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圆筒式高压线圈绕制.doc_第1页
多层圆筒式高压线圈绕制.doc_第2页
多层圆筒式高压线圈绕制.doc_第3页
多层圆筒式高压线圈绕制.doc_第4页
多层圆筒式高压线圈绕制.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repared 编制S11(13)作业指导书No. 编 号QEI-21Reviewed 审核Rev. no. 版本号B/0Approved 批准多层圆筒式高压线圈绕制Rep. no. 替 代A/2Date 日期Page 页 号1/5修 改 记 录文件中修改处所属行前面应加上更改标记( )日 期版本号页 号修改内容1 适用范围1.1 本工艺适用于电压等级35kV及以下油浸式配电变压器的多层圆筒式高压线圈的绕制。1.2 其它类似结构的线圈绕制也可参照执行。2 设备、工模具及量具2.1 设备:高压绕线机(GZR-3型)、空压机、行车及配套吊具。2.2 工模器具:绕线模、8钢丝钳、剪刀、8细齿平锉、H01-6射吸式焊炬、 45橡胶锤、 65木槌、细砂皮纸、干净布块、5010300mm层压木板、内六角扳手、记号笔、美工刀、活动扳手(4、10、18)、O型柔性吊带( 20mm1T3M) 、导线焊接台。2.3 量具:25mm千分尺,300mm钢直尺,500mm卡规,3.5m钢卷尺等。3 材料准备氧气、乙炔、玻纤胶带、纸板、点胶纸、绝缘端圈、皱纹纸、收缩带、填充条、银铜焊条(含Ag量为5%)、木砂纸(100目)、油道、绝缘纸管、0.5mm纸板。4 作业准备4.1 操作者必须熟练掌握QEO-03GZR-3型高压绕线机操作规程和QEI-03、QEI-04(高压绕线作业指导书)。4.2 仔细看清图纸,明确技术要求和操作手法,如有不清楚之处应立即向本班组长汇报,经研究解决后才能进行以下操作。4.3 检查高压绕线机各部件、气体装置状况是否完好,定期添加润滑油,如发现故障应立即汇报本班组长,经维修人员修好后才能进行以下操作。4.4 将整盘导线用行车吊放在指定位置,开启设备的涨紧装置(圆导线无需开启张紧装置)。同样将层间绝缘纸放到绕线机下部的搁架上,开启设备的涨紧装置.4.5 导线的规格应符合产品图纸及材料标准的规定,存放要保持干燥清洁,有遮盖。4.6 领取合格的线圈、导线以及绝缘件,复查其尺寸符合图纸及标准。5 作业过程5.1 操作流程:低压线圈上车高压起头引线制作导线与层间绝缘绕制出头引线制作固定主绝缘绕制线圈下车检查线圈5.2 操作过程:No. 编 号QEI-21S11(13)作业指导书Rep. no. 替 代A/2Rev.no. 版本号B/0多层圆筒式高压线圈绕制Page 页 号2/5 5.2.1 首先应将合格的低压线圈装到高压绕线机的转轴上,并用卡箍固定。(如图1) 图(1)5.2.2 在高压引线出头侧放置0.5mm纸板,宽度为60mm,长度与线圈轴向长度一致,并用玻纤胶带固定。(如图2)图(2)5.2.3 把导线的起绕端由线盘拉出,按图纸的要求绕向及引线出头的长度,将导线双折引出后弯成90角后(扁导线只需单根导线弯折引出),如图3在引线折弯根部用皱纹纸半叠一层包扎,然后套上绝缘纸管,并用玻纤胶带固定。 图(3)5.2.4 如果是圆导线需将套好的引线出头用一张的0.5mm纸板(尺寸与5.2.2相同)按图4所示盖住引线,并用玻纤胶带固定。(扁导线不用在引线上加盖纸板)5.2.5 放置引线出头端的端绝缘,并固定端绝缘的起始端。开启绕线机,使端绝缘随导线一同绕制至第一匝末,将端绝缘收尾端固定。图(4)No. 编 号QEI-21 S11(13)作业指导书Rep. no. 替代 A/2Rev.no. 版本号B/0多层圆筒式高压线圈绕制Page 页号3/55.2.6 继续绕制第一层高压线圈,边绕边用橡胶锤将每匝导线沿轴向敲紧,第一层线匝必须紧密排列。当第一层绕到最后2匝时,用与起始端相同的方法固定线圈另一端的端绝缘。注意:每次放置端绝缘的厚度必须达到技术图纸的要求。