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高中化学 专题 硝酸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1页
四川省成都市高中化学 专题 硝酸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2页
四川省成都市高中化学 专题 硝酸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3页
四川省成都市高中化学 专题 硝酸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4页
四川省成都市高中化学 专题 硝酸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硝酸的性质 运输浓硝酸的铝罐车发生泄露事故 造成大量红棕色烟雾 现场可闻到刺鼻的气味 消防人员运来纯碱进行处理 以便防止其扩散并污染黄河 运输浓硝酸的铝槽罐车泄露 新闻 为什么在事故现场能闻到刺鼻的气味 问题探究一 3 常用浓硝酸的质量分数为69 质量分数为98 以上的浓硝酸通常叫做 发烟硝酸 1 物理性质 1 无色 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密度为1 50g cm3 硝酸能以任意比溶解于水 2 低沸点 83 易挥发 在空气中遇水蒸气呈白雾状 哪些事实能说明浓hno3是强挥发性酸 打开盛浓硝酸的试剂瓶 瓶口产生白雾 挥发出的硝酸分子和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 形成的硝酸小液滴 敞口久置的浓硝酸质量如何改变 实验室可以用nano3固体与浓硫酸制取hno3 与浓氨水产生白烟 为什么可以用纯碱进行事故的处理 问题探究二 2 化学性质 1 与指示剂作用 稀硝酸与石蕊试液变红 浓硝酸与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3 与碱反应 4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5 与盐反应 2 与活泼金属反应 hno3 h no3 1 具有酸的通性 为什么在现场能看到一大片的红棕色的雾 问题探究三 2 不稳定性 硝酸在常温下见光或受热会分解 久置的浓硝酸和新放置的浓硝酸 硝酸越浓越易分解 硝酸分解产生的no2溶于硝酸中使硝酸呈黄色 2 不稳定性 硝酸在常温下见光或受热会分解 哪些事实能说明浓hno3不稳定 久置浓硝酸变黄 如何消除黄色 通氧气 浓硝酸保存在棕色瓶中 常见的需要放在棕色瓶中的试剂有哪些 参与化学反应温度不宜过高 注 浓硝酸的挥发性和不稳定性不是同一性质 浓hno3 agno3 agcl agbr agi 氯水 溴水等 浓硝酸是强酸 为什么可以用铝罐车运输 问题探究四 实验 在两支试管中各放入一小块铜片 分别加入少量的浓硝酸和稀硝酸 立即用带导管的橡胶塞塞住试管口 观察发生的现象 反应片刻后 将加稀硝酸试管上的胶塞取下 使空气进入试管 再塞好胶塞 观察发生的现象 3 强氧化性 铜与浓硝酸 稀硝酸的反应 常温下 浓硝酸 稀硝酸与铜片的反应 有 有 快 慢 红棕色 无色 红棕 蓝色 蓝色 遇空气变 色 1 与金属反应 cu 4hno3 浓 cu no3 2 2no2 2h2o 3 强氧化性 3cu 8hno3 稀 3cu no3 2 2no 4h2o 问 足量的cu与浓hno3反应是否只生成no2 规律 除au pt外 大部分金属都能与硝酸反应 反应时不生成h2 一般情况下浓硝酸被还原为no2 稀硝酸被还原为no 浓硝酸在常温下能使fe al钝化 加热情况下 可以迅速反应 与金属反应硝酸既起氧化剂的作用 又起酸的作用 氧化性 浓硝酸 稀硝酸 社会上常有不法分子利用假黄金 铜 锌 来诈骗 试用已学知识来辨别黄金的真伪 巧藏诺贝尔金质奖章 有两位德国科学家 劳厄和弗兰克 分获1914年和1925年的物理学奖 德国纳粹政府要没收他们的诺贝尔奖牌 他们辗转来到丹麦 请求丹麦同行 1922年物理学奖得主玻尔帮忙保存 1940年 纳粹德国占领丹麦 受人之托的玻尔急得团团转 同在实验室工作的一位匈牙利化学家赫维西 1943年化学奖得主 帮他想了个好主意 将奖牌放入一种试剂中 使纯金奖牌溶解 玻尔于是将溶有金牌的溶液瓶放在实验室架子上 来搜查的纳粹士兵果然没有发现这一秘密 战争结束后 溶液瓶里的黄金被还原后送到斯德哥尔摩 按当年的模子重新铸造 于1949年完璧归赵时 当时弗兰克工作的美国芝加哥市还专门举行了一个隆重的奖牌归还仪式 3体积浓盐酸与1体积浓硝酸的混合物叫做王水 它的氧化能力更强 可以把不溶于硝酸的金 au 和铂 pt 溶解 v浓hcl v浓hno3 3 1 cps hno3 浓 co2h3po4h2so4 no2 仅体现氧化性 2 与非金属反应 3fe2 4h no3 3fe3 no 2h2o 3feo 10hno3 稀 3fe no3 3 no 5h2o 3h2s 2hno3 稀 3s 2no 4h2o 硝酸具有强氧化性 所以fe2 s2 i so32 等一些还原性的物质或离子不能与硝酸共存 