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姜山中学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文化生活 第五课 文化创新学案(1).doc_第1页
浙江省宁波市姜山中学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文化生活 第五课 文化创新学案(1).doc_第2页
浙江省宁波市姜山中学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文化生活 第五课 文化创新学案(1).doc_第3页
浙江省宁波市姜山中学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文化生活 第五课 文化创新学案(1).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姜山中学2013届高考一轮复习 文化生活 第五课 文化创新 学案【教师寄语】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你!【学习目标】1、理解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根本途径;文化创新的作用 文化创新的途径2、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学习重难点】传统文化的特点、对传统文化的辩证认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学习过程】一、什么是文化创新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是在于_。2、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社会实践决定_;社会实践是_ _;是_二、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1、必要性(原因)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动力。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先进、健康的文化会_,所以要发展先进文化。而文化发展的实质就是文化创新。2、重要性作用:文化创新可以_;能够_。意义: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_ _ _的重要保证。三、如何创新1、_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新的主体。2、文化创新的途径(1)根本途径:_。(2)基本途径:_、_(对待传统文化)为什么: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 ,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 ,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_、_(对待外来文化)为什么: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 、 和 ,可以学习和吸引各民族 ,发展本民族文化;不同民族文化之间 ,可以“ ”;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能够突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 。 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如何做:在文化交流、借鉴和融合的过程中,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和科学分析的态度,必须以_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_;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_,_。3、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a、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b、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固守本民族文化拒绝接受其他文化)c、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一味推崇外来文化否定传统文化)【知识清单】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2、文化创新的必要性: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3、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有决定作用:(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5、文化创新(社会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6、如何进行文化创新:()(1)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要深入人民群众当中,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2)根本途径(实践):立足于社会实践。(3)基本途径之一(古今):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必须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注意两个要求: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b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4)基本途径之二(中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文化创新必须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做到博采众长。态度: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取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原则: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5)、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反对两个错误倾向: a 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如夜郎自大、唯我独尊) b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 (如全盘西化、妄自菲薄)7、第二单元综合探究:建立“学习型社会”(1)建立“学习型社会”已被确立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2)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是“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3)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课后作业】一、最佳选择题:1.文化创新是 ( )a.文化发展的实质 b.文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c.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d.在创作中实现的2.近20年来,约有7000条新词产生,如外资企业、知识经济、电子邮件、多媒体、软件、信用卡、再就业等,这一事实说明 ( )a.人类文化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人类文化来自于人类的实践活动c.人类文化是人脑主观自生的 d.人类文化先于人类实践活动3.文化创新的检验标准是 ( )a.消费者的心理 b.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c.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爱好 d.社会实践4.文化创造的主体是 ( )a.文化工作者 b.新闻、出版、图书、电视行业人员 c.先进人物 d.人民群众5.下列对文化创新的看法,正确的是(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内在动力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文化创新有利于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a. b. c. d.6.下列关于文化继承、文化发展、文化创新三者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a.文化自身的继承和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b.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d.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7.苏轼在石钟山记一文中就士大夫没有正确认识到“钟声”产生的原因时提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这告诉我们(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认识正确与否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 d.一个人要有所知,必须要亲自去实践8.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表现在 ( )a.继承传统 b.体现时代精神 c.文化猎奇 d.文化外在包装9.下列说法属于文化创新基本途径的是社会实践 取其精华、取其糟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博采众长 ( )a. b. c. d.10.博采众长表明文化创新应该 ( )a.坚持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 b.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合作c.创造不同民族文化展开竞争的环境 d.体现时代精神11.下列关于文化交流、借鉴和融合的理解正确的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过程 在文化交流、借鉴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文化竞争又排斥文化合作的过程 ( )a. b. c. d.12.毛泽东主席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指出:“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者也是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在这里,毛泽东主席批评的这批人实际上是犯了 的错误。a.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b.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c.守旧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d.封闭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13.在我国现阶段,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这是因为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和先进文化建设的唯一源泉 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而从头开始 离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 ( )a. b. c. d.14(2011高考安徽卷8)中国既是茶的故乡,又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包括茶俗、茶礼、茶艺、茶道和茶理等在内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茶文化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这说明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 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文化a b c d 15(2011高考上海文综卷19)产生于西汉时期的儋州调声,是儋州人民自己创造的原生态歌谣,直到今天仍流传于海南省儋州一带,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区域性 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具有先进性a b c d16、(2010高考北京卷24)文化是人们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网络电视、手机报、电子书等新媒体日益深入人们的生活,催生了数字出版等新的文化产业。这说明,技术是文化创新的不确定因素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文化多样性产生的根源推动大众传媒发展的基础 a. b. c.d.12345678910111213141516二、综合探究17、背景材料:灵感在艺术创造活动中是一个重要的心理现象,苏轼描写文与可写竹时说:“见其所欲画振笔直追少纵即逝”。灵感往往是突然爆发的,灵感出现使创作者如虎添翼,挥洒自如,远远超出平素能力。辨题: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主要依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18.“全聚德”、“东来顺”、“成亨酒店”等是全国知名的中华老字号,这些百年老店,历经沧桑,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经久不衰。老字号的生命力就在于创新,除了结构创新、制度创新以外,更重要的是文化创新。老字号的文化创新有继承问题,也有个融合问题。就是在继承老字号蕴涵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合现代优秀的文化,如“包装文化”、广告文化和经营理念等,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形成“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相融合的“文化链”。充分运用文化链这个手段,使老字号在新时期持续焕发着新的活力。阅读上面材料,从文化的角度我们可得到哪些启示?005答案: bbdbb bbbda dcbcc a17.(1)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2)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清明节祭拜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