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的鸭蛋.docx_第1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的鸭蛋.docx_第2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的鸭蛋.docx_第3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的鸭蛋.docx_第4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的鸭蛋.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端午的鸭蛋公开课教案授课人:王慧 班级:八(6)班 时间: 2017.05.26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2、合作探究,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感情。 3、品味语言,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4、了解中华传统节日,提倡保护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1、合作探究,深入文章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感情。 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品味语言,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 朗读法、交流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下面我给大家一首诗 屈子冤魂终古在, 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 醉讽离骚不解愁。 -边贡 1 请你们猜猜这首诗写的是哪一节日?来历如何? 明确:端午节,屈子即屈原,遗俗指的是端午节 2问:你知道端午节有哪些风俗吗?在你的记忆当中,端午有什么让你回味无穷的东西吗?(挂艾 草,插菖蒲,喝雄黄酒,吃棕子,吃蛋) ,出示端午习俗图片。 3很好,我们今天来学习的一篇回忆性文章也是关于端午的。这篇文章是汪曾祺先生写自己过端午 的一片回忆性的散文。 二、 自主学习-走近作者 汪曾祺(19201997) ,江苏高邮人,作家。文风闲适自由,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 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代表作有小说受戒 大淖 no 记事散文集蒲桥集等。 三、 自主学习-检测字词开火车读下列字词。遇到读错的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帮忙纠正。 四、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 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2、 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思考:你觉得这篇课文写了哪几方面内容?分别用小标题概括。明确:端午风俗(1);家乡鸭蛋(2、3)端午鸭蛋(4、5、6)五、合作探究-走进文本1、朗读课文第一部分。文章开头介绍了端午节的哪些习俗?作用是什么?明确: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2、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放黄烟子那段体现了作者闲适自由的语言风格)六 、课堂小结这篇民俗散文,以闲适自由,平淡有味的语言介绍了家乡高邮的端午风俗,表现了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热爱之情七、课堂检测听写字词。见课后“读一读、写一写”。【板书设计】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热爱生活的人端午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 (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第二课时【课时目标】 1、合作探究,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感情。 2、品味语言,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3、了解中华传统节日,提倡保护传统文化。【复习导入】1、课文写了哪几方面内容?2、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答案详见第一课时。【自主学习】朗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下列问题:1、高邮的鸭蛋口感怎么样?为什么这么好吃?2、他人是怎么评价高邮的鸭蛋的?作者呢?师点拨: 高邮的鸭蛋质细而油多。品析语句:“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冒出来了”。拟声词“吱”,“冒”用得妙,体现油多的特点。语言平淡而有味。原因:示例:这是与众不同的鸭蛋,因为“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 名声远播 居然让苏南,浙江的人因此对你肃然起敬。 与众不同 居然可以成批成批输出双黄鸭蛋 令人惊喜 切开之后,圆圆的两个黄,竟然如此让人惊喜不已。 历史悠久( “老品牌”“老字号” ) 连 200 多年前的随园食单小菜单就有了记载 、 质细而油多 居然让人如此让人垂涎欲滴。 吃法多样 除了“可以带壳切开吃” “可以用筷子挖着吃” “竟然可以和豆腐炒着吃 色彩鲜艳 蛋壳是淡青色的,蛋白是白色的,蛋黄是红色的。 【合作探究】朗读课文第三部分。1、作者讲了端午的鸭蛋哪几件事? 过程是怎样的? 2、作者仅仅是在写鸭蛋吗? 1、挑鸭蛋装鸭蛋挂鸭蛋吃鸭蛋玩鸭蛋 (引出问题文章结尾为什么要要引用囊萤映雪的故事,是否离题太远?闲适自由的语言风格) 2、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本文的语言特色 1、口语色彩浓厚 2、古汉语的点缀使文章多了书卷气,增添了典雅之美 3、善于运用语言“造型” 4、淡淡的幽默 【课堂小结 】家乡的鸭蛋是与众不同的,声名远播的,历史悠久的,吃法多样的,美味可口的,色彩鲜艳的 一提起家乡的鸭蛋,作者就用那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诉说内心的赞美和自豪。这种赞美,这种自豪都缘于作者那浓浓的思乡之情,缘于那深深的故乡情结吧。 【拓展延伸】 1、 你知道这些传统节日吗?我们该如何对待它们? 保护传统节日,珍视传统文化!2、 欣赏汪曾祺的葡萄月令,品味作者平淡有味、幽默有趣、闲适自由的语言特色。葡萄喝起水来是惊人的。它真是在喝哎!葡萄藤的组织跟别的果树不一样,它里面是一根一根细小的导管。这一点,中国的古人早就发现了。图经云:“根苗中空相通。圃人将货之,欲得厚利,暮溉其根,而晨朝水浸子中矣,故俗呼其苗为木通。”“暮溉其根,而晨朝水浸子中矣”,是不对的,葡萄成熟了,就不能再浇水了。再浇,果粒就会涨破。“中空相通”却是很准确的。浇了水,不大一会,它就从根直吸到梢,简直是小孩嘬奶似的拼命往上嘬。浇过了水,你再回来看看吧:梢头切断过的破口,就嗒嗒地往下滴水了。 葡萄月令汪曾祺【布置作业】 用你的笔,把你家乡的风俗文化赞扬一番,写出自豪感,语言生动传神,有文化气息。 【板书设计】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热爱生活的人 产地 白描家乡的鸭蛋【 -质细油多【 技术 对比对家乡的怀念与热爱美味 乡味 节味【课后反思】这次公开课我较满意之处就在于对整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上是很明确的,但课堂上的灵活应变能力还不够,比如在最后的让学生说说传统节日的时候,学生说不上来,就该当堂进行教育,希望并且要求学生们去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需要传承与发扬,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根。我还需要不断地磨炼,需要勤奋地学习,需要深入地专研。 在这节课上,我在阅读教学中探索着如何更好地落实自主性学习,在对课文文本的解读中,引导学生从浅层含义到深层含义的转化。对于学生而言,其实每篇课文都有令他们难以理解的地方,老师选择的突破点是很重要的。对于部分学生个别性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解决它,充分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真正合作式学习,讨论切忌流于形式的为讨论而讨论。而是要真正实现学生之间思维火花的碰撞。这节课我最满意之处就是引导学生沿着语言的阶梯去攀登作者的精神高地。在问题设计环节下,我会抓住学生回答课文的语句,一些看似平淡、朴素无华的细节,如一处标点、一个词语、一个短句等,把它们放在整篇文章的语言环境中,引导学生深入品味咂摸,加以个性化的品析,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并适时引导、点拨,使学生走进文本。无论是用古文古诗来增典雅之美,还是用质朴方言来添亲切之感;无论是一个“吱”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