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仿真提升练习 通史特色专练(一)古代中华文明的演进历程(含最新模拟试题详细解析).doc_第1页
【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仿真提升练习 通史特色专练(一)古代中华文明的演进历程(含最新模拟试题详细解析).doc_第2页
【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仿真提升练习 通史特色专练(一)古代中华文明的演进历程(含最新模拟试题详细解析).doc_第3页
【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仿真提升练习 通史特色专练(一)古代中华文明的演进历程(含最新模拟试题详细解析).doc_第4页
【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仿真提升练习 通史特色专练(一)古代中华文明的演进历程(含最新模拟试题详细解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创新设计】2014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仿真提升练习 通史特色专练(一)古代中华文明的演进历程(含2013年最新模拟试题,详细解析)(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3江苏四市二模)左传记载,晋国赵鞅率军与郑国交战于铁,临战发表誓词:“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这反映出当时晋国()。a分封制度受到冲击 b郡县制度全面推行c宗法等级秩序变动 d国家政权趋向松散解析材料信息“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反映当时出现按军功授爵,且出现“郡、县”说明分封制遭到破坏。b选项出现于秦朝,排除;c选项材料没有涉及;d选项表述不符合史实,郡县的出现说明国家政权日益趋向严密。答案a2(2013韶关二模)有学者认为,相对于汉唐两个朝代,宋代不是弱,也不是贫,而是无效率。导致其“无效率”的主要原因是()。a事权的分割 b科举制的完善 c理学的兴起 d租佃制的发展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太祖为加强专制,进一步分割相权,设枢密院掌军权;参知政事即副宰相,掌部分行政权;设三司来专门管理财政,分割了宰相的财权。在地方也同样分权,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这样,形成宋朝难以根治的“冗官”格局,严重影响了行政效率。故a正确。答案a3(2013九江二模)检索文渊阁四库全书,“专制”一词出现1 800多次、“颛制”(颛,通“专”)75次,用于君主的“专制”仅有几条,其余全部用于臣民;“独断”一词则出现多于“专制”,绝大部分用在君主身上。这说明()。a古代中国不存在君主专制制度 b“专制”一词古今应用语境有异c古代中国君权与相权互为消长 d“独断”一词古今含义完全相同解析专制是指君主大权独揽于一身,独断专行。题干反映“独断”的出现多于“专制”,而且专制大部分是用于臣民,这说明古代中国“专制”与现代的含义是不同的,b项正确;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古代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存在时间长达二千多年;c项说法正确,但题干没有涉及到君权与相权的变化趋势;d项“完全相同”说法是错误的。答案b4(2013宁德模拟)明史载:“成祖简翰林官直(值)文渊阁,参预机务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帝王)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可见,当时内阁阁臣的职责是()。a参与机务,批答章疏 b参与决策,传达公文c参与政务,充当顾问 d参与政事,主管文教解析依据“参预机务”“备顾问而已”可知当时内阁阁臣的职责是参与政务,充当顾问。答案c5(2013太原模拟)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时期两宋明清项目50%以上的进士43%的进士任官前出身平民贫寒家庭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b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c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解析由表格中出身“平民”“贫寒家庭”的进士比例可以看出,科举制促进了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扩大了官吏来源,有利于巩固统治。答案c6(2013岳阳二模)李贽在史纲评要中说:“(李斯建议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下列对此信息的解读,与李贽本意相符的是()。a儒家思想并非万世不变之理 b统治者实施新政必须要坚决 c政治统一必然要求思想统一d专制集权是历史的必然趋势解析根据所学史实焚书坑儒是为了加强思想文化控制,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史观经济、政治决定思想文化,一定时期的文化是这一时期经济政治的集中反映。故选c。答案c7(2013湖南六校联考)礼记中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代统治者提出了“惟命于不常”(康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尚书)和“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泰誓)等思想。