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芜湖市陵县实验中学七年级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安徽省芜湖市陵县实验中学七年级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安徽省芜湖市陵县实验中学七年级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安徽省芜湖市陵县实验中学七年级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安徽省芜湖市陵县实验中学七年级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芜湖市陵县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1鲸在水中活动一段时间以后要浮到水面上来,这主要是由于鲸在水中缺少哪一种生存的基本条件()a阳光b温度c氧气d营养物质2乌贼遇到敌害时,会喷出墨汁,把周围的海水染黑,趁机逃命,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生物体的哪一特征()a能生长和繁殖b能进行呼吸c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d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3下列各项属于生物特征的是()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是由器官构成的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并影响环境abcd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a遗传现象b生活需要营养c繁殖和生长现象d应激性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描述的现象体现了生物的基本特征是()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生物能生长c生物能排出体内废物d生物能呼吸6下列各项中都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旭日东升,夕阳西下b小树长大,梨树开花c骏马奔驰,大雨倾盆d山崩地裂,种子发芽7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a都能运动b都能呼吸c都有细胞结构d都生活在水中8病毒作为生物的主要理由是()a有细胞结构b能繁殖后代c由有机物组成d能使其他生物生病9在生物界中,最能体现生物体的自我更新过程的是()a生长现象b新陈代谢c遗传变异d应激性10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的是()a引起人感冒的病毒b枯死的树c珊瑚d能慢慢长大的钟乳石1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该诗句描述的生命现象主要体现的生物特征是()a生物能够由小长大b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c生物能够繁殖后代d生物能够适应环境12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共有一个家,这个家就是()a大气圈b水圈c岩石圈d生物圈13大多数生物生活在距海平面()米以内的水层中a10千米b200米c150米d100米14在生物圈的各个圈层中,生物种类最多的圈层是()a大气圈b水圈c岩石圈d无法确定15家中饲养小鸟时,小鸟生活需要下列哪些条件()a食物与水b食物、空间与空气c食物、空间与阳光d阳光、空气、水分、适宜的温度、空间和食物16下述的实验装置中哪一个鱼缸的鱼可能会先死?(均放置在阳光处,鱼的大小、缸的大小相同)()a一缸清水一条鱼b一缸清水五条鱼c一缸清水十条鱼加一部分水藻d一缸清水十条鱼17科学家曾对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进行考察,发现海沟深处有鱼虾,但没有植物,其原因是()a海沟深处无二氧化碳b海沟深处无阳光c海沟深处无有机物d水温太低18小明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几只鼠妇,如图所示他和同学们对鼠妇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兴趣,便一起去寻找探索,记录各处发现鼠妇的数据如下表:根据他们的记录,可知适宜鼠妇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地点鼠妇只数水泥路上0水槽边的石头下24种花的湿花盆底下18干草地中2a阳光充足b阴暗潮湿c空气新鲜d高温干燥19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鱼在水中活动,它的排泄物会污染水源b森林能够净化空气、调节气候c骆驼通过减少排尿适应炎热缺水的环境d植物能够增加空气的湿度20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都体现了()a生物能影响环境b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c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d生物与环境可以相互影响21董瑞同学在用显微镜观察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过程中,其视野如图所示请你帮他调整使物像位于视野正中央,正确的方法应该是()a把装片向右上方移动b把装片向右下方移动c把装片向左上方移动d把装片向左下方移动22一台显微镜的两个目镜分别为5倍与10倍,物镜分别为10倍和45倍,这台显微镜的最小放大倍数和最大放大倍数分别为()a15倍和55倍b50倍和450倍c5倍和45倍d100倍和225倍23显微镜是一种精密放大仪器,下列关于显微镜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对光时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b观察时可通过开大光圈来增加视野亮度c调焦时先用粗准焦螺旋,后用细准焦螺旋d物像不在视野中央,可转动目镜来移动物像24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需要从侧面看着物镜并旋转粗准焦螺旋,将镜筒下降从侧面看着物镜的目的是()a使物镜降到能看清物像b使物像对准光源c防止物镜碰到玻片,造成损伤d防止污染镜头25在使用光学显微镜时,下列有关“对光”的操作错误的是()a遮光器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b高倍物镜正对准通光孔c反光镜对向光源d光线较暗时使用凹面反光镜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50分)26(12分)观察右边的显微镜示意图1,回答下列问题(括号内填写标号,横线上填写文字):(1)取镜时:一手握,一手托(2)若观察时发现视野中图象不是很清晰,应该调节(3)当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以防止压破标本(4)光线较弱时,可选用的(5)如果目镜上标有10,物镜上标有10,则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