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市2010学年第一学期初三语文期末复习八(上)王顾左右而言他一、 词语解释1、比其反也 比: 其: 2、王顾左右而言他 顾: 而: 3、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 妻子: 之: 4、已之 已: 5、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而之楚游者(动词,去,到)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助词,放在主谓之间,不译)C.小大之狱(结构助词,的)D.士师不能治土,则如之何(结构助词,的)二、句子解释1、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 2、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3、王顾左右而言他。 三、内容理解 1、孟子提出了三个问题,分别从 、 、 三个角度设问,从中可以看出孟子是一个的 人。 2、齐宣王在回答孟子问题时,前后变化是 。变化原因是 。四、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 一书,作者是 (朝代)的思想家 ,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公 输一、 词语解释1、吾从北方闻子为梯 为: 2、不可谓知类 知: 3、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得: 强: 4、 请说之 说: 公输盘不说 说: 子墨子闻之 之: 5、 愿藉子杀之 之: 请说之 之: 荆国有余于地 余: 6、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余: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余: 7、下列加点虚词用法和含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A.公输盘为楚为云梯之械/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B.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荆国有余于地C.北方有侮臣者,愿藉子杀之/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D.知而不争,不可谓忠/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二、句子解释1、夫子何命焉为? 2、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3、下列对“吾义固不杀人”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我讲人道,一定不肯杀人。 B.我坚持人道,自然不肯杀人。C.我讲义气,向来不肯杀人。 D.我坚持道义,本来不肯杀人。三、内容理解1、墨子“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的目的是 ,体现了墨子的 主张。2、公输盘就是鲁班,子墨子就是墨子。分别写出一个与这两位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 (1)与鲁班有关的成语: (2)与墨子有关的成语:3、墨子劝服公输盘的语言颇具特点,从论辩技巧上看,你认为成功的关键在哪里? 四、常识填空1、公输选自 一书,是 家的经典著作。2、墨子(约前468-前376),名 ,是 之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庄子钓于濮水一、 词语解释1、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 使: 2、庄子持竿不顾 顾: 3、吾将曳尾于塗中 于: 4、宁其生而曳尾于塗中 而: 二、句子解释1、愿以境内累矣! 2、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塗中乎?答: 3、往矣!吾将曳尾于塗中。 三、内容理解1、楚王派遣大夫来找庄子的目的是 2、庄子当时在 (地点),正在 (事)。这体现了庄子 的生活情趣。3、庄子用神龟的故事来说理的方式是将神龟与自己进行 四、常识填空庄子是 (朝代)时 (国家)的哲学家、 家。他的文章特点是 、 、 。曹刿论战一、 词语解释1、 曹刿请见 见: 2、 肉食者鄙 鄙: 3、 虽不能察,必以情 察: 4、 牺牲玉帛 牺牲: 5、 小惠未遍 惠: 6、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加: 又何间焉 间: 7、 遂与外人间隔 间: 奉命于危难之间 间: 必以信 信: 8、 小信未孚 信: 愿陛下亲之信之 信: 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信: 9、 彼竭我盈,故克之 竭: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竭: 10、其乡人曰 其: 吾视其辙乱 其: 11、又何间焉 何: 问何以战 何: 二、句子解释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三、内容理解1、用文中的语句回答下列问题。(1)“曹刿请战”的主要原因是 (2)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一个词语是 (3)“忠之属也”具体是指 (4)在曹刿看来,反击的有利时机是 ;追击敌军的有利时机是、 、 2、曹刿“远谋”的具体表现。战前: 战时: 战后: 3、文中写鲁庄公的“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与曹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用自己的话概括)(1) (2) (3) 4、从文中看,鲁庄公也有值得肯定的一些地方,它们是:(1) (2) (3) 5、上文对战争发生的原因和战前双方的部署等都略而不写,对战争的过程也只是用“ ”、“ ”和“ ”十二字作了交代,但对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写得很详尽,这是因为:(1) (2) 四、常识填空曹刿论战选自 ,这是我国著名的 体史书,叙述的是 时期各国的重要史实,相传为鲁国史官 根据鲁国国史春秋所编,故文中称齐军攻打鲁国为“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 词语解释1、 忌不自信 信: 2、 今齐地方千里 方: 3、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观: 4、 时时而间进 间: 而形貌昳丽 形: 5、 不死而死,以形求脱 形: 罔不因势象形 形: 无案牍之劳形 形: 徐公何能及君也 及: 6、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及: 及郡下,诣太守 及: 7、“群臣进谏”的“进”与文中“ ”一句中的“进”意思相同,都解释为 8、“而”作为连词的主要作用是:A.