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期货市场的结算保证体系分析.doc_第1页
美国期货市场的结算保证体系分析.doc_第2页
美国期货市场的结算保证体系分析.doc_第3页
美国期货市场的结算保证体系分析.doc_第4页
美国期货市场的结算保证体系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美国期货市场的结算保证体系分析 结算已成为期市竞争的重要领域 在考察期间,我们走访了美国期货交易所、清算机构及结算会员公司,对美国期市结算业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了解。本文重点以CME为例,对美国期市结算保证体系作一介绍。一、CME的结算保证体系在期市结算保证体系的发展过程中始终面临着一个课题,即如何在有效控制结算风险和降低交易成本要求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结合点。CME在两者的协调发展方面摸索出一条有特色的发展道路。(一)有效控制结算风险清算所在美国期市结算保证体系中处于终端和最重要位置,以CME为例,它对控制结算风险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项:1.“三位一体”的结算风险管理体制所谓“三位一体”,是指清算所、结算会员、结算银行三者共同构成了美国期市结算保证体系的框架。(1)分层次结算风险监控体制分层次的结算风险监控体制是指分清算所结算会员客户的层次进行结算风险管理,结算会员对其所代理的客户的全部交易保证履约;清算所对全部结算会员的交易所保证履约;每一层次均需以其全部资产对上一层次保证履约。结算会员在整个风险监控体系中也处于比较重要的位置,因此,CME对结算会员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资本要求并进行严格管理。CME对其结算会员的资本要求:A.ANC(Adjusted Net Capital )要求结算会员最低ANC标准取下列中的较大者:250万美元 (自2003年9月30日开始);客户关于国内外期货、期权所有保证金的8及非客户(包括自营)部分的4;CFTC规定的最低资本要求;SEC规定的最低资本要求。B.保证存款(Security Deposits )要求结算会员应将其保证存款存入清算所,可作为其交易的履约保证。其额度的确定应取下列中的较大者:50万美元;依据公式确定:其数额的85依据该会员的履约保证金确定,15依据该会员的交易量确定。C.母公司保证结算会员对于其非客户及自营部分交易必须提供其母公司担保。D.股份要求 每一CME结算会员须持有一定数额的股份,即每一结算会员须持有至少两个CME会员资格,72093股CME Class A Shares、2份Class B1Shares(CME)、Class B2(IMM)、Class B3(IOM)、1份Class B4(GEM)。这部分会员持股可作为CME的财务保证资源。E.CME对结算会员的管理CME定期(每二年一次)对结算会员的资产情况进行审计,还有可能进行临时审计。目前CME拥有结算会员90家,其中CME自己的结算会员7家,CBOT结算会员29家,加入CME/CBOT联合清算的结算会员54家。(2)结算银行在风险管理体系中起到重要作用 CME目前指定美国8家商业银行(其中6家为大型银行)为其结算银行。结算会员可至少在上述银行中选择一家开设账户,每一结算会员须在结算银行开设两个 交易账户:公司账户(PROPRIETARY ACCOUNT)和客户账户(CUSTOMER ACCOUNT)。为确保客户的权益,CME规则要求结算会员须将其客户的持仓及资金与其公司自有持仓及资金分离存放。 CME通过相关协议来约束其与结算银行的权利义务关系,并由CME来负责监管结算银行与期货交易相关的结算业务。结算银行的义务:A.为结算会员之间以及它们与清算所之间进行清算资金划拨,目前为一个交易日须进行二次资金划转。结算银行在规定时间(CME为交易次日上午6:40)及时足额划拨清算资金被当作是结算会员、客户足额履约的标志。B.为会员、客户提供一定的信用额度用于履约担保。结算银行根据会员、客户的资信情况可对其提供1至3日的信用额度。2.科学的保证金体系收取保证金的目的是为履约提供财力担保,CME以价格波动量分析为主导的方法来计算初使保证金和维持保证金收取标准,在此基础上通过SPAN系统测算投资组合的保证金收取额,从而建立科学有效的保证金体系。(1)初使保证金和维持保证金 初始保证金和维持保证金收取标准通过CME的保证金委员会来确定,该委员会每月开会一次(在发生极端行情时,由CME根据SPAN系统分析报告对保证金 标准进行临时调整),对CME的履约保证金系统提出的保证金预测报告进行分析后确定保证金是否调整。