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复习方略】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含13年最新模拟题)专项提升作业 苏教版 .doc_第1页
【全程复习方略】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含13年最新模拟题)专项提升作业 苏教版 .doc_第2页
【全程复习方略】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含13年最新模拟题)专项提升作业 苏教版 .doc_第3页
【全程复习方略】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含13年最新模拟题)专项提升作业 苏教版 .doc_第4页
【全程复习方略】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含13年最新模拟题)专项提升作业 苏教版 .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程复习方略】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含13年最新模拟题)专项提升作业 苏教版 一、(2013泰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唐子畏墓志并铭明祝允明子畏死,余为歌诗,往哭之恸。将葬,其弟子重请为铭。子畏,余肺腑友,微子重且铭之。子畏性绝颖利,度越千士。世所谓颖者,数岁能为科举文字,童髫中科第,一日四海惊称之。子畏不然,幼读书,不识门外街陌,其中屹屹,有一日千里气。不或友一人,余访之再,亦不答。一旦,以诗二章投余,杰特之志铮然。余亦报以诗,劝其少加弘舒,言万物转高转细,未闻华峰可建都聚。惟天极峻且无外,故为万物宗。子畏始肯可,久乃大契,然一意望古豪杰,殊不屑事场屋。其父德广,贾业而士行,将用子畏起家,致举业,归教子畏,子畏不得违父旨。德广常语人,此儿必成名,殆难成家乎?父没,子畏犹落落。一日,余谓之曰:“子欲成先志,当且事时业;若必从己愿,便可褫襕幞,烧科策。今徒籍名泮庐,目不接其册子,则取舍奈何?”子畏曰:“诺。明年当大比,吾试捐一年力为之,若勿售,一掷之耳。”即墐户绝交往,亦不觅时辈讲习,取前所治毛氏诗,与所谓四书者,翻讨拟议,祗求合时义。戊午,试应天府,录为第一人。己未,往会试。时傍郡有富子,亦已举于乡,师慕子畏,载与俱北。既入试,二场后,有仇富子者,抨于朝,言与主司有私,并连子畏。诏驰敕礼闱,令此主司不得阅卷,亟捕富子及子畏付诏狱,逮主司出,同讯于廷,富子既承,子畏不复辩,与同罚,黜掾于浙藩,归而不往。或劝少贬,异时亦不失一命。子畏大笑,竟不行。放浪形迹,翩翩远游。扁舟独迈祝融、匡庐、天台、武夷,观海于东南,浮洞庭、彭蠡。暂归,将复踏四方,得疾,久少愈,稍治旧绪。其奇趣时发,或寄于画,下笔辄追唐宋名匠。既复为人请乞,烦杂不休,遂亦不及精谛。且已四方慕之,无贵贱富贫,日诣门征索文词、诗画,子畏随应之,而不必尽所至,大率兴寄遐邈,不以一时毁誉重轻为取舍。(节选自明代散文选)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父没,子畏犹落落落落:大方的样子b.若勿售,一掷之耳售:考中c.取前所治毛氏诗治:研究d.逮主司出,同讯于廷逮:等到2.下列语句中,全都表明唐子畏“个性卓异”的一项是()殊不屑事场屋褫襕幞,烧科策若勿售,一掷之耳抨于朝,言与主司有私不复辩,与同罚放浪形迹,翩翩远游a.b.c.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子畏起初不喜结交任何人,但在听了作者劝言后,开始认可作者的观点,后来两人在情感上非常投合,但他仍然不屑于参加科举考试。b.唐子畏的父亲非常看好唐子畏的未来,认为他可以成就美名;同时也心存忧虑,即唐子畏可能难以成就家业,最终,这位父亲的话竟基本应验了。c.唐子畏虽然不很热衷科举,但也一度闭门苦读,在乡试乃至会试中都考出了第一的成绩,但因其卓尔不群的个性,使他没能在仕途上春风得意。d.唐子畏作画总是追求唐宋名匠的风韵,四方之士都仰慕他,无论贵贱贫富,每天到他家索要文词诗画,而他总是随意应允他们。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子畏,余肺腑友,微子重且铭之。译文:_ (2)子欲成先志,当且事时业。译文: _(3)既复为人请乞,烦杂不休,遂亦不及精谛。译文: _二、(2013连云港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弋谦,代州人。