表示并列关系;B.表示递进关系;C.表示承接关系;D.表示转折关系;E.表示修饰关系;F.表示因果关系。请说说下列“而”字的作用。(在括号内填入序号)(1)邹忌脩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 )(2)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 )(3)窥镜而自视 ( )(4)暮寝而思之 ( )(5)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 )二、句子解释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3、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三、内容理解1、齐威王“善”字的回答,表明了他 的态度。2、从文中看,邹忌是个怎样的人?(1)(2)3、既然文章运用的几乎都是三层递进的排比句式,那么作者为什么不把妻、妾和客人的回答都写成“徐公何能及君也”等一样的句式,而要作现在这样的变化的原因是 4、从文中看,齐威王最终能使齐国“战胜于朝廷”,达到大治的原因是:(1) (2) 四、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 ,由西汉 (人名)编订而成。 诉衷情(宋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模拟检测】1、胡未灭,鬓先秋, 。2、词中“关河”是指 ;“胡”是指 ;“天山”是指 3、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当年万里觅封侯”中的“觅”字很传神,写出了年轻时词人的自信和坚定执著。B.“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借班超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C.这首词运用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精神世界。D.“此生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是内心独白,也是对南宋统治者的强烈不满。4、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起笔突兀,抒写了词人当年投笔从戎。英勇抗敌的情景。B.“梦断”一句,语势急转直下,转慷慨激昂为伤感悲凉。C.“胡未灭”三句写尽了词人的悲愤与痛苦;“谁料”二字更包含了无限感慨。D.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抗金杀敌的情景,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与感慨。5、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描写了 ,下片转入直接抒发悲愤的感情。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宋 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 。可怜白发生!【模拟检测】 1、了却君王天下事, 。2、词中“天下事”特指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八百里”和“的卢”都是性烈的快马。B.这首词上阕写战斗激烈,下阕写理想破灭。C.“醉里挑灯看剑”,写出了词人时刻不忘杀敌报国。D.“破阵子”是正标题,“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是副标题。4、“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5、全词抒发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青玉案元夕 (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那人却在, 。 【模拟检测】1、众里寻他千百度, ,那人却在, 。2.、词中描写与“灯火阑珊处”“那人”相对的众人情态的语句是 , 。3、下列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词以“蛾儿雪柳”的美人衬托“灯火阑珊处”的“那人”。B.词以“星如雨”的形容比喻来描写那繁星点点像天上雨点一样密。C.词以“那人”曲折地表达自己自甘寂寞,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D.词以“花千树”“星如雨”“鱼龙舞”点出灯火之盛,表现场面的热闹。4、词中“那人”是一个 的人。八(下)小石潭记一、词语解释1、明灭可见 灭: 2、伐竹取道 取: 3、不可久居 居: 4、全石以为底 全: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心乐之(之:指代篁竹) B.不可知其源(其:指代小溪)C. 以其境过清(以:因为) D.乃记之而去(乃:于是,就)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伐竹取道/齐师伐我 B.不可知其源/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C.乃记之而去/停数日,辞去 D.以其境过清/属于作文以记之二、句子解释1、闻水声,如鸣佩环。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三、内容理解1、与“伐竹取道”前后呼应的句子是:(1) (2) 2、表现潭水的清澈,既有正面叙述,如“ ”,又有侧面描写,如:(1) , (2) , 。 3、作者抓住小石潭 的特点,写出了自己 , 的感受。4、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点面结合,如写石:“ ”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谭”是近。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 ”是动。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 ,实为写 ,以实写虚,虚实相映成趣。四、常识填空1、小石潭记选自 ,作者是 朝著名文学家 。2、柳宗元在被贬永州期间写下了小石潭记等八篇山水游记,被公认为山水游记中的佳作,合称 。孔孟论学一、词语解释1、 五十而知天命 知: 2、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 生: 3、 进,吾往也 进: 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进: 4、虽与之俱学 俱: 5、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B.一日暴之,十日寒之C.通国之善弈者也 D. 