多因素的,在当时想同样做的很多公司其实已经失败了。在无限互联网行业有一家公司94年做起和我做了同样的事情,就是王维嘉,他是我的校友。大家其实在今天才想到无限互联网,原来PDA可以怎么怎么样。他是94年就开始做,祖师爷是美国TCP/IP技术的发明人,他毕业于Stanford的无线电系,是无线电系的博士。他起的名字叫Gw。那天我第一次看他的名片我就说,维嘉,你一定有野心,想做GE。这是企业家犯过的一个重要的错误。其实如果大家研究英特尔历史的话,有一家公司是走过这样的历程的,那就是AOL,美国在线。美国在线在1997年与WorldCom联合瓜分美国第二大的互联网服务商CompuServe 的时候,他已经做了十年,赔了十年钱,1997年10月FORTUNE Magazine 封面故事就叫AOL ,Its win!赔了十年终于赢了,当然2000年初她又赢了,因为她收了TimeWarner,否则她今天和Amazon一样。我今天将这些故事是想思考一些严肃的问题,中国的新经济应该如何产生?我们走了这样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更加残酷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就是当时电信体制是垄断,当然今天也没改变多少。但当时垄断到什么程度呢,我们当时每条电话中继线的月租费是6000元人民币,当我离开公司的时候已降到每月168快,如果每条中继线每个月要交给电信6000元人民币的话,意味着你这条电话线24小时全占线,客户交给你很贵的钱,也是永远赔钱,所以我记得我当时闯过中国电信的办公室,我找过张立柜,找过冷荣泉,我跟他们讲,你们这样下去是中国信息产业的罪人。冷荣泉笑了,讲了一句话,他说,我佩服你,但是我们的财务不归我们管,归财政部。我们是在这样一个历史走过来的。反思在这个历史中就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问题,我曾经仔细研究美国所有的同类公司都在干什么,发现他们其实不是在做业务,他们玩儿了一个资本的故事。他们由于有一个很美妙的远的预期,华尔街给了他们一个很高的市值,所以她有足够的筹码把旧的买了,于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用新的技术、新的机制、新的生命力和新的预期把旧的资源瓜分了的那天,新旧融合之后,技术创新才变成市场创新,技术创新先是通过资本创新,然后完成市场创新。于是,97年底,我发现这是资本故事,我就下决心要学习资本。这时候大股东说话了,说我们叫你就是玩业务故事的,如果你要玩资本,你就该滚蛋了。所以瀛海威的故事特别简单,就是这么一个故事。那么他们玩业务又是为什么呢?他们有他们的目的,那是他的故事,所以我讲过一句话,硬币总是有两面的,98年离开以后,我就一直在想,到底internet在中国会不会做出点事情。这个时候搜狐出现了,新浪出现了,后来98,99一系列的dotcom英雄出现了,我当时讲过一句话,我说我希望能够分享我们失败的教训,这里有很多很多道理,比如说你动不了的电信体制结构,你动不了的传媒体制结构。我98年确实跟很多人讲过,我说张树新落伍了,张树新在为自己的失败一直在像一个祥林嫂一样,在讲她自己的故事,我想我还是闭嘴的好,但是这个时候我们一直在研究一个问题,假如中国的技术创新必须是通过资本市场的一个筹码的转换,资本的一种洗牌行动来完成的话,假如这些人还想在新经济战场中玩,我们不清楚资本的运行规律,自己不作为资本运动参与者,我们就是文盲,所以不懂怎么办?学。用我经常讲的一句话就是我们不可能不犯错误,因为我们经常做新鲜的事,但我们不能犯重复的错误。我们不可能没有问题,但不能积累问题。不会就学。再次创业我说1995年我不是互联网专家,98年都说我是互联网专家,1998年我对资本是文盲,相信我可以学习。