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0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上货物运输题库及答案(光盘版)第一章 货物运输基础知识第一节 船舶形状及其参数根据规范规定,钢质船的“型尺度”是( A )。A从型表面上测量所得的尺度 B从实际船体表面上所测得的尺度C船舶最大尺度 D船舶登记尺度钢质船的船体型线图所表示的船体形状是( A )。A不包括船壳板厚度在内的船体图形面 B已包括船壳板厚度在内的船体图形C代表船体的实际外形 D大于船体的实际外形船舶在设计时使用的尺度为(A )。A船型尺度 B理论尺度 C实际尺度 D最大尺度船型尺度包括( C )。最大尺度;登记尺度;垂线间长;型深;型宽;型吃水;干舷。A, B,C, D,从船舶型线图上量取的尺度为( B )。A最大尺度 B型尺度 C登记尺度 D实际尺度沿船舶的设计水线(或夏季满载水线)由首柱前缘到舵柱后缘或舵杆中心线的水平距离称为船舶的( D)。A型长 B两柱间长 C垂线间长 DA、B、C均是在船舶要素中,船舶的主尺度包括( B )。A型尺度和登记尺度 B船长、船宽、型深和型吃水C计算尺度和最大尺度 D登记尺度和型尺度根据我国规定,以下( A )属于船舶船型尺度。A型深、型吃水、型长及型宽 B型长、最大宽度及总长C全长、实际吃水及登记深度 D登记长度、型宽及水线上最大高度船舶的型长是指沿夏季满载水线,从( C )的水平距离。A首柱后缘量至舵柱前缘 B首柱后缘量至尾柱后缘C首柱前缘量至舵柱后缘 D首柱前缘量至尾柱前缘根据我国的规定,船舶型宽是指( D )。A在船长中点处,由一舷的肋骨外缘量至另一舷的肋骨外缘之间的水平距离B在船长中点处,由一舷的肋骨内缘量至另一舷的肋骨内缘之间的水平距离C在船舶最大宽度处,由一舷的外板量至另一舷的外板之间的水平距离D在船舶最大宽度处,由一舷的肋骨外缘量至另一舷的肋骨外缘之间的水平距离船舶的型深D是指( B )。A在登记长度中点处,沿船舷由平板龙骨上缘量至上层连续甲板横梁下缘的垂直距离B在船长中点处,沿船舷由平板龙骨上缘量至上层连续甲板横梁上缘的垂直距离C在登记长度中点处,沿船舷由平板龙骨上缘量至上层连续甲板横梁上缘的垂直距离D在船长中点处,沿船舷由平板龙骨上缘量至上层连续甲板横梁下缘的垂直距离下列关于型深D的定义,说法错误的是( B )。A在船长中点处,沿船舷由平板龙骨上缘量至上层连续甲板下缘的垂直距离B在型长中点处,沿船舷由平板龙骨上缘量至干舷甲板上缘的垂直距离C在船长中点处,沿船舷由平板龙骨上缘量至甲板线上缘的垂直距离D在两柱间长中点处,沿船舷由平板龙骨上缘量至上层连续甲板下缘的垂直距离根据我国定义,型吃水d是指(D )。A在最大长度中点处,由平板龙骨下缘量至设计水线的垂直距离B在最大长度中点处,由平板龙骨上缘量至夏季水线的垂直距离C在船长中点处,由平板龙骨下缘量至实际装载水线的垂直距离D在船长中点处,由平板龙骨上缘量至设计水线的垂直距离D一般情况下,船舶最大长度与垂线间长相差( )。A首垂线到船舶最前端的距离 B尾垂线到船舶最后端的距离C首垂线到尾垂线之间的距离 DA+BA沿夏季载重水线由首柱前缘到舵柱后缘或舵杆中心线的水平距离称为船舶的( )。A垂线间长 B登记长度 C设计水线长 D夏季满载水线长D根据我国的定义,船舶最大吃水dmax是指( )。A在最大长度中点处,由龙骨下缘量至夏季载重线上缘的垂直距离B在最大长度中点处,由龙骨上缘量至夏季满载水线的垂直距离C在船长中点处,由龙骨上缘量至夏季载重线上缘的垂直距离D在船长中点处,由龙骨下缘量至夏季满载水线的垂直距离B船舶的首垂线是指( )。A过船体最前端所做的垂线 B过首柱前缘与夏季载重线的交点所做的垂线C过首柱后缘与夏季载重线的交点所做的垂线D过上甲板与首柱前缘的交点所做的垂线B船舶的尾垂线是指( )。A沿着舵柱前缘作的垂线 B沿着舵柱后缘作的垂线C过上甲板与夏季载重线的交点所作的垂线 D过船尾端点作的垂线C船舶最宽处包括船体钢板厚度及永久固定物在内的水平宽度叫做( )。A登记宽度 B型宽 C最大宽度 D水线宽度C船舶的垂向棱形系数越大,表明船舶( )。A水下船体形状在纵向上越肥胖 B水下船体形状在纵向上越瘦削C水下船体形状在垂向上越肥胖 D水下船体形状在垂向上越瘦削A船舶的方形系数越大,表明船舶( )。A水下船体形状越肥胖 B水下船体形状越瘦削C水下船体形状的变化趋势不定 D其大小与水下船体形状无关A船舶的棱形系数越大,表明船舶( )。