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阳师范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华兹华斯的自然观作 者 刘艳沙 系 (院) 外国语学院 专 业 英 语 年 级 2013 级本科 学 号 090401100 指导教师 晁宏晏 论文成绩 日 期 2013年05月 学生诚信承诺书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他人已经发表或已经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安阳师范学院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所有合作者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签名: 日期: 论文使用授权说明本人了解安阳师范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读;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华兹华斯的自然观刘艳沙(安阳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 河南 安阳 455000)摘 要:华兹华斯是19 世纪英国诗坛的一颗巨星,19 世纪英国浪漫主义的主要奠基者。他对自然的关注成为他作品中不变的主题之一。自然在他的笔下皆神圣而美丽。本文将从社会背景、个人经历、哲学思潮的影响等方面分别剖析其自然观形成的原因,并通过对其相关作品的赏析解读其独特的自然观。关键字: 华兹华斯;自然观;创新;局限一、引言华兹华斯是19 世纪英国诗坛的一颗巨星,19 世纪英国浪漫主义的主要奠基者。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开一代诗风,成为英国文学史上继莎士比亚和弥尔顿之后当之无愧的文学巨匠。1796年至1807年是华兹华斯的创作高峰期,有大量优秀作品问世,其中,1798年他与柯勒律治合著的诗集抒情歌谣集的出版成为英国浪漫主义的开端,也是他个人的一项伟大成就。之后,他在抒情歌谣集第二版序言中发表了一些新颖而独到的见解,如“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它起源于在平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刘洊波,2010)自此,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掀开了新的篇章。然而,在这伟大的十年间,华兹华斯却经历了一次精神危机。得知法国革命爆发,他怀着极大的热情去了法国,还爱上了一个法国姑娘,但不久拿破仑称帝,英法两国相互宣战,诗人献身法国革命的雄心壮志付之东流。对法国革命的失望,对都市文明的厌倦以及对人生坎坷的感怀使华兹华斯将目光转向大自然,以期寻求寄托和慰藉。他笔下的自然神圣、永恒、美丽。但是,若仅仅这样定位华兹华斯的自然观未免太过简单。诗人几乎用自己全部的诗作展示了一个中心主题讴歌自然和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二、影响华兹华斯自然观的因素(一)人生经历 华兹华斯有过短暂却欢乐的幸福童年。在故乡的青山上,他和妹妹多萝茜一起追逐嬉戏。然而,就在他忘情地游玩于青山绿水之中,流连忘返的时刻,母亲和父亲先后抛下他离开了人世,无依无靠的他不得不投奔亲戚。尽管如此,这段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对他以后的人生和创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他的诗作里充满着对童年美好时光的回忆。 17871791年他就读于剑桥大学。在这期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了,诗人热情洋溢地投入了这场革命。他曾两度去法国,但不久因为经济原因被召回。没过多久,英法两国交战,他的革命梦想彻底破灭。失意后的华兹华斯隐居于风光秀丽的湖区,开始从自然那里获得慰藉和启发。尽管华兹华斯早年成名,晚年却鲜有佳作。他曾一度因亲近政治而脱离自然,而后虽重归自然,但时光流逝,韶华不再,思想渐渐趋于保守。但是,可以肯定地说,华兹华斯对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有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独特的自然观影响了很多后来者。(二)政治、历史、文化背景华兹华斯生活于18世纪末,此时的西方充满了革命的时代气氛。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和英国的工业革命轰轰烈烈地展开了。诗人积极投入法国大革命,希望有所作为。