那么这样的话,要想坐庄,先学跟庄,于是我们就从跟dealmaker(交易撮合)合伙做起,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传媒讲张树新是变来变去的title,我第一家公司叫盛华元通,大股东是dealmaker,什么是dealmaker,非常简单,他不关心真的还是假的,他只关心他的故事有没有下家,他通过交易获利,这些人做的最精彩的case是中国的CDMA合同,当然今天中国的电信长城的CDMA已经划归联通了。但是他们已经赚钱了,因为在这个期间和记黄埔进来了,三星进来了,全世界一些大的跨国公司进来了,高通也进来了,她不关心最后落到谁手里。我们过去太关心一家公司的业务的基本面,什么叫战略,什么叫业务,什么叫组织,什么叫结构,什么叫人力资源。这家公司随着组织结构的更新,人力资源怎样配备,不同的人力资源配备怎样的业务结构,当业务转型的时候,怎么样改造组织和改造文化,这是企业基本面。我经常讲,做企业就是三件事,业务、结构和人,然后要互相匹配,不同的时机,动态发展,这是个有机的运动过程。dealmaker根本不关心这些,他连VC都不是,VC是要投资企业的,最后通过企业的投资股权本身的证券化和流通获利,他只投资一些在有信息差的市场之中,造成一些生意差。我开过一句玩笑,这东西和那些最早在广州买衣服倒到哈尔滨的人没什么区别。中国是个封闭式场,半封闭式场,在封闭市场中有一些灰色的投资机会,在这些机会中总有一些先进来的人。我们的资本学习是通过这样的过程学习的,然后我们用一年时间毕业了,毕业的前提是要赚到钱,同时你并不想一直做下去,这又回到我讲的一句话,赚钱不难,学习一件事情,在最后做这件事情不容易,他需要很多过程。然后我就做了第二件事情,我的朋友替我总结就是把猎头公司资本化,由于做过学生会主席,由于与生俱来的本事,张树新最大的本事就是聚人,建团队,搭班子,于是凡是我认识过的人都被我经营过。在98,98年dotcom狂潮中最缺的是什么?第一缺商业计划,第二缺人,第三缺创新的思路。在我周围大概有几十号这样的人,然后我们就做了一件事情,我们有很多不同的计划,计划配备不同样人,所有的人都可以拿住一部分股权,然后有不同的投资者,但是差别在于这个股权不是任何个人拿的,是属于大家一起的公司的,所以他们叫猎头公司资本化。在这个过程中通过顾问费用,形成我们的一部分原始积累,然后通过这些资本筹码的筹集逐渐变成我们自己的一种利益。在2000年初的时候,我手里的筹码,他们评估过,价值7000万美金,那时是纳斯达克大概5000多点的时候。依我的本性,我是了解到泡沫是一定会爆的,但是我真的不知道原来会那么早就爆了。我当时就做了一件事情,就是把这些筹码卖旧换新,变现。所以我曾经在媒体上讲了一句话,说我们是泡沫的受益者,于是我们就有了本金。实际上我用资本化运动的方法做了一次再次创业的过程。 所以我总结我个人,下海第一次的时候是赚钱自己活着,赚钱干吗?买房子,赚钱能够让自己觉得出门花钱不用想,这是第一个过程:原始积累,现在好听的一句话叫财务自由,第二就是做企业找错了一个行业,这个行业把自己锻炼锝像生死训练一样,把整个中国不论是电信管制还是传媒管制,彻底想明白了。得的是什么呢?他们经常讲张树新那一阶段没赚到钱,全是名声。现在第三个阶段,就是用资本的方法重新创业,恰巧也算幸运,在纳斯达克泡沫爆掉之前,换现拿了本金,今天才开始做我们想做的事情,这就是联和运通。所以很多人听不懂我的故事,是大家都听惯了联想的故事,听惯了用友的故事,听惯了怎么讲呢,就是按照一条斜线连续上升的故事,大家会发现我这三段是不连续的,所以我说大家学过量子物理吧?我相信一个基本原理,就是一堆钱放在那儿不叫钱,必须有想法,有人,有智慧,有创新。我们在去年底完成了重新的原始积累,拿了2000万美金的本金以后,开始坐下来想,干什么?开始思考,中国新经济之源是什么?新经济之源我们会发现互联网在西方从一个军事科技到大学里使用,再到商业化之后,从95年到2000年,看看纳斯达克走了一个正态分布曲线,但是整个行业确确实实是由产业沉淀,技术创新向市场创新转化的。大量的转化是通过一种市场资源的重新配置实现的。