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表格式17山谷中的谜底_第1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表格式17山谷中的谜底_第2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表格式17山谷中的谜底_第3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表格式17山谷中的谜底_第4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表格式17山谷中的谜底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谷中的谜底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 2、初步领会在逆境中,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适当的让步的道理。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的深刻含义。 2、读懂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领会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1、Ppt出示:“柘树、女贞zhn、帐篷peng、魁北克、魁梧w”2、(想一想字意与部首的关系,再选字填空): 蓬 篷 : ( )乱 帐( ) ( )勃 车( ) ( )松 迷 谜 : 着( )( )语 ( )路 ( )底 不解之( )(谜的词义:(1)和谜语有关,(2)还没有弄明白的或难理解的事物。词语较少。)二、课题入手,初读课文:1、“山谷中的谜底”(“谜底”为红色)一个完整的谜语包括哪些部分呢?(谜面、谜底)2、ppt“皮肉粗糙手拿针,悬岩绝壁扎下根,一年四季永长青,昂首挺立伴风云。”(打一植物)(这是谜面)【松树】(这是谜底)3、自由读课文,读后找出这篇文章的“谜面、谜底”部分。指名读相关语段(1)如果用猜字谜来打比方的话,文章的哪一部分是谜面,哪一部分是谜语底?(2)默读课文画出两个部分的起止。(第1、2自然段为第一段,谜面;第36自然段为第二段,谜底)4、课件出示: (描述谜面):“加拿大的魁北克省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山谷没有什么特别之 处,唯一引人注意的是,它的西坡长满松、柏、女贞等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 (描述谜底):“东坡雪大,其他那些树,因为没有雪松这个本领,树枝都被积雪压断了渐渐地丧失了生机。而西坡雪小,树上少量的积雪根本就压不断树枝,所以除了雪松之外,柘、柏、女贞之类的树种,也都存活了下来。” (2) 朗读指导:同一条山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奇异的景观呢?这个谜终于被揭开了,我们每个人都很(很兴奋、很激动),让我们带着兴奋的心情把谜底告诉同学5、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由这个现象得到什么启发?你又是如何理解的?我们下一节课再来一起研究。三、作业1、用钢笔描红、临写2、抄写生字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勤劳勇敢的人们在对自然界的不断改造和利用中,发现了许多奇特的现象,如果无法用科学的语言来解释的话,那就成了一个个的迷。随着岁月的变迁,许多智者运用他们的智慧,勇敢地探索,终于揭开了许多谜底并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受到启迪,领悟真理!2、今天,就让我们背上智慧的行囊,带上我们敏锐的双眼和善于思考的大脑出发,跟着两位旅行者到加拿大的魁北克去揭开山谷中的谜底(揭题,齐读。) 二、引导解读“弯曲”。 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魁北克的山谷中存在着这样一个奇异的景观:(一起读谜面。)(出示)谜面:山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唯一引人注意的是,它的西坡长满松、柏、女贞等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出示)这一奇异的景观始终是个迷,谁也不知道谜底是什么。从这个“始终”你能读懂什么?“始终”从人们开始发现魁北克的山谷中存在着这样一个奇异的景观开始到两个旅行者揭开谜底为止。(可见许多旅行者都对这一景观有着浓厚的兴趣。)“谁也不知道谜底是什么”可见许多人都曾尝试过要揭开这个谜底,但都没有成功。直到,1983年的冬天,这两个旅行者揭开了这个谜底。2、出示:谜底:东坡雪大,其他那些树,因为没有雪松这个本领,树枝都被积雪压断了渐渐地丧失了生机。而西坡雪小,树上少量的积雪根本就压不断树枝,所以除了雪松之外,柘、柏、女贞之类的树种,也都存活了下来。指名读。3、师:请同学们拿出课文,快速浏览第三自然段,思考:这个谜底也就是形成这一奇异现象的原因是什么?4、交流:(可能有的情况 特殊的风向,东坡雪大,西坡雪小。(外部原因)松树有这样的本领。(自身的特性)形成东坡只有雪松的原因一主要有两个。其中由于特殊的风向,东坡的雪特别的大,是形成这一奇观外部原因。读读第三小节的前面几句话,找一找,哪些词告诉我们雪下的特别大?(板书:雪大)学生交流,;朗读.5、当时,狂风呼啸,漫天的风雪朝着东坡袭来,整个山谷被皑皑白雪笼罩着。而要在这样的环境生存还真得不容易。“其他那些树,因为没有雪松这个本领,树枝都被积雪压断了渐渐地丧失了生机。”(自身的特性)。 6、再读这段话,找一找描写“雪松这个本领”的句子,体会一下,它的本领体现在哪儿? 出示句子:“当雪积到挺拔的身姿。”特别是哪些词告诉我们它们具有特殊的本领? 指导学生抓住其中的关键词理解句意,弄清东坡只有雪松的原因。(关键词有:弹性、弯曲、滑落、反弹、保持。)(师边说边板书)我们一起来读。 7、用钢皮尺作演示:老师这里有一钢皮尺,它是有弹性的,老师用手折,它就弯;老师的手一松,它就反弹了,依然这样的直。 如果换成木头尺(随手拿起讲台上的木尺)行不行?结果会?(折断)其它的杂树正是因为没有弹性而丧失的生存的能力。这也正是雪松所具备的特殊的本领。谁来读这句话,注意把它的特殊的本领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8、雪松刚挺直,大雪又袭来了。出示:“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 读了这一句话,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理解。适当地引导,明确适当弯曲策略的高明。把雪松巧妙的斗雪精神表现了出来,谁能读出来。雪松始终完好无损理解始终(不仅仅是从下雪开始到雪停止,而是每次下雪都这样,每一冬天都是这样一直到现在,到永远)9、一直以来,松树给我们下了苍翠挺拔的印象,在我们的印象中都是刚强不、不屈不挠精神的化身,怪不得陈毅爷爷在他的诗中写道:(出示)“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10、是啊,雪松一次次地承受着压力,又一次次地化解着这种压力,从而顽强地存活了下来,成为了山谷中的一道奇异的景观,也给人们留下了一个迷。 三、引领感悟“能屈能伸”1、许多人都曾尝试过要揭开这个谜底,但都没有成功。现在,这两位旅行者确实是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他们揭开了山谷中的谜底。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个,此时,你心情怎样?(指读第四自然段中一个旅行者的话)2、善于思考的人是充满智慧的,他们往往能比别人看得更远,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请阅读第五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过了一会儿”“突然明白了”经过思考,豁然开朗。外界的压力指什么?还可以指什么?再读一读,有哪两种对待压力的方法?作者使用什么词将两种方法连接起来的?为什么?(降低难度,理解适时的弯曲和遇事就屈服是有本质的区别的。)3、你遇到过这样的人或事吗?学生举例说说一说。 4、古往今来,从自然界到人类,这样的例子还真不少。同学们看:选择几句,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 1、雪松面对大雪弯曲一下, 不是_ _,而是_。2、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十多年不是_,而是_。 3、蔺相如的躲避廉颇不是_ _,而是_。4、肖邦离开自己的祖国,不是_ _,而是_。5、卢沟桥的守桥官兵暂时退守宛平县城不是_ _,而是_。6、平日里同学们的谦让不是_,而是_。 四、总结课文。1、师总结课文:同学们说的真好,课文到这儿我们就学完了,但我们思想的脚步还在前进,“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节我们欣赏;“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胸怀我们也要。记住:(出示)这种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生齐读。2、最后,老师送给大家几则名言,希望同学们今后都能做一个生活的强者,更能成为生活的智者。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