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doc_第1页
九年级上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doc_第2页
九年级上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doc_第3页
九年级上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doc_第4页
九年级上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年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姓名 得分 (总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1.下列词语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伫立(zh) 嗔怪(chn) 锲而不舍 吹毛求疵B腆着(din) 聒噪 (gu) 面面相觑 断章取意C纤细(xin) 狡黠(xi) 侍才放旷 恼羞成怒D拮据(ji) 肖像(xio) 格尽职守 黎民百姓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2分)A.为了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李老师工作很勤奋,常常废寝忘食。B.只有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C.我们必须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去实现全民族梦寐以求的伟大理想。D.他操作计算机非常熟练,已经达到了无所不为的程度。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台风袭击这座海滨城市时,呼啸的狂风夹杂着密集的雨点,瞬息之间就哗哗地下了起来。 B为了抑制农产品价格过快上涨,政府采取了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保证化肥供应等等。C长沙市儿童福利院在“六一”儿童节接待了来自各行各业的爱心人士。D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大约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或毁掉。4.依次填入下列语段空白处的句子或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侗族人有一个特殊的成人仪式:滚泥巴。5岁时,由母亲牵着去滚泥巴,孩子从田间的这头滚向另一头, 。10岁时,由父亲领着去滚泥巴, 。l5岁时,由祖父领着继续滚泥巴, ,以后的路都要自己走下去。侗族孩子明白,在这个世间,母亲可以给我 ,父亲可以给我 ,祖父可以传授我 ,但人生的道路最终靠自己去摸索,生活才是最好的导师。田间的另一头却空无一人,孩子滚到尽头后,要自己走路回家那头有父亲接着 田间另一头则是祖父帮助 经验 关爱A. B C D.5.语文综合运用。(8分)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答题。材料一:美国教育机构仅为中学生求学期间列出的必读的经典书目就有20部之多。这个书目包括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弥尔顿的失乐园、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惠特曼的草叶集等。这是美国高中在校生的必读书目,而且教育部门规定,这些书目数十年不变,且要参加相关内容的考试。材料二:我们的语文课程标准也向中学生推荐了几十本经典“必读书目”,仅初中三年就有施耐庵的水浒、吴承恩的西游记、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等。以安徽省芜湖市的中考为例,多年来一直把名著题作为必考的题型。但是,现实的情况是我们常常看到现在许多中学生的经典阅读只停留在观看“中国古典名著改篇的影视作品”上,同时,肆意改编经典的现象也十分普遍,西游记被“大话”,三国演义被“水煮”。(1)从上述两则材料中你能看出中美两国教育机构的共同做法是什么?(4分)答: (2)针对材料二中所存在的现实情况,请你联系自己阅读文学经典的体验回答下列问题。举例说明阅读文学经典对你成长的意义。(2分)答: 你认为浅俗化的经典阅读会给青少年带来哪些不良后果。(请写出两点)(2分)答: 6. 古诗文默写填空(6分)(1)塞下秋来风景异,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2) 妇姑荷箪食,_,_,壮士在南岗。(白居易观刈麦)(3) 马作的卢飞快, 。了却君王天下事, 。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4)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 ,欲报之于陛下也。(诸葛亮出师表)7. 名著导读那汉去夺时,这客人手拿半瓢酒,望松林里便走。那汉赶将去。只见这边一个客人从松林里走将出来,手里拿一个瓢,便来桶里舀了一瓢酒。那汉看见,抢来劈手夺住,望桶里一倾,便盖了桶盖,将瓢望地下一丢,口里说道:“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头识脸的,也这般罗唣!” (1)上文节选自古典长篇小说水浒,“那汉”名叫 ,“来桶里舀了一瓢酒”的客人名叫 ,他们在共同做一件什么事?