这里头有几个关键因素,第一个是产业结构的分工,就是产业结构的变化,大家都知道PC工业走到今天,是从垂直工业向横向工业分工变化的结果,微软利用了IBM垂直工业的体系架构向横向工业转型中没有抓住机会,于是横向只做软件系统,形成了事实上的工业标准,成了微软。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知道台湾IT工业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了这样的一个垂直行业分工向横向工业分工的转化。比如在台湾,有一家工厂,可能只做PC主板上的螺丝钉的,但是它的市场份额可能是全球第一,也就是说一个行业存在从分工变化的时候,你把握住机会和全球化的结果,是有可能有做大的机会的。我们就一直研究电信行业是怎么变化的,传媒行业是怎么变化的,在这里,信息技术扮演的角色是什么?技术驱动,市场驱动,资本驱动的关系是什么?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在美国发生完成的是由技术驱动转化为资本驱动,最后完成市场驱动,整个IT工业革命似乎都是按此逻辑完成的,虽然市场是有波动的,但是你放心,市场还会回来,资本市场在市场过热的时候过渡的投机是它的本性。如果大家离开这个本性看企业基本面的话,你会发现纳斯达克一轮下来,AOL收了TimeWarner,确实在改造时代华纳。假如亚马逊在市值最高的时候收了沃尔马特,假如雅虎在市值最高的时候收了迪斯尼,我们会讲新经济全面落地了。但是也不差呀,没有新经济的鼓吹,没有新经济的浮躁喧嚣,GE是不会用信息化改造的,沃尔马特也不会把全球信息化系统变成核心竞争力的,我想这个市场就是这样前进的。中国的新经济之源1. 国情在这个市场因素中我们再回到中国,我们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中国的IT业中人和新经济中人,在中国的主流经济市场上极端的边缘化,没有任何一个人敢站出来说我对GDP直接贡献多少,我对GDP间接贡献多少。我们中国从98年开始引进风险投资,后来引起政府把国家科委原来科技部的技改贷资金转成所谓的政府创投,到现在为止,我告诉你一共有多少钱,前前后后这些创投闹腾了半天还不到10亿美金,他们前前后后算过一笔账,dotcom卷进去的VC总投资量在美国是6000亿美金。第二,到现在为止,中国的政府创投机构一共是170多家,总的资金额200多亿人民币,而在200多亿人民币的结构构成中,最大的一家叫深创投,就是深圳创投,她的老板讲的话说16亿中只有2个亿试着投投高科技,其他的80%进到了二级市场。为什么?因为我们的股东是要当年获利的,否则我们投资高科技,怎么能获利?我们也得活着。所以中国实际上所谓闹腾了这么大动静的IT革命,在所谓风险投资的结构上,基本上是这样一个几乎可以忽略不记得这样一个局面。另外一个方面,大家都知道,中国有大量的待改造的传统企业,但是你会发现这些所谓最大量的传统企业,她最关心的问题,是不是信息化。我记得我曾经在99年的时候出任过COSCO的全球IT顾问,我一直在跟COSCO的全球计算中心的人在讨论一个问题,就是他们在整个公司内部到底是成本中心还是利润中心,他们能不能改善COSCO的业务,组织结构,他们能不能参与业务流程重组?你会发现没有可能,然后你会知道中石化,中石油,中国很多巨大个的行当,他们的信息化水平基本上在购买硬件阶段,因为现在才开始推ERP。然后你就会发现,中国的资本市场作为国企改制转型的工具,还没有开始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于是你所渴望的技术创新,到资本创新,通过投资市场转换,然后带动市场创新,在中国过去5年从来没有发生过。于是大家都绕道走了,听起来声音很大,其实影响也很小。然后我们又看到了例子,成功的例子,我一直想问一个问题,就是联想,当把技工贸改成贸工技,它成功了,假如她坚持技工贸,能不能走到今天?