殷周变革中天命观的发展实质上体现了()。a政权神秘化色彩不断加强b早期民主政治的特征c对于天命神意的批判否定d一定程度的理性色彩解析殷人把神看成是天地万物的主宰,万事求卜,盲目屈从于神。西周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视天命无常,认为只有治国有方才能承续天命,并赋予天以“敬德保民”的道德属性,开始消解传统天命观里所存在的非理性因素,使天命具有理性和德性的色彩。答案d8(2013惠州模拟)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为30多位春秋以来的著名大商人立传。这表明他()。a肯定“工商食官”政策 b肯定“重农抑商”政策 c肯定商人的社会价值 d否定小人物的社会作用解析司马迁生活在汉代,当时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司马迁为春秋以来的著名大商人立传,是对商人在社会中的贡献的认可,即肯定商人的社会价值。故选c项。a、b两项与题意不符,d项表述不当。答案c9(2013温州模拟)城镇化是中共十八大提出的提升内需发展经济的一项重要举措。清朝时期城镇化曾取得重大进展,汉口、佛山、景德、朱仙四大名镇的崛起主要得力于()。a国家政策支持 b接轨世界市场 c商品经济发展 d自然经济加速解体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理解。清代四大名镇的兴起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选c项。清代推行重农抑商、闭关政策,排除a、b两项;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鸦片战争后,故排除d项。答案c10(2013广安二模)清续通典食货记载:交子(右图)肇因始于宋代巴蜀之铜钱与铁钱混用过于笨重而不便于携带,后因民间交子铺户印制杂乱、无法兑现及诈伪问题,“争讼数起”,于是益州知州张咏指定专由16户富商特许经营,严禁民间私造。宋仁宗时,设益州“交子务”,发行“官交子”,使之成为官方货币。材料反映出当时()。a宋代地方具有独立的货币发行权b当地富户大贾操纵商业流通与交换c纸币在商品流通领域作用越来越大d政府管办专营能彻底避免民间纠纷解析交子最初是为解决铁钱等笨重而产生的一种存款和取款凭据,而非货币,在专制时代,地方并无货币发行权,排除a。“益州知州张咏指定专由16户富商特许经营”可知是在政府许可之下的,并非垄断,排除b。材料中提到宋仁宗时发行“官交子”成为官方货币,但没有“彻底避免民间纠纷”的信息,排除d。综合材料,可知交子由民间纸券到政府发行为货币,反映了纸币在商品流通领域作用越来越大,故c正确。答案c11(2013安徽示范高中联考)我国的南北分界自古是淮河跟秦岭一线。据美国学者贾志扬统计,唐代科第人物北方占绝对优势,然而到了宋朝,考中进士淮河以南却占了95.2%。这一现象出现主要源于()。a丝绸之路的衰落 b政治中心的转移c程朱理学的兴起 d经济重心的南移解析题干中反映的现象,应属于政治现象,而政治现象出现的原因应是经济现象,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反作用于经济。南北朝、五代十国时期由于北方战乱出现了北方人口南迁,带动南方经济发展,宋朝时期南方经济超过了北方,南方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南方文化的发展。故选d项。答案d12(2013徐州模拟)“在广州,外国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表明清政府()。a禁止外国商人来华 b重视维护外商利益c加强沿海军事防御 d严格限制对外交往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清朝时期,在广州的外商,只有在夏秋两季商业交易时才能居住在十三行,而到了冬季,由于商业交易停止,法令规定不准他们继续留在广州,而且,即使居住在十三行时,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这充分反映了清政府对对外交往的严格限制,故选d。答案d13(2013南京模拟)内阁大学士为明清官职之一。据统计明代内阁大学士南方共114人,北方共48人。这从根本上反映了当时()。a政治中心有南移的趋势 b南方科举制推行力度比北方大c南方是经济和文化重心 d南方“官本位”意识强于北方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南方文化比北方先进,这根本上是由于南方是当时中国的经济重心决定的。故选c。明太祖时定都南京,后明成祖时迁都北京,此后北京一直是明朝的政治中心,故a项排除;明清的内阁大学士大多是由参加过科举进士出身的官员担任的,但科举制度是中央政府控制的选官制度,举国上下统一贯彻实施,不存在南北方推行力度的差别,b项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可排除。正确答案为c。答案c14(2013杭州二模)“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厚德之不足以止乱。”下列观点中,与该思想属于同一学派的是()。a“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b“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c“权者,君之所独制也,人主失守则危”d“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威势”,反映的是法家思想。a项是道家思想;b项强调教化,是儒家思想;c项强调君主权威,是法家思想;d项是墨家思想。答案c15(2013安阳二模)2011年10月1日,中国古代先贤孔子行教画像以全新“作揖行礼”的动画形式亮相美国纽约时报广场,将中华文化的谦谦君子之风传递给世界。与孔子这一形象所代表的理念相吻合的是()。