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大哥.doc_第1页
论文 大哥.doc_第2页
论文 大哥.doc_第3页
论文 大哥.doc_第4页
论文 大哥.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性格和行为共性研究 院系:培黎工程技术学院 班级:电信082班 学号:20080602050204 姓名:杜军俊 日期:2011-4-10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性格和行为共性研究(兰州城市学院工程技术学院 杜军俊 电信082班 甘肃,兰州 730070)摘 要诺贝尔奖荣誉是人类智商,情商高度发达且成功的最高标志,但诺贝尔奖获得者往往表现出“怪异”或“另类”的行为与性格。本文分析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生活及传记资料,力图构建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性格行为共性。关键字诺贝尔奖获得者 性格 行为共性 活跃思维 热爱科学 正文一. 诺贝尔奖概述 诺贝尔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诺贝尔一生致力于炸药的研究,在硝化甘油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他不仅从事理论研究,而且进行工业实践。他一生共获得技术发明专利355项,并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在意大利逝世。逝世的前一年,他留下了遗嘱,设立诺贝尔奖。据此,1900年6月瑞典政府批准设置了诺贝尔基金会,并于次年诺贝尔逝世5周年纪念日,即1901年12月10日首次颁发诺贝尔奖。自此以后,除因战时中断外,每年的这一天分别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和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隆重授奖仪式。1968年瑞典中央银行于建行300周年之际,提供资金增设诺贝尔经济奖(全称为瑞典中央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伯恩德诺贝尔经济科学奖金,亦称纪念诺贝尔经济学奖,并于1969年开始与其他5项奖同时颁发。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评选原则是授予在经济科学研究领域作出有重大价值贡献的人,并优先奖励那些早期作出重大贡献者。1990年诺贝尔的一位重侄孙克劳斯诺贝尔又提出增设诺贝尔地球奖,授予杰出的环境成就获得者。该奖于1991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之际首次颁发。为何每次诺贝尔奖的发奖仪式都是下午举行,这是因为诺贝尔是1896年12月10日下午4:30去世的。为了纪念这位对人类进步和文明作出过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在1901年第一次颁奖时,人们便选择在诺贝尔逝世的时刻举行仪式。这一有特殊意义的做法一直沿袭到现在。诺贝尔奖的奖金数视基金会的收入而定,其范围约从11000英镑(31000美元)到30000英镑(72000美元)。奖金的面值,由于通货膨胀,逐年有所提高,最初约为3万多美元,60年代为7.5万美元,80年代达22万多美元。金质奖章约重半镑,内含黄金23K,奖章直径约为6.5厘米,正面是诺贝尔的浮雕像。不同奖项、奖章的背面饰物不同。每份获奖证书的设计也各具风采。颁奖仪式隆重而简朴,每年出席的人数限于1500人到1800人;男士燕尾服或民族服装,女士要穿严肃的夜礼服;仪式中的所用白花和黄花必须从圣莫雷空运来,这意味着对诺贝尔的纪念和尊重。(因为圣莫雷是诺贝尔逝世的地方)。根据诺贝尔遗嘱,在评选的整个过程中,获奖人不受任何国籍、民族、意识形态和宗教的影响,评选的唯一标准是成就的大小。遵照诺贝尔遗嘱,物理奖和化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生理或医学奖由瑞典皇家卡罗林医学院评定,文学奖由瑞典文学院评定,和平奖由挪威议会选出。