永乐九年进士。除监察御史。出按江西,言事忤旨,贬峡山知县。复坐事免归。仁宗在东宫,素知谦骨鲠。及嗣位,召为大理少卿。直陈时政,言官吏贪残,政事多非洪武之旧,及有司诛求无艺。帝多采纳。既复言五事,词太激,帝乃不怿。尚书吕震、吴中,侍郎吴廷用,大理卿虞谦等因劾谦诬罔,都御史刘观令众御史合纠谦。帝召杨士奇等言之,士奇对曰:“谦不谙大体,然心感超擢恩,欲图报耳。主圣则臣直,惟陛下优容之。”帝乃不罪谦。然每见谦,词色甚厉。士奇从容言:“陛下诏求直言,谦言不当,触怒。外廷悚惕,以言为戒。今四方朝觐之臣皆集阙下,见谦如此,将谓陛下不能容直言。”帝惕然曰:“此固朕不能容,亦吕震辈迎合以益朕过,自今当置之。”遂免谦朝参。未几,帝以言事者益少,复召士奇曰:“朕怒谦矫激过实耳,朝臣遂月余无言。尔语诸臣,白朕心。”士奇曰:“臣空言不足信,乞亲降玺书。”遂令就榻前书敕引过曰:“朕自即位以来,臣民上章以数百计,未尝不欣然听纳。苟有不当,不加谴呵,群臣所共知也。间者,大理少卿弋谦所言,多非实事,群臣迎合朕意,交章奏其卖直,请置诸法。朕皆拒而不听,但免谦朝参。而自是以来,言者益少。今自去冬无雪,春亦少雨,阴阳愆和,必有其咎,岂无可言?而为臣者,怀自全之计,退而默默,何以为忠?朕于谦一时不能含容,未尝不自愧咎。尔群臣勿以前事为戒,于国家利弊、政令未当者,直言勿讳。谦朝参如故。”时中官采木四川,贪横。帝以谦清直,命往治之。擢谦副都御史,遂罢采木之役。宣德初,交阯右布政戚逊以贪淫黜,命谦往代。王通弃交阯,谦亦论死。正统初,释为民。土木之变,谦布衣走阙下,荐通及甯懋、阮迁等十三人,皆奇才可用。众议以通副石亨,谦请专任通,事遂寝。廷臣以谦负重名,奏留之,亦不报。景泰二年复至京,疏荐通等,不纳。罢归,未几卒。仁宗性宽大,容直言,谦以故得无罪,反责吕震等。(选自明史列传第五十二,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帝乃不罪谦罪:惩罚b.白朕心白:表明c.但免谦朝参但:因为d.事遂寝寝:搁置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不能直接表明弋谦“骨鲠”的一组是()直陈时政,言官吏贪残谦不谙大体遂免谦朝参复言五事,词太激帝以谦清直a.b.c.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士奇与明仁宗有三次交谈,第一次他劝仁宗宽容弋谦,第二次他劝仁宗不要言语神态严厉地对待弋谦,第三次他建议仁宗亲自降旨表明纳谏的心意。b.王通放弃了交阯,弋谦也受牵连被判死罪。但弋谦在被赦免为平民后,仍向朝廷举荐王通为官,这体现了弋谦的大度。c.仁宗不让弋谦上朝参拜后,进言的人越来越少,仁宗心中自觉愧疚,希望大臣们不要受此事的影响而积极进言。d.交阯右布政戚逊因为贪财好色被罢免,朝廷命弋谦去代替他。后来,朝廷又提拔弋谦为副都御史,派他去四川治理采木事宜。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出按江西,言事忤旨,贬峡山知县。复坐事免归。译文: _(2)此固朕不能容,亦吕震辈迎合以益朕过,自今当置之。译文: _(3)廷臣以谦负重名,奏留之,亦不报。译文: _三、(2013无锡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徐 文 长 传明袁宏道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总督胡梅林公知之,聘为幕客。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胡公皆许之。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尝饮一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栗。有沙门负资而秽,酒间偶言于公,公后以他事杖杀之。其信任多此类。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一日,饮其乡大夫家。乡大夫指筵上一小物求赋,阴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气韵遒逸,物无遁情,一座大惊。文长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超逸有致。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阳和力解,乃得出。既出,倔强如初。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皆拒不纳。