还原剂一般被氧化成最高价态 如fe cu 3 与一些还原性物质的反应 规律 思考 2 fe no3 2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有什么现象 硝酸的强氧化性实质是硝酸根在酸性条件下表现出来的 并不一定是硝酸这种物质 3 与碱反应 比较与naoh和fe oh 2的反应 4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比较与cuo和feo的反应 5 与盐反应 比较与na2co3 na2so3的反应 1 硝酸钾溶液中加入铜 再滴入硫酸 现象 1 工业制法 原料 nh3 空气 水 2no o2 2no2 3no2 h2o 2hno3 no 尾气处理 no no2 2naoh 2nano2 h2o 2no2 2naoh nano3 nano2 h2o 3 制法 制炸药 染料 塑料 硝酸盐等 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4 用途 2 实验室制法 拓展 酸的氧化性 实质上指h 的氧化性 任何酸都有 氧化性酸 是酸根离子中心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 酸根离子获得电子后 中心原子化合价降低 形成相应的低价含氧化合物甚至是单质 1 取四张蓝色石蕊试纸放在表面皿上 然后按顺序滴加浓hno3 浓h2so4 稀hno3 新制氯水 四张蓝色石蕊试纸最后呈现的颜色是 a 白 黑 红 白 b 红 黑 红 白 c 白 黑 白 白 d 白 红 白 红 a 2 为除去镀在铝表面的铜镀层 可选用的试剂是 a 稀硝酸 b 浓硝酸 c 浓硫酸 d 浓盐酸 b 3 铜粉放入稀硫酸中 加热后无明显现象 但加入某盐一段时间后 发现铜粉质量减少 溶液呈蓝色 则该盐可能 a fecl3 b na2co3 c kno3 d feso4 ac 4 下列各组离子 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h na no3 clo b na k s2 so32 c k nh4 no3 oh d na fe2 so42 no3 e h k no3 i bd 5 足量的cu中加入少量的浓硝酸 可能会发生什么反应 反应停止后 如果在溶液中再加入足量稀硫酸 会出现什么情况 溶液中存在no3 它遇到h 后 会继续氧化单质铜 一开始是铜与浓硝酸反应 随着反应进行 硝酸由浓变稀 则发生 六 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 1 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氮循环的影响 2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1 光化学烟雾 2 酸雨 3 富营养化 3 如何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界中氮循环的影响 1 控制进入大气 陆地和海洋的有害物质的数量 2 增强生态系统对有害物质的吸收能力 我们应保护森林 植树造林 促进全球氮的良性循环 考点 硝酸与金属反应的计算 电子守恒 原子守恒 利用离子方程式计算 ag 4hno3 稀 3agno3 no 2h2oag 2hno3 浓 agno3 no2 h2o 3cu 8hno3 稀 3cu no3 2 2no 4h2ocu 4hno3 浓 cu no3 2 2no2 2h2o fe 4hno3 稀 fe no3 3 no 2h2ofe 6hno3 浓 fe no3 3 3no2 3h2o 金属与hno3的反应运用 守恒法 求解 一般有 1 电子守恒 金属失电子数 生成气体的hno3得电子数 2 氮原子守恒 耗hno3的量 盐中no3 的量 表现酸性的hno3 气体中的n原子的量 3 金属与硝酸反应 求算离子浓度 ph等 金属与no3 h 混合溶液反应的计算常用离子方程式分析 考点 硝酸与金属反应的计算 原子守恒 例1 把7 2g铁粉投入40ml某hno3溶液中 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1 6g 产生no2和no的混合气体0 08mol 若不考虑n2o4的存在 则原hn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3 5mol lb4 5mol lc7 0mol ld9 0mol l c 1 38 4mgcu与适量的浓hno3反应 铜全部作用后 共收集到22 4ml气体 标准状况下 反应消耗的hno3的物质的量可能是 a 1 0 10 3molb 1 6 10 3molc 2 2 10 3mold 2 4 10 3mol c 电子守恒 例2 将14g铜银合金与足量的hno3反应 放出的气体与标准状况下体积为1 12l的o2混合后再通入水中 恰好全部吸收 则合金中铜的质量为 a3 2gb4 8gc6 4gd10 8g a 利用离子方程式计算 例3 1l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