然后又问了一个问题,中关村一直想学硅谷,硅谷的投资一直是基于大量的原创技术,微软改写了软件业的历史,虽然可能DOS和WINDOWS可能都是偷的。我想问问中关村,到底有多少原创技术?我们的IT经济,我们的新经济,是不是技术驱动型的?假如我们的新经济在中国不该是技术驱动型的,我们用舶来式的VC的创投管理方式能不能成功?假如所有管理创投的人,和你找到的所谓的创业者,和职业经理人是在一个没有制度约定,用我们张老师的话讲,是一个没有信誉的市场环境中,他们又怎么可能,你投资者把钱放在这儿,你肯定放心她不拿家去,你又怎么可能放心创业者将所有交给职业经理人管?我曾经在不同的企业中试图用过各种各样的职业经理人,发现了一个真理,中国的职业经理人市场是由跨国公司在中国training出来的。跨国公司最早来到中国都叫代表处,然后叫销售代表,然后叫销售公司,你会发现,在中国training出来的这些职业经理人最多的技能是sales,连marketing都没有,然后,你就会发现微软中国公司是不清楚她卖的SP的成本结构的,你怎么能让她去管理整体公司价值,经常在业内讨论一个问题,什么叫做CEO?我说我告诉你,CEO是能承担中级责任管理公司整体价值的,假如她根本不清楚成本构成,她是不能当CEO的。我们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几乎是互相断裂的市场中。2. 机会 在中国大量的传统资源中是有大量机会的,假如移动梦网计划不是中移动持股,她是不可能开放七个省的合同让你连起来的,新浪今天手里有1亿美金她不能收购中央电视台,网通是电信业横向分工中的新经济代表,假如不是政府权力的话,她是没有权利参与瓜分中国电信的。我想这全是事实。在这个事实中你会发现在中国现在这样的转型期,技术创新带来的市场创新是通过由行政市场重新进行资源配置完成的,而不完全是资本市场。于是我们发现了这样的一个道理后,就研究国策,大家知道后来联和运通打出一个旗号,就是我们要帮助国家一起落实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在这样的一个思考基础上获得的。我们就研究什么叫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因为中国是一个其实工业化还没有完成的国家,那怎么会带动工业化?你会发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其实是带动国企改革的产权制度重组合,只不过加了一个杠杆,由于有信息化,带来产业结构改变。讲两个例子,我们参与过山西的煤炭交易网改造,当时最大的原因是因为煤炭部不再存在以后,地方煤矿和统配煤矿之间煤炭的生产商没赚到钱,煤炭的消费者也没赚到钱,中间商赚了钱。在这个过程中,就想了一招,要用电子商务来整合煤炭流通体制,然后你会发现,无论是生产商还是供应商其实压根他们就不使用互联网,怎么会用信息化去改造?但是你会发现信息化是一个红地毯,是一杆大旗,用信息化来整合那天,所有的煤炭供应商就坐到了一张桌上,于是政府权力就很关键。他们就把16家煤矿都变成股东,成立一家新的公司,这家新的公司用一种新的技术来创造流通体制,把她原有的煤炭进出口公司,煤炭市场买下来,收购兼并,于是转化形成了。通过的还是资本方式,如果政府不授权给你,不参与,一点可能都没有,我参与这样的事情非常偶然,是他们发现他们必须找一个信息化专家来,然后找到我,我听了这个故事后题了几个问题:第一,谁控股?我说我没有兴趣再参与一个国有企业,他们说民营控股,我说好,因为我至少知道,他们是确确实实是建立在市场利益基础上的,不是只是为了做政绩,我相信市场经济。第二,我说你们是不是真的相信现代企业制度?我不希望扶持旧体制,一点戏都没有。他们说他们愿意以现代企业制度重建管理层,所有的股东只是供献资源。所以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成为小股东,独家财务顾问,帮助他们把煤炭流通里的煤炭交易市场,全国每年一年一度的煤炭交易大会,承接下来。