当道官至,求一字不可得。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石公曰: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梅客生尝寄余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诗奇于字,字奇于文,文奇于画。”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哉!悲夫!(节选自徐渭集附录)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信:任凭b.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饵:招待c.阴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阴:暗中d.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论:判罪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徐文长“豪荡不羁”的一组是()恣臆谈谑,了无忌惮其所见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显者至门,皆拒不纳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a.b.c.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徐文长未能得志,于是寄情山水,游历北方,并以诗作记游抒怀。他写文章才思敏捷,意韵刚健飘逸;书法风格刚柔相济,富有情趣。b.徐文长有才略,好出奇谋,深得胡公信任,参与军中机密。然而多次科举失利,晚年愤慨更深,狂疾益甚,最终心怀怨愤而死。c.胡公统率重兵,威震东南,深为将士敬畏。有个和尚却依仗财势,在酒筵上对胡公出语不敬,后来胡公借其他事将他以杖刑处死。d.石公认为古今文人忧愁困苦没有比得上徐文长的;梅客生认为徐文长不仅是个奇才,更是个奇人;作者认为徐文长的一生无所不奇。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译文: _(2)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译文: _(3)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译文: _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刑部郎中致仕王公墓志铭曾巩君讳逵,字仲达,家晋阳。其谱云:隋文中子通之后,唐季避乱家濮阳,故今为濮阳人。君幼学于母史氏,聪警绝人。及长,学于侍御史高弁。天禧三年及进士第,为广济军司理参军,母丧去。姜遵知永兴军府事,取君主万年簿。万年令免官,君行令事,大去旧弊。王文康公代遵,与安抚使王沿、转运使李皆荐君宜令万年,诏特以为试秘书省校书郎知县事,后不得为例。晏殊为三司使,奏君为三司检法官。李谘代殊,会天圣十年掖庭火,谘任公具材用治宫室,五日而用足。仁宗闻而嘉之,迁秘书省著作佐郎。新都里胥捕罪人杀之,狱具当死,君求得其情,为奏谳,里胥得不死,蜀人以为德。入为开封府推官,赐绯衣银鱼。府史冯士元家富,善阴谋,广市邸舍女伎,以啗诸贵人,一时多与之亲。会士元有罪系狱,君治之,竟其事,及诸贵人,以其故多得罪去者。或谓君祸始此矣,君笑曰:“吾知去恶人耳。”出为湖南路转运使,蛮人归附。迁尚书祠部员外郎,坐小法。知虔州、池州、福州、扬州、江南西路转运按察使,迁尚书刑部员外郎,按知洪州卞咸抵其罪,改荆湖北路转运使。初,谏官李京尝奏君某事,及是,京以言事斥监鄂州税,闻君至,移病不出。君要谕之曰:“前事君职也,于吾何负哉?”卒与之欢甚。京死,又力周京家,而奏官其子。改河东转运使,赐紫衣金鱼,坐小法,知光州,逾月迁尚书兵部员外郎,知徐州。是时山东大饥,君所活数万人,收遗骸为十二冢葬之,亦数万。迁尚书刑部郎中,浚渠为水利,又开新河通漕,公私便之。熙宁五年终于私第,享年八十有二。君为人志意广博,好智谋奇计,欲以功名自显,不肯碌碌。所至威令大行,远近皆震。然当是时,天下久平,世方谨绳墨,蹈规矩,故其材不得尽见于事,而以其故,亦多龃龉,至老益穷。然君在撼顿颠踬(zh,跌倒,困顿)之中,志气弥厉,未尝有忧戚不堪之色,盖人有所不能及者也。(选自曾巩集,有删节)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季避乱家濮阳季:朝代末年b.新都里胥捕罪人杀之,狱具当死当:判处c.按知洪州卞咸抵其罪按:依照d.