A水下船体形状在纵向上越肥胖 B水下船体形状在纵向上越瘦削C水下船体形状在横向上越肥胖 D水下船体形状在横向上越瘦削A船舶的水线面系数越大,表明船舶( )。A水线面形状越肥胖 B水线面形状越瘦削C水线面形状的变化趋势不定 D水线面形状的肥瘦与水线面系数无关A船舶的中横剖面系数越大,表明船舶( )。A水线下中横剖面形状越肥胖 B水线下中横剖面形状越瘦削C水线下中横剖面形状的变化趋势不定D水线下中横剖面形状的肥瘦与其系数无关D船长100m,宽9.5m,吃水5m,水下排水体积2232.5m3,则方形系数等于( )。A0.13 B0.213 C0.358 D0.47A方形系数Cb=0.5,长宽比L/B=6,宽吃水比B/d=3,平均吃水6m,则船舶排水体积等于( )m3。A5832 B58320 C583.2 D240A已知某轮两柱间长Lbp=120m,排水体积V=7350 m3,中横剖面面积为82m2,则其棱形系数CP为( )。A0.75 B0.65 C0.85 D0.70D已知某轮吃水d=5.8m,水线面积为1650m2,排水体积V=7350m3,则其垂向棱形系数CVP为( )。A0.55 B0.66 C0.85 D0.77D已知某轮两柱间长Lbp=120m,宽B=17m,水线面面积为1650m2,则其水线面积系数为CW为( )。A0.72 B0.65 C0.58 D0.81D已知某轮吃水d=5.8m,宽B=17m,中横剖面面积为82m2,则其中横剖面系数Cm为( )。A0.65 B0.72 C0.79 D0.83第二节船舶浮力A平均型吃水是指在船舶中线面上,从正浮水线沿垂直于基平面的方向量到龙骨板( )的垂直距离。A上边缘 B中心 C下边缘 D视具体情况而定B某轮船宽为20m,当其右倾2时,左舷吃水减少( )m。A0.175 B0.35 C0.55 D0.60D船舶倾斜前后,重力和浮力( )。A大小不等,位置不变 B大小不等,位置改变C大小相等,位置不变 D大小相等,位置改变A船舶在静水中横倾的原因为( )。A船舶重心不在纵中剖面上 B船舶重力和浮力不相等C船舶重力和浮力没有作用在同一垂线上 D重心和浮心距基线距离不相等C船舶纵倾前后,重力和浮力( ),浮心位置( )。A大小相等;不变 B大小不等;不变C大小相等;改变 D大小不等;改变C船舶横倾前后,重力和浮力( ),浮心位置( )。A大小相等;不变 B大小不等;改变 C大小相等;改变 D大小不等;不变D以下( )措施有利于提高观测吃水的精度。A利用吊板、绳梯或小艇使观测者与水尺的观测位置尽可能接近B观测者视线与水面的角度应尽可能减小,观测者视线应尽可能与曲面表面垂直C携小尺至水尺的水线处,量取水线的确切位置 D以上均是A船舶受外力作用发生横倾前后的重力( ),重心横坐标( )。A相等;不变 B相等;改变 C不等;改变 D不等;不变B商船水尺读数表示( )。A水面至水底的深度 B水面到船底的深度C水底至船底的深度 D水线到甲板的高度C实际平均吃水是指在船舶中线面上,从正浮水线沿垂直于基平面的方向量到龙骨板( )的垂直距离。A上边缘 B中心 C下边缘 D视具体情况而定C当船舶有纵倾和横倾时,平均吃水为( )。A首中尾的平均吃水加漂心修正 B首尾的平均吃水加漂心修正C左右舷的六面平均吃水加漂心修正D左舷首中尾的平均吃水加漂心修正D当船舶仅有横倾时,平均吃水为( )。A船首两舷平均吃水 B船尾两舷平均吃水C船中两舷平均吃水 D以上均可B某轮首、中、尾的吃水分别是:6.45m,6.60m,6.50m,且存在拱垂,则其平均吃水为( )m。 A6.60 B6.57 C6.48 D3.26D某轮船长200m,漂心在船中前0.50m,dF=10.20m,dA=12.35m,则该轮的漂心修正量为( )m。 A+0.003 B-0.003 C+0.005 D-0.005D船舶的浮心B是指船舶( )。A总重量的中心 B受风面积的中心C水线面面积的中心 D水下排水体积形状的几何中心A船舶受外力作用发生纵倾前后的重力( ),重心位置( )。A相等;不变 B相等;改变 C不等;改变 D不等;不变B某轮在某装载状态下的一处水线位于水尺标志“”字体间距的一半处,则该处的吃水为( )。A4ft 3in B4 ft 9in C5ft D5 ft 3inA船舶在一定装载情况下的漂浮能力称为( )。A浮性 B稳性 C适航性 D抗沉性C下列( )一定位于船舶水线以下。A船舶稳心 B船舶漂心 C船舶浮心 D船舶重心D船舶重力的作用中心称为( )。A稳心 B漂心 C浮心 D重心A船舶重力作用线垂直于船舶( )。