被放大倍(6)若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质流动的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如图2),则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方向27(12分)如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甲图表示a瓶煮沸,b瓶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请回答:(1)甲图中肉汤仍保鲜的是瓶,而将其瓶颈打断后,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进入瓶内(2)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都是a瓶子的大小; b细菌的有无; c肉汤的多少(3)乙图中控制变量的方法是将瓶颈打断;而甲图中控制变量的方法则是(4)鹅颈瓶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为此巴斯德提出了保存牛奶的a巴氏消毒法 b腌制法 c脱水发28(12分)鼠妇是一种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我们经常可以在花盆、石块下面发现它们,它们的身体扁平,呈长椭圆形,有多对足当我们搬开花盆和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我们搬动花盆和石块惊吓了它们,还是它们怕见光呢?为探讨这一问题,我们通过实验来证明题目: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本实验中的变量是,在设计实验时,给鼠妇提供了和 两种环境,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4)得出结论:29(14分)在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时,某小组同学正在讨论探究计划,他们按甲、乙、丙、丁的顺序依次发言你看,一个人一个主意请你来分析其中蕴含的科学方法(1)丙提出的方法在科学研究中叫做,本实验采用这种方法最主要的优点是(2)丙与丁提出的实验方案,可使实验结果更为可靠的是的因此,生物科学研究中,在同时有活体和模型可供选用的情况下,应首选作为实验材料(3)丁提出的实验方案中的a、b分别探究、在游泳中的作用,它们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4)乙认为,几个鳍同时摆动,不易观察单个鳍的作用,应对某个鳍的作用单独进行研究乙的观点反映了科学实验要遵循的原则甲提出的直接观察的方法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但可以为探究过程中提供依据安徽省芜湖市陵县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1鲸在水中活动一段时间以后要浮到水面上来,这主要是由于鲸在水中缺少哪一种生存的基本条件()a阳光b温度c氧气d营养物质【考点】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分析】生物圈中大多数的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解答】解: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鲸在水中活动一段时间以后要浮到水面上来,这主要的是由于鲸在水中缺少生存的基本条件氧气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2乌贼遇到敌害时,会喷出墨汁,把周围的海水染黑,趁机逃命,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生物体的哪一特征()a能生长和繁殖b能进行呼吸c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d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考点】生物的特征【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的特征,解答时可以从生物的特征方面来切入【解答】解:生物具有一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乌贼遇到敌害时,会喷出墨汁,把周围的海水染黑,趁机逃命,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故选:d【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3下列各项属于生物特征的是()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是由器官构成的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并影响环境abcd【考点】生物的特征【分析】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并影响环境【解答】解:据分析可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并影响环境都属于生物的特征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a遗传现象b生活需要营养c繁殖和生长现象d应激性【考点】生物的特征【分析】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解答】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因为生物具有生殖现象,不会因个体的消亡而灭绝野火不能烧尽野草,第二年春季,野草的种子又会萌发生长,长出新的野草因此“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物的生长现象和生殖现象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描述的现象体现了生物的基本特征是()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生物能生长c生物能排出体内废物d生物能呼吸【考点】生物的特征【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的特征解答时可以从生物的特征方面来切入【解答】解:生物具有一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捕食关系,螳螂捕蝉,是为了获取营养,维持生存;黄雀捕食螳螂也是为了获取营养物质,维持生存因此“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描述的现象体现了生物的基本特征是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故选a【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6下列各项中都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旭日东升,夕阳西下b小树长大,梨树开花c骏马奔驰,大雨倾盆d山崩地裂,种子发芽【考点】生物的特征【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的特征生