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及其历史发展.doc_第1页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doc_第2页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doc_第3页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doc_第4页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blog_6d64c4c90100mlfz.html很久以前,德国一家电视台推出了高薪征集“10秒钟惊险镜头”的活动。许多新闻工作者为此趋之若鹜,征集活动一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诸多参赛作品中,一个名叫“卧倒”的镜头以绝对的优势夺得了冠军。拍摄这10秒钟镜头的作者是一个名不见经传刚刚踏入工作岗位的年轻人,而其他参赛选手多是一些在圈内很有名气的大家。所以,这个10秒钟的镜头一时引起轰动。对于这个作品,每个人都渴望一睹为快。几个星期以后,获奖作品在电视的强档栏目中播出。那天晚上,大部分人都坐在电视机前看了这组镜头,最初是等待、好奇或者议论纷纷,10秒钟后,每一双眼睛里都是泪水。镜头是这样的:在一个小火车站,一个扳道工正走向自己的岗位,去为一列徐徐开来的火车扳道岔。这时在铁轨的另一头,还有一列火车从相反的方向驶近车站。假如他不及时扳道岔,两列火车必定相撞,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这时,他无意中回头一看,发现自己的儿子正在铁轨那一端玩耍,而那列开始进站的火车就行驶在这条铁轨上。抢救儿子或避免一场灾难他可以选择的时间太少了。那一刻,他威严地朝儿子喊了一声:“卧倒!”同时,冲过去扳动了道岔。一眨眼的工夫,这列火车进入了预定的轨道。 那一边,火车也呼啸而过。车上的旅客丝毫不知道,他们刚刚命悬一线,他们也丝毫不知道,一个小生命卧倒在铁轨边上火车轰鸣着驶过的铁轨边上,丝毫未伤。那一幕刚好被一个从此经过的记者摄入镜头中。人们猜测,那个扳道工一定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后来人们才渐渐知道,那个扳道工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许多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他唯一的优点就是忠于职守,从不迟到、矿工或误工过一分钟。这个消息几乎震住了每一个人,而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儿子是一个弱智儿童。他告诉记者,他曾一遍又一遍地告诫儿子说:“你长大以后能干的工作太少了,你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儿子听不懂父亲的话,依然傻乎乎的,但在千钧一发的那一秒钟,他却“卧倒”了这是他在跟父亲玩打仗游戏时惟一听懂并做得最出色的动作。一个父亲对智障儿子的不离不弃最终成就了这样一个美好的结局,同时也使得他在忠诚职业和救护亲人的抉择面前实现了两全其美。【案例解析】这个牵动人心的事件从发生到结束虽然只有短短的十秒钟,但呈现出了一幅生动而真实的展示道德力量的生活场景。普通的扳道工人并没有给我们展示他的豪言壮语,他就像我们身边的许多普通人一样,按时上班下班,靠自己的工薪来养家糊口。实际上他还没有普通人那么幸运,因为他有一个智障的孩子,孩子的拖累给生活增添了许多压力。但是他对自己的工作始终兢兢业业,对自己的孩子始终不离不弃。在工作岗位上,他始终牢记着列车进出站的时间,靠他的那双手在准确的时间里把道岔一扳,列车便有序运行,载着人们平安地驶向自己的目的地。在家庭生活中,正是由于他对亲人的关爱,也使得这个智障的孩子慢慢地拥有了一些处理问题的能力。道德元素在这个普通个人身上不断地积淀并活化。救护孩子和保证列车安全都是善举,都是应该做的事情,如果没有平常生活的历练,没有对道德的坚持,结果就不会这么完满,即便这个父亲做出了保护列车而舍弃儿子的选择,人们在赞叹他的人生境界的同时也仍然会感到遗憾,因为保护儿子的生命也是神圣的道德责任。实际上,在人类文明演进嬗变的过程中,道德始终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表现出了自己独特的力量品格。从外在的方面看,道德对于维护社会秩序,融洽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发展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良好的道德风尚是体现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发展的人文动力,是国家软实力提升的重要指标。从内在的方面看,道德渗透于人的认识、情感、意志、信念和行为活动中,是人的善良品性的表现,是人的美好情操的展示,是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不懈追求的体现,是生命境界的标示。 这个事件或许在许多人身上都会演化成一个道德冲突的范例。所谓道德冲突也就是二难选择,即一个人在面对两个或多个应该选择的行为面前,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选择了一种行为而必然放弃选择其它行为,因而使得选择者在内心要经历着矛盾或斗争,比如说,我们来做一个选择:在一艘船上共有10个人,现在这艘船面临危险,必须放弃五个人的生命,10个人分别是:75岁的医生,患绝症的小女孩,青年劳动模范,事业有成的企业家,暴发户,贪官,弱智男孩,船长,抢劫犯,你自己,你会选择哪五个?我们每个人的选择可能有所不同,可见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道德评价标准。