君要谕之曰要:约请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王逵为官有方的一组是()君行令事,大去旧弊谘任公具材用治宫室,五日而用足君笑曰:“吾知去恶人耳。”是时山东大饥,君所活数万人欲以功名自显所至威令大行,远近皆震a.b.c.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逵聪慧机敏,好学上进,不仅得到姜遵的任用,还得到王文康等多人的推荐,皇上也破例任用他主持地方事务。b.虽不止一次因小错而触犯刑法获罪,但王逵才华出众,曾经让南方少数民族归顺,也不止一次受到过朝廷的优厚赏赐。c.李京曾经上奏弹劾王逵,因此事被放逐为鄂州税监,听说王逵担任转运使,称病不出,但王逵不计前嫌,与之相处甚欢。d.王逵志趣胸怀宽广博大,不愿无所作为地度过一生,但在那个时代,天下持久太平,世人谨守法度,他的才能不能完全从行事中显现出来。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会士元有罪系狱,君治之,竟其事,及诸贵人。译文: _(2)又力周京家,而奏官其子。译文: _(3)志气弥厉,未尝有忧戚不堪之色。译文: _五、(2012苏、锡、常、镇四市调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徐 霞 客 传钱谦益徐霞客者,名弘祖,江阴梧塍里人也。生里社,奇情郁然,玄对山水,力耕奉母,践更繇役,蹙蹙如笼鸟之触隅,每思飏去。年三十,母遣之出游。东南佳山水,皆几案衣带间物耳。有再三至,有数至,无仅一至者。其行也,不治装,不裹粮;能忍饥数日,能遇食即饱,能徒步走数百里,凌绝壁,冒丛箐,扳援下上,悬度绠汲。居平未尝为古文辞,行游约数百里,就破壁枯树,燃松拾穗,走笔为记,如甲乙之簿,如丹青之画,虽才笔之士,无以加也。游台、宕还,过陈木叔小寒山,木叔问:“曾造雁山绝顶否?”霞客唯唯。质明已失其所在,十日而返。曰:“吾取间道,扪萝上龙湫,有宕焉,雁所家也。其颠罡风逼人,有麋鹿数百群,围绕而宿。三宿而始下。”其与人争奇逐胜,皆此类也。母丧服阕,益放志远游。访黄石斋于闽,穷闽山之胜,皆非闽人所知。登罗浮,谒曹溪,归而追及石斋于云阳。往复万里,如步武耳。谓昔人志星官舆地,多承袭傅会;江河山川,多囿于中国一隅。欲为昆仑海外之游,穷流沙而后返。小舟如叶,大雨淋湿,要之登陆,不肯,曰:“譬如涧泉暴注,撞击肩背,良足快耳!”丙子九月,辞家西迈。僧静闻愿登鸡足礼迦叶,请从焉。遇盗于湘江,静闻被创病死,函其骨,负之以行。瘗静闻骨于迦叶道场,从宿愿也。霞客还滇南,足不良行,修鸡足山志,三月而毕。病甚,语问疾者曰:“张骞凿空,未睹昆仑;唐玄奘衔人主之命,乃得西游。吾以老布衣,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历西域,题名绝国,死不恨矣。”余之识霞客也,因漳人刘履丁。履丁为余言:“霞客西归,气息支缀,闻石斋下诏狱,遣其长子间关往视,三月而反,具述石斋系状,据床浩叹,不食而卒。”其为人若此。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才笔之士,无以加也加:超出b.过陈木叔小寒山过:经过c.质明已失其所在质明:天刚亮d.多承袭傅会傅会:把无关系的事物硬说成有关系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徐霞客奇情逸志的一组是()力耕奉母,践更繇役凌绝壁,冒丛箐,扳援下上就破壁枯树,燃松拾穗,走笔为记譬如涧泉暴注,撞击肩背,良足快耳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闻石斋下诏狱,遣其长子间关往视a.b.c.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徐霞客十分喜欢山水,曾登雁荡山十日而返,放志远游一生,终穷天下之胜,对自己的一生毫无遗憾。b.徐霞客出游行装简单,常忍受饥饿翻山越岭,虽有重重困难和险阻,仍不忘记录旅行见闻,文采斐然。c.徐霞客曾跟随僧人静闻登鸡足山,途中静闻遭遇强盗而病死,徐霞客最终将静闻葬于迦叶道场,了却了静闻的夙愿。d.徐霞客游览考察之后,认为一些天文地理书中有错误之处,后腿脚有病,不便行走,于是修撰鸡足山志。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取间道,扪萝上龙湫,有宕焉,雁所家也。译文: _(2)静闻被创病死,函其骨,负之以行。译文: _(3)具述石斋系状,据床浩叹,不食而卒。译文: _六、(2012苏北四市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滕待制宗谅墓志铭范仲淹君讳宗谅,字子京。