物具有生命现象;非生物不具有生命现象解答时结合题意从生物的特征切入【解答】解:生物的共同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旭日东升、夕阳西下、大雨倾盆、山崩地裂是自然现象,不属于生命现象;小树长大、种子发芽属于生物的生长现象;梨树开花属于生物的生殖现象;骏马奔驰属于动物的运动现象可见,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具有生命现象,非生物不具有生命现象7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a都能运动b都能呼吸c都有细胞结构d都生活在水中【考点】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生物的特征,思考作答【解答】解:有的生物能运动,如动物;有的生物不能运动,如植物等;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生活需要能量,能量主要来自于呼吸作用,呼吸作用能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生物体利用,因此生物都能呼吸;不同生物的生活环境不同,有的生活在水中,有的生活在陆地上等,可见b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了解生物的特征,结合题意,灵活解答本题8病毒作为生物的主要理由是()a有细胞结构b能繁殖后代c由有机物组成d能使其他生物生病【考点】病毒的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特点;生物的特征【分析】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病毒的特点和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关知识点【解答】解: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的衣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它之所以属于生物是因为它能够利用自我复制的方式来繁殖后代,这是生命的基本特征故选:b【点评】病毒必需在宿主细胞内才可以增值,一旦离开活体的细胞,病毒就无法生存,也就不能增值9在生物界中,最能体现生物体的自我更新过程的是()a生长现象b新陈代谢c遗传变异d应激性【考点】生物的特征【分析】此题考查新陈代谢概念和意义【解答】解:新陈代谢是活细胞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它的意义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是生命现象的根本特征,最能体现生物体的自我更新过程故选:b【点评】理解掌握新陈代谢概念和意义新陈代谢是区别生物、非生物的依据10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的是()a引起人感冒的病毒b枯死的树c珊瑚d能慢慢长大的钟乳石【考点】生物的特征【分析】生物的特征有(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解答】解:枯死的树、珊瑚、钟乳石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病毒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故选:a【点评】生物的特征是区分生物与非生物主要依据1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该诗句描述的生命现象主要体现的生物特征是()a生物能够由小长大b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c生物能够繁殖后代d生物能够适应环境【考点】生物的特征【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的特征解答时此生物的特征入手【解答】解:生物的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产生后代的过程,叫做繁殖“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描述的生命现象主要体现的生物特征是生物能够繁殖后代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产生后代的过程,叫做繁殖12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共有一个家,这个家就是()a大气圈b水圈c岩石圈d生物圈【考点】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的范围【分析】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据此答题【解答】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的唯一家园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故d是正确的故选:d【点评】明确一点:生物圈是人和其它生物共同的家园13大多数生物生活在距海平面()米以内的水层中a10千米b200米c150米d100米【考点】生物圈的范围【分析】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度,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据此解答【解答】解: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有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有红光也有蓝紫光,有利于绿藻利用,所以是绿藻;往下一些红光穿透性不强被海水吸收,能利用起来用作光合作用的只剩蓝紫光,褐藻有利于吸收蓝紫光,是褐藻;再往下,蓝紫光也被吸收一部分,是红藻;最深处没有光,因此没有植物生存,只有一些硫化菌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中阳光分布较多,生长了大量的浮游植物,因此适合以浮游植物为食的动物的生存,故生物大部分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中故选:c【点评】水圈的大部主要指的是海平面150米以上,150米以下,无阳光,不适合生物的生存,只有少量的生物存在14在生物圈的各个圈层中,生物种类最多的圈层是()a大气圈b水圈c岩石圈d无法确定【考点】生物圈的范围【分析】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据此解答【解答】解: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大气圈中的生物主要集中于下层,即与岩石圈的交界处鸟类能高飞数千米,昆虫以及一些小动物可被气流带至高空,甚至在22000米的平流层中还发现有细菌和真菌限制生物向高空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缺氧、缺水、低温和低气压大气圈中的生物主要有昆虫、鸟类、翼手类、漂浮在空中的细菌等微生物;岩石圈是地球表面的固体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在这一圈层内,有郁郁葱葱的森林,一望无际的草原,绚丽多彩的奇花异草,还有五颜六色的昆虫,种类繁多的飞禽走兽,以及大量的细菌、真菌岩石