但随后法国革命失败了,他渐渐地从“人的世界”转向了“自然的世界”,并且开始逐渐接受以卢梭为代表的精神方面的革命宣传。卢梭的“自然神”、“自然人”的观点对华兹华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华兹华斯开始试图寻求一种拯救人类灵魂的神秘力量。这种“堕落与拯救”的思想态度表现在他以“自然”为主题的诗歌中,从而形成了华兹华斯独特的“自然观”。在华兹华斯之前,英国的诗人未能正确的认识自然、把握自然,自然被认为洪水猛兽。但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开始发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不止表现在物质层面上,更表现在精神层面上,人们渐渐开始由畏惧自然变化到开始欣赏自然,不断地探讨人与自然地关系。这也是当时华兹华斯所处的时代的思想潮流。(三)性格华兹华斯独特自然观的形成与其性格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个人的性格特征来看,华兹华斯从小就孤独而敏感,他特别喜欢湖水的平静和山谷中白雾的飘动。他对一年四季英国自然界的各种变化都有亲切的理解,他天生就知道仔细地去观察、感受和思考周围的一切。湖区的自然美景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最喜欢做的就是在静静地星空下,散步在湖区,这对他后来的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是这种敏感与孤独的融合很早就将华兹华斯引向了大自然,使他对大自然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致使其成为沉思自然最深刻的诗人。三、华兹华斯独特的自然观(一)大自然拥有独特的美在华兹华斯的笔下,自然的美可以简单地让人心醉神迷,也可以成为心灵的化妆师和医治心灵创伤的良药。不仅如此,在自然诗中,诗人或追求已逝的天真快乐的童年,或面对自然思考人生,审视社会,或表现自己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或将自己融入自然,达到物我交融的境界。这就使华兹华斯笔下的自然不仅摆脱了单调,而且充满情趣和哲理。1纯真之美在诗人的眼中,自然美景仍然可能美得让人无法描绘,但人可以从中领悟到很多东西。在布谷鸟中,诗人给人们讲述了一个他孩童时期追求布谷的故事。在一片青翠碧绿中, 行踪神秘、啼声忽远忽近的布谷鸟给天真的童年带来无限欢乐和遐想。当成年的诗人再次听到布谷的啼声,那美好的童年时光,那简单爽朗的感觉又回来了:如今我还能谛听到你的婉啼,还能躺在原野上谛听着,直到重新唤起那金色的时光。(杨德豫,1996)诗人欣赏自然美的同时期望能从中得到一种美好的回忆。一只普通的布谷鸟勾起了他对童年无尽的恋念和赞美。2宁静之美华兹华斯在其自然诗中还表达了希望远离喧嚣都市的愿望。在他看来,一块不曾被现代工业文明浸染的“净土”,便是人类最理想的栖息地,此乃诗人所崇尚的返归质朴,自然之美。这种自然之美往往可以丰富人类的情感,净化人类的思想,纯洁人类的感情, 构筑人类灵魂的激情。丁登寺杂咏是抒情歌谣集中最优美的诗。诗人于1793年曾独游了风景怡人的丁登寺,五年后同妹妹多萝茜故地重游,自有一番感慨: 五年已过去;五个夏天,还有五个漫长的冬天;我再次听到这些水从山间的泉眼中潺潺流出。我又一次望见这些悬崖峭壁在野外幽寂的环境中唤起更为幽暗的思绪,并将这美景与宁静的天空交织一体。(杨德豫,1996)这是一幅宁静优美的自然画卷。这种自然之美中常常蕴含着纯真、美丽、追求、理想、天性和人情,一扫都市生活的喧嚣、浮华、世故、残酷和无情。在精神与自然互相交融的美好时刻,诗人时而心旷神怡,时而感到茫然惆怅,但更多的时候,他则以平静的目光观察社会,审视人生,不时流露出追求崇高理想信念和向往理想境界的心态。3.抚慰心灵之美华兹华斯自然美的另一大特点表现在其对人类心灵创伤的治疗。这一点在他对水仙花的描绘和咏叹中得到完美的体现:因为时常,每当我躺在床上,在空漠或者沉思的情绪里,它们便向着那身中的眼睛闪亮寂寞时幸福从中泛起;于是我心里充满了喜悦,就随着水仙一同跳跃。(杨德豫,1996)可以看出,自然美的意象可以幻化成一粒药片净化烦闷和寂寞的心灵治疗历久的伤痛。水仙花使诗人如痴如醉,不仅仅因为它表面的美丽,更源于这种美好的东西带给是人的关于美的无限联想。诗人不仅仅从自然中获取了创作的灵感、想象和激情,而且还从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谛,透视出生活的本质,揭示了永恒的真理。(二)大自然与平民、儿童和谐相处在英国文学史上,华兹华斯是最典型的平民歌咏者。他常把自然与下层人民生活联系在一起,穷人常被赋予一种品质或才能,从中体现出他们的自然本性。他认为,下层人民与自然离得最近,因而他们身上拥有更多的人性。譬如在西蒙李这首诗里,诗人描写了一个年老的猎人年轻时跃马如风、箭步如飞,狩猎的技艺超群绝伦, 而在和诗人相遇时已经十分虚弱,正在吃力地挖一棵已经腐朽的树根,却迟迟难以刨断。“你已十分劳累,西蒙李,请把家伙给我。 我对他说。