为是其智弗若与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弗若之矣”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B.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 C. 虽与之俱学 D.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7“尽信书”的“信”解释为 ,与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句中的“信”同义。“信”还解释为“信用”,如曹刿论战“ ”一句中的“信”。二、句子解释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3、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4、下列解释或翻译有错的一项是 A.“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中的“弈秋”是当时的围棋高手。“秋”是他的名字,因善下围棋,所以叫“弈秋”。这是古人称名的习惯。B.文中“一日暴之,十日寒之”后概括为成语“一曝十寒”。C.“吾退而寒之者至”应译为“我一后退,害怕寒冷的人就会随之而来”。D.“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是,想取弓箭把天鹅射下来。三、内容理解1、以下孔孟的话分别阐述了关于学习的哪些道理?(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2、从文中寻找和归纳出是个成语。 3、下列对孟子“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专心致志”,每个人学习和修养也是这样。如果胡思乱想,终将一事无成。B.孟子认为,君王不智的主要原因是学习不专心。君王一天学到的东西,常常要隔十天、半个月才加以温习,自然无法形成智慧。C.孟子指出,君王对于贤者的言论不能专心听取,一心只想着别的事情,即使有幸接触正道,却不能专心致志,当然无法有智慧了。D.孟子运用“一曝十寒”和“弈秋诲弈”两个譬喻,说明君王应专心听取正确意见,以成就大智慧。这一教导,对青年学子的求学也颇有教益。四、常识填空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为“至圣”孟子论语孟子儒家经典之一,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著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一、词语解释1、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 为:( ) 2、 愈研愈入 入:( ) 行拂乱其所为 为:( ) 于是入朝见威王 入:( ) 为一说 ,使与书俱 为:( ) 4、 虽生之安行之圣 行:( )3、 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穷:( ) 欣然起行 行:( )欲穷其林 穷:( ) 6、 其龌龊亦耐不得 得:( )5、反复诵观 观:( ) 山水之乐,得之心 得:( )此则岳阳罗之大观也 观:( ) 问焉以求一得 得:( )二、句子解释1、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2、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 3、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 4、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 三、内容理解1、从文中找出三个成语:2、完成下列表格论点论证方法论 据反驳“过目成诵”,主张深入研读(过目成诵)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于我何与也?例证法孔子读易至韦编三绝正反对比论证例证法喻证法小说家言及打油诗词,如破烂橱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四、常识填空1、本文作者为 ,是 朝著名 家、 家。2、文中提到的“韦编三绝”,说的是 (人物)读 (书名)的故事。3、项羽本纪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中的一篇。这部通史的作者是 朝的 (人名)。黄生借书说一、词语解释1、为一说,使与书俱 为:( ) 俱:( ) 2、若业为吾所有 业:( )3、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假:( ) 4、 家贫难致 难:( )乃悟前狼假寐 假:( ) 奉命于危难之间 难:( )5、 汗牛塞屋 塞:( ) 6、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 专:( ) 以塞忠谏之路 塞:( )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专:( )7、 归而形诸梦 归:( )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专:( )而其归书也必速 归:( )8、下面加点词语中与“吾不得而见之矣”的“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获得日,或否,绛皓驳色 B.以俟异日观人风者得焉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D.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9、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把) B.富贵家之书(的)C.吾不得而见之矣(表示两者转折关系) D.归而形诸梦(表示两者顺承关系)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A.七略、四库、天子之书 B.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C.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D.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二、句子解释1、书非借不能读也。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去读。2、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那些祖辈父辈收藏书籍,儿子孙子随便丢弃的就更不用说了。3、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不只书是这样,天下的东西也是这样。4、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这时我才感慨借书读的人是那么用心专一,自己少年时候的光阴是多么可贵。