圈也是人类的“立足点”在岩石圈中,生物分布的最深记录是生存在地下25003000米处石油中的石油细菌,但大多数生物生存于土壤上层几十厘米之内限制生物向土壤深处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缺氧和缺光;水圈的大部主要指的是海平面150米以内,150米以下无光,不适合生物的生存,但也有少量的生物可见生物种类最多的圈层是岩石圈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以及各个圈层里的生物15家中饲养小鸟时,小鸟生活需要下列哪些条件()a食物与水b食物、空间与空气c食物、空间与阳光d阳光、空气、水分、适宜的温度、空间和食物【考点】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分析】这是一个关于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的选择题,思考作答【解答】解: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是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故选:d【点评】这部分内容在中考中经常出现,多以选择和填空的形式出现,注意掌握16下述的实验装置中哪一个鱼缸的鱼可能会先死?(均放置在阳光处,鱼的大小、缸的大小相同)()a一缸清水一条鱼b一缸清水五条鱼c一缸清水十条鱼加一部分水藻d一缸清水十条鱼【考点】光合作用的概念;生态系统的概念【分析】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生物体的呼吸作用需要氧气,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制造氧气【解答】解:因为小鱼进行呼吸作用需要氧气,在阳光下的水藻能进行光合作用,生成氧气a、一缸清水中只有一条鱼,因而其呼吸消耗的氧气较少,所以金鱼一般不会死亡;b、一缸清水中只有五条鱼,因而其呼吸消耗的氧气较少,死的较慢;c、一缸清水10条鱼,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多,一部分水藻可以制造部分氧气,所以只有10条鱼的死的慢些d、10条鱼的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氧气最多,故而死的最快;故选:d【点评】主要看各种生物消耗的氧气的状况来分析17科学家曾对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进行考察,发现海沟深处有鱼虾,但没有植物,其原因是()a海沟深处无二氧化碳b海沟深处无阳光c海沟深处无有机物d水温太低【考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分析】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有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深处几乎没有光线据此解答【解答】解: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有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有红光也有蓝紫光,有利于绿藻利用,所以是绿藻;往下一些红光穿透性不强被海水吸收,能利用起来用作光合作用的只剩蓝紫光,褐藻有利于吸收蓝紫光,是褐藻;再往下,蓝紫光也被吸收一部分,是红藻;最深处没有光,因此没有绿色植物生存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18小明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几只鼠妇,如图所示他和同学们对鼠妇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兴趣,便一起去寻找探索,记录各处发现鼠妇的数据如下表:根据他们的记录,可知适宜鼠妇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地点鼠妇只数水泥路上0水槽边的石头下24种花的湿花盆底下18干草地中2a阳光充足b阴暗潮湿c空气新鲜d高温干燥【考点】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探究鼠妇生存环境的条件,考查数据的读取能力【解答】解:通过记录可以分析:在水槽边的石头下和种花的湿花盆下鼠妇的数量最多,而水泥路上、干草地中鼠妇的数量很少比较这两种环境的差别,可以发现主要区别条件是:光照和水分,而鼠妇大多集中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而光亮、干燥的环境中鼠妇的数量很少可推知:鼠妇的适宜生存的环境条件是:阴暗潮湿故选:b【点评】通过生活过程中我们发现鼠妇的地方可推知鼠妇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19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鱼在水中活动,它的排泄物会污染水源b森林能够净化空气、调节气候c骆驼通过减少排尿适应炎热缺水的环境d植物能够增加空气的湿度【考点】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分析】生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由于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生存的生物都适应一定的环境,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解答】解:a、一般情况下鱼的排泄物不会污染水源,因为水中以鱼类排泄物产生的浮游生物为食,形成了一个保洁循环,从而起到清洁水源、净化水质的作用b、森林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进而影响降雨量,柳杉能够吸收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从而净化空气c、骆驼一般不出汗,而且尿液非常少,当它的体温升到46是才会出汗,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与干旱的荒漠环境相适应的;d、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了空气的湿度体现了生物(植物)对环境的影响故选:a【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20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都体现了()a生物能影响环境b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c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d生物与环境可以相互影响【考点】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分析】本题考查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解答】解: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不断地从环境中获取营养物质,同时又将新陈代谢的产物(氧、二氧化碳、水等)排放到环境中去,因此,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