什么叫煤炭交易大会?大家可能不知道,过去中国煤炭的交易方式极为原始,原始到什么程度呢?一年两度,春季在烟台,每年所有的城市都跟国家经贸委争取她主办的权利,因为如果在烟台,就把整个烟台所有的宾馆、饭店、卡拉OK、桑拿、舞厅全包下来了,整整一个月,够烟台市政府吃一年了,全国所有的供应商,交易商,中间商,倒煤的全部到那个地方,每天就是请客吃饭,由此来定下全年的交易额。据说过去有很多很多这样的骡马大会,像高校分配,只不过这叫中国国情。我们必须清楚,中国的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独特性。再讲一个例子,我们最近涉及的一个case叫中铁联合物流,大家都知道铁路的货物代理是垄断的,在这个市场中,中国14个大的铁路局,每一个路局都有一个货贷,这个货贷非常赚钱,但是都在14个路局地方,他们是没有任何信息化改造的动力的。现在问题来了,从前几年开始他们的一些货主信息化水平很高,于是就提了一些要求。比如说联想,联想的PC在全国的主要运力在铁路,发给她的分销商和他们的零售门店,联想需要知道她的货都运哪儿去了?是不是运错了地方,或是哪些的东西在路途中,假如不解决这些问题,所谓库存逐渐减少不可能达到,因为物流不配合,但是全国到现在为止没有一个信息化物流供应商,铁路是垄断的。这个时候14个路局的货贷就发现信息化原来是核心竞争力,他们14家路局就发起了一家新公司叫全国货贷,这家全国货贷是以信息化为核心的业务设计的。我们又是她的小股东和资本顾问,因为我坚信一点,一旦她做的健康,一旦她走过成长期,将来有一天她可以把全国货贷,各种地方货贷都替代和买掉。于是我们就发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一杆大旗,在中国假如能够做这样的投资,能够成功。你会发现,在西方发生的事情大量的是由一种新的技术带来一种增量市场,这个增量市场通过资本运动瓜分存量市场,而在中国你必须借用存量市场重组,但存量市场重组必须参与国企改革,你要参与国企改革,你必须能听懂政府要做什么,于是舶来VC的很多文化就受到了挑战。我有一次跟周全讨论问题,IDG的头,他的理念就是说一定要投资有技术门槛儿的,第二,一定不能有国企沾边,第三,一定要用职业经理人,第四,一定要用留学生,几乎全是这样的简单罗列,假如你按这样的方法投资的话,我觉得失败是必然的,成功是偶然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的事情就变得很累,累到什么程度呢?就是你一句话说不明白,经常有人问我:你像IDG呢?还是像SoftBank?我说都不像,说创投合投资顾问不能搅在一起,我说我必须搅在一起。3. 操作这里头非常有意思的一点就是在存量市场之中,互联网不在于再创建一个新的市场,她在于在存量市场中作为一个杠杆作用,她是一个洗牌工具,但是你一定要找到一个体制内她想洗牌的人,你进去是洗不出来的,你可以跟她合着用信息化和资本洗牌,这里有大量的市场机会。这就是联和运通做的事。头回到主题,新经济之源,第一,我相信新经济是存在的,我说的新经济可能不是经济学概念,是在一种特定的在技术创新带来的新市场形态中出现的经济现象,这种现象使得大量资源在技术创新之后重新配置。在中国这样的一种配置是要跟政府合谋的,或者与传统资源掌握者合谋,但是必须利用技术和资本这两个杠杆。但是你会发现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情开始了,就是在这个行当中,懂信息化的人在讲技术,国企改革的参与者们在讲政策,资本市场的人在讲金融衍生工具,没有谁把它摆在一个桌面上来看。于是,我们提出说联和运通做什么?就是在用信息技术在中国能够带动的行业重组中通过投资兼并收购等多种投融资杠杆,参与国企改造,在存量资源的再分配中,创建新型企业,通过这样的企业的资本市场运动获得利差,基本上这是联和运通的定义。 