大中祥符八年春,与予同登进士第,始从之游,然未笃知其为人。及君历潍、连、泰三州从事,在泰日,予为盐官于郡下,见君职事外,孜孜聚书作文章,爱宾客。又与予同护海堰之役,遇大风至,即夕潮上,兵民惊逸,吏皆苍惶,不能止,君独神色不变,缓谈其利害,众意乃定。予始知君必非常之才而心爱焉。君去海陵,得召试学士院,迁殿中丞。时明肃太后晚年未还政间,君尝有鲠议。暨明肃厌代,朝廷擢当时敢言者,赠右司谏,拜左正言,迁左司谏。西戎犯塞,边牧难其人,朝廷进君刑部员外郎、知泾州,赐金紫。及葛怀敏败绩于定州,寇兵大入,诸郡震骇,君以城中乏兵,呼农民数千,皆戎服登城,州人始安。又以金缯募敢捷之士,昼夜探伺,知寇远近及其形势。君手操简檄,关白诸郡,日二三次,诸郡莫不感服。予时为环庆路经略部署,闻怀敏之败,引藩汉兵为三道以助泾原之虚,时定州事后,阴翳近十日,士皆沮怯,君咸用牛酒迎劳,霈然霑足,士众莫不增气。又泾州士兵多没于定州,君悉籍其姓名,列于佛寺,哭而祭之。复抚其妻孥,各从其欲,无一失所者。及君去泾之日,其战卒妻孥数百口,环其亭馆而号送之,观者为流涕。会御史梁坚奏劾君用度不节,至本路费库钱十六万缗。及遣中使检察,乃君受署之始,诸部属羌之长千余人皆来谒见,悉遣劳之,其费近三千缗,盖故事也。坚以诸军月给并而言之,诬以其数尔。予时待罪政府,尝力辩之。降一官,仍充天章阁待制、知虢州,又徙知岳州。君知命乐职,庶务毕葺。迁知苏州,俄感疾,以某年月日,薨于郡之黄堂,享年五十七。(选自范仲淹全集,有改动)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尝有鲠议鲠:刚直b.复抚其妻孥抚:抚养c.盖故事也故事:旧例d.庶务毕葺葺:整治2.下列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滕宗谅为“非常之才”的一组是()与予同登进士第君独神色不变,缓谈其利害呼农民数千,皆戎服登城君咸用牛酒迎劳,霈然霑足环其亭馆而号送之君知命乐职,庶务毕葺a.b.c.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在泰州做官时,看到滕宗谅勤勉地搜集图书写作文章,喜欢结交宾客,又见到他守护海堤时的表现,才从内心喜欢他。b.西边的少数民族侵犯边塞,朝廷为谁来做守卫边疆的行政长官为难,就晋升滕宗谅为刑部员外郎、泾州知州,赐给他金鱼袋及紫服。c.葛怀敏在定州打了败仗,贼兵大规模进犯,各郡都惊惧,滕宗谅因为定州城内缺乏士兵,就喊来几千个农民,都穿上军服登上城墙,州中的人民才安定下来。d.御史梁坚上奏章弹劾滕宗谅用度不节俭,皇帝派遣使者检察,才知道是滕宗谅刚上任的时候,依照旧例花费了近三千缗钱,并非十六万缗钱。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与予同登进士第,始从之游,然未笃知其为人。译文: _(2)又以金缯募敢捷之士,昼夜探伺,知寇远近及其形势。译文: _(3)坚以诸军月给并而言之,诬以其数尔。译文: _答案解析一、1.【解析】选a。落落:不在意的样子。2.【解析】选c。是作者的假设;是仇富家子者所为。3.【解析】选c。“在乡试乃至会试中都考出了第一的成绩”概括失当,与原文不符。4.答案:(1)唐子畏,是我的知心朋友,没有他的弟弟子重请我,我也将会给他写墓志铭。(关键点:“余肺腑友”“微”“铭”)(2)你如果要成就父亲的遗愿,应当姑且从事当前的事业(指科举)。(关键点:“先志”“事”)(3)受人请托以后,烦杂不断,于是画作也不求精神。(关键点:“既”“及”)附【译文】唐子畏去世,我写了挽歌,前往哭得非常悲痛。将安葬时,他的弟弟子重请求我给他写墓志铭。唐子畏,是我的知心朋友,没有他的弟弟子重请我,我也将会给他写墓志铭。唐子畏天生非常聪明,大大超过一般的读书人。社会上所说的聪明人,几岁就能写科举应试之文,童年就能中科举,一天之内就能让天下人惊异而称赏他。唐子畏不是这样,他幼年读书,不认识家门外的街道,内心志向高远,好像有马一日能行千里的气象。他不喜结交任何人,我曾经拜访过他两次,也不回访(我)。后来的某一天,他拿着两首诗给我,卓异之志鲜明。我也拿诗回赠他,并勉励他稍加拓展胸怀,说到世间万物总要向高深细致发展,没有听说高大的山峰能建在都市之中。只是天是很高且不排斥外物,所以能成为万物之根本。唐子畏开始认可,时间长了就和我在感情上非常投合,然而他一心仰慕古之豪杰,一点儿也不屑于参加科举考试。他的父亲唐德广,从事商业却有读书人的品行,想依靠唐子畏兴盛家业,走仕途,回家教导唐子畏,唐子畏没法违逆父亲的意图。唐德广常常对人说,这孩子一定能成就美名,大概难以成就家业啊!父亲去世,唐子畏依旧不在意科举。一天,我对他说:“你如果要成就父亲的遗愿,应当姑且从事当前的事业(指科举);若一定顺从自己的心愿,就可脱去学宫服,烧掉那些科举书籍。