该系统通过如下步骤来完成保证金预测报告:首先选定一 个时间区间(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然后在该区间内选择合约价格日波动最大幅度,综合其他因素影响后确定维持保证金收取标准,在此基础上乘 以一定的比率得到初始保证金收取标准。一般来说,保证金收取比例的设定能够弥补价格变动而带来损失的9599(根据历史数据),事实上,CME设定 保证金的比例能够弥补一个交易日内价格变动或逐日结算价格变动,甚至包括对其全额持仓每交易日至少两次进行的日间结算变动。CME每交易日结算后向其结算会员收取维持保证金。CME每交易日对结算会员交易CME合约按全额持仓收取维持保证金(不同客户之间的持仓不能对冲,但如证明是关联客户的情况下可以对冲),会员交易CBOT合约的部分按净持仓收取维持保证金。(2)SPAN系统 SPAN系统全称为标准资产组合的风险保证金分析系统(Standard Portfolil Analysis of Risk,缩写为SPAN),是一个基于风险价值(VAR)思想的市场模拟系统。其主要运行原理是,SPAN系统主要用于测算一个投资组合(可以是一个会 员或者客户)所有持仓部位的综合风险,通过如下步骤来实现:确定投资组合最大保证金要求,该要求按组合内各项投资的原始保证金收取值 来确定,无任何对冲或附加项目;评估投资组合内各产品价格之间的线性和非线性关系 (SCAN RISK);评估相同产品不同月份合约之间的可对冲风险 (跨期套利风险INTRACOMMODITY SPREAD RISK);评估相关产品之间的可对冲风险 (跨品种套利风险INTERCOMMODITY SPREAD RISK);评估交割月费用;将上述最大的风险保证金要求、风险对冲值和交割月费用相加得到加总值,将该加总值与看跌期权的最小值相比较,取其中的较大 者,为SPAN风险保证金要求;将SPAN风险保证金要求加或减净期权值资产后取得整个投资组合的总风险保证金要求。因此,根据上述 两种方法结合起来确定的保证金收取水平,对合约价格有着较高的敏感性,一旦合约价格发生变动,保证金收取标准能够及时作出反映,因此,根据这种方法确定的 保证金对于弥补市场风险非常有效;同时,SPAN系统在对投资组合计算保证金要求时,在正常计算的基础上寻求商品组合间的可对冲风险并将其抵销,即在控制 风险的前提下,尽量使保证金要求降至最低。3.严格的逐日盯市制度CME不允许其结算会员对于持仓损失进行累计计算,这也是CME其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结算会员的净持仓将通过盯市在每交易日至少被计算两次,对其期货合约全持仓以当前的交易价格进行估值,根据该估值结果所形成的亏损将从该会员在CME指定结算银行的账户中扣划。 在这里,需要着重介绍一下CME的日间结算制度。在CME,每交易日的法定结算为一次,时间为16:00闭市后。除这次结算外,CME将根据每交易日的 市场情况进行至少一次日间结算,时间大致在11:00左右,CME可能依据以下程序计算在一个交易日过程中的保证金要求:(1)CME在交易日交易过程中对所有清算会员实行逐日盯市结算,对其所有当前持仓以当前市价与其前一结算价进行对比。(2)如某清算会员的变动调整额要求高于其在交易所账户中的余额,CME会通过电话立即通知该会员。(3)CME对每一结算会员根据其资信情况确定一定的信用度(TOLERANCE),这时,CME会将上述变动调整额与该会员的信用度进行对比,如调整额高于信用度,将该会员须追加相应的现金款项。(4)CME会将该会员的应付款项通知送至该会员指定的银行,并进行该款项的划转。(5)所有日间保证金要求须在CME通知后二小时内划至CME。为确保交易过程中的保证金要求,CME可将某些因价格剧烈波动而造成保证金侵蚀的合约的保证金重新收取。当CME的清算会员无力支付日间保证金要求时,CME可以立即将这部分持仓平仓并暂停该会员的交易。4.强大的各项财务保障资源除以上各项措施外,CME还有下列各项财务保障资源,作为应对违约风险的最后一道屏障: 履约保证金:37,009,877,155;结算会员持有CME股份市值: 612,024,622;CME盈余基金:85,833,967;保证存款: 876,113,961;其他可动用资产: 2,409,313,393;信用单:75,000,000;CME信托基金: 6,000,000;合计:41,074,163,098。 上述项目均为CME于2003年12月31日余额,其中:CME盈余基金为按清算所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积累而来;保证存款根据结算会员的持仓保证金及成 交量的一定比例计算得来,对每家结算会员来说,最低为50万美元;其他可动用资产为各结算会员应负担的资产额的加总数,每家结算会员按其成交量、持仓量、 资本额等指标确定其应负担数额;信用单及信托基金均为外部机构所提供。