经济奖委托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每个授奖单位设有一个由5人组成的诺贝尔委员会负责评选工作,该委员会三年一届。其评选过程为:每年9月至次年1月31日,接受各项诺贝尔奖推荐的候选人。通常每年推荐的候选人有10002000人。具有推荐候选人资格的有:先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诺贝尔奖评委会委员、特别指定的大学教授、诺贝尔奖评委会特邀教授、作家协会主席(文学奖)、国际性会议和组织(和平奖)。瑞典政府和挪威政府无权干涉诺贝尔奖的评选工作,不能表示支持或反对被推荐的候选人。 2月1日起,各项诺贝尔奖评委会对推荐的候选人进行筛选、审定,工作情况严加保密。10月中旬,公布各项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12月10日是诺贝尔逝世纪念日,这天在斯德哥尔摩和奥斯陆分别隆重举行诺贝尔奖颁发仪式,瑞典国王及王后出席并授奖。诺贝尔奖没有数学奖,流传最广的传说是因为他喜欢的人和一个数学家在一起了。不过这只是一个传说,实际上诺贝尔认为应该把奖授予在实际应用上能造福于人类的杰出人物,而不是数学这种极为抽象的事理。 从1974年开始,诺贝尔基金会规定,诺贝尔奖原则上不能授予已去世的人。 与许多电影奖项及文学大奖不同,诺贝尔奖遵循的原则是,除了公布最终获奖者的名字外,凡作为候选人的科学家名字都不对外公开,并设置了50年的保密期。因此,对于每年可能出现的各种“风声”,说某人获得提名成为诺贝尔奖候选人,其真实性必须等50年后才能得到验证。二.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性格特点 在很多人眼里,科学家的形象(尤其是那些著名科学家)已经成为一种概念化的模式,比较固定。科学家们是木讷的“书呆子”,社会交往笨拙,钻研晦涩难懂的问题。这种模式既不是完全错误的,也不是完全正确的。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科学家群体无疑会具有某种共同的特质,这种相似性更多地表现在从事科学研究的时候。但是,当科学成为职业后,科学家队伍人数剧烈增加,科学家群体的性格也必然是丰富多彩的。同时,科学活动也是一种社会活动,科学家也同样成为社会交往中的一员,在社会交往时科学家会表现出不同于科学研究时的行为特征来。 在心理学的概念中,性格、气质、人格、情绪等是几个难与区分的概念,其定义和内涵也多种多样,不过在很多非专业的场合,它们是可以通用和替换的。也就是说,尽管科学家在某些方面有相似性,我们可以认为他们的个性、气质、情绪类型是因人而异的。1、气质类型 古代心理学研究者把人的气质和体液结合起来,认为某一个人的气质通常归入四类气质中的某一类,某一类的人具有相似的行为特征。这四类气质是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胆汁质的人热情、直率、精力旺盛、勇敢积极,但情绪容易激动,脾气暴躁,具有很高的兴奋性和较弱的抑制力,能够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事业,克服在达到既定目标道路上的重重困难,但是,一旦精力消耗殆尽,往往对自己的努力失去信心。多血质的人神经过程平衡而灵活、活跃好动、表情外露、善于交际、适应性强,但做事缺乏持久性,注意力容易转移,适合从事多变和多样化的工作。他们可能是杰出的活动家,对事业有浓厚的兴趣,并能够持续很长的时间,但是如果工作受挫或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时,热情就会锐减。 粘液质的人神经过程均衡,但灵活性差,表现为安静稳重、善于忍耐,但反应缓慢、不够灵活,他们能够较好地克制自己的冲动和勃发,严格遵守既定的生活秩序和工作制度,固定性有余而灵活性不足。粘液质的人是最佳的合作者,也是最容易得到上司认同的下属。通常,他们很难作出惊天动地的大事情,却是不可缺少的贡献者,适合从事一些固定性强,但需付出细心谨慎的工作。 抑郁质的人细心谨慎、感情细腻、较孤僻、善忧思、疑虑重重、缺乏果断。他们的神经过程比较弱,不能忍受太大的精神紧张,即使是微弱的刺激,也会当作较强的作用来感受;情绪体验丰富,常常为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动感情。他们能够与别人很好地相处,胜任别人的委托,能够克服困难,但优柔寡断,面临危险情势紧张、恐惧。