现在白白地留名于学宫,眼睛不看那些书册,你到底如何选择呢?”唐子畏说:“好。明年按理就是乡试之年,我试着舍弃一年的时间来做这事,如果没有中举,我就抛弃它。”他就紧闭家门,谢绝与人来往,也不寻找当时人来请教讨论,只是找来先前学习过的毛诗和所说的“四书”,反复研讨琢磨,只求合乎时文之意。戊午年,前往参加乡试,被录取为第一名。己未年,前往参加会试。当时邻郡有一个富家子,也已经通过乡试,他仰慕唐子畏,同车一起参加会试。参加会试,两场之后,有人与富家子有仇,到朝廷控告,揭发他与主考官有勾结,并牵连了唐子畏。皇帝下诏,很快传到礼部主持的考场,命令被揭发的主考官不得阅卷,紧急捉拿富家子和唐子畏,并把他们关在诏狱。等到主司被捕,一同被朝廷审讯,富家子已经认罪,唐子畏也不再辩驳,与他一同受罚,被贬到江浙一带做掾吏,唐子畏没有赴职而是回了家。有人劝他稍微委屈自己,将来还会有任命的机会。唐子畏大笑,最后也没有赴任。放任自我,到远方游玩。驾一叶扁舟,独自登游祝融、匡庐、天台、武夷诸山,到东南一带观海,泛游洞庭、彭蠡。中间回归故里,将要漂泊四方,患了病,很久才稍微有好转,重操旧有学业。他奇趣时有勃发,有时寄情于画,下笔总是追求唐宋名匠的风韵。受人请托以后,烦杂不断,于是画作也不求精神。并且四方之士仰慕他,无论贵贱贫富,每天到他家索要文词诗画,唐子畏总是随意应允他们。他对画不一定追求尽善尽美,大概他寄情深远,不因一时毁誉轻重而决定取舍。二、1.【解析】选c。但:只是。2.【解析】选b。是杨士奇对弋谦的评价;是弋谦“骨鲠”的结果;是明仁宗对弋谦的认识。这三项都不能直接表明弋谦“骨鲠”。3.【解析】选d。事情先后顺序颠倒,朝廷“提拔弋谦为副都御史,派他去四川治理采木事宜”在“交阯右布政戚逊因为贪财好色被罢免,朝廷命弋谦去代替他”之前。4.答案:(1)(弋谦)出京巡察江西,上奏言事违逆了皇帝的旨意,被贬为峡山知县。又因事获罪被免除官职遣送回乡。(关键点:“按”“忤”“坐”“贬峡山知县”为被动句式)(2)这固然是我不能包容,也是吕震之流迎合我而加重了我的过失,从今应当赦免他。(关键点:“容”“益”“置”)(3)朝廷众臣认为弋谦有显赫的名声,便上奏请求留下他,朝廷也没有回应。(关键点:“以”“留”“报”)附【译文】弋谦,代州人,永乐九年考取进士,任监察御史。出京巡察江西,上奏言事违逆了皇帝的旨意,被贬为峡山知县。又因事获罪被免除官职遣送回乡。仁宗做太子时,一向知道弋谦刚直。等到继位,仁宗征召其任大理少卿。弋谦直言陈述时政,说官吏贪婪凶残,政事大多不合洪武时的旧制,以及有关官员索求没有限度。皇帝大都采纳了。不久弋谦又对五件事发表意见,言词过于激烈,皇帝就不高兴了。尚书吕震、吴中,侍郎吴廷用,大理卿虞谦等人因而弹劾弋谦,说他诬陷毁谤,都御史刘观令众御史联合检举弋谦。皇帝召见杨士奇等谈论这件事,杨士奇回答说:“弋谦不熟悉大体,这样做只是内心感激皇上破格提拔的恩典,想要报告罢了。主上圣明则大臣正直,希望陛下宽容他。”皇帝于是没有惩罚弋谦。然而每次见到弋谦,言语神态非常严厉。杨士奇很从容地进言说:“陛下下诏求直言,弋谦言词不恰当,触怒了皇上。朝廷外的臣子都害怕,以弋谦进言之事为鉴戒。现在四方朝觐的臣子都聚集在宫阙下,看到弋谦这样,将会说陛下不能容纳直言。”皇帝警觉省悟,说:“这固然是我不能包容,也是吕震之流迎合我而加重了我的过失,从今应当赦免他。”于是(只是)不让弋谦上朝参拜。不久,皇帝因为上奏章论事的人越来越少,又召见杨士奇说:“朕不过是恼怒弋谦过于偏激言过其实罢了,朝中大臣就一个多月没有进言。你和众臣说说,向他们表明朕的心意。”杨士奇说:“我空说话不足以让他们相信,请求皇上亲自下旨。”于是下令在床榻前书写敕令承认过失说:“朕自即位以来,臣子百姓上奏章有数百份,没有不欣然听取采纳的。如果有不恰当的,不加以谴责呵叱,这是群臣都知道的。近来,大理少卿弋谦所上奏的事,大多不是实事,群臣迎合我的心意,相继上奏章说他故意表示正直以沽名钓誉,请示依法惩处他。朕都拒绝而没有听从,只是不让弋谦上朝参拜。但从此以后,进言的人越来越少了。现在从去年冬天没有下雪,春天也少雨水,阴阳不合,必定有人的过错,怎能没有可上奏的事?而做臣子的,怀着自我保全的想法,退缩而不进言,用什么来表示忠诚?朕对弋谦一时不能容忍,未尝不自觉愧疚。你们这些大臣不要以先前的事为鉴戒,对国家的利弊、政令的不妥当之处,直率地说不要忌讳。弋谦上朝参拜像往常一样。”当时中官在四川采木,贪婪蛮横。皇帝因为弋谦清廉耿直,命令他去治理。朝廷提拔弋谦为副都御史,也因此废除了采木之役。宣德初年,交阯右布政戚逊因贪财好色被罢免,朝廷命弋谦去代替他。王通放弃了交阯,弋谦也被判死罪。正统初年,被赦免为平民。土木事变发生后,弋谦以平民身份到京都,举荐王通和甯懋、阮迁等十三人,说他们都是奇才,可以任用。众臣商议任命王通为石亨的副将,弋谦请求专门任用王通,事情就搁置了。朝廷众臣认为弋谦有显赫的名声,便上奏请求留下他,朝廷也没有回应。