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光照图判读.doc_第1页
各类光照图判读.doc_第2页
各类光照图判读.doc_第3页
各类光照图判读.doc_第4页
各类光照图判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光照图和晨昏线、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点看,是逆时针方向;从南极点看是顺时针方向。、根据地球的自转方向,由昼进入夜的晨昏线为晨线,反之为昏线。晨昏线在地球表面是个大圆,在地表的移动方向与地球的自转方向相反,自东向西。、东西经度的分布规律: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东经度数愈来愈大,西经度数愈来愈小,东西经各180。东西经180为一条经线。180经线又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地球上的最北点为北极点,最南点为南极点,但没有最东点和最西点,因为南北是绝对的,而东西是相对的。、地球表面纬度数相同的两地,自转线速度一般相同。地球表面纬度相同的两地,不仅自转线速度一般相同,而且日出时刻(地方时)、昼夜长短与太阳高度也分别相同。经度相同的两地地方时相同,日出时刻不一定相同。、地球自转角速度除南北极点以外,各地都相同,都是15/小时,昼夜交替周期为24小时,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15,因而经度差为15则时差为1小时,经度差1则时差为4分钟。、由于地球的自西向东的自转,导致太阳视运动为东升西落,从而使较东的地方总比较西的地方时刻要早。相邻两时区,较东时区的区时比较西时区的区时早1小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及其中间往返运动,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且在极点与晨昏线相切的纬度范围内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相反;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则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光照图中的线条之间的关系是:与赤道垂直的是地轴;与太阳光线垂直且过地心的是晨昏线,平分昼半球的经线是地方时12时,平分夜半球的经线是24时或零时,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的纬度同直射点的纬度和为90,这是绘制太阳光照图和进行光照图分析时的重要理论基础。虽然光照图的图形变化多,但只要抓住光照图中“特殊点、线、面、角和方向”这些关键,就能寻找到解题的突破口。解题关键主要特征与相关现象点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北回归线上或南北回归线之间,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时直射点的纬度和晨昏线与纬线圈相切点的纬度互余所在经线各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正午太阳高度);全球太阳高度的分布:从太阳直射点向四周依次递减;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交点: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切点:晨昏线和纬线圈的切点所在纬线纬度是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的最低纬度;所在经线一条是太阳直射经线(昼半球中间经线)、另一条是0点经线(夜半球中间经线)极点无东西方向,只有南北方向;无地方时,无明显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大致每年3月21日至9月23日,北极点为极昼,南极点为极夜。只在每年春分日和秋分日,晨昏线经过极点,与某一经线圈重合。线晨昏线沿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到昼的界线为晨线,昏线则相反晨昏圈是地球表面的大圆,晨昏面与太阳光线始终垂直,始终平分赤道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度数就是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冬至日和夏至日,夹角达最大,为2326。和晨线相交的经线的地方时就是交点所在地的日出时刻,和昏线相交的经线的地方时就是交点所在地的日落时刻太阳高度为0日期分界线界线:0点或24点所在经线和180经线(理论上);沿地球自转方向,0点所在经线向东至180为今天;0点向西至180为昨天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以东为东半球,其西侧为西半球;160E以东为西半球,其东侧为东半球。面昼、夜的范围、南、北极圈内极昼和极夜的范围若越向北,昼越长,北半球处于夏半年,反之,为冬半年;北极圈出现极昼,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出现极夜,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只在每年3月22日或9月23日前后,南、北极点周围无极昼、极夜现象。并且南北极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是相反的。