a“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b“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c“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d“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解析关键信息:将中华文化的谦谦君子之风传递给世界。孔子是儒家创始人,a项是墨家尚贤思想;b项是法家思想;c项是儒家思想;d项是道家思想。故c项正确。答案c16(2013长春模拟)“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宜视天如父,事天以孝道也。号为诸侯者,宜谨视所候奉之天子也。”这体现了董仲舒怎样的思想主张()。a“春秋大一统”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d“君权神授”解析材料大意是天子受命于天,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这体现的是董仲舒的“君权神授”思想,答案为d。答案d17(2013安徽黄山大联考)董学特性新论一书指出:“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性质。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在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得出的结论是()。a应该肯定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 b应彻底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c儒家学说只为统治阶级上升时期服务 d周桂钿先生说法用意是全面继承董仲舒新儒学解析本题考查对董仲舒新儒学的理解。据题干董仲舒新儒学为“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服务,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为汉朝的“大一统”政治服务,说明作者肯定了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故选a。答案a18(2013佛山二模)恒山悬空寺三教殿里,正中供奉的是释迦牟尼,左边是孔子,右边是老子,三人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对话。据此判断,悬空寺最早可能建于()。a汉朝 b魏晋南北朝c隋唐 d宋朝解析从题干“三教殿”同时出现释迦牟尼(佛教)、孔子(儒家)、老子(道教)的现象,反映“三教合一”现象,这一现象出现时间最早是魏晋南北朝。答案b19(2013安阳二模)元史以前的烈女传,可以说是优秀女性的集成。元朝以后就不同了,一是数量大增,元史收入了一百八十七个,明史则收入了三百零八个。二是这些女性基本上都是所谓“贞、孝、节、烈”的典型。这主要反映了()。a理学影响了国家法律 b妇女地位的大幅提高c理学思想的广泛影响 d文化主流思想的变化解析关键信息:数量大增、这些女性基本上都是所谓“贞、孝、节、烈”的典型。烈女传人物是封建伦理思想的产物,反映的是男权社会特征,而理学的核心则是儒家的伦理纲常,故b项说法错误,c项正确;a项“影响了法律”说法错误;题干仅涉及理学,虽然是文化主流思想,但未体现变化,d项排除。答案c20(2013茂名二模)某高校老师撰写了一篇论明清小说对宋明理学的超越的历史论文。下列材料不能用作该论文论据的是()。a红楼梦:“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b西游记:“皇帝轮流做,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c三国演义:“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d聊斋志异:“(女)儿已委身乔郎矣,更无归理。如有变动,但仍一死!”解析由标题“对宋明理学的超越”说明小说体现反封建伦理的思想。选项c“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明显反映出封建“君为臣纲”的愚忠思想。与题意不符合。答案c21(2013岳阳二模)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粟贵伤末,粟贱伤农。乃当其贵,不能使贱,上禁止勿贵,而积粟者闭籴,而愈腾其贵。当其贱,不能使贵,上禁止勿贱,而怀金者不售,则愈益贱。”材料表明王夫之主张()。a发挥市场作用促进商品流通 b实行农商并举的经济政策c加强政府调控以平抑粮食价格 d征收工商税以减轻农民负担解析根据题干提供信息“而积粟者闭籴,而愈腾其贵”和所学史实说明要发挥市场作用促进商品流通。故选a。答案a22(2013洛阳模拟)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在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a缺乏理性精神 b求善而不在存真c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d落后于西方国家解析“李约瑟难题”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重要命题,本题就是关于回答“李约瑟难题”的一道选择题,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主要关注的知识点是中国古代科技。实际上,a、b、c三项都是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为什么只能选a而不能选其他,关键在于紧扣材料、读懂材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从“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得出中国古代科技缺乏理性精神。答案a23(2013天津模拟)明代小说家许仲琳(约15671620年)所著的封神演义,是一部以公元前11世纪武王伐纣为背景创作的古典神话小说。