景泰二年,弋谦又到京城,上奏章推荐王通等人,朝廷没有采纳。回家后,没多久就去世了。仁宗胸怀宽大,包容直言,弋谦因此得以无罪,仁宗反而责备吕震等。三、1.【解析】选b。饵:诱捕。2.【解析】选b。是徐文长的游历与创作,是徐文长才思敏捷,是徐文长因狂疾自残。3.【解析】选c。“在酒筵上对胡公出语不敬”有误,应是“和尚行为不轨,徐文长在喝酒时偶尔对胡宗宪提起”。4.答案:(1)如果要我做幕客,必须用接待宾客的礼节,(并且)不规定时间,让我能够自由进出。(关键点:“客”“具”“非时”)(2)文长都大声地呵斥,把他们看作奴才,以和他们结交为耻辱而不来往,因此他的名声没有流传出越地以外。(关键点:“奴”“耻”“不出于越”)(3)先生命运一直不好,因此得了狂疾;狂疾一直没有痊愈,因而犯罪入狱。(关键点:“数奇”“为”“囹圄”)附【译文】文长是山阴的秀才,乡试多次未能中举,他性格直爽,无拘无束。总督胡宗宪知晓他的才能,聘请他做幕客。文长与胡宗宪约定:“如果要我做幕客,必须用接待宾客的礼节,(并且)不规定时间,让我能够自由进出。”胡宗宪都答应了他。文长于是穿葛布衣服,戴黑色头巾,拱手行礼入座,放言畅谈天下大事,好像旁边没有人。胡宗宪非常高兴。那时胡宗宪统率着数处防区的军队,威震东南,全副武装的将士在他面前都是跪着说话,像蛇似的爬行,不敢仰视;而作为胡宗宪部下的一个秀才,文长却傲然自得,随心行事,任意谈笑,丝毫没有畏惧顾虑。文长对自己的才能谋略非常自信,喜欢出奇谋妙计,谈论军事大多得其要领。凡是胡宗宪所用来诱捕汪直、徐海等盗寇的计谋,都和他缜密商议,然后付诸实行。文长曾经在一座酒楼上喝酒,有几名军士也在楼下喝酒,酒后不肯付钱。文长暗暗写短函迅速告达胡宗宪,胡宗宪立刻命令将闹事者绑进衙门,都斩首,全军都极其震骇。有一个和尚依仗有钱财而行为不轨,文长在喝酒时偶尔对胡宗宪提起,后来胡宗宪借其他事把和尚以杖刑处死。文长受到胡宗宪的信任之处,多和这相仿。文长科场失利后,就尽情地游山玩水,漫游齐、鲁、燕、赵一带,遍历北方沙漠地区。他所见到的一切令人惊讶的情状,逐一在他的诗中表达出来。当时所谓的高官显贵、诗人文士,文长都大声地呵斥,把他们看作奴才,以和他们结交为耻辱而不来往,因此他的名声没有流传出越地以外。可悲啊!一日,在县令家饮酒。县令指着筵席上一件小东西求他作诗题咏,暗地里叫小仆人把纸张连接成一丈多长呈上,想以此难倒他。文长取笔在手,当场作诗,写满了那张纸,气韵刚健飘逸,那件东西的神态被表达得淋漓尽致,在场的人都大为惊叹。文长喜欢书法,笔意奔放和他的诗一样,苍凉劲节中流露出婉媚的姿态。超拔飘逸,富有情趣。他后来因猜忌而杀死他的后妻,被逮入狱,判处死刑。张阳和极力斡旋解救,他才得以释放。出狱后,倔强的脾气一如以往。晚年愤慨更深,癫狂更厉害。有名声地位的人登门拜访,他都拒不接待。本地官员来求他写字,连一个字也得不到。他常常带钱到酒店,呼唤地位低贱的人一起饮酒。有时拿斧头砍破自己的头,以至血流满面,头骨折断,用手摩擦,都会发出响声。然而文长始终在当时不得志,最终心怀怨愤而死。石公说:先生命运一直不好,因此得了狂疾;狂疾一直没有痊愈,因而犯罪入狱。古今文人,忧愁困苦,没有可以同先生相比拟的。梅客生曾经写信给我说:“文长是我的老朋友,他的病比他的人更奇异,他的人比他的诗更奇异,他的诗比他的书法更奇异,他的书法比他的文章更奇异,他的文章比他的画更奇异。”我说文长是没有什么不奇异的人。正因为没有什么不奇异,因此才没有什么是顺利的啊!可悲呀!四、1.【解析】选c。按:查办。2.【解析】选a。表现其不畏权贵;表现其志意广博。3.【解析】选c。李京“被放逐为鄂州税监”并非因弹劾王逵。4.答案:(1)恰逢冯士元有罪被囚禁于牢狱,王公惩处他,追究这件事,牵扯到这些显贵之人。(关键点:“系狱”“治”“竟”“及”)(2)(王公)又尽力接济李京一家,并且上奏朝廷让李京的儿子做官。(关键点:“力”“周”“官”)(3)志向气节更加坚定,不曾有忧愁悲伤、不能忍受的神色。(关键点:“弥厉”“忧戚”“不堪”)附【译文】王公,名逵,字仲达,家住晋阳。王氏家谱上说:他们家族是隋代文中子王通的后人,唐代末年因躲避战乱而移居濮阳,所以现在是濮阳人。王公年幼时跟从母亲史氏学习,聪明机警,超群出众。等到年长,求学于侍御史高弁。天禧三年考中进士,做广济军司理参军,因母丧离职。姜遵掌管永兴军府事务,选用王公做万年县主簿。万年县令被免官后,王公兼摄县令之职,大除旧弊。王文康(注:王文康,王曙,字晦叔,谥文康)接替王遵(职位),与安抚使王沿、转运使李都举荐王公,认为他适合做万年县令,皇帝下诏特地让他以试秘书省校书郎的身份掌管万年县事务,但今后不可以再这样做。晏殊做三司使,向皇帝上奏,让王公做三司检法官。李谘接替晏殊(职位),适逢天圣十年掖庭宫火灾,李谘就任用王公备办材料修建宫室,只用了五天资财就已齐备。仁宗听说这事后嘉奖他,升任他为秘书省著作佐郎。