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突破总复习 第8讲细胞呼吸课时作业(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突破总复习 第8讲细胞呼吸课时作业(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突破总复习 第8讲细胞呼吸课时作业(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突破总复习 第8讲细胞呼吸课时作业(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突破总复习 第8讲细胞呼吸 课时作业(含解析) 新人教版1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呼吸必须在酶的催化下进行b人体硬骨组织细胞也进行呼吸c酵母菌可以进行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d叶肉细胞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细胞呼吸解析:选d。细胞呼吸是生物活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并且生成atp的过程。当然也包括叶肉细胞,虽然叶肉细胞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可以释放出氧气,只是光合作用的速率大于细胞呼吸的速率,故表现出来的是放出氧气。2细胞需氧呼吸中,水作为反应物参与的过程是()a葡萄糖丙酮酸b丙酮酸二氧化碳和hch与o2结合生成水d丙酮酸乳酸答案:b3(2012浙江平湖中学月考)右图表示细胞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酶1、酶2和酶3依次分别存在于()a线粒体、线粒体和细胞溶胶b线粒体、细胞溶胶和线粒体c细胞溶胶、线粒体和细胞溶胶d细胞溶胶、细胞溶胶和线粒体解析:选c。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过程与场所以及识图分析能力。酶1、酶2和酶3控制的过程分别是需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需氧呼吸第二、三阶段和厌氧呼吸第二阶段,这三个过程发生的场所依次是细胞溶胶、线粒体和细胞溶胶。4线粒体中不含的酶是()aatp合成酶bdna聚合酶cdna解旋酶 d胰蛋白酶答案:d5下列过程中存在厌氧呼吸的是()a植物叶片在光下放出o2b动物细胞内的糖分解为h2o和co2c酵母细胞不产生乙醇的呼吸过程d苹果贮藏期间果肉积累酒精解析:选d。苹果贮藏期间果肉细胞产生了乙醇,说明进行了厌氧呼吸。6在密闭容器内,酵母菌利用葡萄糖产生乙醇,此过程不生成()aatp b乳酸c三碳化合物 dco2解析:选b。酵母菌厌氧呼吸不产生乳酸。在其产生乙醇的过程中,第一阶段生成丙酮酸(三碳化合物),第二阶段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在能量转移过程中生成atp。7下列关于人体内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比较,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只是需氧呼吸的产物b葡萄糖只能作为需氧呼吸分解的底物c还原氢只在需氧呼吸过程中产生d厌氧呼吸的两个阶段都能释放能量解析:选a。人体内需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厌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而不是乙醇和二氧化碳,故在人体内二氧化碳只是需氧呼吸的产物;无论需氧呼吸还是厌氧呼吸,通常都是利用葡萄糖作为反应底物;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都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在分解的过程中产生少量的还原氢,同时释放少量能量,因此还原氢在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过程中都能产生;厌氧呼吸只有第一阶段能释放少量能量,在第二阶段不能释放能量。8下列生理过程不受细胞内氧浓度影响的是()a神经递质的释放b肌肉不自主地战栗c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水d生长素向幼苗背光侧运输解析:选c。氧气浓度通过影响细胞呼吸影响能量供应,从而影响各种生命活动。神经递质的释放、肌肉收缩、生长素的运输都需要消耗能量。9正常生活的小麦不能完成“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反应场所或条件”是()a在线粒体中 b在叶肉细胞中c无氧条件下 d无光条件下解析:选a。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反应发生在需氧呼吸或厌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线粒体是进行需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但需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在细胞溶胶中完成,在线粒体中进行需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凡是能进行细胞呼吸的活细胞(如叶肉细胞)都可发生该反应。细胞呼吸与光照条件无关。10(2012宁波市效实中学质检)现有一瓶葡萄糖液,内置有适量酵母菌,经测定瓶中放出的co2的体积与吸收o2的体积比为54,这是因为()a有1/5的酵母菌在进行需氧呼吸b有4/7的酵母菌在进行需氧呼吸c有4/5的酵母菌在进行需氧呼吸d有3/7的酵母菌在进行需氧呼吸解析:选b。需氧呼吸吸收o2与放出的co2体积相等。酵母菌放出的co2的体积与吸收o2的体积比为54,说明需氧呼吸释放的co2占4/5,消耗葡萄糖4/51/6;厌氧呼吸释放的co2占1/5,消耗葡萄糖1/51/2。需氧呼吸消耗葡萄糖占消耗葡萄糖总量的比例是(4/51/6)(4/51/61/51/2)4/7,即有4/7的酵母菌在进行需氧呼吸。11在a、b、c、d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co2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下表。若底物是葡萄糖,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co2释放量o2吸收量a100b83c64d77a.a条件下,呼吸产物除co2外还有酒精和乳酸bb条件下,需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厌氧呼吸多cc条件下,厌氧呼吸最弱dd条件下,产生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解析:选d。