A水线面 B甲板线 C龙骨基线 D以上都是B船舶浮力作用线垂直于船舶( )。A甲板线 B水线面 C龙骨基线 D以上都是D以下( )措施有利于提高夜间观测吃水的精度。A利用强力照明设备 B水面撒轻物 C投小石击起浪花 D以上均是B某轮在某装载状态下的一处水线位于水尺标志“”字体的底边缘,则该处的吃水为( )。 A8ft 6in B9ft C9ft 3in D9ft 6inD船舶平均吃水等于首吃水与尾吃水之和的0.5倍成立的条件是( )。A漂心与稳心重合 B浮心与重心重合 C稳心和重心重合 D漂心在船中A当船舶某装载状态下的某处水线达到水尺标志的数字的( )处时,则该处的吃水为该数字加上10cm。A顶边缘 B底边缘 C中间 D1/3处B当船舶某装载状态下的某处水线达到水尺标志的数字的( )处时,则该处的吃水读数即为该数字。A顶边缘 B底边缘 C中间 D1/3处A当船舶某装载状态下的某处水线达到水尺标志的数字的( )处时,则该处的吃水为该数字加上5cm。A中间 B顶边缘 C底边缘 D1/3处C某轮在某装载状态下的某处水尺标志如图所示,则该处吃水为( )。A6.80m B6.90m C6.95m D7.00mB水尺标志是标绘在船壳板上的( )。A载重线标志 B吃水标志 C吨位标志 D干舷标志B在水尺标志中,其数字高度和两数字间距( )。A公制为10cm,英制为3in B公制为10cm,英制为6inC公制为5cm,英制为3in D公制为5cm,英制为6inC某轮在某装载状态下的一处水线位于水尺标志“”字体高度一半处,则该处的吃水为( )。A8.00m B8.05m C8ft 3in D8ft 6inC某轮到港时排水量=15000t,dM=8.15m,TPC=25t/cm。现在港卸货1000t后又加载500t,之后由标准海水区域进入水密度为1.006g/cm3 的区域,其吃水为( )m。A7.66 B7.86 C8.06 D8.26B当漂心位于船中但有拱垂时,按 计算的平均吃水的精度( )。A与吃水大小有关 B与拱垂大小有关 C与水密度有关D与吃水差大小有关C在漂心的垂直线上卸载少量货物,船舶将( )。A平行下沉 B横倾 C平行上浮 D纵倾C船舶进出不同水密度水域时平均吃水改变量计算公式为 。公式中,密度駍为( )。A新水域的水密度 B原水域的水密度 C标准海水密度 D标准淡水密度B某船由密度为1=1.021g/cm3的水域驶入密度为2=1.004g/cm3的水域,船舶排水量=12015t,每厘米吃水吨数TPC=16.82t/cm,则船舶平均吃水改变量为( )cm。A10 B12 C14 D8D某轮排水量=17272t,由密度为1=1.014g/cm3的水域驶入密度为2=1.002g/cm3,每厘米吃水吨数TPC=24.18t,则其平均吃水改变量为( )m。A0.061 B0.069 C0.078 D0.086C某轮吃水d=9.0m,水线面面积AW=1800 m2,则此时船舶的海水厘米吃水吨数为( )。A16.0 B18.1 C18.45 D16.4B为保持某轮在相对密度为1.008的水域中与在标准海水中的吃水不变,需卸下货物322t,则该轮在标准海水中的排水量为( )t。A19092.7 B19414.7 C13202.4 D条件不足,无法计算A某轮吃水d=7.00m时水线面面积AW=1200m2,则对应的淡水厘米吃水吨数为( )t/cm。 A12.0 B12.3 C13.0 D13.5A某船正浮时由淡水进入海水,漂心在浮心之前,则在海水中时( )。A首倾 B尾倾 C正浮 D纵倾状态不定A某万吨轮在淡水中满载吃水为7.00m,进入海水水域后船舶吃水可能为( )m。A6.45 B7.00 C7.10 D7.48C船舶由海水水域驶入淡水水域时,船舶所受浮力(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D变化不定C船舶由淡水水域驶入半淡水水域时,船舶所受浮力(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D变化不定C船舶由半淡水水域驶入淡水水域时,船舶所受浮力(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D变化不定C船舶由半淡水水域驶入海水水域时,船舶所受浮力(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D变化不定A船舶由水密度=1.010g/cm3的水域驶入标准海水水域,吃水约减小( )。