说到今天我从事的行业,从事这个行业的机缘得于我本人是学科学的,我清楚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所有的东西,我有科学技术常识。所以我本人下了一些功夫认真去学习中国1000多家上市公司关于IT投资的投资报告,没学懂,所以我讲90%是骗人的,只是为了拿钱,因为我就没懂那个项目是什么。联和运通的R&D研究中心曾经下了很大功夫来研究中国改革开放20年,研究未来十年还有什么样的深化改革?为什么我们寄希望于WTO?曾经有人问我你怎么看WTO,我说特别简单,过去我们经常讲叫利用外资,但是我们按中国规则办事,看看香港资本市场的红筹股你就知道了,我们叫窗口,现在我们打开了门,打开门是什么意思,就是我们参与国际循环,所以光利用外资不行了,还得按国际规划办事,到规则透明那天,你就有机会了,这就是我对WTO的认识。曾经有一个资深的记者希望我对2001年的所有的事情排序,他说这么多大事,你第一个排什么?我说第一个排三个代表,第二个排WTO,我觉得这是中国经济的拐点,我说我今年快40岁了,我觉得未来十年才是我们真真正正可能能获得真正发挥的十年。我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经历就是下海10年。下海10年又比较杂乱,没有走过一个单一斜线,就像吃饭的时候我跟维迎老师讲,我说郭为的第一个工作就在联想,杨元庆的第一个工作也在联想,他们不知道其他企业的文化,我说我做过太多事情了,我做过各种各样的可能试图赚钱的事,然后也找到了一个特别朝阳的行业,想尝试做一家大企业,然后试图用资本赚过钱,现在开始做投资。所以我做在这儿,我具有准确的判断能力,我很清楚两人放在一起他们能不能合作,这应该是投资的基本功。我对投资理解为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要准确,准确应该分为宏观准确和微观准确,宏观准确就是你别进错行,别做违法乱纪的事。我记得我认识一个朋友叫李士林,是中信国安的老板,他说,树新我告诉你,所有违法的事全都不干,所有违规的事全干,因为那些事赚钱。我想这是过去20年,中国改革开放20年中出现了很多枭雄,未必是企业家,他们的很多经验是不能复制的。当市场规则逐渐透明,我们真正地参与国际循环,当确确实实很多企业的故事的版本可以亮相,我相信很多很多过去的枭雄就会变成有钱人,但未必是企业家,有钱人和企业家是两个概念,所以我曾经说冲这一点,我尊重柳传志,其实他未必比那些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呼风唤雨的二级市场的操纵者们有钱,但他是企业家。前两天我碰到一个朋友,是股市最大的庄家之一,跟我讲,做企业真她妈难受,可确确实实不想我操纵那个曲线容易,我让它上就上,让它下就下。所以我觉得在我们今天这样一个转行期,在社会文化道德受到巨大冲撞的时代,有钱人和企业家是不能做等号的,所以,回到第一件事情,做投资要准确,宏观是要准确的,不能进错行,如果你要投资一个成长性的公司,你要进一个成长性的行业。第二叫微观准确,你不能看错事,看错人,当然,你必须具有判断能力。第二件事情就是成本要低,其实投资赚的是什么?是进和出的利差,这就是为什么最近我一直在讲,现在是投资成本最低的时候,什么概念?以前一小孩儿,拿着一本商业计划跟我开价2000万美金,他从来一天企业没做过,他想出一主意。今天你可以用100万人民币,就占一个确确实实有很大潜力的项目的20%,这就是在不同时期的市场的成本,所以在市场低潮的时候,在市场相对冷静的时候,在市场都是一片悲声的时候,进入这个市场,其实成本是最低的。所以我曾经讲,中国的创投犯了一些最基本的错误,其实投资就是低进高抛,他们怎么能在市场最高的时候进去,我觉得这是个基本常识,但是人们都很容易被冲昏头脑。第三件事情就是管理成长风险,我觉得这件事情是投资最最艰难也最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我说,投资一家企业就跟生一孩子一样,三个月吃什么?