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失意者致敬.doc_第1页
向失意者致敬.doc_第2页
向失意者致敬.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张蛰:向失意者致敬日期:2013-02-04作者:张蛰点击:583转播到腾讯微博 有学生在阅读笔记中向我提问,说最后的常春藤叶最初的两段环境描写可不可以删掉?我说不可以,那是小说人物的生存暗喻。还有学生问,琼珊真的那么神奇么,她一想活立即就能活下来?还有学生说,小说设计的痕迹太重。甚至有学生直言不讳地说,一场风雨就把一个人杀掉了,居然没把一片画上去的新鲜叶子干掉还有很多说法。学生开始挑刺,他们要发声,这是好事儿。但他们同时又明显受考场阅读教学的左右,不自觉地运用道德价值的标尺去横量竖量老贝尔曼的高度,最后结论:老贝尔曼是舍己为人的伟大者。于是,我在课堂上问学生:老贝尔曼是不是可以不死?课堂先是哄笑,后是冷场,继而沸腾,死与不死都有充分的理由。我笑了,说你们上当了,这本来就是个伪问题,你们掉进了陷阱里。一个学生站起来质疑:既如此,那你问这个问题的理由是什么?我说,你们逼的,如果老贝尔曼不死,你们如何评价他?学生笑。我没笑。我说,老贝尔曼死与不死是作家决定的,不是我们要讨论的,之所以又让你们讨论是因为你们不能正确地阅读这篇小说,不能正确地理解这个人物,不能恰当地从小说中收获你们最为看重的小说价值,你们阅读小说的思考方向出现了偏差。学生表示不解。我决定扯出去,不管什么上课跑不跑题了,下决心给他们补一课。那个时候他们刚刚看过崔永元的读书写字,作家王树增在节目里说过震动他们的话,他说:阅读绝不是生命的必须,你不吃饭就饿死了,一辈子不读书的人可能活得挺好。阅读是我们有了基本的温饱之外,还有的一份追求生命更高质量的渴望。我抓住王树增的话问学生:王树增的意思是不是说阅读小说的最大价值在于丰富阅读者自己的精神生活?学生表示认同。我告诉他们,你们对老贝尔曼上纲上线的道德评价不能说不是精神收获,但我以为还不是最大的精神收获,且你们的这种读解严重影响了你们对小说价值的把握,老贝尔曼这个形象的价值如果仅此那我们就浪费了一篇经典。这个时候学生才开始表现出极强的关注神情。我不理他们,继续扯。我说,村上春树在2009年耶路撒冷文学奖颁奖仪式上说过大致如下的意思:小说家是职业说谎者,小说家的使命是编造谎言,是借助真实的谎言把阅读者带到真相面前。至于能不能透过作家的谎言看到真相,看到多少真相,这取决于每一个阅读者的阅读素质,如果你看谎言的思维路径是错的,你获知真相的可能性就不大。老贝尔曼只是一个谎言,欧亨利让他在结尾死去也只是一个谎言,也就是说老贝尔曼的死与不死只是一个表达的技巧而不是作家要告诉你的真相。你们的错误是紧紧看住老贝尔曼的死这个行为结果大做道德判断,以为看到了小说的真相,其实是上了作家的当,欧亨利在看我们的笑话。我问学生:如果老贝尔曼知道自己在风雨之夜去画这片树叶就会得肺炎死掉,他还会去吗?你能在小说中找到他必去的信息吗?如果老贝尔曼是一个你们所说的伟大的舍己为人者,那你一定可以在小说中找到支撑这一结论的铁据。有个学生找到小说中老贝尔曼认为自己是保护楼上两个青年艺术家的看家恶狗这个依据,但立即遭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反对,大家一致认为此处并不能成为支撑老贝尔曼为两个年轻人献出生命的强有力的依据。于是,我在课堂上对学生说,老贝尔曼在小说中死去只是一个偶然,是欧亨利式的偶然,你们可以说贝尔曼是个善良的人,是个好人,但不宜说他是个舍己为人的伟大英雄和道德模范。我们把一个普通人的善良行为动辄拔高,甚至把这个人架到道德的圣坛上烘烤,是一种很坏的做法和习惯。为了破解学生概念化、脸谱式解读小说人物的思维惯性,我带着他们着重阅读小说开始的环境描写和老贝尔曼出场这两处内容。