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永年县第二中学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doc_第1页
河北省永年县第二中学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doc_第2页
河北省永年县第二中学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doc_第3页
河北省永年县第二中学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doc_第4页
河北省永年县第二中学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永年二中20152016学年度第二次月考高二生物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1-30每小题1分,31-40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牛是一个种群 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最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a b c d2.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樟树、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b.水稻田中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群落c. 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d.洞庭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3某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栖息地后,种群开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在停止增长期间 a增长率大于零 b老年个体数量最多c种群密度最大 d出生率及死亡率均为零 4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b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速率为零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d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步降低5.以一对夫妇一生只生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2040年,美国需要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a种群数量和密度 b种群年龄组成 c种群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6、农业科技人员在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随机选定某区域,第一次放置了100个鼠笼,捕获68只鼠,标志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在相同位置放置了100个鼠笼,捕获54只鼠,其中标志的鼠有12只。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这种调查方法称为标志重捕法b. 该区域中鼠的种群密度较大,约为360只,必须积极防治c.草原上鼠与牛、羊等是竞争关系,鼠害严重会影响畜牧业发展d.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统计结果是不准确的7.如右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时间k种群数量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a b c d8.根据某生态系统中两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图,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曲线表示甲乙间为捕食关系,其中 乙是被捕食者b在图中d点时,甲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在图中c点时,甲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d若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则曲线的振幅越大9.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错误的是a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b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c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用滤纸吸去边缘多余培养液d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10.在探究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实验中,某小组设计的采集小动物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放置灯光采集的原理是利用土壤动物的趋光、趋湿、避高温的特点b灯罩的功能是防止昆虫逃跑c金属筛网阻止小动物向下移动d广口瓶中需要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11、一块甘蔗田弃耕几年后,形成了杂草地,该草地中 a.物种组成比甘蔗田简单 b动物没有分层现象c群落演替为次生演替 d植物没有垂直结构12.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b.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13.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培养皿中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的一个菌落是群落b群落演替过程中新的优势种的出现常淘汰原有优势种c发展生态农业可以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d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越强14、被钓上钩的鲤鱼往往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留在钓钩上,从而使钓鱼人长时间钓不到鲤鱼。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属于a.种内斗争 b.种内互助 c.竞争 d.互利共生15、 制作泡菜时,乳酸菌产生的乳酸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当乳酸积累到一定浓度时,还会抑制同种其他个体的增殖,这种现象包括 a. 竞争、种内斗争 b. 互利共生、寄生 c. 寄生 d. 种内斗争16、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此成语所隐含的食物链具有的营养级数至少为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7关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生物部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真核生物b消费者是异养生物c分解者不仅限于腐生细菌和真菌d.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者紧密联系18关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所指的物质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一些基本化学元素b所说的生态系统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c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d物质在循环过程中不断递减19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 其中a、b、c表示生态系统的不同成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a、b分别代表消费者和生产者c是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d疏松土壤可能加快过程20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b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c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d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21在草食草昆虫蟾蜍蛇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设流经这条食物链的总能量为100%,按最高传递效率计算,猫头鹰所得能量最多是a0.01%b0.8% c0.16% d0.1%22假若某生态系统有食物链abcd,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m1、m2、m3和m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m1m2m3m4等于a固定的太阳能总量b在一段时间内,若 c 种群数量减少,则 a 种群数量增加,d 种群数量下降cb 种群的个体数量一定比 a 种群的个体数量少dd 种群中单个个体所含的有机物质量一般比c 种群中单个个体所含的有机物质量大23在某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假设羊摄入体内的能量为n,羊粪便中的能量为36%n,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48%n,则 a贮存在羊体内的能量为52%nb羊同化的能量为64%nc由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16%nd由羊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64%n24.