A1.5% B3.0% C4.5% D6.0%D船舶的每厘米吃水吨数TPC在( )情况下,计算船舶的( )误差较小。A大量载荷变动;吃水差改变量 B少量载荷变动;排水量改变量C少量载荷变动;平均吃水改变量 DB、C均对D当( )时,船舶首尾平均吃水小于等容吃水。A尾倾且漂心在船中后 B尾倾且漂心在船中前C首倾且漂心在船中前 DA或CD当( )时,船舶首尾平均吃水大于等容吃水。A尾倾且漂心在船中前 B尾倾且漂心在船中后C首倾且漂心在船中后 DA或CC当( )时,船舶首尾平均吃水等于等容吃水。A尾倾且漂心在船中前 B尾倾且漂心在船中后C尾倾且漂心在船中 D以上都有可能A船舶的平均吃水通常是指船舶( )处的吃水。A漂心 B稳心 C重心 D船中D某轮漂心在船中前,则船舶的船中平均吃水( )船舶等容平均吃水。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能确定A将少量货物装于漂心的垂直线上,船舶将( )。A平行下沉 B横倾 C平行上浮 D纵倾C船舶的每厘米吃水吨数TPC曲线的用途主要是计算船舶( )。.吃水差的改变量;.平均吃水改变量;.初稳性高度的变化量;.装载量的变化值;.重心高度的变化量。A, B, C, D,C海水密度的增加( )。A将减小船舶的排水量 B将增加船舶的排水量C不影响排水量 D对排水量的影响不能确定D船舶的每厘米吃水吨数TPC在数值上等于( )。A平均吃水变化1cm时船舶浮力的改变量 B平均吃水变化1cm时船舶排水量的改变量C正浮时排水量变化1t船舶其吃水变化的厘米数 DA、B均是B船舶的漂心F是指( )。A船舶排水体积的形心 B船舶水线面面积的几何中心C船舶所受重力的作用中心 D船舶倾斜前后两条浮力作用线的交点A船舶平行沉浮的条件是:少量载荷增减于( )的垂直线上。A漂心 B稳心 C浮心 D重心B将少量载荷装于船舶漂心垂线处时,则船舶( )。A首尾吃水不变 B吃水差不变,平行下沉C首吃水减少,尾吃水增加 D首吃水增加,尾吃水减少B对于箱形船而言,船舶的每厘米吃水吨数TPC随船舶吃水的增加而( )。A增加 B不变 C减少 DA、B均是A对于普通货船,每厘米吃水吨数TPC通常随吃水增大而( )。A增加 B不变 C减少 DA、B均是D某轮装载后尾倾,则船舶的等容平均吃水( )船舶的船中平均吃水。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取决于船舶漂心相对于船中的位置第三节 船舶重量性能和容积性D以下有关货舱散装舱容的定义,说法正确的是( )。A由两舷外板内侧及舱底板顶面至甲板横梁上端之间所计算得的容积加舱口位容积B由两舷外板内侧及舱底板顶面至甲板下表面之间所计算得的容积加舱口位容积C由两舷舱壁护板内侧及舱底板顶面至甲板横梁下端之间所计算得的容积加舱口位容积 DA、B均对D对一般干散货船而言,表征其重量性能的指标有( )。A载重量和净吨 B排水量和登记吨 C总吨位和舱容系数D排水量和载重量D杂货船的航次净载重量NDW等于( )。A总载重量减去航次储备量及船舶常数 B排水量减去空船排水量C排水量减去空船重量及航次储备量和船舶常数 DA、C均对D某船某航次使用夏季载重线,腟 =18000t,腖 =8000t,覩=1220t,C=180t,则下述( )是错误的。A本航次的净载重量为8600t B本航次最大装货量为8600tC本航次的最大装载重量为10000t D本航次若能装载货物8600t即可满舱满载A船舶允许使用的总载重量减去航次储备量及船舶常数为( )。A航次净载重量 B排水量 C空船排水量 DA、C均对C下列( )不是表征船舶重量性能的指标。A载重量 B排水量 C总吨和舱容系数 D以上均是C某船卸货前测得排水量和油水储备量分别为8215t和236t;卸货后测得排水量和油水储备量分别为3093t和156t,则其卸货量为( )t。A4678 B5028 C5513 D5042B船舶具体航次所确定的总载重量DW与( )无关。A载重线 B船舶常数 C允许吃水 D空船重量D普通干散货船的航次储备量覩包括( )。A燃润料和淡水 B供应品 C船员和行李及备品 DA、B、C都是B下列物品属于总载重量的是( )。A螺旋桨 B备品 C固定压载 D锅炉中的水D船舶的总载重量DW一定时,船舶的NDW与( )有关。A航线长短 B油水消耗定额 C船舶常数 DA、B、C都是C船舶包装舱容是扣除了( )得出的船舶各货舱的总容积。舱内支柱;通风管;货舱护条;舱内骨架。