通过结算体系建设及各项配套措施的实施,CME对其结算风险进行了有效的控制。迄今 为止,在CME106年的历史上,还未发生过一起结算会员违约事件。(二)适当降低交易成本通过对CME的考 察,我们发现,CME对降低会员及客户的交易成本的渠道有两种:一种是通过SPAN和交叉保证金方式直接将相关商品组合间的可对冲风险进行抵销,从而在绝 对量上减少结算会员的交易资金占用;另外一种是推出一些结算产品,如IEF系列产品,从而间接降低结算会员的交易成本。1.SPAN系统在有效控制交易风险的同时,也适当降低了交易成本2.不断推出与其他市场的交叉保证金(CROSSMARGIN)在美国本土第一次推出交叉保证金是在1989年,CME与期权结算公司(OCC)、纽约结算公司(NYCC)联合签署协议,就指数产品推出交叉保证金,该协议经CFTC和SEC批准;第一次跨国域推出交叉保证金是CME与伦敦清算所(LCH)、伦敦国际期货期权交易所(LIFFE)在2000年4月推出的。目前,CME的交叉保证金主要有以下几类:A.与OCC、NYCC联合在1989年1月推出,交易产品为CME的指数期货及期货期权,目前有9家会员公司参加,在2004年度日均节省保证金超过7亿美元;B.与Fixed Income Clearing Corp.(FICC,formerly GSCC)联合在2002年4月推出,交易产品为CME的欧元期货及期权,目前参加会员为19家,本年度日均节省保证金为5800万美元;C.与London Clearing House(LCH)联合在2000年4月推出,交易产品为CME的欧元期货及期权,目前参加会员为11家,本年度日均节省保证金2500万美元;D.与New York Mercantile Exchange(NYMEX)联合在2002年6月推出,交易产品为CME的Goldman Sachs Commodity Index(GSCI)期货及期权,目前参加会员为2家,日均节省保证金700万美元;E.与Board of Trade Clearing Corp.(BOTCC)联合在1999年5月推出,交易产品为CME的利率期货及期货期权。3.对履约担保物的管理(1)融资服务CME履约担保物非仅限于现金,对于非现金的履约担保物,CME在对其价值进行评估之后折抵充当保证金,实质上是对这些担保物提供了融资服务。CME规定可以充当履约担保的资产主要包括:现金;美国国债;指定银行签署的以交易所名义的信用书;标准普尔500价格指数股票;加拿大金边债券;联邦银行系统或抵押贷款公司等发行的距到期不足六个月的贴现票据;IEF系列基金。(2)理财服务 在CME,会员和投资者作为交易保证金的资金是没有利息收入的,随着结算业务的发展,CME针对会员的需求,适时推出系列IEF基金产品供会员投资,为 会员提供理财服务,这也说明美国期市结算体系已向综合性金融服务方向发展,结算保证功能不断趋于丰富和完善。IEF产品,全称为Interest Earning Facility,为CME全权持有的,按美国2A7货币基金进行设计和处理的投资项目,该项目已获CFTC批准,仅对CME会员出售,其再投资范围仅 限于国债等投资风险极小的投资项目。IEF产品截至目前,已开发出5个基金项目,其中,IEF基金,由CME于1997年推 出;IEF2基金于2001年7月推出;之后由于CFTC扩大了可再投资的范围,CME又陆续开发了IEF3、IEF4、IEF5三个项目产品。在该基金 5个项目中,IEF2基金的规模最大,会员须以现金购买此基金,交易所需要收取一定(通常为1.5)的管理费,但不向会员保证该基金的收益率。在发生对 会员的保证金追加要求时,会员投入的资金可以作保证金使用,这给会员投入的资金以充分的灵活性。CME会员非常认同IEF产品,目前该产品总规模已达 180多亿美元,几乎相关CME履约保证金总额(约定400亿美元)的一半,这也使CME的保证金更多地体现为资产而非资金。二、由CME所反映出的当前国际期市结算体系的发展趋势及特点(一)发展趋势说起期货行业的清算史,可以追溯到260多年前的东印度公司金属认股权证交易,于1848年成立的芝加哥期货交 易所(CBOT)在成立伊始也采取了该结算方法,这样,期市清算机构被赋予了自其存在以来的第一项功能交易清算,迅速及准确性成为当时对于结算的要 求。之后,结算体系被陆续增加了合约确认、登记、履约担保服务、融资服务、理财等项功能,同时,清算所清算业务范围出现延伸,针对场外交易(OTC)的迅 速扩大,CME可以对需要进行清算的OTC交易提供清算服务,还可对部分OTC交易提供履约担保,并收取相应费用。随着期货市场的发展,结算系统功能不断得到丰富、强化和完善,与此同时,由于新技术的使用,结算系统交易清算效率大大提高,清算机构不断加强自身积累,履约担保能力大大增强,因此,结算系统已经成为期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这种趋势还将延续下去,因此,世界各主要期货市场也认识到这种现实,纷纷加强清算方面服务,不断推出清算产品,由此可见,结算已成为各国期市竞争的又一重要领域。