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让学生喜欢数学.doc_第1页
(论文)让学生喜欢数学.doc_第2页
(论文)让学生喜欢数学.doc_第3页
(论文)让学生喜欢数学.doc_第4页
(论文)让学生喜欢数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让学生喜欢数学 浅谈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机的思考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由于数学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数学会感到枯燥、乏味,甚至怕学数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教学实践均已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而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情境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思维最活跃,实践能力最强。这就是说,学生的学习必须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进行,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有不怕失败的心理,有自由发挥的机会,有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学生就能积极、主动、愉快地去探索、去学习、去创造,自然就会喜欢数学。下面,我就肤浅地谈谈自己对数学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几点做法:一、关注生活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新大纲在教学的注意问题中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反思我们当前的教材,计算教学太枯燥、乏味;应用题教学又经常碰到“数据老化”“题材过时”等现象,这些失去“生活味”、“应用味”的教材就难以唤起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欲望,难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L.H.克拉克,I.S斯塔尔美曾说过:“要让你教的学科使人愉快,看起来是要把它包上糖衣,让它具有吸引力。”“假如为了促进学习,必须把要教的东西包上糖衣,那么,你就不应该吝惜糖。”的确,我们的教学就要善于让教材包上生活中的各种“糖衣”,让学生在甜美中受到启迪,愉悦中增强学习效果。记得去年,我上公开课分数乘以小数,我就结合我们温州的旅游胜地江心孤屿,充分利用这一素材。首先,我让学生说说:如果让你去江心屿,你最想了解什么?(让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美丽的家乡,学生自然兴趣盎然。)接着,我让学生计算江心岛上古塔的的高度:小石笋高9分米,江心岛上古塔的高度是小石笋的30.2倍。(让学生解决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计算方法层出不穷。)在探索、交流、反馈了各种分数乘以小数的方法之后,教师再出示几道有关江心岛旅游开发的练习题,学生更是兴高采烈,轻松解决。这样,教师善于挖掘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学生学起来就生机勃勃。难怪下课了,许多学生就跑来对我说:“老师,以后的课都这样上吧!”二、深入浅出儿童的智慧出在指尖上。现代教学论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极力将教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因此,对于几何、概念等较为抽象的知识,教师要善于采用直观、形象的实践活动深入浅出的教学,卓有成效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为了使学生建立“1平方厘米”的空间观念,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中寻找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的实物。这样,教师就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变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数学事实找1平方厘米的实际面积。学生积极性很高:有的说:“老师,我们小楷簿的格子大约是1平方厘米。”有的说:“我的大拇指指甲大约也是1平方厘米。”还有的说:“电脑键盘上的按键也大约是1平方厘米,还有显示器上的开关。”看,多聪明的孩子!多仔细的观察!甚至有的学生还说:“老师,数学书封面上男、女同学的头大约也是1平方厘米。”这样,学生通过实物的表象不仅真正形成了1平方厘米的空间观念,而且在活动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也得到了和谐地发展。 三、“赞美生命”我曾听说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才22岁的女孩在她刚大学毕业的时候经历了一次蜕变:首先是她的母亲在一次车祸中丧生,接着是一个她深爱着的男友突然离她而去。于是,她想她慢慢地向大海走去,缓缓地数着海浪,(她想数到第22波海浪时就让自己随大海而去。)当她数到第20波海浪时,一个小男孩错把她当作自己的小姨而叫住了她,说:“阿姨,你长得真美。只是没有我阿姨那样爱笑。”于是,她就冲着小男孩笑了起来。小男孩高兴极了,拍手跳了起来。这时,她哭了,她的身、她的心都被小男孩给震撼了。就这样,她告别了那片海洋是呀!生命需要赞美。哪怕是把握住一个人生命中那一点点值得赞美的亮色。的确,在教学中,我们必须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学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对于学生出现的“标新立异”的现象,都要满腔热情地给予肯定、激励。教师的每一句肯定,每一声赞美都会激发学生再次探索的欲望,激发再次学习的兴趣。记得有一次,我在教学整数除以分数时,试图让学生探索16的计算方法。在学生仔细思考后,有的同学说:“可以把化成小数再计算。”是呀!转化是一种好办法。我马上肯定了她的想法,并赞美她。这下,学生思维异常活跃。有的说:“老师,我是把16和同时扩大10倍,转化成1604后再计算的。”有的说:“我是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5倍,得到802再计算的。”这时,我说:“同学们真是太棒了!把分数除法转化成整数除法确实是一个好办法。”话音刚落,一个男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还有一种更好的方法:我是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倍,得到161,也就是16乘以的倒数。”多精彩的想法!多伟大的发现!可见,赞美的作用是巨大的,学生的智慧是无穷的。晴天毕竟比雨天多。四、变“废”为“宝”许多老师在为学生不做作业或做不好作业而感到头疼时,大家是否也想过自己的作业学生是否乐于接受。研究表明:学生常常将注意力转移到与作业无关的活动中,对作业时间的利用率一般只有7075%,低水平的学生甚至只有40%。因此,教师要善于变换作业的情境和内容,改变作业的表述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励学生主动思考与创造。例如:有一位教师在复习了计量单位的知识后,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 小刚的日记2002年3月20日 星期三今天清晨7点钟,我从2厘米长的床上起来。用了10小时很快刷了牙、洗了脸,然后吃了一个2平方米的大饼。我背起2克重的书包,飞快地向300千米以外的学校跑去,速度高达每小时10米。路上碰见了体重35克的小胖子明明。来到教室,我马上拿出1毫米长的钢笔和3平方厘米大的练习本做起了作业老师在小刚的日记上批了“可笑”两个字,同学们,你们知道可笑在哪吗?这样,教师就把原来内容枯燥、形式单一的作业变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富有童趣的练习,使原来抽象的数学知识充满了情趣,学生自然兴趣盎然,完成作业也就变成了一种享受。总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