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永安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梦溪笔谈二则教学案 苏教版.doc_第1页
江苏省泰州市永安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梦溪笔谈二则教学案 苏教版.doc_第2页
江苏省泰州市永安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梦溪笔谈二则教学案 苏教版.doc_第3页
江苏省泰州市永安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梦溪笔谈二则教学案 苏教版.doc_第4页
江苏省泰州市永安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梦溪笔谈二则教学案 苏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梦溪笔谈二则教学案教学目标: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岁”、“穰”、“患”、“贻”等常见文言实词及“之”、“其”、“以”、“悉”等文言虚词意义或用法,熟练翻译课文。2、学习本文简洁生动,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3、了解梦溪笔谈及作者沈括。教学重点与难点:1、了解古代的科学成。2、理解文中“患”、“贻”等文言实词和“之”、“其”、“以”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3、掌握本文简洁生动、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预习导学:1、 请你正确无误地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方为秋田之害( ) 如土中狗蝎( ) 其hu有钳( )岁以大穰( ) 千万b地( ) 其虫旧曾有之( )2、填空(1)梦溪笔谈内容涉及广泛,其中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 )时期的科学成就。作者是( )。(2)以虫治虫中,第一个虫是指( ),第二个虫是指( )。(3).对梵天寺“塔动”,匠师所用的方法是( ),而喻皓所用的方法是( )。(请用文中的语句来回答。)3、文言文朗读时要注意正确断句。请对下列几句需停顿的地方用“ / ”标出。(1)忽 有 一 虫 生,如 土 中 狗 蝎。(2)则 以 钳 搏 之,悉 为 两 段。(3)其 虫 旧 曾 有 之,土 人 谓 之 “傍不肯”。 (4)密 使 其 妻 见 喻 皓 之 妻,贻 以 金 钗,问 塔 动 之 因。(5)但 逐 层 布 板 讫,便 实 钉 之,则 不 动 矣。(6)人 皆 伏 其 精 练。4、对字义和句义有疑惑的地方请用铅笔标出。补充栏:第一课时学习目标:通读课文,梳理字词句译。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古代在科技文化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为人类文明发展和进步作出巨大的贡献。“活字印刷术”就被记录在梦溪笔谈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同样选自梦溪笔谈的两篇文章,感受我们古代科技成就,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二)学生自主学习,疏通文意。1、学生根据手中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自读课文,分小组交流:字音、字形、字义、语句意。2、集体讨论探究,教师作归纳。(1)字音、字形部分(注音0:喙( ) 穰( ) 梵( ) 胠( ) 箧( ) 履( ) 贻( ) 钗( )(2)字义部分(加点的字)1.岁以大穰: 2.方为秋田之害: 3.方两三级级: 4.患其塔动: 5.贻以金钗: 6.但逐层布板讫: 7. 盖钉板上下弥束: 8.伏其精练: 9.胠箧: 10.悉为两段: 11.以钳搏之: 以瓦布之 12.旧曾有之: 土人谓之“傍不肯” 问塔动之因 13.其喙有钳: 患其塔动 人皆伏其精练(3)语段意:(重、难点)方为秋田之害:译:则以钳搏之,悉为二段:译: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译: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译:未布瓦,上轻,故为此。译:匠师如其言,塔遂定。译:人皆服其精练译:三、根据大家刚才的集体探讨对课文的了解、学生再次自习课文,简述文章主要内容。答案:以虫治虫记叙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秋田中“傍不肯”消灭“子方虫”,从而使作物获得丰收。梵天寺木塔记述了北宋著名建筑家喻皓用“布板”、“实钉”来加强结构整体性以解决“塔动”问题的生动事例。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的科学成就。2、理解文中“患”、“贻”等文言实词和“之”、“其”、“以”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3、掌握本文简洁生动、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小组间互相提问(字、段翻译,课文背诵)。二、合作探究,赏析课文,完成问题。1、用自己的话说说“傍不肯”这种虫子的形状和消灭“子方虫”的办法。2、岁以大穰的原因是什么?答案:害虫天敌的出现,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促进了农业增产,保护了生态环境。3、动物中还有哪些天敌,学生比赛发言。例如:猫-鼠 青蛙-害虫4、那么,请同学们谈谈你们对现代农业的看法要点:粮食增产,农药的使用对人体有害。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提倡绿色农业。5、论梵天寺木塔中如何表现当时解决“塔动”问题之难?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要点:“动如初”表现建筑工匠的认识和实践都未能解决问题,“无可奈何”一词也写出了大家对“塔动”无计可施。