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的社会生活变迁ppt课件.ppt_第1页
清末民初的社会生活变迁ppt课件.ppt_第2页
清末民初的社会生活变迁ppt课件.ppt_第3页
清末民初的社会生活变迁ppt课件.ppt_第4页
清末民初的社会生活变迁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巩金瓯 承天帱 民物欣凫藻 喜同袍 清时幸遭 真熙皞 帝国苍穹保 天高高 海滔滔 亚东开化中华早 揖美追欧 旧邦新造 飘扬五色旗 国荣光 锦绣河山普照 我同胞 鼓舞文明 世界和平永保 1911年清末国歌 巩金瓯 1912年 五旗共和歌 1 清末民初的社会生活变迁 2 一 什么变了 3 1912年法国 小巴黎人 画报报道 1911年12月7日 清廷允许全国官民自由剪辫子 4 1905年 清末重臣爱新觉罗 载泽 司法部长戴鸿慈到西方考察宪政 四十多个随员中剪辫子的占了一半 包括翰林 道府 武员等 都是有功名的人 年轻贵族中 不少人在革命前就剪掉了辫子 1909年军谘大臣 阅兵大臣载涛贝勒提出要剪辫子 得到萌昌 善耆 邹嘉来 载泽 戴鸿慈等王公大臣的支持和呼应 据 傅国涌 大变局中的小辫子 其实 革命前清政府内已开始剪辫子 5 清末民初时期的其他重要变化 易服 长袍马褂变为中山装 6 清末民初时期的其他重要变化 易帜 黄龙旗变为五色旗 7 清末民初时期的其他重要变化 改历 农历改为阳历 8 歌谣 1 结婚证书当堂读 请个前辈来证婚2 文明洋伞小包裹 长统洋袜短脚裤3 辫线斜拖三尺短 之乎者也说荒唐4 改良的头 改良的花 改良的姑娘大脚丫 上述歌谣都是民国初年的社会风尚吗 请简要分析 9 二 为什么会变 10 变 辫 辩 为什么要剪辫子 讨论 11 材料一主观上的原因 就是对清廷统治的不满 因为这个辫子是异族统治者强迫留的 这些原因的背后 其实是大势所趋 中国原来是一个封闭的 单一的天下 但是从鸦片战争之后 我们逐渐地融入到世界体系当中 在内外的压力下面 中国的农业文明下面临着改变 要融入到全球化里 即使想不变也挡不住 这就是大势 男人留这么长的辫子 不仅极不卫生 跟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发生冲突 所以辫子不能不剪 阅读下列材料 分析清末民初剪辫子的原因 12 材料二1872年容闳带往美国留学的幼童 脑后就都拖着辫子 因为清廷严令不许剪辫 到了美国后 美国小孩常常跟在他们后面喊 中国女孩子 甚至把辫子侮辱为 猪尾巴 在这样的情况下 一些幼童就把辫子盘在头顶 还用帽子使劲压住 生怕美国人看见 只有极个别幼童违反规定把辫子剪掉了 因为留辫子实在不卫生 参加体育活动也不方便 13 变 辫 辩 为什么要剪辫子 排满反清需要 革命的标志 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大势所趋全球化发展趋势融入现代社会生活方式 14 孙中山的办报实践一览 1 1893年在澳门创办 镜湖丛报 2 1900年在日创办 开智录 在港创办 中国日报 4 1902年改组 大同日报 5 1903年在港创办 世界公益报 6 1905年在日创办同盟会机关报 民报 7 1907年在新加坡创办 中兴日报 8 1910年在旧金山创办 少年中国晨报 9 1914年在日创办中华革命党机关刊 民国 10 1919年创办 建设 和 星期评论 清末民初 报刊发展很快 为什么 并结合时代背景 分析上述报刊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思考 15 提示 主题 民主 共和 革命 自由平等等启蒙思想 原因 革命思想宣传的需要等 16 三 如何看待变化 17 变 辫 辩 如何看待剪辫子 讨论 18 1912年法国 小巴黎人 画报报道 1912年2月12日晚 袁世凯剪辫子 从图片中可得到什么信息 袁世凯是在什么背景下剪辫子的 你如何认识这种现象 19 背景 中华民国成立 清帝退位 画报很有寓意 穿着绣有黄龙图案朝服的袁世凯在府第厅堂内剪辫子 实质上反映了袁世凯剪辫子并不是真心赞成共和 而是一种政治投机 20 1911年12月17日 天津 大公报 报导 袁世凯于12月13日剪去辫发 以为各界之倡 身边的人说 袁世凯剪辫子时不断哈哈大笑 谈话中显出异乎寻常的高兴 另一个袁世凯 剪辫子是不可逆转的潮流 21 杰出文化学者蒋复璁 提及小时候辫子的烦恼 拖着一条累赘的辫子 汗水凝结 又痒又臭 难受不用说了 更麻烦的是每天早晨要打辫子 学堂里为此专门雇有两个剃头匠 为住校的全部学生打辫子 小孩子一则没有耐心枯坐那么长时间 二则打辫子时要先用木梳来梳 辫发乱后 梳起来很痛 于是小孩子早晨一见剃头匠就逃 剃头匠一面追 一面喊某少爷不要跑 如果被堂长看到 不是叫剃头匠带走 就是令带走打辫子后罚站壁角 因此 在他的记忆里 辛亥革命最得人心的一件事 就是剪辫子 从此小孩子没有每天打辫子的麻烦了 确实 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层面 可以说 民国就是从剪辫子开始的 阅读完本段文字 有何感受 22 剪辫子毫无疑问成为革命的一个象征 时代转换的一个标志 剪辫子 意味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 也意味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标志着满人统治的结束 也标志着中国从一个中世纪的社会开始真正进入近代社会 你如何理解该段材料 请用史实说明 23 剪辫标志着满人统治的结束 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符号 易帜是朝代更迭 是政治性的改变 改历 表明中国实际上融入了世界 农历在中国使用了几千年 适应的是中国农业社会的时间 那么现在开始使用阳历 用小时 分和秒 就跟西方的时间概念接轨了 剪辫子 改旗易帜 改历都是一种社会转型的细节体现 从一个王朝时代向一个新的没有见过的共和时代转型的细节上的展现 24 1912年 孙中山提出铁路建设计划 设计连通全国的3条主要干线 总长20万公里 在 实业计划 第四计划 中 又进一步周密化 设计5条贯通全国的铁路大干线 细分为中央铁路系统 东南铁路系统 扩张西北铁路系统等 建国方略图 25 思考 铁路原被视为奇淫技巧 破坏封建风水的东西 后来为什么如此重视 结合当时国情 你如何评价孙中山的铁路建设计划 提示 铁路是一个国家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也是民主平等观念发展的表现 孙中山认为国家应先发展 才能走上独立之路 体现孙中山希望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愿望 计划有利于促进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但他对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国情认识不深 中国社会没有发生根本变革 社会环境动荡不堪 铁路计划实现的可能性不大 26 革命成功极快的方法 宣传要用九成 武力只可用一成 世界上的文明进步 多半是由于宣传 譬如中国的文化 自何而来呢 完全是由于宣传 关于五四运动 此种新文化运动 在我国今日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 推其原始 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 遂至舆论大放异彩 摘自孙中山 在广州对国民党员的演说 再看孙中山的报刊观 27 提示 孙中山非常重视报刊宣传的作用 但过于夸大宣传的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孙中山对于革命的艰巨性认识不够 企图走捷径的投机心理 也从另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