A B C DD以下有关货舱包装舱容的定义,说法正确的是( )。A两舷外板内侧、舱底板顶面至甲板横梁下端之间的容积加舱口位容积B两舷舱壁肋骨内侧、舱底板顶面至甲板横梁下端之间的容积加舱口位容积C两舷舱壁护板内表面、舱底板顶面至甲板横梁下端之间的容积加舱口位容积DB、C均对D船舶散装舱容是扣除了( )得出的船舶各货舱的总容积。通风管;货舱护条;舱内支柱;舱内骨架。A B C DC普通杂货船的包装舱容为散装舱容的( )。A85%90% B90% C90%95% D95%B普通杂货船的散装舱容较包装舱容( )。A大10%15% B大5%10% C小10%15% D小5%10%D船舶的燃料、润料舱柜、淡水舱柜、压载水舱内所能容纳相应液体载荷的最大容积称为( )。A货舱散装容积 B货舱包装容积 C液货舱容积 D液舱柜容积B货舱内所能容纳件杂货的最大体积称为( )。A货舱散装容积 B货舱包装容积 C液货舱容积 D液舱容积C货舱内所能容纳特定液体货物的最大容积称为( )。A货舱散装容积 B货舱包装容积 C液货舱容积 D液舱容积A通常用重量来表示船舶大小时,所指的都是( )。A总载重量 B总吨 C满载排水量 D总载货量C下列( )在签订租船合同时,常被用来表征普通货船的装载性能。A空船排水量 B净载重量NDW C总载重量DW D夏季满载排水量腟C船舶的空船重量包括( )。A船体、机器设备及船员行李的重量B锅炉中的燃料、冷凝器中水的重量及备件C船体、机器设备及船舶舾装的重量 DB+CA对于具体船舶,满载排水量S( )。A为一定值 B随吃水不同而变化 C为变值 D随装载货物不同而变化D对于具体船舶,装载排水量( )。A为一定值 B随吃水不同而变化 C随装载货物不同而变化 DB、C均对A我国8000t远洋货船,8000t是指( )。A总载重量 B净载重量 C总吨位 D满载排水量C船舶总载重量DW是指( )。A船舶装载货物重量之和 B船舶的总吨位C在任一水线时船舶所能装载的最大重量D船舶装载货物重量、燃料油和淡水的重量之和A船舶总载重量一定时,船舶的净载重量NDW与下述( )无关。A空船排水量 B航线长短 C船舶常数 D油水储备C杂货船的航次净载重量NDW是指( )。A船舶净吨 B具体航次中船舶实际装载的货物重量C具体航次中船舶所能装载货物的最大重量D具体航次中船舶所能装载的最大限度的货物及旅客等的重量D下列( )可以被用来统计普通货船的拥有量。A排水量 B总吨GT C总载重量DW DB或CD下列( )常被用来统计普通货船的重量拥有量。A装载排水量 B夏季满载排水量腟 C总吨位GT D总载重量DWA通常情况下,杂货船在装货计算时所使用的货舱容积是( )。A包装舱容 B散装舱容 CA和B均是 DA、B均不是A在营运管理中,( )常被用以作为航线配船、定舱配载、船舶配积载等的重要依据。A总载重量DW B夏季满载排水量腟 C船舶装载排水量 D净载重量NDWB通常情况下,表征船舶载重能力大小的指标是( )。A总吨GT B总载重量DW C空船重量腖 D船舶装载排水量A通常情况下,表示船舶载货能力大小的指标是( )。A净载重量NDW B满载排水量 C总吨GT D总载重量DWD总载重量DW的主要用途有( )。签订租船合同的依据;收取运费的依据;船舶配积载的依据;统计船舶拥有量;计算航次货运量的依据。A B C DC船舶净载重量是以( )作为1公吨的。A1m3的容积 B2.83m3的容积 C1000kg的重量 D1.1328m3的容积B船舶的总载重量DW包括( )。船舶常数;空船重量;货物、压载水重量及航次储备量。A B C DD关于船舶的净载重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际营运中,船舶的净载重量随航次的变化而变化B实际营运中,航线航程及航行日期一经确定,船舶的净载重量可看作一个定值C船舶资料中提供的船舶净载重量是指在设计水线下保持最大续航能力,且船舶常数等于零的值D杂货船的航次净载重量是指具体航次所能承载货物重量和旅客数量的最大值B净载重量NDW的主要用途有( )。表征船舶的载货能力;签订租船合同的依据;船舶配积载的依据;计算航次货运量的依据;统计船舶拥有量的依据。A B C DB船舶的总载重量等于船舶的满载排水量减去( )。A船舶常数 B空船重量 C航次储备量 D净载重量D( )表征船舶空间容积大小。A空船排水量 B满载排水量 C载重吨 D船舶登记吨B作为计算造船、租船、买卖船舶等费用基准的是( )。A净吨 B总吨 C运河吨 D总载重量D货船的舱容系数是指:( )。