空寂、潦倒、破落、没有生机却又不乏艺术气息的格林尼治村与老贝尔曼的艺术生存状态高度吻合,他四十年艺术努力的结果是仍同艺术女神隔有相当距离,连她的长袍的边缘都没有找到。这是一个人生追求失意者。小说让老贝尔曼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是一个六十开外、有着萨蒂尔似的脑袋、小鬼般身体的孱弱老者。他眼睛充血,老是迎风流泪,喝杜松子酒总是过量,唠唠叨叨,且脾气暴躁,只有那把看上去像是米开朗琪罗的摩西雕像的胡子才能显示出他作为一个艺术追求者的特征。生活里,这样的老贝尔曼在任何人的眼中都是可以被忽略的人物,我们甚至还可能把他视为精神不正常者。但有一个问题,我让学生去思考:四十年中,老贝尔曼放弃自己的梦想了吗?学生发现,老贝尔曼不单单在喝着杜松子酒时说要画一幅杰作,就是清醒时也不停地唠叨要画杰作,在苏艾面前还大声嚷嚷总有一天,我要画一幅杰作。也就是说,老贝尔曼的内心深处从未放下梦想。我问学生,一个青年追梦者与一个一生失意却到老年仍放不下梦想的人,哪一个更能让世人理解?哪一个更易被世人误解?这一次,学生的回答不必重复。但我仍不想就此罢手,我追问学生:既然老贝尔曼一生没有放弃梦想,但为何他让我们看上去却是一个不像有梦想的人?按理说,一个有追求者,他的精神状态总是好的。一个学生的回答让我欣喜异常,他说:或许老贝尔曼并不是一个适合搞艺术的人,只是他不愿意承认,或者实际上他已经认命了但在内心深处仍放不下艺术这个情结,他很纠结地生活与追求了几十年,最后就到了双眼充血、迎风流泪、唠唠叨叨、弯腰驼背的酒鬼般地步。学生补了关键一句:他是一个失意追梦人,人们总是忽略这种人的存在。我知道这个学生的回答只是一种解读,不能代替其他结论,但我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一种小说人物认知视角,它让文学的审美变得可爱,让文学又回归到有血有肉的生活本身。我对学生说,如果能够这么认识,我情愿放弃掉其他可能的讲解,这样的人物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我让他们列举,他们举出街头流浪艺人、沿街乞讨者、清洁工我说,这些人肯定不是个个有梦想追求的人,但你能肯定他们当中没有在内心守护梦想的人吗?虽然他们知道梦想永远无法实现,但就是放不下心里的那个结。也或许那个在我们看起来可怜的梦想,恰是他们活在世上觉得这个世界还有温暖的理由。无论追求梦想还是现实生活,这些人都是失意者。老贝尔曼就是这样的一个失意者,四十年间,有谁知道失败光顾了他多少次?他在内心挣扎过多少回?每一次的失败给他的精神折磨是怎样的?或许他就是被击倒,站起来,又被击倒,又站起来,再被击倒再爬再站,最后干脆就地卧倒,等着现实的生活折磨扑上来,他不再站起来了,躺在地上看着梦想,喝着杜松子酒望着梦想,迎风流泪双眼充血地念叨着梦想,唠唠叨叨人不人鬼不鬼地诉说着再没人相信的他的梦想。老贝尔曼的内心有多苍凉,有谁知道?对这样的失意者,我们难道不应该向他致敬吗?就为他的坚持,纯粹的坚持,失意的坚持。你可以用一千个理由批评他早该退出梦想追逐者的队伍,但他只用一个行动回答了你。艺术本身的可贵也许就在这里,尤其对老贝尔曼而言。老贝尔曼在一次他可能没有料到的偶然中溘然去世,但正是这样的偶然才更让我们心起撞击之声。面对一个一生失意者的突然去世,而且是在帮助他人的善行中去世,我们除了表达敬意外还能诉说什么?只是我不愿意把这种敬意归结到道德判断的范畴中去,我宁愿承认我们的敬意中有同情的成分在。我以为这是最后的常春藤叶最大的价值所在,也是欧亨利要表达的如村上春树所说的真相,它让我们收获了要对失意者保持敬重的感悟。至于老贝尔曼唠叨一生的杰作,谁能说小说中的这片叶子不是呢?又有谁能说杰作不是他自己表现出的绝美的人性呢?关于最后的常春藤叶,我最后对学生说:你们对小说技巧的怀疑自有道理,欧亨利毕竟是在他那个时代说谎。张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