三、内容理解1、为证明“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论点,作者列举了三个藏书者不读书的事实:(1)“ ”;(2)“ ”;(3)“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并进而推论其他事物:“ ”。2、第二段中“惴惴焉摩玩之不已”这句话运用 和 描写,写出了 的心理。3、第三段中作者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借书读时“ ”;做了官以后却“ , ”;这样写的目的是 。 4、第三段“其切如是”中的“是”是个代词,它指代的是“ ”这种情况;从中可以看出作者 的思想感情。 5、上文写作上的突出之处是对比手法的运用,例如:(1) 的对比。(2) 的对比。(3) 的对比。 6、请举一例证明第二段中的“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这一说法。 四、 常识填空1、黄生借书说选自 ,作者是 朝的著名学者 ,其号为 ,另有诗歌评论集 等著作。2、与本文中“汗牛塞屋”意思相同的一个成语是 ;这两个成语都是用来形容 问说一、词语解释1、君子之学必好问 好:( )2、 相辅而行这也 行:( ) 3、非学无以致疑 致:( )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行:( ) 不专心致志 致:( ) 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行:( ) 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 致:( )4、 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 明:( ) 5、 舍问,其悉决焉 舍:( )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明:( )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舍:( )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明:( ) 6、 问焉以求一得 求:( ) 审问而明辨之也 明:( ) 以形求解脱也 求:( ) 7、 所谓交相问难 难:( ) 8、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病:( )奉命于危难之间 难:( )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病:( )9、学有未达,强以为知 强:( ) 而学无止境 而:( )10、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虑:( ) 11、 拊床而止之 而:( )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虑:( ) 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而:( ) 必虑人逼取 虑:( ) 二、句子解释1、君子之学必好问。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2、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不学就不会发现疑问,不问就不会增加知识。3、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肯定自己而否定别人,是世俗人的通病。4.、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像这样的话,天下就几乎没有可以问的人了。5、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真理不是专门存在于某些人手里的,而学习也是没有止境的。三、内容理解1、对于“问”,作者的观点可以用文中一句话来概括: 2、从第一段来看,作者认为真正好学之人应同时具备“ ”和“ ”这两个条件。(用原文回答)3、第二段,作者从“问”的不同对象分析,告诉人们 。 4、第三段中,作者认为:“强知臆度”、“不愿问”、“不屑问”、“不甘问”的思想根源是 (用原文回答)5、第四段中,作者提出“问可少耶?”的理由是“ , ”,并以“ ”一句呼应开头,再次强调“问”是学有所成的必由之路。四、常识填空问说的作者是 朝的 ,他是 派古文的重要作家。卖柑者言一、词语解释1、 甚矣哉,为欺也 为:( ) 2、 吾业是有年矣 业:( )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为:( ) 武陵人以捕鱼为业 业:( 3.、 而独不足子所乎 足:( ) 果能建伊,皋之业耶 业:(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足:( ) 5、 类东方生滑稽之流 类:( )4、今子是之不察 察:( ) 不可谓之类 类:( ) 小大之域,虽不能察 察:( )6、 置于市 于:( ) 若所市于人者 于:( ) 而托于柑以讽耶 于:( )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A吾赖是以食吾躯 / 以我酌油知之B而独不足子所乎 / 义不杀少而杀众C世之为欺者不寡矣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予贸得其一 /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二、句子解释1、甚矣哉,为欺也!你这欺骗的行为实在太过分了!2、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世间欺骗别人的人不少啊,难道只是我一个人吗?3、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又有谁不是外表如金似玉,内里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初中安全培训计划表格式课件
- 先进安全管理方法培训课件
- 化学品防护安全培训课件
- 内蒙医教网的课件
- 古诗三首《望洞庭》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 化学厂区安全培训课件
- 先天性肺囊肿
- 先天性心脏病治疗课件
- 【大单元】二上第四单元 10《日月潭》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创业机会概述
- 社会责任CSR培训教材
- 脊柱外科入院宣教
- 医院“十五五”发展规划(2026-2030)
- Unit1AnimalFriendsSectionA1a-1d课件-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册
- 2025铁路局劳动合同示范文本
- 教育信息化中的数字孪生技术应用案例分析
- T/CSPSTC 15-2018新型智慧楼宇评价指标体系
- T/CCPITCSC 096-2022名表真假鉴定规范
- 美的分权规范手册
- 质量策划培训
- 能源托管协议书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