作用:为后面喻皓轻易解决难题作了铺垫,反衬其技艺高超。6、梵天寺林塔写人着墨不多,却很生动。 “密使其妻”写出匠师怎能样的心态?一个“笑”字透露出喻皓什么样的心理活动?讨论要点:匠师认为“塔动”的原因是“未面瓦”,“上轻”,可实践的结果让匠师很难堪。为了向钱帅交待而又不失面子,于是“密使其妻”见喻皓的妻子,请求喻皓解决塔动难题。“密使其妻”写出了匠师的难堪和良苦用心,喻皓的“笑”一方面透露出他对匠师无能的嘲笑,另一方面表现出他对解决“塔动”胸有成竹。7、用自己的话说说喻皓采用了什么方法解决了“塔动”这一难题? 8、学生讨论,举例说明本文写作特点。要点:(1)详略得当,如以虫治虫观突出以虫治虫这一中心,对“傍不肯”外貌、特征、剿灭子方虫的情况介绍比较详细而对“子方虫”为害则一笔带过。梵天寺木塔对如何解决塔动,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作了传神的描写。(2)生动简洁 如:“方” “笑” “密使其妻”9、梵天寺木塔体现了我国古代在建筑技术上的伟大成就,你还能说出我国古代还在哪些方面的科技水平长处于领先地位。10、本课总结,学习了这两篇课文对你有哪些启发,各抒己见。要点:a:绿色农业 环保 可持续性发展 b:为国家的过去的发达自豪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为使现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而自强不息。三 课堂练习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1)其喙( )有钳 (2)岁以大穰( ) (3)梵( )天寺木塔 (4)贻( )以金钗 (5)六幕相联如胠箧( )( ) (6)人履( )其板 2解释下列句中的实词。(1)千万蔽地 蔽: (2)岁以大穰 岁: (3)患其塔动 患: (4)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故: (5)贻以金钗 贻: (6)人履其板 履: 3解释下列句中的虚词。(1)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其: (2)岁以大穰 以: (3)以钳搏之 以: (4)乃以瓦布之 乃: (5)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而: (6)盖钉板上下弥束 盖: 4翻译下列句子。 (1)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2)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3)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4)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5填空。梦溪笔谈的作者_是我国北宋的_家、_家。该书的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我国古代的_成就。 6请用一句话概述以虫治虫的内容。 7你认为以虫治虫所述的内容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8梵天寺木塔详细记述怎样解决塔动的问题,而匠师按喻皓指点实施,则用“如其言”一笔带过,这是为什么? 9梵天寺木塔用了怎样的写法来突出喻皓建筑技术的高超的? 参考答案 1(1)hu(2)rng(3)fn (4)y(5)q qi(6)l 2(1)遮盖(2)年成(3)担忧(4)所以(5)赠给(6)走,踩踏 3(1)他的,指匠师的(2)因(3)用(4)连词,相当于“于是,便”(5)转折连词,相当于“但是”(6)连词,承接上文,解释原因,相当于“因为” 4(1)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 (2)(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 (3)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 (4)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 5沈括科学 政治 科学 6在子方虫危害秋田作物时,子方虫的天敌“傍不肯”迅速消灭了它,保证农业取得丰收。 7现在我们用农药治害虫,带来了污染,而采用以虫治虫的办法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由此看来,这种办法在今天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8如何解决塔动问题是说明的重点,所以应详写,这样就突出了说明的中心;而实施过程不是重点,所以就略写。 9以匠师的“无可奈何”来反衬喻皓技术之高。又用侧面描写来烘托,如工匠费尽心机了解如何才能解决塔动的问题,又如篇末说:人皆伏其精练。四 拓展延伸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金银珠玉,世人所甚贵,及遇凶年则不及菽粟,何哉?事有先后,势有缓急也。平时富贵之家,求一珠玉犀象玩好器物,至发粟出帛,惟恐其不得,将以充其室夸耀于人以自乐者,皆是也。壬辰岁,余在大梁时,城久被围,公私乏粮,米一升至银二两余,殍死者相望。人视金银如泥土,使用不计。士庶之家,出其平日珠玉玩好,妆具环佩,锦绣衣衾,日陈于天津桥市中,惟博鬻升合米豆,以救朝夕。尝记余家一毳袍,极致密鲜完,博米八斗,金钗易牛肉一肩,趣售之。以是知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诚知其本也。古人云:“薪如桂,米如珠。”岂虚言哉!【注】犀象:指牛角和象牙。玩好:供玩赏的珍品。大梁:即开封。士庶:士大夫和普通民众。天津桥:在大梁城内。惟博:只求换取。毳(cu)袍:用鸟兽的细毛制作的衣服。趣:同“促”,意思是赶紧。1 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1)殍死者相望 ( ) (2)日陈于天津桥市中( )(3)尝记余家一毳袍( ) (4)岂虚言哉 ( )2 辨析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的不同。(1)将以充其室夸耀于人( );以救朝夕( )(2)金钗易牛肉一肩 ( );此易耳 ( )3 翻译下面的句子。(1)金银珠玉,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