植物种子萌发时进行细胞呼吸,通过上边的表格可以看出,当氧气浓度为零时,仍有二氧化碳释放,说明此时种子进行厌氧呼吸,既然有二氧化碳产生,则另一种产物就是酒精,而不是乳酸;当氧气浓度为3时,需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是3,细胞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为8,则厌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为835,则需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为0.5,厌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是2.5,很显然是厌氧呼吸强;当处于d状态时,厌氧呼吸消失,此时只进行需氧呼吸,且需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是在线粒体基质中产生的。12(2012杭州学军中学月考)如图是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类型的装置,下面叙述错误的是()a假设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液滴不动,说明酵母菌只进行需氧呼吸b假设装置一中的液滴不移动,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只进行厌氧呼吸c假设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既进行需氧呼吸又进行厌氧呼吸d假设装置一、二中的液滴均不移动,说明酵母菌只进行需氧呼吸或只进行厌氧呼吸解析:选d。装置一中因为有naoh溶液,细胞呼吸释放的co2被吸收,因此红色液滴的移动距离代表氧气的消耗量。装置二中的清水不能吸收细胞呼吸释放的co2,因此红色液滴的移动距离代表释放的co2量与o2的消耗量的差值。酵母菌需氧呼吸消耗的o2量与释放的co2量相等,厌氧呼吸不消耗o2,但产生co2。因此装置一中的液滴只能左移或不动,不动则只进行厌氧呼吸,若左移,必然存在需氧呼吸。若装置二中的液滴不动,说明酵母菌只进行需氧呼吸。若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则是产生的co2量大于消耗的氧气量,这说明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都存在。但当装置一、二中的液滴均不移动时,只能说明一个情况:酵母菌已死亡。1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下图1所示实验装置探究酵母菌能否进行厌氧呼吸,操作如下:配制5%的葡萄糖溶液20 ml,经煮沸冷却后注入装置中的广口瓶中,向瓶中加入适量的酵母菌培养液,最后以石蜡油封住瓶中液面。连接广口瓶与装有btb溶液的试管,将装置置于适宜条件下,观察btb溶液颜色及培养液的温度变化。(注:btb溶液在co2浓度为0.03%时呈红色,当co2浓度大于0.03%时呈黄色,小于0.03%时呈紫色)请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小组首先将干酵母加入20 ml 5%的葡萄糖溶液中进行活化培养,图2是酵母菌活化过程中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实验中最好选择图中_点时的酵母菌作为实验材料,主要原因是_。(2)实验中将葡萄糖溶液进行煮沸的目的是_和_。(3)为了排除环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还应该设计对照实验,对照实验与上述实验的主要区别是_。(4)经过一段时间后,对照实验中的btb溶液仍然保持红色,实验组中的btb溶液颜色变化情况为_,为了进一步确认酵母菌进行了厌氧呼吸,还须检测培养液中是否有_产生。解析:(1)分析图2,可以推知,酵母菌种群在b点时繁殖的速度最快,且细胞内新陈代谢旺盛,故选择b点时的酵母菌作为实验材料最好。(2)实验中将葡萄糖溶液进行煮沸的目的是杀灭葡萄糖溶液中的细菌等微生物,以及去除葡萄糖溶液中的空气,以防影响实验效果。(3)为增加实验的可信度,可增加对照组,其装置与图1相同,但在广口瓶中不加酵母菌或加入加热杀死的等量的酵母菌代替活酵母菌。(4)实验组由于产生了co2,故溶液中的co2浓度增加,根据题干中的信息,这时btb溶液颜色应呈黄色。由于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都能产生co2,故还需鉴定酒精产生的情况。答案:(1)b此时酵母菌繁殖速度快,代谢旺盛(2)去除溶液中的空气杀灭溶液中的微生物(3)以加热杀死的等量酵母菌代替活酵母菌或广口瓶中不加酵母菌(4)红色转为黄色酒精14(2012诸暨中学质检)菠菜中含有大量的抗氧化剂,具有抗衰老、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既能激活大脑功能,又可增强青春活力,有助于防止大脑的老化,防止老年痴呆症。菠菜细胞内的线粒体是细胞呼吸和物质氧化的中心,是机体产生atp的重要场所,85%左右的atp均产生于此。如图是对菠菜根在不同o2浓度下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变化曲线图,请分析回答:(1)外界o2浓度在5%15%时,该器官的细胞呼吸方式是_。你作出这种判断的理由是_。(2)该器官co2的释放量与o2的吸收量两条曲线在b点相交后重合为一条曲线,这表明该器官在b点的细胞呼吸方式是_,你作出这种判断的理由是_。(3)当外界o2浓度为10%时,该器官co2释放量的相对值为0.6,而o2的吸收量的相对值为0.4。此时,厌氧呼吸co2释放量的相对值相当于需氧呼吸的_倍;消耗葡萄糖的相对值相当于需氧呼吸的_倍。答案:(1)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此时co2释放量大于o2吸收量(2)需氧呼吸此时co2释放量等于o2吸收量(3)0.51.515课题小组同学为了确定细胞需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的场所,进行了如下探究:作出假设:需氧呼吸第二阶段只发生在线粒体中,不能在细胞溶胶中完成。实验过程:实验结果:1号和2号试管中均检测到co2(与预测结果不相符)。请分析回答:(1)分析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相符合的原因及改进措施。原因:_。改进措施:_。(2)实验步骤依据的原理是_。(3)经同学们的分析及对实验个别步骤作出的恰当修改,重新实验,大家都获得了与预期结果相符合的实验结果。最后,老师又提出一个新问题:“假如该实验时间过长,空气中的co2溶入样本中的量足以被检测剂检测出,为了提高实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