抑郁质的人成为艺术家的比率比较大。 以上气质分类和行为描述都是相对的,与职业的关系也是相对的。而且多数人是复合型的气质,我们只能说某一个人更偏向于某种气质。例如,科学家群体中,爱因斯坦、朗道偏向于胆汁质气质,卢瑟福、玻尔偏向于多血质气质,普朗克、密立根偏向于粘液质气质,而诺贝尔、陈景润则偏向于抑郁质气质。 2、人格特质 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认为人的个性是由许多特性所构成的,各种特性在一个身上的不同组合,构成了一个不同于他人的独特个性。他把人的个性分为表面特性和根源特质,所谓表面特性是指一个人经常发生的、可以从外部观察到的行为;而根源特质则是制约着表面特性的潜在基础。卡特尔从许多表面的行为中抽取了16种“根源特质”,称为16种个性因素,并给出了高分和低分特征。个性因素高分特征低分特征乐群性外向、热情、乐群。通常和蔼可亲,容易与人相处、合作,适应能力强。抑郁,缄默,孤独,对人冷漠。通常表现为执拗,对人冷漠。吹毛求疵,宁愿独自工作,且工作标准常常很高。智慧性聪明,富有才能,善于抽象思维。思维迟钝,学识浅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稳定性情绪稳定而成熟,能面对现实,行动充满魄力,能以沉着的态度应付现实中的各种问题。情绪容易激动,易产生烦恼。容易受环境支配而心神动摇不定。恃强性好强固执,独立积极。有主见,独立性强,但容易自高自大,自以为是。谦虚、顺从、通融、恭顺。兴奋性轻松兴奋,随遇而安。通常活泼、愉快、健谈。严肃、审慎、冷静、寡言。内省而不轻易发言,较消极、阴郁。有恒性有恒负责,做事尽职。责任心强,工作细心周到,有始有终。苟且敷衍,缺乏认真负责的精神。缺乏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敢为性冒险敢为,少有顾忌。有时也可能粗心大意,忽略细节。畏怯退缩,缺乏信心,有强烈的自卑感,在人群中羞怯,有不自然的表现。敏感性敏感,感情用事。通常心肠软,易受感动,较女性化,爱好艺术,富于幻想。理智的,着重现实,自恃自力。多以客观、坚强、独立的态度处理问题,不感情用事。怀疑性怀疑、刚愎、固执己见。多疑,不信任别人,与人相处斤斤计较,不顾别人的利益。信赖随和,容易与人相处。无猜忌,不与人竞争,顺应合作,善于体贴人。幻想性幻想,狂放不羁。忽视生活细节,只以本身动机、当时兴趣等主观因素为行动的出发点,可能富有创造力。现实、合乎成规,力求妥善合理。不鲁莽从事,在关键时刻也能保持冷静。世故性精明能干、世故。处事老练,行为得体,能冷静分析一切,理智、客观。坦白、直率、天真。思想简单、感情用事,与人无争,心满意足,但有时也显得幼稚、粗鲁、笨拙。忧虑性忧虑抑郁,烦恼自扰。通常觉得世道艰辛,人生不如意,甚至沮丧、悲观。安详、沉着、有自信心。不易动摇,有安全感,相信自己有应付问题的能力。实验性自由、激进,不拘泥于现实,对新的思想和行为有兴趣。保守,着重传统观念与行为标准。不愿尝试探新,常常激烈地反对新的思潮和变革。独立性自立自强,当机立断。通常能够自作主张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计划,不依赖别人。依赖、随群、附和。通常愿意与人合作共事,而不愿独立孤行。常放弃个人主见,附和众议。自律性知己知彼,自律谨严。通常言行一致,能够合理支配自己的感情行动,为人处事能保持自尊心。矛盾冲突,不明大体。通常既不能克制自己,又不能尊重礼俗,更不愿考虑别人的需要。紧张性紧张困扰,激动挣扎。缺乏耐心,心神不定,过度兴奋,时常感觉疲乏。心平气和,闲散宁静。容易知足满意,心理容易平衡,也可能过份松懒,缺乏进取心。 一个优秀的科学家会在很多方面显示出高分特征,例如智慧性、独立性、自律性、有恒性;而另外一些方面显示低特征,例如忧虑性、世故性等。3.环境对性格的影响美国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把心理学中个人人格的概念延伸到职业选择中。他认为大多数人的人格可以分为六种类型:实际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传统型。每一种人格有相应的典型职业,如表所示。人格类型人格倾向典型职业实际型喜欢有规则的具体劳动和需要基本操作技能的工作,但缺乏社交能力,不适应社会性质的职业。技能性职业(一般劳动、技工、维修工、农民)和技术性职业(如摄影师、制图员、机械装配工等)研究型具有聪明、理性、好奇、精确、批评等特征,喜欢智力的、抽象的、分析的、对立的定向任务这类研究性质的职业。