新都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抓捕有罪者时把他杀了,罪案已定(案件具结),判处死罪,王公得到了这个情况,上报案情,公差得以不死,蜀人认为他仁德。入朝任开封府推官,受赐绯衣银鱼。府史冯士元家里富有,善于暗中谋划,买来很多客店歌女,用来利诱显贵之人,一时间很多人与他亲近交往。恰逢冯士元有罪被囚禁于牢狱,王公惩处他,追究这件事,牵扯到这些显贵之人,因为这个缘故,冒犯了显贵,他们大多疏远了王公。有人说他的祸患从此开始了,王公笑着说:“我认为远离了恶人。”出京做湖南路转运使,南方少数民族归顺。任尚书祠部员外郎,因小错而触犯刑法获罪。主管虔州、池州、福州、扬州、江南西路转运按察使事务,后任尚书刑部员外郎,查办洪州知州卞咸使他抵偿其罪,改任荆湖北路转运使。当初,谏官李京曾经上书陈说王公某事,到这时,李京因为进谏之事被放逐为鄂州税监(督察鄂州税务),听说王公到此,上书称病,闭门不出。王公约请并告诉他说:“以前的事情是出于你的职责,对我有什么对不起的呢?”终于同他密切交好。李京死后,(王公)又尽力接济李京一家,并且上奏朝廷让李京的儿子做官。(王公)改任河东转运使,受赐紫衣金鱼,因小错而触犯刑法获罪,主持光州事务,一月后升任尚书兵部员外郎,主持徐州事务。这时山东大饥,王公救活的百姓有几万人;收集遗骸,修建十二坟墓埋葬起来,也有几万人。升任尚书刑部郎中,疏通沟渠,兴修水利,又开挖新河,开通新河道,公家和百姓对此都感觉便利。熙宁五年逝于私第,享年八十二岁。王公为人志趣胸怀宽广博大,擅长智慧谋略和奇思妙想,想凭功名显扬于世,不愿碌碌无为。所到之处,政令通行,远近震服。然而在当时,天下持久太平,世人谨守法度,遵循准则,因此他的才能不能完全从行事中显现出来,而且因为这个缘故,也常有不顺达之处,到老而越加困顿。然而他在动荡困顿、跌宕起伏的经历中,志向气节更加坚定,不曾有忧愁悲伤、不能忍受的神色,大概因为他的身上有常人不及之处吧。五、1【解析】选b。过:拜访。2.【解析】选c。做好这道题,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明确题意:读透题目包含的信息和限制;二是准确解读:句不离境,要在语境中对句子进行准确解读;三是巧妙排除:优先排除“最不是”的信息,灵活地扫清障碍。说他有孝心,表现他对黄石斋的友情之笃厚。排除带的选项,即可得出答案。3.【解析】选c。原文有“僧静闻愿登鸡足礼迦叶,请从焉”,可见应是静闻跟随徐霞客,而非徐霞客跟随静闻。4.参考答案:(1)我从小道,手拉藤条登上了大小龙湫,看到有一个坑洼,是大雁住的地方。(关键点:“间道”“扪萝”“有宕焉”“雁所家也”)(2)静闻被伤害而病死,他就用盒子盛放他的尸骨,背着尸骨前行。(关键点:“创”“函”“负”)(3)他儿子对他详细讲述了黄石斋被拘押的情状,他躺在床上十分感叹,不吃东西去世了。(关键点:“系”“据”“卒”)附【译文】徐霞客,名弘祖,是江阴梧塍里人。生在乡里,却奇情充沛,十分喜欢山水,努力种田、侍奉老母亲,出钱雇人代替服劳役,好像笼子里的鸟一样,局促不得舒展,容易触到边沿,经常想着飞走。三十岁的时候,母亲打发他出游。东南地区美丽的山水,都是他十分熟悉的地方。有去过两三次的,有去过多次的,没有只去过一次的。他出行,不刻意整束行装,不包裹食物;能几天忍受饥饿,能遇到什么食物就吃什么食物,并能吃饱,能徒步跑几百里,攀登陡峭的山壁,踏过丛生的竹林,上下攀援,空中横渡山谷,像拿绳索打水一样。平常也未曾写过华丽的文章,但出游到几百里的地方,却能靠着破壁枯树,点燃松枝干穗,拿笔快速地记录,(写出的东西)好像是记得清清楚楚的账目,好像是高手画的美丽图画,即使是很会写文章的人,也没法超过他。游览天台山、雁荡山回来,在小寒山拜访陈木叔,陈木叔问他:“可曾到过雁荡山的最高峰?”徐霞客不敢肯定回答。天刚亮,他人已经不见了,十天以后回来了,说:“我从小道,手拉藤条登上了大小龙湫,看到一个坑洼,是大雁住的地方。山顶劲风逼人,有好多麋鹿围绕着我住下。住了三宿才下山。”他和人争奇斗胜,都是这类情况。母亲去世,服丧期满,他更加放开心志游览远方。在福建拜访了黄石斋,看遍了福建的胜山,都不是当地人所熟知的。登上了罗浮山,拜谒了曹溪,回来又在云阳追访黄石斋。来回上万里,好像是在近处漫步。说前人记载天文地理,很多是抄袭,把没有关系的事物硬说成有关系;长江黄河二条经脉,山与水两者之间的界限,大多于中原之内。打算游览昆仑山等中原以外的地方,直到西北沙漠地区才回来。乘坐一艘树叶般的小船,大雨淋湿了小船,邀请他上岸,他不愿意,说:“这就好比山泉猛下,撞击肩和背,实在是快活啊!”丙子年九月,辞家西行。僧人静闻希望登鸡足山,礼拜迦叶,请求跟从。在湘江遇到了强盗,静闻被伤害而病死,他就用盒子盛放他的尸骨,背着尸骨前行。把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