A全船货舱总容积与船舶净载重量之比 B每一净载重吨所占有的货舱容积C船舶对每一吨装在船上的货物所提供的货舱容积 DA、B、C均是A船舶资料中所记载的舱容系数是( )。A定值 B变量 C船舶刚开始营运时是定值,以后为变量 D无法确定B有关船舶的舱容系数,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具体船舶其舱容系数随航线的变化而变化B舱容系数小的船舶装运大量轻泡货,可充分利用船舶的载重能力C散货船的舱容系数是散装舱容与其航次净载重量之比D舱容系数大的船舶装运大量重货,会浪费其容量能力A运河吨通常( )船舶吨位证书中的登记吨。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以上均可能C对于普通船舶,通常按( )计收运河通行费。A净吨 B总吨 C运河净吨 D运河总吨B通常以( )为指标统计船舶建造能力。A净吨 B总吨 C运河净吨 D运河总吨A货舱内所能容纳无包装的小块状、颗粒状、粉末状的货物的最大体积称为( )。A干货舱散装容积 B干货舱包装容积 C液货舱容积 D液舱柜容积D按吨位征收的营运性费用系指( )。A运费 B租金 C海事赔偿费用 D港口各种使费C一般杂货船的舱容系数为( )。A2.83.2m3/t B2.02.5m3/t C1.52.1m3/t D0.81.4m3/tB表示船舶总吨的符号是( )。ANT BGT CDW DGMA船舶总吨GT的大小由其( )决定。A围蔽处所容积 B载重量吨 C液舱容积 D货舱容积B船舶净吨NT的大小由( )决定。A重量吨 B封闭处所载货容积 C封闭处所容积 D液舱容积C船舶净吨NT( )。A随排水量的增大而增大 B随排水量的增大而减小C随排水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趋势不定 D与排水量无关A船舶净吨NT与( )有关。A封闭货物处所容积、型吃水、型深及旅客数量B封闭货物处所容积、型吃水、型深C封闭货物处所容积、型吃水 D封闭货物处所容积C船舶总吨GT的大小( )。A与排水量成正比 B与排水量成反比C与排水量的关系不能确定 D与排水量无关C船舶的巴拿马运河吨或苏伊士运河吨( )。A与船舶排水量成正比 B与船舶排水量成反比C与排水量的关系不能确定 D与排水量无关D运河吨( )。A在建造时由设计者确定 B可由各航运国家的当局丈量C一定由运河当局丈量 D可由运河当局授权的船级社丈量A( )常用来作为计算各种与营运效益有关的港口使费或税金的基准。A净吨 B总吨 C运河吨 D净载重量C由舱容系数的定义可知,舱容系数较小的船舶,适合装运( )货。A轻 B中等 C重 D散粮B通常情况下,杂货船的包装舱容( )散装舱容。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能确定A船舶的舱容系数是指船舶的( )。A货舱舱容与船舶净载重量之比 B货舱舱容与实际装货重量之比C散货舱容与排水量之比 D包装舱容与总载重量之比C以下关于我国远洋船舶净吨的定义,说法正确的是( )。A船舶丈量所得的货舱总容积 B船舶除了载运客货以外的容积C按我国船舶与海上设施法定检验规则的规定丈量确定的船舶有效容积D按我国船舶与海上设施法定检验规则的规定丈量确定的船舶总容积C以下关于我国远洋船舶总吨的定义,说法正确的是( )。A按我国船舶与海上设施法定检验规则的规定丈量确定的船舶有效容积B按我国船舶与海上设施法定检验规则核定的船舶货舱总容积C按我国船舶与海上设施法定检验规则的规定丈量确定的船舶总容积D按我国船舶与海上设施法定检验规则核定的总容积除以2.83m3所得的数值B世界上造船业和航运业表示船舶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A船舶满载排水量 B船舶总吨GT C船舶总载重量DW D船舶净吨NTD衡量船舶容积性能的指标有( )。A登记吨 B舱容系数 C舱柜容积 DA、B、C均是C船舶的登记吨是指船舶根据船舶与海上设施法定检验规则的各项规定( )的专用吨位。A以吃水为丈量单位 B以重量为丈量单位 C以容积为丈量单位 DB或CD船舶规范和国际公约中常用( )来划分船舶等级及作为技术管理和设备要求的基准。A船舶尺度 B船舶总载重量 C船舶排水量 D船舶总吨A( )常用来作为计算各种港口使费或税金的基准。A净吨 B总吨 C运河吨 D净载重量A由舱容系数的定义可知,舱容系数较大的船舶,适合装运( )货。