图示某生态农场生产流程,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食用菌和蚯蚓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b该生态系统达到了能量多级利用的目的c因食物链延长,该生态系统总的能量利用效率降低d循环利用有机废弃物,提高了系统的效益25.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下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26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下列现象中与物理信息传递相关的是a花香引蝶b豪猪遇敌竖起体刺 c候鸟南飞d警犬嗅寻毒品2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28. 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功能过程描述的是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其呼吸作用消耗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根瘤菌将大气的氮气转化成为无机氮的化合物被植物利用,最后重新回到大气中abcd 29、为合理开发和保护海洋鱼类资源,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全面禁止捕捞 实行休渔期、划分休渔区控制鱼网网眼大小 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a b c d30.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b. 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 大量引进国外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d. 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比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更容易被病虫害毁灭31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确叙述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 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干扰”不应超过其承受能力 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砍伐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仍很强 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之一是随意增加生物种类,改变其营养结构ab c d32.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 b.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 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33某生物兴趣小组用河水、池泥、黑藻、植食性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了3个生态瓶(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a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瓶内分解者数量过少b甲瓶中的生物存活的时间相对较长 c丙瓶中加盖与否,并不影响实验结果d若想维持生态平衡,丙瓶不应放在黑暗中34.棉蚜体型微小,能附着于棉花植株上生活繁殖,以吸取棉花植株的汁液为食。因为其排泄物为含糖量很高的蜜露,这能吸引一种个体较小的黄蚁取食。而这种小黄蚁为了能与棉蚜长期合作,反过来常常帮棉蚜驱赶多种瓢虫(蚜虫的天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这些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复杂,其中有捕食、寄生,种间互助等b科研小组需用标志重捕法对某棉田蚜虫的种群数量进行定期调查,用于构建数学模型c上述现象说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有利于调节种间关系,维特生态系统稳定d通过保护棉蚜天敌的生存环境,能够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提高能量利用率35某湖泊生态系统中有大型杂食性鱼类甲,其食物1/2 来自浮游植物乙,1/4 来自草食性鱼类丙,1/4 来自以草食性鱼类为食的小型肉食性鱼类丁。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甲和丁存在着竞争关系b从理论上计算,甲每增加 1 kg 体重,最少需要乙提供360 kg 的物质c若湖泊中受到 ddt 污染,则 ddt 浓度最低的生物是乙d此食物网中占有三个营养级的生物是甲36.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正确的是a. 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是接纳各地迁移和捕来的野生动物并加以保护b鼓励人们进入保护区,给鸟类建巢、喂食c迁地保护就是把大批野生动物迁入动物园、水族馆等进行保护d对于珍稀濒危物种,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和买卖37.“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对生物的影响。下图表示疏于管理的大豆田中,大豆与狗尾草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甲、乙两曲线分别代表大豆和狗尾草两种群 bt1t2时间内乙种群里“s”型增长c该农田中,物种丰富度将逐渐增加dt2t3时间内,甲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乙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38.某生物兴趣小组同学为了证明某种细菌对植物树叶的分解作用,提出了三种实验方案。其共同之处是: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甲、乙两等份,实验过程保持树叶湿润,其他实验条件和步骤如下表所示。哪种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 序号实验处理甲乙方案一无菌条件自然条件方案二先灭菌,再放于适宜条件下自然条件方案三先灭菌,再放于适宜条件下先灭菌,然后接种某种细菌,最后置于适宜条件下a方案一b方案二c方案三 d三个方案都不能达到39. 下图是某人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kj/),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0.96103kj/b由生产者,i、构成的捕食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ci为第一营养级,为第二营养级,两者这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5.6%d在生物圈中,除了全部的微生物,一些腐生动物也属于类群40.题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b.ab段,该种群的增长速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0分)41.(8分) 20世纪30年代,人们将环颈雉引到美国的一个岛屿。经跟踪调查绘出环颈雉种群的增长曲线如图427所示。请据图回答:(1)该岛屿上的环颈雉构成一个_,ab段由于_,种群增长不明显。(2)de,从生物因素看,随种群密度的增长,个体间由于_加剧,以及该种群的捕食者增加,导致该种群的_降低,_增加,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3)ef段表示稳定期,其种群净增长率为_,种群数量_,该岛屿上环颈雉的最大数量为_左右。42.(16分)下表是对某水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营养级生物,e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内未被呼吸消耗的能量(pn=pg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单位:102kj/m2/年)请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pgpnra15928131b870736945013c090306d1410619791e21152011914(1)此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从表中的_生物开始的,做出此判断的依据是_。 (2)能量从第营养级传递到第营养级的效率是_(保留一位小数)。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不能100%流到其下一营养级的原因是:该营养级生物获得的能量一部分是_,一部分是_还有一部分是_。 (3)从能量输出和输入角度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将会_ 。其原因是_ 。43(18分)根据下图,回答下列与生态有关的问题。(1)若图是碳循环示意图,则丙指的是生态系统中的_。若图中的“”仅表示二氧化碳的流动方向,则不会存在的过程有_。(2)若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食物关系如图2所示,设e种群干物质中蕴藏的能量为1 106kj;b种群干物质中蕴藏的能量为2104kj,d种群干物质中蕴藏的能量是2.5104kj,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则的能量值是 _kj。(3)图3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向蛙类后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图中的表示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图中表示的含义分别为:_,_。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蛙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_(填“k”或“k/2”),此时蛙出生率和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是_。(4)环境污染、食物短缺和栖息地的缩小等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