六个月吃什么?一岁怎么走路?走路不容易摔倒?然后要学唱歌,学美术,然后还要去幼儿园,去上学,智力是否健全?是不是长钙?这些都是基本问题,它面临很多很多风险。你具不具有在一个相对不完备的市场中,职业经理人发育不健全的市场中,创业者的基本常识还在不断的被教育的过程中,整个社会文明商业文明体系在逐渐建立的过程中具有的资源?成长风险是投资界最大的难题,所以必须有企业家资源,中国应该有很多做过企业的人,成功也好,失败也好,你具有企业家的基本技能,来做投资,我想,投资的成功率就会变得高的多。第四个事儿才叫退出,而退出可以在多种市场,在一级市场,在二级市场,在并购市场,可以卖给跨国公司,只有少数才选择IPO上市。这是我一直困惑的问题,为什么大家一提创投就是投资退出,我说你投资一坏企业有人要吗?投资退出的前提是做出一家好企业,这就是我今天对于投资的认识。4. 前景回头一看发现非常乐观,第一,美国是1995年开始商业化热潮的,在95-2000年成长出了一些非常伟大的公司,大家知道AOL,知道时代华纳,知道E-BAY,也知道AMAZON也至少改写了零售业历史,知道雅虎,在这期间,传媒业被转变了,电信业被转变了,大量的信息技术转变了传统企业的生产和流通方式。在这个过程之中,1995年,internet用户在美国是3000万人,到了2000年的时候,美国internet有1亿用户,你知道中国internet用户什么时候才到3000万人吗?,今年年底。所以非常简单,同学们,明年开始出门写个商业计划,开一个dot公司正来得及,可以把张树新们,张朝阳们,王志东们所有的教训全部吸取,踩着烈士们的足迹前进。投资也一样,就像我刚才讲的,全国创投200亿人民币,70%没花,所以在这样的情形下,中国的创业投资刚刚萌芽,刚刚开始,所以中国的创投赚不赚钱,中国的创投成不成熟,根本不是开不开二板的事,我觉得不论是健全还是不健全的资本市场,最核心的问题是企业要解决基本面,企业确确实实要把传统资源重组中赚钱的事要掏过来。我们最近投资了南京IC卡项目,发现非常有意思,投资的这家主体是一家民营公司,她是南京公交IC卡的结算公司,她跟我讲了一句非常让我吃惊的话,新经济不是什么新东西,其实是在旧的传统的客户中新技术杠杆把原有的消费方式替代,比如说公交IC卡是国家投资了50多年的公交售票系统,这么多客户是50多年累积下来的,她只是在传统的售票向IC卡转换的时候通过新技术把这样一个市场平移了,其实仔细想一想中国有大量这样的机会,今天中午我们还在跟一家公司讨论合作,我认为中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最精彩的例子就是中航信,中国航空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就是电子票的公司,全国民航票的打印系统,原来是民航计算中心,民航计算中心改制,把全国的出票系统的公司变成了一家法人主体,所有的航空公司参股,把民航计算中心改制,她是今年在香港主板市场上最好的一支股票,它的利润率是60%几,它的利润率还会不断增长,因为航空市场在增长。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中国国策,在国企改革重组转制中,在传统资源的不断开放中,绝对不是舶来式的重新创建一个新增市场。所以回到中国的新经济之源,联和运通认为需要在中国的传统资源的改造过程中找到新经济的成长的基本源头。我就讲这么多,谢谢。 (掌声)新:是不是可以提问了?张:对。现在我想大家有好多问题,刚才张树信女士给我们做了一个非常精彩的报告。原来听过一句话是男怕进错行,女怕嫁错郎,现在女的也怕进错行。她刚才讲的好多是我们的企业发展战略的问题,尤其对一个创业型的企业来讲,我们知道大量的创业型的企业并没有一个深思熟虑的战略,但是你到一定阶段以后就变得非常重要。最后讲的新经济之源,我理解就是打着高科技的口号,与政府为伙伴,参与国企改革,重新瓜分存量。存量确实需要改造,中国大量的企业如果没有进行重新改造的话,就会变成废物。