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 文言文阅读模块专题训练 文言文阅读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八年级语文 文言文阅读模块专题训练 文言文阅读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八年级语文 文言文阅读模块专题训练 文言文阅读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八年级语文 文言文阅读模块专题训练 文言文阅读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八年级语文 文言文阅读模块专题训练 文言文阅读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语文 文言文阅读模块专题训练 文言文阅读 新人教版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句中加线的词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孔子云:何陋之有? 3、作批注是学习古诗文的一种好方法。请你仿照下列句的批注,任选一个角度为句在括号内作批注。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以名人高雅居室衬托自己居室的高雅。) 孔子云:何陋之有?( ) 4、“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颂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人们经常用“座右铭”来激励和鞭策自己。请你从平时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则关于学习方面的“座右铭”。 答案:1、著名、出名 大 2、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3、反问句,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答案不唯一)终不知车 越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腐而轮败,輗折而辕毁,无所可用。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人。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己,不顾。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 注:越:越国。“辐(f)”与下文的“輗(n)”、“辕(yun)”均是古代大车上的部件。诸:相当于“之于”。相属:一个接着一个。绐:di,欺骗。 1、解释下列句子划线词语的意义。 辐腐而轮败 败: 以为车固若是 固: 效而为之者相属 效: 越人以为绐己,不顾顾: 2、翻译下列句子。 舟载以归而夸诸人 译文: 及寇兵侵其境 译文: 3、读了这则故事后,你从越人身上吸取了哪些教训? 答: 1、坏、毁坏 本来 模仿、仿效 理睬 2、用船运回家并向别人夸耀。 等到敌人侵入他们的国境。3、不要不懂装懂,胡乱吹嘘。不要轻信,不能盲目模仿。不能凭主观判断事物,应认识事物的本质。不要自以为是。要听从劝告,接受正确的建议。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1)录毕,走送之( )(2)俟其欣悦( ) (3)腰白玉之环 ( ) (4)日再食 ( ) (5)媵人持汤沃灌 ( )(6)假诸人而后见也 (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虚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今诸生学于太学 b益慕圣贤之道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c足肤皲裂而不知 假诸人而后见也 d以衾拥覆 撰长书以为贽 3、作者写同舍生服饰华贵的目的是 a突出自己求学的勤奋b侧面写自己生活条件的艰苦 c表达对同舍生的鄙夷d表现同舍生的不学无术4、翻译下面的句子。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5、选段用对比手法写出了作者求学的艰难,试用课文中原文举三例加以说明。你觉得这里的对比还有其它作用吗? 说说你的看法。1、(1)跑 (2)等待、等 (3)挂在腰间 (4)两次 (5)热水(6)之于 2、b 3、b4、“略”5、(1)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3)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坐大厦之下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 (或“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扣问) (4)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或“未尝稍降辞色”或“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5)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或“家贫,无从致书以观”)(五组对比,若能答对三组即可给满分,答对一题给一分,多答不加分)其它作用表现在勉励太学生们有好的学习条件一定要好好读书。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思考并回答文后问题。 楚(1)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2)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遽谢舟师,椎鼓(3)径进,亟犯(4)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5)。 注(1)楚:古国名(2)折:调头。旋:转弯。(3)椎:用椎敲鼓。古时作战,前进以击鼓为号。(4)亟:突然(5)柁:同“舵”。1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徐:_ 径:_ 顾:_ 2“遂以为尽操舟之术”的意思是: 。3这则文言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1徐:慢。 径:径直(一直)。 顾:看。2于是就认为(自己)已经完全掌握了驾船技术。3学习、工作不能浅尝辄止(或学习、工作不能自满,或学习、工作应该不断进取)(意思对即可) 孙膑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注释】齐国地名。一种刑法,刺而后涂上墨。偷偷载上车。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庞涓既事魏( )乃阴使召孙膑( ) 齐使以为奇(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2、“疾之”中的“疾”是一个通假字,本字是_,意思是_。3、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 4、按语音标准为下一句话划分朗读节奏。 而 自 以 为 能 不 及 孙 膑 5、孙膑和庞涓你更喜欢谁,为什么?(不少于50字)1、效劳 暗暗的 使者 友好、亲善2、嫉 妒忌3、齐国使者到了梁国,孙膑以刑徒的身份偷偷在与他们相见。4、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5、“略”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慕,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鸣机夜课读记(节选)蒋士铨 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铨诵声琅琅然,争药鼎沸。母微笑曰:“病少差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注释】铨:蒋士铨,清代著名学者。争药鼎沸:与烧滚的汤药争着发出响声。 差(chi):同“瘥”,病愈。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字。 (1)无从致书以观 (2)暇更录唐宋人诗成就 (3)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4)未尝寝 2第一段选文中“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表现了宋濂什么优秀品质?3第二段选文中“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感人至深,表达了母亲什么样的情感?4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两段选文的大意。5对待师长,宋濂“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对待母亲,蒋士铨“坐枕侧不去”,“诵声琅琅然”,“持书诵于侧”。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和体验,谈谈在做人方面你所得到的启示。1(1)得到 (2)抄写 (3)请教 (4)没有、曾经 2围绕“勤学苦读,不畏艰难”回答即可。 3围绕“望子成材,期望殷切”回答即可。 4围绕“第一段选文宋濂回忆自己年少时刻苦求学的经历”和“第二段选文蒋士铨回忆自己年少时得到母亲悉心培育的经历”回答即可。5围绕“尊师勤学”和“孝敬父母,不辜负父母的殷切期望”回答即可。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见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解释下列语句中画线的词语。便要还家( ) 咸来问讯( ) 来此绝境( ) 无论魏晋( )2、翻译“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一句。 译: 3、你认为桃花源人为什么叹惋? 4、桃花源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5、本文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的美好境界?6、对对联。 上联:山清水秀桃源世界 下联:_ 1、通“邀”,邀请 都 与世隔绝的地方 更不用说,更不必说2、“略” 3、桃源人是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一直过着痛苦的生活而叹惋。 4、因为这里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没有剥削,人们生活自由快乐,所以不再出去。5、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意愿,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6、构成对偶即可得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1)降大任于是人:( ) (2)苦其心志:( ) (3)人恒过:( ) (4)发于声,而后喻: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与现代汉语中该词的意思最相近的一项是 a、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b、小大之狱 c、人恒过,然后能改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选择下列句子的正确译文。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a、通过那样的途径使他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使他(不断)增长才干。b、因此惊动他的心,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缺乏的才能。 c、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使他动了心,忍住了性子,增长了才干。 d、所以惊动他的心,使他学会忍耐,(这样)只能使他没有才干。(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a、出国打仗如果没有抵抗国外敌人的猛将,那个国家常会灭亡。 b、在国外,如果没有抵抗敌人的猛将,那个国家常会灭亡。 c、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祸患,(那么)这个国家就时时有灭亡的危险。 d、出兵打仗,敌人的国家就一定会灭亡。4、用文中的语句或词语回答下列问题。全文的中心句是: 。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 和 。翻译“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个句子: 5、语段主要论述了凡是能担天下大任的人才,都必须经受一定的磨炼,这样才能取得“曾益其所不能”的效果或成就。请紧扣这一论述,任意举一个恰当的事例作论据。(所举事例必须包括人名、所受的磨炼、取得的成就) 答: 1、(1)这样的(2)使痛苦 (3)犯错误 (4)明白,了解2、d 3、a 、c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敌国 外患 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使人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5、“略” 祖莹偷读 祖莹,字元珍,范阳遒人也。父季真,位中书侍郎、钜鹿太守。 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学生,耽书,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童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 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都讲。生徒悉集,莹夜读书劳倦,不觉天晓,催讲既切,遂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上座。博士严毅,不敢还取,乃置礼于前,诵尚书三篇,不遗一字。以才名拜太学博士。 (魏书列传第七十) 1下面划线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禁之不能止 父母寝睡之后 b为家人所觉 其印为予群中所得 c由是声誉甚盛 斯是陋室 d以才名拜太学博士 以衣被蔽塞窗户2祖莹“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童仆”的目的是 3我国古代有关勤奋读书的典故还有很多,请写出两个有关的成语。4同学们正处于学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请你谈谈自己对祖莹勤奋读书的看法。1b2等“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3囊萤映雪 悬梁刺股 凿壁借光等 4“略” 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 创新阅读南康直节堂苏辙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庭,有不可犯之色。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填委。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称,不为嫩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堂成,君与客饮于堂上。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歌阕而罢。元丰八年正月十四,眉山苏辙记。(节选自栾城集)【注】填委:堆放。循吏:奉公守法。嗷察之政:嗷(jio):白、明亮。严明苛刻的政令。说:同“悦”,喜欢。曲:弯曲,这里指品行不正的人。 1请结合你所学过的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粗词的意思。 揭()阴()柯()安() 2请在原文中另找一个与例句中加粗“之”字用法相同的句子。例句: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_3请用为下边的文言句子断句。