5.2.7 如图5所示绕制导线至升层处时,按图纸要求沿轴向居中放置层间绝缘,且两侧不得超出端绝缘。当层间绝缘张数超过2张时,各层之间要相互错开,端头错开1015mm。图(5)5.2.8 继续绕至线圈,每层线圈从起始绕至23匝时,按图纸要求放置起始端的端圈,并用玻纤胶带固定。5.2.9 绕制导线至需放置油道处时,按图纸要求先居中放置层间绝缘,绕制半圈,放置油道(油道撑条向下放置),再继续绕制半圈,放置另一油道,然后继续绕制导线。(如图6)注意:确保端圈与油道紧贴线圈,不能出现较大缝隙。图(6)5.2.10 在绕制过程中,要适度拉紧导线,边绕边用橡胶锤将每匝导线沿轴向敲紧。每隔35层用木块垫在线圈辐向平面并用木槌进行敲击,确保线圈辐向线匝紧实。5.2.11若线圈某层抽头处在始(末)匝时,在绕至线圈抽头约末二十匝(扁导线34匝)前,需在线圈长轴方向需放置布带,用来收紧线圈(见图7)。 图(7)5.2.12 继续绕至线圈,直至图纸要求的引线出头处为止,线圈的抽头线的引出方式全部采用轴向双折引出。引出时,根据引线长度要求用记号笔标记后双折引出,并用玻纤胶带包扎固定,再用皱纹纸包扎23层,套上绝缘纸管,然后在引线弯头下面垫一张0.25mm点胶纸,绕制一匝,然后在弯头上再加盖一张0.25mm点胶纸,继续绕制线圈。(如图8)注意: 扁导线抽头线引出方式需剪断导线后双折引出。 图(8) No. 编 号QEI-21S11(13)作业指导书Rep. no. 替代A/2Rev.no. 版本号B/0多层圆筒式高压线圈绕制Page 页号4/55.2.13 当导线绕制线圈内侧时,若第一层和次外层有不满匝处,需用适当的填充条将不满处填平。(目前仅针对100kVA线圈)5.2.14 对于最末端抽出头,参照5.2.35.2.4相关步骤。5.2.15 按图纸要求对已绕制完毕的线圈外包主绝缘点胶纸,用玻纤胶带固定收尾搭接处,并做好引线的出头标记。(如图9) 图(9)5.2.16线圈主绝缘绕完后,再用收缩带半叠绕12层(端部可略多绕1 层),并在线圈圆弧侧中部扣入填写齐全的线圈标签(工作令号、型号、导线规格、操作者、日期),在收尾处用白乳胶将其粘牢。(如图10)图(10)5.2.17 按图11所示,在包绕好的线圈外表面用记号笔标记线圈型号及相序。 图(11)5.2.18按图12所示,从绕线机上卸下线圈,将其放置在线圈托盘上面。 图(12)No. 编 号QEI-21S11(13)作业指导书Rep. no. 替代A/2Rev.no. 版本号B/0多层圆筒式高压线圈绕制Page 页号5/55.2.19 按图纸、工艺规范和质量标准检测线圈内、外径及轴向高度,检测匝数,做好记录并在流转卡上填写出头匝数,经自、专检合格签字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6 过程检查6.1 检查导线外观,确保表面光洁、无毛刺、无落漆现象。6.2 绕制过程中导线的线径须测量三次,测量方法如下:6.2.1 在绕制前须用25mm千分尺测量导线线径,并如实记录绕制导线的线规;6.2.2 在绕制过程中须对正在绕制的导线进行第二次测量线规,并与第一次测量数据进行比较;6.2.3 在绕制接近收尾抽头处时,第三次对导线进行线规测量,并比较三次测量数据,取平均值将其记录在线圈流转卡上。6.3 检查绕制过程中导线的涨紧力,方法如下:6.3.1 由于圆导线的线规较小,因此在绕制时一般不启用设备上的压力表(涨紧力),故在绕制前,绕制过程中、绕制结束时分三次对导线进行涨紧力检查。6.3.2 检查时用手对导线进行横向拉几下,检查导线涨力是否适当,确保在绕制时导线既不因涨力太大而变细,又能保证绕制不致太松,发生线包绕不紧的现象。6.4 检查线圈的长轴、短轴及轴向尺寸公差是否符合质量标准。6.5 检查高压各引线抽头的标记是否正确。6.6 检查高压各引线抽头的皱纹纸管长度是否一致。检查线圈外观是否整洁、有无破损。7 注意事项7.1 绕制线圈需用的绝缘件在下班时尚未用完,要仍旧放进保温室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