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和承天寺夜游复习资料.doc_第1页
桃花源记和承天寺夜游复习资料.doc_第2页
桃花源记和承天寺夜游复习资料.doc_第3页
桃花源记和承天寺夜游复习资料.doc_第4页
桃花源记和承天寺夜游复习资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篇:桃花源记 陶渊明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一、重点字词读音俨yn然 阡陌qin m 垂髫tio 诣y 间jin隔 问津jn 此中人语y云二.重点字词解释(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缘:沿着。(2)仿佛若有光。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类。(4)悉如外人。 悉:都。(5)具答之。 具:详尽,详细。(6)问今是何世。 世:朝代。(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具言:详细地说出。(8)皆叹惋。 惋:惊讶、惊奇。(9)便扶向路。扶:沿、顺着。 向:先前(10)及郡下,诣太守。 及:到。 诣:拜见。(11)处处志之。 志:做标记。 (12)欣然规往。 规:计划。(13)未果,寻病终。未果:没有实现。寻:随即,不久。(14)后遂无问津者。 津:渡口。(15)重点词:欲穷其林穷:穷尽。 具答之具:详尽。 悉如外人,全部、完全。(16)咸来问讯咸,都。 黄发(老人)垂髫(小孩),并怡然自乐,都。三.通假字便要还家。 “要”通“邀”,解释为:邀请。四.古今异义(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山穷水尽的地步。(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各种运输事业的总称。(3)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食物味道好。(4)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5)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充足,不够。阡陌交通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四通八达;今义:各种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虽与外人间隔 间隔(古义:隔离;今义:距离)外人(古义:特指桃花源外的人;今义:局外人)屋舍俨然 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 后遂无问津者 津(古义:渡口。问津指探访。今义:口液)说如此 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五一词多义 寻: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寻病终(副词“不久”) 舍:便舍船舍(sh),动词,舍弃。) 屋舍俨然舍(sh),名词,“房屋”) 中:中无杂树(“中间”) 晋太元中(“年间”) 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志: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 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做标记.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 之: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 处处志之(助词,起协调音节作用,无实意) 为:武陵人捕鱼为业(读wi,动词,作为) 不足为外人道也(读wi,介词,对,向) 遂:遂迷,不复得路(“最终”) 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向:寻向所志(原来) 眈眈相向(看) 得:便得一山(出现) 得其船(找到) 闻:鸡犬相闻(听见) 闻有此人(听说) 乃:见渔人,乃大惊(就) 乃不知有汉(竟然)六成语(1)世外桃源:与世隔绝,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后用此成语指虚构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方。(2)豁然开朗:豁然,开阔明亮的样子。形容有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 感觉明朗。(3)无人问津;津:渡口。没有人来问渡口。后用此成语比喻没有人过问受到冷遇。(4)落英缤纷;落英:落花。缤纷:繁多凌乱的样子。鲜花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七句子翻译(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渔人觉得这种景象非常奇怪,又继续往前走,想找到林子的尽头。(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土地平整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明净的水塘和桑树竹子之类。(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他们)自己说祖上为躲避秦朝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八文学常识1、url=桃花源记/url的作者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朝代)著名诗人。散文家。本文选自陶渊明集。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归园田居(其三)饮酒五柳先生传等2、文章知识:(1)线索:渔人(武陵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发现访问离开再寻,贯穿起来。(2)顺序:时间先后九内容理解(一)、理解背诵;(1)本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3)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5)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6)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7)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8)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内容理解)(1)描写桃花林优美景色的句子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描写桃花源内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表现桃源人精神风貌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4)表现桃源人热情好客的淳朴风尚的句子是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和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文章线索:渔人(武陵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发现访问离开再寻,贯穿起来。文章顺序:时间先后本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简答):生活幸福;民风淳朴。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从文章那些地方知道内容是虚构的:从“桃源世界”,结果“不复得路”,而后“无人问津”可知。虚构目的: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同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作品意义:尽管这种理想不可能实现,但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和向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设下悬念,使故事更加离奇“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世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为了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意愿。或:为了寄托美好理想,追求自由生活渔人离开桃源后,还写太守与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么?增添神秘色彩。暗示这是一个虚构的无法实现的理想世界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出了了哪几件事?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三件事:逢桃林;访桃源;寻桃源。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然想继续在桃源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不足为外人道也。 源中人生活安定,桃源人能安居乐业,桃源人能和睦相处。请用自己的话说出桃源人与渔人的交谈都涉及了哪些内容? (1)问渔人从哪里来(2)桃源人向渔人说明他们来桃源的原因。(3)桃源人向渔人询问外界的情况。(4)渔人向桃源人介绍外界情况。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例如:此人一一为俱言所闻,皆叹惋。 “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内容都没有具体体现,但读者都会结合文章可以想象到“具言”和“叹惋”的是桃花源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苦。桃花源这一理想社会的特点:(1)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社会安定。(2)人民安居乐业,和睦相处,平等自由。(3)化境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 十、中考原题链接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2.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2分)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离开桃花源时,他“”,但再来寻找时还是“”。3.从第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2);(3)。(3分).答:1、(渔人)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自己发现桃花源的)这番经历2.答:欲穷其林怡然自乐处处志之不复得路需要强调的是,你必须用原文四字短语填写请注意,每处都有双引号。如果因忽视双引号而丢分,你就是百里挑一了。3、这四个空并不难填,看来,今年的前几道题难度都不大,拉不开距离。提示:要从四个角度来考虑:一、环境方面(优美);二、物质方面(富足)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乐);四、能避乱,无战乱(没有压迫、剥削)。答三点即可。这道题是分点的,不要简单地答:幸福。4.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武陵人/捕鱼为业 B问/今是何世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后遂无问/津者5.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 B阡陌交通(互相通达)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6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4分)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译文: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文: 8作者在本文中描写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2分)答: 9、(1)本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简答):生活幸福;民风淳朴。(2)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3)从文章那些地方知道内容是虚构的:从桃源世界,结果不复得路,而后无人问津可知。