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4翻译下边的文言语句。 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_5本文由树及人,相映成趣。请用文中的两个字来准确概括杉树与徐君的共同点。_ 6徐君一生被人所称道的德行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摘录原文作答。_ 1高举;树荫(阴)、阴凉;树枝;怎么2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填委(说明:二者任选其一即可) 3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 4我想做个品行正直的人,可是做正直的人必然会受到挫折,品行正直的人可以做吗?5直节。6(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称,不为嗷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 吴起为将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炯,遂死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注释】起:吴起,军事家。设席:铺设柔软的垫褥。裹:背。:多余的粮食。病疽:害着恶性的毒疮。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字。(1)起之为将_(2)起为吮之_ (3)遂死于敌_ (4)是以哭之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译文:_ 3、为什么“卒母闻而哭之”?(用现代汉语回答) 答:_4、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吴起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_ 1、(1)做(2)替(或:给)(3)于是(或“就”)(4)因此 2、有人问:“你的儿子,(只不过)是个士兵,而身为大将军的吴起亲自为你儿子吸出毒疮的浓汁,为何反而哭起来呢?” 3、因为当年吴起为孩子的父亲吸过伤口,孩子的父亲为报答吴起的关爱,在作战中战死沙场。“卒母”预见到自己的儿子也会像他父亲那样为报恩而战死沙场,所以哭泣。 4、是一个与士卒同甘共苦的将军,是一个爱护士兵的将军。 文言文阅读。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面划线的字。(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2)略无阙处( )(3)晴初霜旦( )(4)哀转久绝 ( )2选出划线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a或:或王命急宣 或以钱币乞之 b绝:哀转久绝 群响毕绝 c故:故渔者歌曰 两狼之并驱如故 d素: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 3翻译下面的句子。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文中第三自然段中写“高猿长啸”有什么作用? 1(1)马 (2)“阙”通“缺”缺少、缺失 (3)早晨 (4)消失2b3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答案意思对即可)4烘托出秋景的凄凉。(答案意思对即可)阅微草堂笔记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阋十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 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注释】干:岸边。 圮(p):倒塌。 阅:经历。 棹(zho):船桨,这里作动词用。 柿 fi:木片。 颠:颠倒、荒唐。 河兵:治河的士兵。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a、沧州南一寺临河干(面对) b、二石兽并沉焉(合并)c、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毕竟) d、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停止)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二石兽于水中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b、以为顺流下矣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c、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d、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则移其民于河东3、对下列句子中的“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一老河兵闻之 果得之于数里外 a、和句相同,和句不同 b、和句相同,和句相同 c、和句不同,和句相同 d、和句相同,和句不同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5、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1、bc 2、ac3、c4、你们不懂得分析事物的特征,这不是木片,怎么会被暴涨的流水带走呢?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的一个方面,而不知道另一方面的很多了,怎么可拘泥于一般事理主观推断呢?5、因为学者只是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老河兵”则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问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 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1、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字。 庆历中有布衣毕升 庆历: 薄如钱唇 钱唇: 文理有疏密 文理: 2、下列两组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解说正确的一项是:满铁范为一板 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不以木为之者 则以纸帖之 a、两个“为”字相同,两个“以”字也相同。 b、两个“为”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 c、两个“为”字相同,两个“以”字不相同。 d、两个“为”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 3、下列句中“其”字所指代的内容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其法:用胶泥刻字(指代毕升) b、以手拂之,其印自落 (指铁板) c、则以一平板按其面(指铁框) d、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指先设的铁板 ) 4、翻译句子。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活版的制作和印刷过程主要经历刻字、排版、印刷和拆版四大工序。 b、文段交代了活版印刷术的发明、制作、效能和使用方法。 c、活版的主要特征在“活”字,集中体现在字是活的,排版、印刷是活的,以及字印便于贮存重排等方面。 d、活版的字模之所以用胶泥而不用木料制作,是因为木料质地太软,且不宜“火炀”。 1、宋仁宗年号 铜钱的边缘 纹理、质地2、d3、d4、如果印几十本乃至上百上千本,就十分快速。5、d 文言文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面加横线的词。 (1) 庭下如积水空明( ) (2)念无与为乐者( ) (3) 月色入户( ) (4)水中藻荇交横( )2用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