小说中屡屡出现使用火药武器的描写,如在第九十二回中这样描述:“只听得两边炮响军士用火箭、火弓、火炮等物,山下抛放一会儿地塌山崩,霎时间雷轰电掣”。该描写反映的历史信息是()。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器的国家 b火器的使用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c神魔小说远远超出当时人的想象力 d明代及以前军事上已经使用火器解析火药武器在中国开始用于军事是在唐朝末年。b项显然不对;而a项从材料中也不能反映出来;c项因为作者是明代的,而此时火药武器已经普及,所以并未超出当时人的想象力;只有d项符合材料反映的信息。故选d。答案d24(2013宜昌二模)苏东坡曾这样评价王维与吴道子的作品:“吴生虽绝妙,犹以画工论。摩诘得之于象外,有如仙鬲谢龙樊。”他极力推崇王维,誉之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苏东坡对王、吴的评价()。a改变了王、吴二人在中国画坛的地位 b彻底否定了写实、形似的主导思想c有利于文人画体系的形成 d开创了“以形写神”的画风解析“犹以画工论”是指吴道子的画虽技巧娴熟高妙,达到了物象造型生动、形神兼备的境界,但只是一个画工而已,缺少“象外”的诗意,故境界不高。而王维的画,画的“象外”能见出诗意。联系教材内容,传统文人画注重诗意。可知,苏东坡通过对两人的对比评价,强调诗意,故有利于文人画体系的形成。因此c项正确。苏东坡虽然贬吴扬王,但并未改变两人在中国画坛的重要地位,可排除a项。苏氏主张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要求二者俱备,因此,他并未彻底否定写实与形似,排除b项。唐朝王维的画已有以形写神的特点,而苏氏是宋代,故d项错误。答案c25(2013清远模拟)高劳在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中论述戏曲:“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从这段材料中得出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是()。a休闲娱乐 b社会教化c节庆祭祀 d艺术审美解析从材料信息“诫其子”“勉其弟”中的“诫”“勉”来看,材料明显是突出戏曲的社会教化功能,故答案为b。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第26题19分,第27题17分,第28题14分,共50分)26(2013焦作二模)1905年9月2日,清廷奉上谕:“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在中国运行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就此戛然而止。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由隋文帝草创、经唐太宗大致确立的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文官的选拔制度。它以公开、统一的考试作为取士任官的基本途径。它与郡县制结合,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巩固、强化大一统和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科举制也向社会各阶层的知识分子打开了入仕的大门,一方面扩大了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冲破了“九品中正制”造成的“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封闭局面,使出身寒微的知识分子也有可能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获得从政机会。另一方面,使统治集团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缓和了社会矛盾,对社会和政治产生了相当的稳定作用。倪峻、姚立建科举制的历史作用材料二1905年废除科举是晚清“新政”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中国社会结构的改变有着深远之影响。早在科举废除第二年,严复就指出,“此事乃中国数千年中莫大的举动”,其意义可与秦始皇“废封建、开阡陌”相提并论。美国学者吉尔伯特罗兹曼也认为:“1905年是新旧中国的分水岭,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池子华、吴建华主编中国社会史教程材料三清代科举一度为一百多万人提供一种生活方式,一旦这种生活方式不复存在,会使这一百多万人产生强烈的幻灭感和失落感,他们对清政府由原来的效忠支持开始转向不满和反对,而读书人在中国社会一直以来都是社会的“不安定因素”科举制度废止后,在选官制度上出现了缺失。民国时期,按照孙中山的设想,南京政府设立考试院,但它已无法像中国古代一样组织全国规模的大型选官考试了。清末民众不仅把新学堂称之谓“洋学堂”,还对学堂中课程说三道四。“习体操也,谓将练习飞檐走壁,以为窃盗预备学;学唱歌也,谓将来习吹弹演唱,以为优伶之预备”,更有宣称“吾家子弟,每日以采薪拾菜为生活,入学堂是绝我生路”。材料四在科举制度下,士人趋于乡村城市乡村间的流动模式,遍布乡村的士人从乡村流入城市,最后又从城市回到他们心理与情感上真正认同的人生归宿乡村。科举制虽以一纸诏书废除,但是新式学堂却非一纸诏书所能在农村建立,这导致了士绅流向城市就读就业,也带走了乡村的文化和经济资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的作用。(6分)(2)根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科举制被废除的原因及影响。(10分)(3)通过以上材料,你如何看待科举制的兴废。(3分)解析回答第(1)问,除从材料中总结外,还需联系教材相关知识。