无机环境也有影响例如,森林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进而影响降雨量;蚯蚓在土壤中钻来钻去,可以使土壤疏松,提高土壤的通气和吸水能力,它以腐烂的植物和泥土为食,排出物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中溶解氧急剧减少,导致水质恶化;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已经远远超过了地球上任何一种生物,导致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如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本题中考查生物影响环境也就是要反映因为生物怎么样所以环境改变了,要有这样的因果关系“大树底下好乘凉”说明是大树的存在使环境温度降低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指很长很长的堤坝,因为小小蚁虫的啃噬,最后也会被摧毁的,体现的也是生物带给环境得改变故选:a【点评】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环境可以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同样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也会反作用于环境21董瑞同学在用显微镜观察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过程中,其视野如图所示请你帮他调整使物像位于视野正中央,正确的方法应该是()a把装片向右上方移动b把装片向右下方移动c把装片向左上方移动d把装片向左下方移动【考点】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分析】由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实物的上下左右颠倒的倒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解答】解:图示中的物像位于右下方,为了使物像能出现在视野的中央,应将玻片标本向右下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左上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故选:b【点评】视野中物像的特点是考查的重点,多以选择题或是识图题的形式出现,难度较小但易出错,做这类题目时应认真仔细一些22一台显微镜的两个目镜分别为5倍与10倍,物镜分别为10倍和45倍,这台显微镜的最小放大倍数和最大放大倍数分别为()a15倍和55倍b50倍和450倍c5倍和45倍d100倍和225倍【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分析】此题考查的显微镜放大倍数计算,属于知识应用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显微镜的最小(大)放大倍数就是目镜放大倍数最小(大)与物镜放大倍数最小(大)的乘积主要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和分析比较能力【解答】解:显微镜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最小放大倍数就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最小的组合,即显微镜的最小放大倍数51050(倍)同理,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1045450(倍)故选:b【点评】解知识应用题,需要把基本概念或方法理解掌握,认真审题、分析、仔细解答23显微镜是一种精密放大仪器,下列关于显微镜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对光时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b观察时可通过开大光圈来增加视野亮度c调焦时先用粗准焦螺旋,后用细准焦螺旋d物像不在视野中央,可转动目镜来移动物像【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分析】此题是一道实验操作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解答】解:使用显微镜时,可以通过使用较大光圈来增加视野的亮度;观察时对光和观察时都要两眼睁开,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以备绘图;调焦时先用粗准焦螺旋找到物象,后用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物像不在视野中央,应转动玻片标本来移动物像使之到达视野中央a、对光时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操作正确,故不合题意b、观察时可通过开大光圈来增加视野亮度操作正确,故不合题意c、调焦时先用粗准焦螺旋,后用细准焦螺旋操作正确,故不合题意d、物象不在视野中央,应转动玻片标本来移动物像,不是转动目镜来移动物像显微镜操作的叙述不正确,故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是中考必考的知识点24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需要从侧面看着物镜并旋转粗准焦螺旋,将镜筒下降从侧面看着物镜的目的是()a使物镜降到能看清物像b使物像对准光源c防止物镜碰到玻片,造成损伤d防止污染镜头【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分析】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是:取镜与安放显微镜;对光;安放玻片;观察;整理和存放显微镜【解答】解:在观察这一步中,从侧面注视物镜,双手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至接近装片约2毫米处因为粗准焦螺旋下降时,下降幅度比较大,如果注视目镜的话,容易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压坏玻片所以应侧面注视物镜,待物镜与玻片靠近后,再缓缓上升镜筒,并观察故选:c【点评】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是考查的重点,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一般25在使用光学显微镜时,下列有关“对光”的操作错误的是()a遮光器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b高倍物镜正对准通光孔c反光镜对向光源d光线较暗时使用凹面反光镜【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显微镜的使用基本技能方面的知识,只有熟练地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操作才能较容易地完成此类题目【解答】解:对光时有四转:一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二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