(二)当前全球期货市场结算发展的特点1.结算一体化趋势更加明显 20世纪中后期以来,随着电子技术在世界各行业的普遍应用,CME和LCH合作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交叉保证金开始,各主要清算机构开始进行分别针对用户 的需求而寻求各机构间的合作,他们或采用联盟,或采用协议的形式进行合作,对投资者跨市场套利交易进行联合结算、联合监控风险或建立保证金对冲机制,极大 地方便了相关投资者进行交易,促进了期市的发展,全球结算一体化可能成为今后一段时期世界结算发展的目标之一。2.期货结算机构之间竞争更加激烈,高附加值的结算产品不断出现随着全球期货业 的发展,各结算机构的竞争也变得日益激烈,这主要体现在结算量上的竞争。各清算机构争夺市场份额的手段是提供各项结算超值服务,这首先体现在各项结算产品 上,他们基于“客户的需要第一”的理念来设计结算产品,因此这些产品一旦上市,相当部分即获得市场的认可,有的甚至成为行业标准。因此,今后结算机构之间 的竞争主要应为结算产品的竞争,谁的产品功能最新、最能满足市场需要,谁在市场就会占据主动,从而拥有更多的市场份额。3.期货结算业务向高效率、高附加值、低成本方向发展 由于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用得结算高效率、低成本得以实现,在此基础上,各所的清算业务开始向多领域拓展,出现了许多高附加值的结算产品和服务,例 如,CME推出的SPAN系统,该系统根据风险价值理论来计算投资组合的保证金收取水平,是对以往保证金收取值方法的一次重大革新,它是风险价值理论与期货市场实践的一次完美结合,也是高效低成本目标下所带来的结果;再如,CME推出的IEF投资产品,是期市结算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的一次结合,这是对双方共赢的一次合作,由此可见,期市结算正欲向相关领域拓展,以期给投资者带来更多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4.对结算风险监控提出更高的要求结算一体趋势所带来的清算资金跨市场、跨国域流动现象非常普遍,同时,期现货联系愈加紧密,它们之间的界限也愈加模糊,这也给结算风险监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进行市场风险监控时,不仅要考虑国内外相关期货市场的情况,还要考虑相关现货市场信息,这就需要国际间各期货市场之间关于风险监控的合作,另外还需要相关分析手段的更新与发展。 (大商所)美国期货行业概况及监管体系中国证监会、中期协首批骨干人员赴美培训情况报告之二 一、美国期货市场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近年来美国期货市场发展状况的观察,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NFA对期货市场的监管历程。 第一,货币市场的发展成功推动了期货市场的发展。在美国,期货本质上是一种衍生交易工具的概念已经得到普遍认同,主流观点认为,现代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是由货币市场的发展推动的。因此,NFA认为,一个成功期货市场不仅要交投活跃、价格波动性较好、有交割套利的机会,而且是建立在一个标准的、竞争的货币市场发展基础上的。 第二,交易所由会员制向公司制的演变对交易所履行自律监管职责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美国已有多家交易所完成或正在进行公司制改造,如NYMEX、CME 等交易所已经由会员制改为公司制。公司制决策效率显然高于会员制,但同时转制也意味着交易所已经由一个非营利性组织变为营利性组织。这种利益驱动模式不可 避免地会受到公众对其自律监管能力的质疑,为此美国期货界 在研究和探讨如何平衡或解决交易所自律监管和追求利益之间的矛盾,比如通过协议形式由第三方自律组织行使交易所的自律监管职责。这方面的一个例子就是,近 年由美林等八大银行、金融机构合资成立的新电子化的交易所BROKTEC已经协议委托NFA进行实时的市场自律监控,NFA可以随时监控到该市场上每一个 客户任何时刻的任何一笔异常交易,甚至异常的保证金比例,并对其展开调查。 第三,结算所的合并统一成为近年来美国期货市场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在美国,交易所的职能定位是新产品开发和开拓市场,而结算所的职能主要是风险控制。虽然交易所与结算所分离的市场成本是以前的三倍,但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职能,分离是合理的。