回答第(2)问科举制被废除的原因时,则要联系其背景,早在明朝时就开始采取八股取士,科举制失去了原有的积极作用,沦为了为统治者选拔奴才的工具。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这种制度不再适应历史的需要,因此被废除就成为必然。但由于牵涉的人员众多,所以科举制的废除必然会有一定的影响,首先“会使这一百多万人产生强烈的幻灭感和失落感,他们对清政府由原来的效忠支持开始转向不满和反对”,其次旧制度的废除也促进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从材料四中还可以概括出城乡差距的扩大。回答第(3)问,要注意“兴、废”二字。既要看到它兴起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也要看到被废除的必然性。答案(1)科举制促进中国封建社会的“大一统”;打破了世卿世禄制和察举制,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有利于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流动,缓和阶级矛盾;科举制具有一定公平公正性;科举制具有文化传播、社会教化功能。(2)原因:科举制在明清两代采取八股取士,极大地禁锢了士人的思想;随着中国近代化的展开,该制度已不能满足国家选拔人才的需要。影响:有助于新式教育的兴起,有助于推动中国近代化;增强了反清力量;没有形成覆盖全国的有效的新的选官制度;科举制的废除对教育的普及与学堂对教育的促学力有所减弱;扩大了城乡差距。(答出3点即可)(3)科举制的“兴”“废”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都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都有利于当时的中国社会的发展;科举制度曾经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但由于其发展历程中缺乏革新,逐渐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阻碍,它的废除是必然的。(答出其中的一点或言之有理即可)27(2013泰安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宋)范成大材料二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材料三英国著名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记载:从1700年至1820年,中国的gdp不但排名世界第一,占世界的比重也由22.3%增长到32.9%,创有史以来单一经济体占世界gdp合计的最大比重。在19世纪的前70年里,仅占世界人口2%的英国,一直掌控着世界工业生产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世界贸易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最高时其工业生产占世界总量的50%,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材料四“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英亚当斯密国富论(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经济模式?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有何特点?(4分)(2)从材料二的图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当时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5分)(3)比较材料三中不同时期中英两国的发展状况,概括说明经济规模曾居世界第一的中国为何没能成为“世界工厂”的主要原因。(4分)(4)材料四中,亚当斯密认为中国明清时期经济“停滞于静止状态”。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4分)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以及对小农经济的认识。解题关键是必须对小农经济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把握。第(2)问,图中信息:可从国家税收总体变化趋势、农业税与工商杂税的变化趋势及其主次变化来回答。特征:农业税基本占主要成分,可知当时小农经济占主体。从工商杂税逐步增长并超过农业税反映了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此外,也可能与当时的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有关。第(3)问,根据题意,要分别归纳中英两国的历史状况,来说明中国未能成为世界工厂的原因。可从两国经济、政治、科技等方面来分析。第(4)问,本小问属开放题,无论同意与否,都要全面论述理由,言之成理。若同意,则要从多角度来分析中国经济停滞于静止状态的原因,可从当时中国的政治、内外政策、对科技的态度等方面归纳。若不同意,则要用史实来说明明清时期,中国经济仍然在进一步向前发展。答案(1)模式: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特点: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或男耕女织);自给自足。(2)信息:国家税收呈上升趋势,农业税相对稳定,工商杂税逐步增长并超过农业税。特征:当时小农经济占主体,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3)原因:英国通过工业革命,实现机器大生产,中国固守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