三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上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四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朝向光源的方向,直到看到一个白亮的视野反光镜有两面,一面是平面镜,一面是凹面镜,凹面镜可以聚光,因而在光线较弱时,要使用凹面镜来对光,才能使视野变亮故选:b【点评】有关显微镜使用方面的题都很重要要想做好此类题目,一定要多动手,多思考,熟能生巧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50分)26(12分)观察右边的显微镜示意图1,回答下列问题(括号内填写标号,横线上填写文字):(1)取镜时: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2)若观察时发现视野中图象不是很清晰,应该调节细准焦螺旋(3)当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以防止压破标本(4)光线较弱时,可选用的凹面镜(5)如果目镜上标有10,物镜上标有10,则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被放大100倍(6)若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质流动的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如图2),则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顺时针方向【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分析】根据显微镜的结构分析解答图中目镜,镜筒,物镜,载物台,通光孔,反光镜,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镜臂,镜座【解答】解:(1)取显微镜时的正确方法是:右手握着镜臂,左手托着镜座(2)细准焦螺旋可以使图象更清晰,若观察时发现视野中图象不是很清晰,应该调节细准焦螺旋(3)为防止压破标本,当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4)反光镜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光线较弱时,可选用凹面镜,光线较强时,可选用平面镜(5)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所以如果目镜上标有10,物镜上标有10,则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被放大100倍(6)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因此,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质流动方向是顺时针转动,旋转180度后还是顺时针方向故答案为:(1)镜臂;镜座;(2)细准焦螺旋;(3)物镜;(4)凹面镜;(5)100;(6)顺时针【点评】显微镜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是中考中经常考查的问题,希望同学们牢记27(12分)如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甲图表示a瓶煮沸,b瓶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请回答:(1)甲图中肉汤仍保鲜的是a瓶,而将其瓶颈打断后,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细菌进入瓶内(2)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都是ba瓶子的大小; b细菌的有无; c肉汤的多少(3)乙图中控制变量的方法是将瓶颈打断;而甲图中控制变量的方法则是a瓶煮沸,b瓶不作处理(4)鹅颈瓶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为此巴斯德提出了保存牛奶的aa巴氏消毒法 b腌制法 c脱水发【考点】食品的腐败原因;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分析】解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巴斯德利用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解答时从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等方面切入【解答】解:(1)甲图中的a瓶煮沸即高温灭菌,a瓶是无菌的,a瓶虽然与空气相通但细菌只落在鹅颈瓶的弯曲处,肉汤仍然保鲜;而将其瓶颈打断后,空气中的细菌进入了肉汤,并大量繁殖,使肉汤变质(2)甲图中a瓶与b瓶对照,a瓶煮沸即高温灭菌,因此a瓶内无菌,而b瓶不作处理,没有高温灭菌,因此b瓶内有细菌,实验变量是细菌(3)甲图中的a瓶虽然与空气相通但细菌只落在鹅颈瓶的弯曲处;将瓶颈打断,因为空气中的细菌可以进入肉汤,因此乙图的实验变量也是细菌而甲图中控制变量的方法则是a瓶煮沸即高温灭菌,b瓶不作处理(4)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利用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巴斯德还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后人称他为“微生物学之父“ 故答案为:(1)a;细菌;(2)b;(3)a瓶煮沸,b瓶不作处理;(4)a【点评】巴斯德实验中只选择一个变量既实验变量,用以设计对照实验,成功之处在于设计了曲颈瓶28(12分)鼠妇是一种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我们经常可以在花盆、石块下面发现它们,它们的身体扁平,呈长椭圆形,有多对足当我们搬开花盆和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我们搬动花盆和石块惊吓了它们,还是它们怕见光呢?为探讨这一问题,我们通过实验来证明题目: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2)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3)制定计划:本实验中的变量是光照,在设计实验时,给鼠妇提供了明亮和黑暗 两种环境,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4)得出结论: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考点】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并通过解答此题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解此题的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解答】解:(1)提出问题:尝试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根据鼠妇的生活环境,提出的问题是:光会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