近年来,结算所相互合并形成统一结算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结算所的具体工作包括两部分,一是信息处理,也就是结算;二是风险控制。结算所一般是公司制的。 第四,竞争使美国期货行业发生了显著变化。近年欧洲交易所对美国的期货市场构成了明显冲击,比如,由于欧洲期货交易所(Eurex)中的合约有些与芝加哥期货交 易所(CBOT)相同,成为了美国交易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而Eurex实行电子化进行交易,交易成本非常低,也迫使CBOT等老牌交易所开始降低手续 费。针对这一冲击,CBOT直接引入了一些CTA、CPO成为交易所会员,同时CBOT、CME也加强了合作,比如双方结算业务的合并。NFA某专家甚至 认为,芝加哥只有一个交易所就够了,纽约的交易所不也在合并吗?交易所之间、结算所之间的合并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产生这种观念的重要原因和理念是他们坚 信,衍生品市场是以资金流动的有效性为发展基础的,如果两个交易所同时开出一个上市品种的话,交易量最终会流向一个交易所。 此外,NFA还认为,监管的全球化是另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因此有必要加强各国监管机构的国际合作。 根据商品交易法的定义,美国期货市场必须要注册的中介主要有四类,即期货佣金商(FCM)、介绍经纪商(IB)、商品合资基金(CPO)、商品交易顾问(CTA)。一般来讲,FCM是最大的“批发商”,类似于我国的期货经纪公司,FCM可以独立开发客户和接受期货指令,可以向客户收取保证金,也可以为其他中介提供下单通道和结算。FCM必须维持法定的最低净资本要求、保存账薄和交易记录。 IB可以开发客户或接受期货/期权指令,但不能接受客户的资金,它必须通过FCM进行结算,IB可以是机构或个人,但一般都是以机构的形式存在的,IB类似于我们国内现在所研究的“期货居 间人”。IB可分为独立执业的IB(IIB)和FCM担保的IB(GIB),IIB必须维持最低的资本要求,并保存账薄和交易记录;GIB一般比FCM和 IIB规模都小,GIB类似于FCM的一个分支机构,它与FCM签订担保协议,借以免除对IB的资本和记录的法定要求,它必须且只能通过一个FCM进行结 算。 CTA可以提供期货交易建议,例如管理和指导账户、发表即时评论、热线电话咨询、提供交易系统等,但CTA不能接受客户的资金,必须通过FCM进行结算,没有资本要求但必须保存交易记录。CTA可以是机构或个人,类似于我国的期货投资咨询公司或期货分析人员。 美国的期货基 金主要包括商品基金和个人管理账户。CPO可以收取客户资金,但必须存入基金户头,且基金账户与CPO的自有账户必须严格分开,CPO不能擅自调动基金账 户中的资金。此外,其他需要注册的类别还有从业人员(AP)、高级管理人员(Prn)、分支机构/分支机构经理、场内经纪商/场内交易商。 从经纪业务的角度看,FCM是为IB、CPO、CTA和AP提供交易渠道服务的。在FCM的业务结构中,许多IB的客户量以及交易量都远比FCM直接开发的客户量、交易量要大。从这个角度看,如果我国能够做好对IB制度的研究,并引入期货行业,对于促进期货行业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二、美国期货行业的监管体系 美国期货市场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有效的监管体系,这一体系是沿着期货市场的风险轨迹而设计的,从另一角度说也是沿着资金流动的脉络设计的,即在资金流的每一个节点上设置监管机构,而与国家的行政区划无关。在美国国会制定的商品交易法中,对政府监管和自律监管的地位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从法律上讲,成立于1974年的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具有对整个期货市场的法定监管权,而行业自律组织(SRO)的自律监管必须接受CFTC的监督;从业务上讲,政府监管和自律监管的工作内容各有侧重,分工明确。CFTC侧重于对期货市场的宏观管理,而SRO侧重于微观管理,监管者之间实际上是板块分工而不是重重覆盖。 1.NFA与CFTC的关系 纵观CFTC与NFA的发展历程,从法律的角度讲,两者的关系是监管与被监管的关系,从其管理的范围与职能来说,两者又是分工与合作的关系。 从监管与被监管的角度讲,依照有关法律,尤其是商品交易法第17条的有关规定,CFTC有权对NFA进行审查、监督和管理。