(3分)答: (2) 水浒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 小说,它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的表现了 的主题。(2分)二、阅读(共43分)(一)古诗文阅读(共13分)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韶裘,千骑卷平同。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8.这首词用一个“ ”字贯穿始终,显得胸襟磊落,壮怀激烈,具有一种阳刚之美,实属 派词典范之作。(2分)9请写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大意及其所蕴含的情感。(3分)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选自出师表)【乙】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选自自表后主)注:本文是诸葛亮病危时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咨臣以当世之事() 悉仰于官()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译文: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文: 12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2分)答: (2) 说明文阅读(共8分)食品添加剂无处不在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特别是今年毒豆芽、瘦肉精、“染色”馒头、塑化剂等食品添加剂问题更是让人不寒而栗。食品添加剂是添加到食品中的天然物质或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那么,为什么要在食品里加添加剂呢?因为它能让食品保存更长时间,口感更好,或制作起来更方便,成本更低。食品添加剂的运用非常广泛,目前还没有哪个国家禁止使用。全球有2.5万多种食品添加剂,可以直接加到食品中的约有4000种,在日常饮食和生活中一个人每天要摄入几十种食品添加剂。这么多的食品添加剂侵入人体会有什么危害呢?拿包子与馒头里含有的面粉处理剂过氧化苯甲酞来说,过量使用过氧化苯甲酞会使面粉中的营养物质受到破坏,产生苯甲酸,大量食用含有苯甲酸的食品,会损害肝脏功能。奶茶、汽水和果汁这些饮料都是食品添加剂常常光顾的地方,在这些饮料的制作中,惯于使用苯甲酸钠来防腐,苯甲酸钠与饮料中的维生素C添加剂结合时,会产生致癌物苯,对人体造成危害。在饮料中还使用塑化剂,让饮料看起来有云雾感,看着让人觉得味道更为可口。但凡使用塑化剂的饮品都会对男性生殖系统造成危害,促使女性性早熟,长期大量摄取会导致肝癌。此外,为保持色泽往往还会加入着色剂。这一系列的食品添加剂在馒头、果脯、果汁饮料等制作中都有使用。医学界普遍认为,过多食用含着色剂等化学物质的食品会影响儿童神经系统的冲动信号传导,导致儿童情绪不稳定、自制力差等症状。说到儿童,一个不容忽视的食品是甜食。千万不要以为甜食的甜味都来自普通的蔗糖,许多甜腻的食品,如蜜饯、雪糕、糕点等,加入的是甜度相当于蔗糖300一500倍的人工合成甜味剂糖精钠。糖精钠经水解后会形成有致癌威胁的环乙胺,它能破坏我们的泌尿系统,很可能导致膀胱癌。于是有网友调侃说:早起,买根加了疏松剂的油条,切个苏丹红咸蛋,上班。中午,在食堂要一碟牛肉膏牛肉和瘦肉精火腿肠,来碗翻新陈米饭,泡壶香精茶下班,买条避孕药鱼,尿素豆芽,膨大西红柿,开瓶甲醇酒,吃个硫磺馒头。晚上钻进黑心棉被,哭了。其实,我们摄入的每种食品几乎都含有有害的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已深入我们的生活,完全无视它已不大可能,而纯粹地敌视它也欠妥当。我们应该呼吁管理部门时刻关注食品安全,及时更新食品添加剂标准,推广、鼓励使用无害或低毒的添加剂品种,对于非法添加、过量添加的行为大力打击。因为关注食品安全就是关注生命,就是拯救我们自己!迷你语文网13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2分)A关注食品安全,正确对待食品添加剂。B食品添加剂的来源和对人体造成的危害。C食品添加剂过量使用的主要原因和危害。D添加剂无处不在,提倡食用绿色食品。14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并不是所有的食品添加剂,都可以直接添加到食品中使用。B可以适量使用塑化剂,它能让饮料更浓郁,有云雾感,更可口。C长期过量食用含有糖精钠的甜食容易患上膀胱癌。D我们鼓励适量使用无害或低毒的食品添加剂。15本文第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2分)16.文章说:“食品添加剂已深入我们的生活,完全无视它已不大可能,而纯粹地敌视它也欠妥当。”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要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使食品添加剂造福人类呢?请说说你的建议。(2分) (三)议论文阅读(8分) 自 尊说到自尊,人们往往想到的是人的自我尊重,这自然是不错的。但是,最近看到几位大师逸闻,方知道,自尊是在尊重别人中实现的。钱学森家里的炊事员曾经说,钱老每次下楼吃饭,都穿得整整齐齐,从来不穿拖鞋、背心。