A轻 B重 C袋装 D中等A一般货船,总吨GT比净吨NT( )。A大 B相等 C小 D关系不定D以下有关运河吨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A作为船舶交纳港务费的基准 B向运河管理当局交纳运河通航费的基准C作为船舶交纳引航费的基准 DA、C均是A杂货船的舱容系数是指( )。A包装舱容与净载重量之比 B散装舱容与总吨之比C包装舱容与总载重量之比 D货舱舱容与船舶净载重量之比D有关船舶总吨用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时也据以计算某些港口使费 B交纳引航费的基准C作为确定海损最高赔偿额的基准 DA、C均对A船舶登记、检验和丈量的收费基准是根据船舶的( )来确定的。A总吨 B净吨 C总载重量 DA或BD根据船舶与海上设施法定检验规则,有关船舶净吨的说法正确的是:净吨是( )对应的吨位。A指货舱及压载舱的容积 B所有围蔽空间的容积C指除了载客货以外的容积 D指船上作为营运性处所的容积A船舶登记吨是( )。A容积吨 B重量吨 C液舱柜容积吨 D货舱容积吨D船舶净吨的大小除了与其载货处所总容积有关外,还与( )有关。A型深 B型吃水 C船体形状 DA、B均是C登记在船舶吨位证书上,表明船舶规模大小的尺度是( )。A全部尺度 B计算尺度 C登记尺度 D最大尺度B以下( )属于船舶的登记吨。总吨GT;净吨NT;运河吨;载重吨。A B C D第四节 船舶静水力资料B在使用静水力曲线图查取( )曲线时,其计量长度应自船中处量起。A重心距船中距离xg B漂心距船中距离xfC浮心距基线高度zb D水线面面积系数CWB在对某杂货船的舱底、甲板及舱盖结构加强改造后成为集装箱船,原有船舶资料中( )可以继续使用。A稳性报告书 B静水力性能资料 C总纵强度资料 D局部强度资料A在静水力曲线图中,船舶的排水量曲线呈( )形。A略微上凸 B略微下凹 C直线 D不规则曲线A船壳系数k通常( )。A随船舶排水量的增大而减小 B随船舶排水量的增大而增大C与船舶排水量大小无关 D与船舶排水量大小的关系不能确定D若某船缺少静水力性能资料,可用( )的其他船静水力性能资料作参考。A总吨位及满载排水量一致 B主尺度及限定航区相同C净吨位及满载排水量一致 D主尺度及船体形状相同C由船舶的静水力曲线图可知,船舶排水量或排水体积的变化规律是( )。A随吃水的增加而线性增加B吃水较小时随吃水的增加较快,吃水较大时随吃水的增加较慢C吃水较小时随吃水的增加较慢,吃水较大时随吃水的增加较快D随吃水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的幅度在减小A根据船舶( )查取静水力曲线图。A平均型吃水 B平均实际吃水 C空载吃水 D满载吃水B船舶每厘米纵倾力矩MTC( )。A随吃水的增加而减小 B随吃水的增加而增大C与吃水大小无关 D与吃水的关系不能确定A船舶静水力曲线图的垂向坐标表示船舶的( )。A船舶平均型吃水 B船舶平均实际吃水 C复原力臂 D满载吃水C表征船舶在静止正浮状态下其平均吃水与船舶若干性能参数的一组关系曲线称为( )。A静水力特性参数表 B静稳性曲线图 C静水力曲线图 D动稳性曲线图D静水力曲线图中,关于浮心的曲线一般包括( )曲线。A浮心距船中 B浮心距基线 C浮心距船首 DA、B都对C按我国习惯,在使用静水力曲线图查取漂心距船中距离 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漂心F在船中前或船中后, 均为负值 、B漂心F在船中前或船中后, 均为正值C漂心F在船中后, 为负值;反之为正值D漂心F在船中后, 为正值;在船中前为负值D船舶的静水力曲线图是表示船舶正浮状态下的( )与吃水的关系曲线的总称。A船型系数 B静稳性要素 C浮性要素、初稳性要素 DA+CB我国的规定,在使用静水力曲线图查取( )曲线时,其计量长度应自船中处量起。A方形系数Cb B浮心距船中距离Xb C漂心距基线高度 D横稳心M距船中距离B船舶的每厘米吃水吨数TPC是指船舶的( )。A吃水变化1cm时所需要的纵倾力矩值 B吃水变化1cm时所需要加减货物的吨数C吃水差变化1cm时所需要的纵倾力矩值D吃水差变化1cm时所需要加减货物的吨数A船舶的每厘米纵倾力矩MTC是指船舶( )。A吃水差变化1cm时所需要的纵倾力矩值B吃水变化1cm时所需要加减货物的吨数C吃水变化1cm时所需要的纵倾力矩值D吃水差变化1cm时所需要加减货物的吨数D以下( )曲线可以很容易地在船舶的静水力曲线图中查到。