(4)虚构目的: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同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5)作品意义:尽管这种理想不可能实现,但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和向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10、讨论、 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设下悬念,使故事更加离奇)(2)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世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为了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意愿。或:为了寄托美好理想,追求自由生活)(3)渔人离开桃源后,还写太守与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么?( 增添神秘色彩。暗示这是一个虚构的无法实现的理想世界)第二篇:记承天寺夜游一、文章内容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二、文学常识 1、作者: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学过他的文章(词)有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江城子 密州出猎浣溪沙。 三、重点词语解释1、念无与为乐者 念:考虑,想到 。2、怀民未寝寝:睡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只是 闲人:清闲的人 。4、相与步中庭 相与:共同,一起 步:散步(或:漫步 走 行走)。5、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形容水的清澈透明。6、月色入户 户:窗户。7、欣然起行 欣然:高兴的样子。行:走。8、解衣欲睡 解:脱、脱下 。9、水(月光)中藻、荇(水草,这里指竹子和柏树的影子)交横 。 四、理解性默写1、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主旨句)3、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户,无与为乐。 4、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描绘了一个空明澄,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五、重点语句翻译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和荇(水草)。或:庭院中的月光,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有像交错纵横的藻和荇似的水草,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枝叶在月光下的影子。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4、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月光照进窗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屋外。 六、课文内容理解 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浩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 *(1)旷达胸怀(2)贬谪悲凉。(3)人生感慨。(4)赏月喜悦;(5)漫步悠闲。3、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 * 记叙 描写 议论。 第一层:(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表达方式是叙述,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 第二层:(4句)观月赏景。(写景、描绘月夜庭中美景) 第三层:(最后3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议论,点出作者旷达乐观的襟怀)4、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或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5、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旷达(豁达)乐观的胸怀。6、“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 *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7、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 遂至承天寺。 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怀民亦未寝 。 理由:心境相同 欣赏趣味相同 。相与步于中庭。理由:关系亲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理由:志同道合 志趣相投 命运相同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苏轼才华横溢,素有大志,但不被朝廷重用仕途失意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旷达 。9、体会“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句的妙处。 *“积水空明”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写竹柏之影参差错杂。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清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意思对即可)七、开放性试题1、本文写作时,苏轼已被贬黄州。当时,他备受监视,近乎流放。揣摩文章最后一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赏月的欣喜;贬谪的悲凉;人身的感慨;被贬的无奈寂寞;虽屡遭贬谪,但仍乐观豁达。(至少说出两种情感,意思对即可)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 念无与为乐者 ( ) 庭下如积水空明 ( )3、翻译句子。3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3、.“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参考答案:1、. 高兴地 想 形容水的澄澈4、.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清闲的人罢了。3、.贬谪的悲凉 人生的感慨 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5、根据上下文,把原文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念无与( )为乐者6根据内容,可以把文段分为几个层次?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答:_。7文中画线语句能否去掉?为什么?答:_。参考答案:如积水空明 藻、荇交横 吾 吾 吾 可以分三个层次。第一层:记事,交代赏月散步的时间、原因;第二层:写景,写月下庭中景物;第三层:抒情,抒发面对月光、竹柏疏影的感触。 不能,因为这两句传递了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看到大自然的美的无穷愉悦,又有落寞孤寂,还有露出鄙视尘俗的自慰之情。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把洒问青天( ) (2)念无与为乐者( )2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A.不知天上宫阙 B.我欲乘风归去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相与步于中庭3.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3分)(1)请出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想对应的作品原句。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笔下柏影也。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仁途失意之时,甲表现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B.甲、乙两篇都写月,甲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乙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C.甲中的“婵娟”指月中的仙女;乙中的“闲人”指无所事事之人。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散文,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浪漫洒脱如行云流水,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5.仔细体会以上两篇作品的诗情文意,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2分) 参考答案:1、(1)端起洒杯 (2)考虑 或:想着2.B3.(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2)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4.(C)5.例: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为;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律。21、本文是一篇不足百字的抒情小品,作者,宋朝文学家、书画家、被喻为 之一。2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语语在文中的含义。 (1)相与步于中庭 (2)庭下如积水空明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4)念无与为乐者23、请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描写作者心理感受的句子,并说说它传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声。 24、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有“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慨,请在文中找出与此意义相近的一句,抄写在下面横线上。 25、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请分别以“奇趣”和“闲情”为尾词写一组不少于七言的对偶句。 奇趣, 闲情。 26、在我国文学史上,有很多诗人对月有独特的感受,借月抒发自己的感情,请举出两个这样的例子,注明出处和作者。 27、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句中的“闲人”两字,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8、“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你对这句话有怎样的理解? 29、此文为作者遭贬之后所作,作者此时心情应抑郁才对,可作者却“欣然起行”,不但措绘了月景,还自诩“闲人”。对于作者这种做法,你怎样看待?结合实际谈谈。 30、夏夜的海边,一白发苍苍的老者站在沙滩上,面对着茫茫大海陷入了沉思之中,老者在想些什么?请发挥你的想象写一段老者的内心独白. 答案: 21、苏轼;唐宋八大家。 22、前院 形容水的空无澄澈 清闲的人 考虑、想到 23、念无与为乐者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一方面,作者慨叹知音难觅。另一方面,作者当时虽贬,心情抑郁,但仍不失进取心,借以美景来排遣抑郁之情。 24、念无与为乐者。 25、将影作藻见 以水喻月抒 26、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27、从“闲人”二字可看出作者用惋惜无人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