我原来担心的一点就是,在烟台开会的时候,大家就说鼠标加水泥,我是担心水泥把鼠标压坏了,看来你还能行,山西煤炭的那个问题,搞得不错。我听了你的演讲之后觉得就是你的企业有问题,你靠演讲也可以赚钱。新:我将来至少可以到光华来上课。迎:好的,欢迎。下面我把时间留给大家,大家一定有好多问题,请张树新给我们回答。 1. 同学:张树新女士,真的很佩服你的信心、勇气和口才。我有一个简单的问题,你应该是做先锋还是先烈?有的时候你不可避免的做了先烈,有的时候你可能进错了一个行业,但是你在里边真的学到了很多东西,为以后打下了基础。另外,我想问的是你怎样看待年轻人创业呢?有的时候在做之前你很难知道这个行业是不是适合你。谢谢。新:第一,我是不想做先烈的,但是你做了也没辙。我觉得所有的人都不想做先烈,每个企业是为她的商业目的服务的。有一次三联集团的老板张继生专门请我去山东喝酒、就是要讨论一步和半步的关系,就是前进一步是死,前进半步是生,但是这种半步和一步的拿捏和把握是很难的。所以曾经在新技术的创业、投资行当中,有很多会是偶然的东西,大家不要以为很多大企业的成功的历史全是必然产物,有很多很多偶然的机缘,假如这样,假如那样,有人说,假如滑铁卢怎么样,拿破仑怎么样,有很多机缘成就了这些事情。但是在这个过程之中我觉得关键的一点是总结教训,总结其中的道理是什么,我一直相信一点,就是凡事是有逻辑的。如果这个市场一直是无规则游戏,那你只能去撞,靠情商把握,不是智商。但是假如这个市场开始有规则,规则和逻辑就开始起作用,起作用过程之中,由于你积累了很多教训,你只要不犯重复错误,你的胜数就比别人大了很多。我今天站在这很坦然,我们居然在第二轮泡沫中受益了。假如张树新在1998年之前的那轮泡沫中非常得意,我在第二轮中非栽不可,这中间是有哲学根源的。所以很重要的一点,人只要善于吸取教训,我们今天非常难得经历了一个正态分布曲线,大家在解释规律的时候一定不能光解释牛市,不解释熊市,当你牛市熊市都经过,经历了一个循环在逐渐走向成长的时候,你就会理解原来什么事情都是规律在起作用的,这些规律就会指导你做下一件事。再有就是人的心态上要很健康,你在不同的事情上得到的是不同的东西,你可能这件事情上没有得到金钱,但你得到了教训,这些教训会让你在下一次得到金钱。所以很重要的就是心态,总结教训和按自然规律办事。2. 同学:张女士你好,我问一个比较遥远的问题,大家都知道中国科技大学是一个差不多纯的理工科大学,男生肯定是占有最大的比例,能不能请你给我们大家说一下当年你是怎样当上中国科技大学的学生会主席的?新:绝没有非正当手段,其实很偶然。我当时当上科大学生会主席的时候非常怪,我当时是大学二年级的下学期,也没在校学生会工作过,当时好像策划过学校的合唱节,忘了什么事儿了,我记得当时我的融资能力就特别强,当时我们的校党委书记是杨海波,我替科大艺术团要向他了3万块钱,后来校党委书记钦点,一下子火箭式的当了学生会主席,当的时间又不长,只当了半年,去游泳把胳膊摔了,然后又火箭式的下来了。3. 同学:我想问一下,作为一个女人,怎样平衡家庭与事业的关系?新:这是记者经常问的问题,但是可能女性关心。就是人要做真人,我想这是核心。我年轻时选择不牺牲自己的个性,我的个性很简单,在任何时候可以讲真话,在任何时候可以胸怀坦荡,在任何时候回到家能睡的着觉,不怕别人敲门,在任何时候心底里要有阳光。这样你就会发现,不论你做什么事,你是个普普通通的人。假如你清楚这一点,你就会发现,你家庭中的角色,社会中的角色,职业中的角色,只是不同的角色,千万别以为你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别人给你的声名和你几个人有什么关系,你个人还是人。只要人做真人,交真朋友,其实所有的事情都变得很简单,你在家庭中当好女人,当好太太,当好母亲。可能我不是很合格,但我还是力图做的很好,你在社会上做的各种角色,比如说你今天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