也就是说,NFA是CFTC监督下的自律监管组织。首先,任何经注册的期货协 会如NFA,只有经过CFTC批准注册后才能成立并开始运作,如果CFTC认为NFA违反法律、法规,疏于执行强制性规章,并对违法情况负有责任,在认定 必需或符合公众利益的条件下,有权依法暂停或取消其注册资格。其次,NFA的章程、规章、规则的制定、修订依法要报CFTC审批,但如果CFTC在接到报 告后的一段期限内未作出批复,则规章、规则自动生效。第三,如果CFTC认为NFA会员或AP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则有权取消其会员资格或从业资格。第 四,CFTC有权根据当事人的投诉,对NFA在注册和吊销资格方面的决定进行审查、更改或否决。第五,CFTC有权审批、监督、修改NFA作出的处罚决 定。尽管CFTC对NFA有监管权利,但自NFA成立以来,CFTC只对NFA进行过两次工作检查,对CFTC而言,NFA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而NFA 对CFTC也是非常尊重的。 从分工与合作角度讲,NFA作为美国惟一的期货业自律组织,主要组织实施对美国期货市场的行业管理。管理所有从业机构和从业人员的注册、纠纷的调解和仲裁、会员财务状况的审计、期货推广教育等。其中一些职责是CFTC授权的,另一些则是NFA针对以前在监管中的空白进行的补充完善。CFTC的工作重点是起草或制订法律、法规工作,规划和促进期货市场的健康发展,预防和打击市场操纵行为,维护市场公平,保护投资者利益,以及监督自律组织(SRO)履行自律监管职责。日常工作主要包括对交易所、结算所以及期货合 约市场的审查,对市场交易行为的日常监督,执行大户报告制度、限仓制度,对市场中介的监督管理等。CFTC是国会批准设立的政府职能机构,必须定期向国会 进行报告,国会有权依法定程序解散CFTC。NFA的有效运作也使得CFTC能从以往烦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可以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制度创新与维 护市场的公平、公正与公开,提高市场的竞争力、市场的活力和效率上来。 2NFA与期货交易所的关系 在美国,期货业自律组织包括NFA和期货交易所,他们根据法律和政府的授权行使自律监管职责。根据美国期货法律的规定,期货经营机构必须有指定的自律组织(DSRO)对其日常业务进行监管。一般而言,期货交易所对本交易所的期货佣金商(FCM)会员的日常业务进行监管,而NFA则对非交易所会员FCM和所有的介绍经纪商、商品基金经理、商品交易顾问和从业人员进行自律监管。由于一些FCM可能同时为NFA和几家期货交 易所的会员,因此,FCM可以选择任何一家SRO作为其DSRO。为了协调监管,避免FCM重复报告,NFA和交易所成立了联合审计委员会(Joint Audit Committee),就由谁来审计、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统一审计报表格式等问题进行协商。目前,在美国170多家FCM中,有40个左右由NFA负 责进行审计。 此外,根据法律和政府的授权,NFA还履行对所有期货机构和从业人员注册职责,同时,所有的FCM、IB、CPO、CTA、场内经纪人(FB)、场内交易商(FT)、AP都必须加入NFA成为会员。而交易所还负责对本市场的交易行为进行监管。 三、NFA的组织结构 1NFA的决策机构 NFA的最高权力机构为会员大会,每年召开一次。根据NFA提供的资料,目前NFA共有会员4220个,其中FCM会员172个、IIB会员415个、 GIB会员1043个(含临时会员)、CPO会员1782个、CTA会员796个,联合会员(从业人员)49858人。 理事会在会员大会闭幕期间行使权力,共有25名理事组成,其中6名来自交易所会员(其中4名来自交易量排名前四名的交易所,2名从其他与上述4家交易所无 隶属关系的交易所中选出),10名理事来自FCM和IB会员(其中4名从保证金排名前10名的FCM会员中选出,1名GIB,1名IIB,另外4名从其他 FCM中选出),4名来自“行业参与者类别”(其中2名必须为投入期货交易资金量排名在前20的CPO/CTA),5名为公共理事。2001年以前NFA理事会理事为45名,NFA减少理事会成员一方面是提高决策效率,另一方面也因为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后,NFA的会员总数在减少。 理事会下设执行委员会,由10名理事组成。理事会下设若干专业委员会,主要包括: 提名委员会:按照章程的规定就相应类别的推荐符合要求的理事,该委员会下设FCM(3人)、IB(3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