这是看得起咱、尊重咱。钱老儿子钱永刚听了炊事员的话后,也学了父亲的样子,每逢去餐厅吃饭,都穿戴整齐,他也要做尊重他人的人。国学大师陈寅恪晚年已有眼疾,在岭南大学居住的两层楼房的一楼给学生上课。当时选修他课程的不过五六人,陈先生绝不因选课学生多少影响他的讲课。夏天,他身着便装与助手一起在楼下工作,每当学生到家里听课,他都要自己拄杖扶梯缓步上楼改换夏布长衫,然后才下来上课。看着老师摸索着下楼的身姿,学生们感动不已,为师的高大,在他们心中已然耸立。当前,在社会中,一些人关注更多的是自我尊重。他们目中无人,装模作样,虚伪失真,故作姿态,这种看似自我尊重的过分表达,表现出的却正是不尊重别人的自我膨胀,是没有自信的无意识流露。与这些人相反,有些大师甚至在遭受欺凌和侮辱,人格遭到践踏的时候,还仍然具有表达尊重别人的强烈愿望。他们被剥夺了所有表达自尊的手段后,唯一可以表现的,就是穿戴整齐地向这个世界告别。傅雷先生在“文革”时被抄家后,所有家具贴上封条,他太太到朋友家借了干净衣服,夫妇两人穿了整洁的衣服上吊自尽了。整洁的衣着成了他们表达对这个世界和对周围人尊重的最后方式。由此可见,在生活中,你保持着对人的谦恭,人们便在你的谦恭中读出涵养和文明,心中会由衷地尊敬着你。(选自钱江晚报有删改)17. 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18.本文运用了_和_的论证方法。(2分)19.第段中傅雷先生的事例,能不能与第段钱学森和第段陈寅恪的事例颠倒顺序?请说明理由。(2分) 20.读完本文,请结合自己的一次经历,谈谈你对“自尊”的理解。(2分) (四)记叙文阅读(共14分)完美的眼睛李东晓我在一所学校教美术。一个叫山子的同学悟性高,进步很快。 一天,我布置了一道作业给父母画幅肖像素描。放学后,山子磨磨蹭蹭走在后面,吞吞吐吐问我:“老师,作业我可不可以不做?”我笑着摇摇头:“那怎么可以?你是班上画得最好的,我还等着明天拿你的作业当范本呢。”第二天,同学们交上素描,山子却红着脸说:“老师,我还没准备好,想画一幅最好的给您。”我答应了。过了几天,山子把父母的肖像交给我。果然不错,画面结构、光的明暗处理都恰到好处。我非常满意,把画挂在墙上,供同学们观摩。我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对同学们说:“这幅画的成功,得益于山子平时的刻苦训练和仔细观察。为了让大家有更直观的认识,我们把他父母请来,对照一下怎么样?”同学们大声赞同,山子却突然变了脸色,紧咬着嘴唇不作声。我奇怪地问他:“你不同意?”山子摇摇头。我又问:“那你同意了?”山子还是摇头。我终于按捺不住:“山子同学,老师让你请父母来,是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绘画技巧,难道你连这点儿事也想不明白?”山子终于点点头。我说:“那好,今天晚上,我们开个美术沙龙,请你父母来。” 晚上,美术沙龙的气氛非常热烈,不少同学的父母都来了,却迟迟不见山子和他父母的身影。他们不会不来吧?我正焦急万分,山子走进教室,手里牵着一根竹竿。一男一女相互搀扶着,男人握着竹竿,女人挽着男人的胳膊。两人竟然都是盲人,没戴墨镜,眼窝深陷! 山子涩涩地说:“这就是我爸妈。”说完,他低下头,一声不吭。 我看看墙上挂的画,又看看山子:“那这画上的人”山子低声说:“我是求别人让我画的。我不能画我爸妈”我明白过来,鼻子一阵发酸。 山子父亲大大方方地说:“老师、同学们,山子把事情都告诉我了。既然老师请,我就不能不来,不能不守信用。山子,来,给爸妈再画一张。” 我忙搬凳子请两位老人坐下,对山子说:“画吧,这次全班同学可要看看你的水平。”迎着我鼓励的眼神,山子用力点点头,支起画板。 班里静悄悄的,山子的画笔“沙沙”作响。他父母端坐着,满脸笑容。山子母亲轻声念叨:“把你爸画漂亮点。这辈子,我还没有他的画像呢。” 两个小时后,山子长吁一口气站起来。我走到画板前一看,忍不住问:“山子,你怎么没画”山子父亲也站起来:“老师,山子没画俺的眼睛吧?”我很惊讶:“您怎么知道?”山子父亲微微一笑:“自己的孩子,当然清楚。他最不愿面对的,就是我们的眼睛啊。”两人搀扶着站起来。山子父亲从衣袋里掏出一张纸片,对山子母亲说:“来,把咱的眼睛画上。老师,麻烦你来粘胶水。”他走向画板。我忙扶住他,却见他走过去,用手搽了搽画板。奇迹发生了:他把那张纸片不偏不倚贴在眉毛下!全班一片惊呼,那竟然是一张红色心形纸片。父亲拍拍山子,说:“这是你妈专门剪的。这次,你看到爸妈的眼睛了吧?爸妈是成天用心在看着你成长啊。”全班响起热烈的掌声。我感慨万分地说:“同学们,今天,山子的父母给我们上了一课。记住,不管绘画技巧多高明,心中没有爱,你们的作品将一钱不值。”山子双眼噙泪,扶着父母: “爸、妈,我懂了。我这就把你们的眼睛画上,以后再也不怕让别人看见。”山子仔细地把父母的眼睛画上。我明白,山子今后将永远相信,父母的眼睛是最完美的,因为他们一直用“心”支撑着他。21.本文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3分) 22.本文在故事情节的展开上,使用了铺垫的表现手法,请你从文中找出一例写下来。(3分) 23.山子父母的眼睛并不完美,为什么作者却以“完善的眼睛”为标题,还在文章结尾说“父母的眼睛是最完美的”?(3分) 24.作者说:“不管绘画技巧多高明,心中没有爱,你们的作品将一钱不值。”你赞同这个观点吗?为什么?请举一例来佐证你的观点(5分) 三、写作(共50分) 25 。片段作文 。 完美的眼睛中“同学们大声赞同,山子却突然变了脸色,紧咬着嘴唇不作声。”请你发挥想像,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描绘一下当时山子的心理活动。(150字左右)(10分)26.作文。傅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