科技研究人员、工程师、教师艺术型具有想象、冲动知觉、无秩序、情绪化、理想化、有创意、不重实际等特征,喜欢艺术性质的职业和环境。艺术方面的(如演员、导演、艺术设计师、雕刻家等)、音乐方面的(如歌唱家、作曲家、乐队指挥等)和文学方面的(诗人、小说家、剧作家等)社会型具有合作、友善、助人、负责、圆滑、善社交、善言谈、洞察力强等特征,喜欢社会交往、关心社会问题,有教导别人的能力。教育工作者(教师、教育行政人员)与社会工作者(咨询人员、公关人员)企业型具有冒险、野心、独断、乐观、自信、精力充沛、善社交等特征,喜欢从事领导及企业性质的职业。政府官员、企业领导、销售人员传统型具有顺从、进深、保守、实际、稳重、有效率等特征。秘书、办公室人员、记事员、行政助理、图书馆管理员、出纳员、打字员 上述人格类型与职业的关系也并非绝对的。霍兰德发现,尽管大多数人的人格可以划分为某一类型,但个人又具有广泛的适应能力,其人格类型在某种程度上与另外两种人格类型相近,则也能适应另两种职业类型的工作。某一种类型与其他类型之间存在相关性,同时每一个类型又有一个极为相斥的职业环境类型。4、埃杜逊的研究结果 贝尼斯埃杜逊对科学家的心理活动进行过研究。艾杜逊认为,科学家对经验表现出高度的敏感性,在某种意义上是偏执狂。科学家对问题的细微之处,警觉性特别地高。这使他们去追寻和探索事物中常被人们忽略的东西。如果这一思考方式不是在科学研究的框架之内,就会被认为是偏执狂。在科学工作中,创造性的思考要求科学家看到别人以前没有看到的东西,要求科学家采用别人以前没有想过的思维方式;这就要求科学家跳出常态,而且冒着远离现实的风险。偏执狂与科学家在思维方式上的区别在于,后者有能力、而且愿意接受科学界业已确定的制衡系统,去检验他那异想天开的或夸夸其谈的假设。可以说,科学思维是一种制度化的偏执狂思维。 埃杜逊研究发现,科学家有着一些共同的模式: 他们是具有智力天赋的孩子,他们最大的天才是自己的心灵; 孩提时代他们与家庭成员的关系较冷淡,对父亲更是冷淡; 在知识的海洋中吸取营养,喜欢读书、猜谜、幻想,借此自娱自乐和逃避现实; 因学习成绩突出而受到嘉奖; 营造自己的学习天地,躲在里面,避开家庭的烦扰; 追求新颖性、创新性和差异性,并宽容由此而导致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培养起学术反叛精神,在学术领域中奋斗; 重视逻辑、理性,能控制感情; 倾向于传统的婚姻,娶一个能干的女性为妻,她承担家庭事物和抚养孩子的责任; 全力以赴地工作,只为工作本身,而不是追求由此带来的荣誉。5、悲观情绪 美国学者哥雷斯和塞登研究了39个著名科学家的自杀情况。这些科学家来自欧洲六个国家加上美国和苏联,从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到调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1988年自杀的前苏联物理学家勒加索夫,其中包括四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埃米尔费歇尔(18521919)、汉斯费歇尔(18811945),布里奇曼和斯坦福穆尔,以及具有相当水平的科学家如奥地利物理学家玻尔兹曼(18441906)。他们的研究得到了如下结论: 这些自杀者自杀时平均年龄61岁,年纪相对较大,可能是科学家在年轻时不能变得著名的缘故。 他们自杀的几个首要原因是:孤独,50%;身体疾病,47%;政治为突发和背景因素,42%;沮丧(有时来自遗传),31%。百分比的总和大于100是因为很多自杀有多重原因。 孤独和沮丧通常被认为是自杀研究学普遍接受的突然自杀的原因。但是,孤独作为著名科学家自杀的首要原因就令人惊奇。与那些停止工作后无所事事的研究人员不同,大多数科学家完全参与社会生活,因为旅行、访问、合作研究、开会等强烈的社会光彩照射而超负荷工作。在这些科学家之中,离婚率只有3%,相当的低。尽管如此,仍然有1/3的科学家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孤独,通常是一个人居住、从未结过婚、分居或者死了伴侣。也有因为受到歧视而自杀的。一个极端的例子是英国计算机开拓者阿兰图灵(19121954),他因为同性恋被判有罪关进监狱并接受注射女性荷尔蒙。他最后吃进一个装饰有含氰化物花边的苹果而自杀。 他们感觉的压力越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