听到我的话,他十分欣喜,立刻接受了我建议的帮助。我刨了一下,仅仅是一下,就把那纠缠着的树根刨断。这可怜的老汉却为了刨它,徒劳地耗费了那么长时间。他的眼眶里,充满了热泪,仿佛是感激和赞美,顿时涌出了他的心底” (杨德豫,1996) 华兹华斯笔下的这些人物虽然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 经历着生活带给他们的万般艰辛和痛苦, 但在他们的身上却保存着完美的神性 淳朴、善良的人性( 人的自然本性)。这些人远离喧闹的都市,生活于自然之中, 与大自然的交往是面对面的、直接的、不需要任何的中介,他们与大自然表现的是坦荡的“我你”的关系。对于儿童,华兹华斯也有独特的见解。他认为,大自然是人类与自然的纽带。人与自然同从上帝这一源头涌出,人在出生之前就有灵魂,而且是在天国中领受了上帝的圣恩,对于人来说,那是一种至圣完美的“前存在”(即未被污染的自然),就人的一生而言,儿童离灵魂的“前存在”最近,因而也就更有灵魂和智慧,故有“儿童是成年人之父”的新理念。(三)大自然对人类具有启迪作用亲历过法国大革命,又亲眼目睹了18世纪的工业革命的华兹华斯希望从大自然那里找到安世济民之道。他相信拯救人类灵魂需要一种神秘力量,这种神秘力量蕴藏于大自然中。这种“自然观”是诗人对信仰的一种超越和升华,它即是一种超越人的知识性用以制约人类的为所欲为的本能的权威,又是情感与理性的相互平衡、融合。1有序、稳定与人类世界的激烈动荡相比,大自然却是如此的有序、稳定,它的美就像是活的有机体。当18 世纪的革命思潮席卷全欧洲之时,人们普遍地感到惶恐不安,似乎一切都在解体之中,一切都变得不确定,人类的生活因此而失去了理性、标准、和判断。此时,大自然却以其永恒不变的范式为人类提供了一种理性的象征。人类作为生命本体的存在,时时昭示着自身的强大,彰显着无限的欲望;人类在演绎着无限权威的同时,也演绎出了自身的悲剧。华兹华斯希望通过描写人性自然和和谐自然向人们传达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理念。毕竟物欲没有尽头,但物并非无限。2敬畏生命华兹华斯还把敬畏生命和道德关爱从人类社会扩大到了动物界乃至一切生物界。在诗歌鹿跳泉中,他描述了鹿在生命危急关头表现出的各种强烈情感。当它被猎人追赶,逃生无望而不得不从陡峭的悬崖绝顶冒着生命危险做出跳跃落到水边时,它是多么绝望!当它躺在泉边发出最后的呻吟时,它是多么地痛苦!通过描写自然中的生命情感,让人反思人类自己:人在怎样对待人?(四)华兹华斯“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华兹华斯在他的诗歌中追忆自然山水美好形象时,他在感受着崇高的思想和雄浑的融合、智心和景物的活泼交往,从而得出自然是整个道德存在和灵魂的“保姆、导师、家长”: 我深为欣慰,能从自然中,也从感官的语言中,找到我纯真信念的牢固信托,认出我心灵的乳母、导师、家长,我全部精神生活的灵魂。(杨德豫,1996)从这些诗句可以看出,华兹华斯将自己对宇宙人生的感悟和思考融注进诗句,使诗篇超出了一般田园山水诗的规范,而带有极强的哲学意味。在他眼中,自然充满了灵性,人也是其中的一份子;人的灵性来自自然,人与自然为一体:人若叛离自然,人的灵性会减弱或消失。他同时认为,现代文明埋葬了人的灵性,人重归自然才能得到和谐与永恒。这是华兹华斯眼中的“天人合一”,一种可以不断发展变化的矛盾统一体。相对而言,中国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更强调人作为一个小宇宙与世界宇宙整体相连,互相感应,相交相契。对于中国诗歌,后来的诗人,文学理论家经过进一步的总结,陆续提出新的观点,即:中国的诗歌功能在于言志、抒情和叙事。于是,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以描写自然而著称的英国诗人华兹华斯在中国遭受冷遇甚或误解。中国的传统文化顽强的把西方文化中的“堕落与拯救”的主题改换成了“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被转换为是寄情山水;定居湖畔自然成了对现实斗争的逃避,定居成了隐居;对自然的神情体悟和哲理思考被等同于山水诗,这就使得哲理的、沉思的华兹华斯变得简单而平面。四、华兹华斯自然观的创新与局限(一)创新作为一个描写自然的诗人,华兹华斯在某些方面可能并不出彩,甚或有些保守,然而在另一些方面他确实有所创新。华兹华斯在自己的诗歌中引入了生态自然观的思想。英国利物浦大学著名生态批评学者乔纳森贝特认为,华兹华斯是人类第一个真正的生态诗人,当人们正在为改变环境做出努力时,华兹华斯已走在了大家的前面。贝特指出:“华兹华斯诗歌里对自然神性的尊重,实际上也是一种生态伦理,在价值标准严重迷失的今天一定要加以重新肯定。”华兹华斯的序曲第八章“追忆爱自然通向爱人类”是诗人热爱自然、回归自然最终实现人性本真的回归,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一生态伦理思想的最佳表达。(二)局限华兹华斯自然观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他对自然“邪恶”的看法。