A沿船长方向的浮力分布曲线及重量分布曲线B甲板浸水角、极限静倾角及初稳性高度C横摇角、受风面积及进水角曲线D漂心距船中距离曲线、厘米纵倾力矩及横稳心距基线高度曲线B船舶静水力曲线图是表示船舶在静止、正浮状态下其( )。A船体受力情况的曲线 B吃水与各特性参数的关系曲线C吃水与载荷弯矩的关系曲线 D静稳性力臂与船舶横倾角的关系曲线D在静水力曲线图中,( )互为正比。A淡水排水量曲线和海水排水量曲线 B水线面面积曲线和厘米吃水吨数曲线C海水排水量曲线和海水型排水体积曲线 DA和BC在实际工作中,为了计算不同吃水时的船舶装货重量,船舶可供查取的资料是( )。船舶载重表尺;船舶静水力曲线图;船舶强度曲线图;船舶静水力特性参数表。A B C DA某轮的船壳系数k=1.006,在某一吃水时其总排水体积V=12500m3,则其型排水体积为( )m3。 A12425 B12450 C12500 D12575A某轮装货前测得平均吃水为6.12m,TPC = 20t/cm。5h后测得平均吃水为6.98m,TPC = 21.8t/cm,若假定该段时间内船上油水等重量不变,则装货量估计为( )t。 A1797 B1720 C1874 D1726A已知某船卸货前平均吃水为11.62m,每厘米吃水吨数27.5t/cm,卸货重量为898t,则该轮新的平均吃水为( )m。A11.29 B13.95 C15.11 D12.79A某轮在始发港开航时吃水d=10.00m,TPC=20.0t/cm,途中耗油水300t,中途港卸货1000t后又加装货物500.0t,其他因素不计,问该轮从中途港开出后吃水( )m。 A9.60 B9.90 C10.10 D10.40C某杂货船在某一装载状态下的平均吃水为5.00m(TPC=24.0t/cm),因装货,平均吃水增为5.60m(TPC=25.0t/cm),则装货量为( )t。A2000.0 B1500.0 C1470.0 D1440.0D某轮平均吃水为4.7m(TPC=8.5t/cm),因卸货平均吃水变为4.2m(TPC=7.9t/cm),则卸货量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电力工程项目电力购销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电力设施定期检查与应急抢修合同
- 二零二五年城市公园门卫环境维护聘用合同
- 二零二五年海洋工程设备租赁担保服务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杭州公共设施装修合同样本
- 2025版汽车维修保养买卖合同规范文本
- 2025版劳动法实施背景下企业员工就业保障合同
- 202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招聘36人(第三批)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内蒙古财经大学招聘40人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黑龙江省一恒建设有限公司招聘13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沁水湾策划及发展建议报告
- 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意义
- 粮食仓储(粮库)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全套资料汇编(2019-2020新标准实施模板)
- 喜茶运营管理手册和员工操作管理手册
- 比亚迪汉DM-i说明书
- 心肾综合征及其临床处理
-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 2022年山东高考生物试卷真题及答案详解(精校版)
- GB/T 38936-2020高温渗碳轴承钢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知识精讲+高效课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 互通立交设计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