角晨昏圈和地轴夹角晨昏圈和地轴夹角的度数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变化范围02326方向地球自转方向北半球俯视图地球逆时针转,南半球俯视图地球顺时针转东经度增大或西经度减小的方向为地球自转方向;反之,顺地球自转方向,经度变大为东经度,经度变小为西经度【光照图的类型】日照图有很多种类,常见的太阳光照示意图有侧视图、俯视图、展开图、平面图、立体图等。熟悉各种图形是正确解题的前提。1、昼夜更替:由于地球是不透明且不发光的球体,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形成了昼夜现象;昼夜交替则是加上地球自转的影响而形成的。2、昼夜半球:被太阳照射的半球为昼半球,太阳照不到的半球为夜半球。处于昼夜半球交界处的带状区域为晨昏线。其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变为昼半球的为晨线;由昼半球变为夜半球的为昏线。图中的晨昏线为晨线。1、二分二至日太阳光照图2、极地俯视图 右图中的AB线为昏线,BC线为晨线,ND线为正午线,NE线为子夜线。左图中的AB线为晨线,BC线为昏线,SD线为正午线,SE线为子夜线。3、极圈投影图局部俯视图:根据“顺地球自转方向,东经度增大”可知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中心点为北极点,AC线为昏线的一部分,C点是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18点。此图表示 日前后某日的阳光照射情况。4、侧视图:局部侧视图:AC为昏线,BC为晨线,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因此,此图表示的是夏至日前后的阳光照射情况。135W的地方时为0点,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为45E。5、矩形投影图矩形投影图:全球图中中央经线与两边的经线度数之和为180;晨昏线为直线,其最北端和最南端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12时和0时;横线为纬线,其中部的横线昼夜平分,则为赤道;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昼夜界线为晨昏线。如图AGB为晨线;为AHC昏线。6、立体俯视图7、旋转复合图:旋转复合光照图:是沿赤道切开南北翻转而成的极点俯视复合图。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知下半圆中心点为北极点,上半圆中心点为南极点。BAC为晨线,A为晨线和赤道的交点,B、C分别为晨线和北极圈、南极圈的切点。150E为太阳直射经线。此图表示夏至日阳光照射情况。【热点经典训练】读经纬线展开示意图(下图),图中虚线代表晨昏线,阴影与非阴影部分代表两个不同的日期。回答。1根据图示信息及分析,此时甲地地方时为( )A9时B12时C15时D21时2若图中的日期是7日和8日,则地球上与北京在同一日期的范围约占全球的( )A1/8B3/8C5/8D7/83若图中虚线与赤道夹角为70,则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A20N,135EB20S,135EC20N,45WD20S,45W4图示这一天,澳大利亚悉尼日出、日落的方向分别是( )A东北、西南B东南、西南C正东、正西D东北、西北下图为俯视图,图中虚线是晨昏线,实线为纬线。AB两点的经度差为60,P点为中点,某天文兴趣小组在P点用量角器测得北极星的高度为68。读图回答。5B点的地方时是( )A2点 B10点 C14点 D22点6若此时北京时间为0点,A点的地理坐标是( ) A90W, 22N B90W,68NC90E, 22N D90E,68N7此时,最可能的是( ) A天安门上的五星红旗飘向东南方向 B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伏早时期C正在召开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 D科考人员在北极地区进行科考活动读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图中晨昏线与70纬线圈相切,A地地方时为当天的3时。完成911题。8此时北京时间为A当天20点 B第二天20点 C昨天16点 D第二天16点9此日前后 A悉尼正午太阳高度增大 B莫斯科正值隆冬季节 C北极圈内极昼范围扩大 D地球公转速度较慢10此时有关自然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开普敦沿岸炎热干燥 B黄淮海平原土壤返盐 C大兴安岭林区郁郁葱葱 D叶尼塞河出现凌汛11图是北极圈上空所视的地球12月22日昼夜分布示意图,斜线表示夜半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刻全球以_经线和_经线为界分属于两个日期,F点的昼长是_小时。(2)此时表示太阳直射点的是_点,其地理坐标是_。(3)简述B地所在国的地形及自然带分布的特点_。12.图甲中阴影部分为黑夜,此时北京时间为9时,读图甲完成下列各题。(1)图甲中A地经度为 。(2)若某地的地方时为11点40分,且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66034/,该地的经纬度可能是 。(3)在昼夜平分的纬线上属东半球范围的那一段中,且为昼半球的部分所跨经度为 A小于900 B大于900 C等于900 D1800(4)假设一飞机从美国某航空母舰(600W,400N)起飞,以每小时1110千米的速度向北匀速飞行,计划沿经线绕地球一周,因故在中国浙江杭州某机场(29.80N)降落,飞机飞行了 小时。(取整数)(5)图乙是图甲的北极俯视图。请在图乙上绘出飞机的路径(用箭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