诗人华兹华斯是属于当时那个时代的,他从未意识到自然可能有不好、不仁慈的一面。例如,他确实在序曲等作品中提到他童年时期的危险、甚或恐怖的经历。有一次在索尔兹伯里平原,当他做了不好的事情,如杀死一只鸟或偷了一支小船时,他感受到了自然的愤怒和谴责,即使在那种情境中,他仍把自然看成他父母的代理人,正在因行为不端而质问他,换句话说,自然表现出不满是为了启发教育,而不是要做什么邪恶的事情。自然能作恶的事实都是后来才出现的,如丁尼生关于自然有“红牙利爪”的思想,狄金森在她的诗歌显然地并无伴随惊讶中对冷漠的上帝统治的残暴宇宙的描述,或者弗罗斯特那令人恐惧的“指令”等。另一个困扰华兹华斯的问题是:现实中的人类已走得太远,无法真正回归自然。尽管华兹华斯将自然描绘得近似人间天堂,人只有重归自然才能找回自我和生存的价值,但他笔下的人物却大多是贫穷和无助的自然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代价是脱离社会,因而不断遭受贫穷和痛苦。这是一个矛盾。一方面华兹华斯不断探索自然的奥秘,另一方面却对残酷的现实显得无奈。在改变人类文明走向的道路问题上,华兹华斯看不到光明和清晰的途径。五、结语华兹华斯笔下的自然是美丽、深刻而和谐的。华兹华斯终其一生都在用诗歌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正如阿诺德对文学所下的论断一样,文学的最终目的乃是“一种对生活的批评”,对大自然和对诗歌的兴趣也就是对人生和社会的兴趣。当然,华兹华斯的自然观仍有诸多局限,但这并不影响人们对他的成就的赞叹和高度评价:他写出了那个时代最好的诗歌,他的思想理论深深地影响了无数的后来者,他仍是他那个时代最杰出的诗人。参考文献1 杨德豫.华兹华斯抒情诗选M.长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1996.2 李赋宁.英国文学论述文集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3 石璞.欧美文学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4 常耀信.英国文学简史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5 王佐良.英国文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6 苏文菁.华兹华斯诗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7 于风梧.卢梭思想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8 刘洊波.英国文学史概述及作品选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Wordswor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进程管理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物理作业41题库及答案
- 江西省九江市重点中学2025年高三数学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
- 闫玉荣洗涤式自体血回输的临床应用
- 线性代数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湖北恩施州来凤县民族幼儿园第三方派遣人员招聘11人备考练习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江西赣州全南县招聘1人备考练习题库及答案解析
- 物流运输实务讲课文档
- 祭奠英烈宣传课件
- 苏州大宗相关知识培训课件
- 迷彩九月+启航青春+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军训动员主题班会
- 2025年暑期教师研修心得-研修蓄力笃行致远
- 2025秋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2025年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实施能力考试(气象事业单位)高频错题及答案
- 2024年陕西事业单位联考A类综合应用能力试题及答案
- 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教师岗试题含答案分析
- 公共基础知识试题(附答案)
-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6.1《电压》听评课记录
- TCCEAS001-2022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计价规范
- 大学普通化学-课件文档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