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大自然的语言.doc_第1页
16大自然的语言.doc_第2页
16大自然的语言.doc_第3页
16大自然的语言.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沁园中学三案设计 年级 :八年级 学科 语文: 课题: 大自然的语言课型: 新授 备课时间:11.28 主备人:靳敏勤 审核人:靳敏勤学习目标:1、了解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2、 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3、学习本文生动的说明语言。 4、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热情和兴趣。 教学流程导航台知识链接自主探究环节(一)通读全文,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 解决字词障碍,讨论下面几个问题:1这篇课文介绍了什么知识?2“大自然的语言”比喻什么?3对照注解,说说看,原文标题是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课文为什么把它改为大自然的语言?(二)再通读全文,并思考课后题一中的4个小题,填写段的序号。各小题后括号内应填的序号为:第1题(一至三);第2题(四至五);第3题(六至十);第4题(十一至十二)。(三)自主思考:(1)决定物候现象来临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是怎样安排的?为什么这样安排?(2)这篇课文除了层次清晰、有条有理这个特点外,还有一个写法特点也值得理解和学习。说明事物的时候,常常要用举例子的方法,举例的多少按照需要而定,可以举一个,也可以举两个甚至更多些。这篇课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而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却举两个例子。举两个必要吗?为什么?(3)本文除了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之外,还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分析。(4)理解语言的生动性。这篇说明文的语言很生动。生动的说明才能让人爱读易懂。先请同学们把第一、二段仔仔细细地轻声读两遍。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回暖。2再过两个月,燕子飞来了。3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掉到地上。4杏花开了,就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叫了,该及时耕作。比较改后的语言与原文语言,体会生动的说明。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春和济南的冬天这两篇课文,还记得里面是怎样分别描写小草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春天,小草“嫩嫩的,绿绿的”;冬天草色“暗黄”。从“绿绿的”知道春天到了;从“暗黄色”知道冬天已经降临。大自然仿佛会告诉我们气候的信息似的。这是怎样回事呢?今天学习的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将给人们解释其中的道理。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二)了解作者课文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是按照从主要(七、八、九段)到次要(十段),从空间(七、八、九段)到时间(十段)的顺序来安排的,并分别用了“首先”、“第二个因素”、“第三个因素”、“此外”等词语,表明四个因素所起的作用,程度上有所不同。明确说明文中例子举多举少是有讲究的。读者容易明白的地方举一个例子就可以了,不容易明白的地方就要多举两个例子。近海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如果依次类推,就会误以为春天也一定来得早,一定温暖,但是事实上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接连举了“大连北京”和“烟台济南”两个例子加以说明,使人确信无疑。(二)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请再举出几例。萌( )发 次第 衰草连天风雪载( )途 草长莺( )飞年年如是 周而复始连翘( ) 孕()育 翩然 销声匿迹师总结归纳:1.课文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2.“大自然的语言”用来比喻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把大自然中种种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形象地说明了认识它、研究它的重要性。3.课文把原来的标题改为“大自然的语言”,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情趣,又很新颖,比直接说“物候学”更容易吸引读者;也更合乎“科学小品”这类文章的特点。竺可桢(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又名绍荣,字藕舫,汉族,浙江上虞人。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担任13年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1974年2月7日竺可桢因肺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第1句没有课文中“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这一句生动。“渐渐回暖”是一般的说法;“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则很自然地运用拟人的写法,“沉睡”、“苏醒”两个词用得贴切而生动,具体地喻写了严冬的大地和早春的大地的不同情态。第2句没有课文中“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这一句生动。“飞来了”是一般的动态叙述;而“翩然归来”是轻松、活泼的动态描写,而且还包含有亲切欢迎回到家来的感情。第3句没有课文中“在秋风中籁籁的落下来”这一句生动,“掉到地上”是一般的动态叙述;而“在秋风中簌簌的落下来”则是具体、生动的描写,黄叶在秋天纷纷落下的情景,仿佛彩色电影的镜头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第4句没有课文第二段中几个原句生动。那几句紧扣“大自然的语言”,先后用了比喻、拟人的写法,还模仿布谷鸟的叫声,写成催促农民耕作的话“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比直接说“及时耕作”要新鲜、生动得多。例如: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早蚯闻蝉叫,晚蚯迎雨场。麻雀囤食要落雪。蚂蚁垒窝要落雨。 鱼跳水,有雨来。 燕子低飞要落雨。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龟背潮,下雨兆。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泥鳅静,天气晴。 猪衔草,寒潮到。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合作交流环节1)决定物候现象来临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是怎样安排的?为什么这样安排?(2)这篇课文除了层次清晰、有条有理这个特点外,还有一个写法特点也值得理解和学习。说明事物的时候,常常要用举例子的方法,举例的多少按照需要而定,可以举一个,也可以举两个甚至更多些。这篇课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而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却举两个例子。举两个必要吗?为什么?(3)本文除了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之外,还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分析。(4)理解语言的生动性。这篇说明文的语言很生动。生动的说明才能让人爱读易懂。先请同学们把第一、二段仔仔细细地轻声读两遍。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回暖。2再过两个月,燕子飞来了。3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掉到地上。4杏花开了,就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叫了,该及时耕作。课文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是按照从主要(七、八、九段)到次要(十段),从空间(七、八、九段)到时间(十段)的顺序来安排的,并分别用了“首先”、“第二个因素”、“第三个因素”、“此外”等词语,表明四个因素所起的作用,程度上有所不同。明确说明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