在上节课,我们学习探讨了价值观问题,一起分享了如何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今天,我们进入第五章,关于道德修养品质的学习。道德的力量是巨大的,这种巨大的力量是因为它使得人变得高尚而显现,它的力量也要通过人来体现。人生问题的核心也就是怎样做人的问题。而“如何做人”的关键是做一个具有怎样的道德品质的人。 一、继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1.道德的起源道德是天生就有的吗?不是道德是上帝赋予的吗?不是道德是动物的本能吗?不是伦理思想史上许多思想家们对于道德的起源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思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我们大致可以将其概括为以下几种观点:第一,“神启论”,它认为道德来自于神灵的启示和超自然力量的规定。如西汉时期的董仲舒提出:“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王道:古时指以仁义统治天下的政策;三纲五常: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三纲”纲原意是指网的总绳,这里指君对臣,父对子,夫对妻具有支配、统治的地位和权利;而臣对君,子对父,妻对夫则只有侍奉和听从的义务。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从这一观点出发,他把封建道德纲常神圣化、宗教化,认为触犯封建道德就是违反天意。在西欧,国王之下有公、候、伯、子、男五爵;在中国,人分五等(即天子、诸侯、大夫、士、庶人),官分九级(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各等级之间界限分明,不仅官职、财产、特权有严格规定,就是吃喝穿戴、仪礼、举止、风度、习惯,也都有明显的区别。为了维护封建的宗法等级关系,封建道德要求人们安于自己的等级,恪守本分,不能稍有越轨,否则就是大逆不道。在中国封建社会,男尊女卑思想非常严重。妇女受到种种束缚。社会要求妇女做到三从(在家从父,适人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所谓妇德就是要妇女孝敬公婆,服从丈夫,守节有耻,动静有法;妇言即择词而论,不道恶言;妇容即服饰鲜洁,沐浴以时;妇功即专心纺织,不苟言笑。而西方圣经中的“摩西十戒”也是这样: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做假见证陷害人;不可贪恋他人的房屋,也不可贪恋人所有的。摩西十诫据说是上帝在西奈山的山顶亲自传达给摩西的,是上帝对以色列人的告诫,上帝本人将这些话刻在石碑上,送给摩西。犹太人移居到埃及勤奋刻苦,擅长贸易,积攒了许多财富。这引起了执政者的不满。所以法老下令杀死新出生的犹太男孩,摩西出生后其母亲为保其性命把孩子放在箱子搁在河里,后来被来洗澡的埃及公主发现收养。摩西长大后受到了神的感召,回到埃及,并带领居住在埃及的犹太人,离开那里返回故乡。摩西在他死后三千多年的今天,仍同样受到犹太教徒、基督教徒的尊敬。不得不承认,十诫确实有巨大的道德力量,很多信徒就是因为这句话,终身不愿意持有武器,真的有一种大义凛然、百邪不侵的感觉。第二,天赋论,它认为道德起源于人类的天性或自然本性,即人先天就有道德意识。如孟子认为人天生就有四个“善端”,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孟子也将“四端”比作人的“四体”,比喻人性中的善如同四肢一样是与生俱来的,而且孟子认为认识到善的本性就需要将其发扬光大。而康德认为善良意志是人与生俱来的受理性支配不以环境为转移的内在机能。第三,情感欲望论,它认为道德起源于人所固有的情感之中或感性与理性的结合之中。如卢梭认为道德源于人心中的社会情感和利他之心,源于对公共利益的追求。英国思想家亚当斯密认为道德起源于人所固有的推己及人的同情心。第四,动物本能论,它认为道德起源于动物的“合群性”本能。以达尔文为代表的进化论伦理学认为,合群性本能区别于生物本能,是指动物之间同种或在一起生活的异种群有一种互助的精神。道德就起源于动物的这种社会性本能。道德不是人所独有的,一切群居性动物都有道德感。以上这几种观点的共同之处是:离开人的社会实践、人的生活、人类的历史发展来思考道德的起源和基础;把道德成是外在强加于人的强制性的规约;把道德看成是一成不变的情感要素和心理体验,把道德神秘化。【资料分析】猴子真正具有道德吗?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上头有一串香蕉,实验人员装了一个自动装置,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笼子,而这五只猴子都会一身湿。首先有只猴子想去拿香蕉,当然,结果就是每只猴子都淋湿了。之后每只猴子在几次的尝试后,发现莫不如此, 于是猴子们达到一个共识:不要去拿香蕉,以避免被水喷到。后来实验人员把其中的一只猴子释放,换进去一只新猴子A, 这只猴子A看到香蕉,马上想要去拿。结果,被其他四只猴子海K了一顿,因为其它四只猴子认为猴子A会害它们被水淋到,所以制止它去拿香蕉, A尝试了几次,虽被打得满头包,依然没有拿到香蕉。当然,这五只猴子就没有被水喷到。后来实验人员再把一只旧猴子释放,换上另外一只新猴子B,这猴子B看到香蕉,也是迫不及待要去拿,当然,一如刚才所发生的情形,其它四只猴子海K了B一顿,特别的是,那只A猴子打的特别用力(这叫老兵欺负新兵,或是媳妇熬成婆)B猴子试了几次总是被打得很惨,只好作罢。后来慢慢的,一只一只的,所有的旧猴子都换成新猴子了,大家都不敢去动那香蕉,但是他们都不知道为什么,只知道去动香蕉会被猴扁。这就是道德的起源。【点评】猴子真正具有道德吗?从以上现象来看,猴子似乎具有产生道德的条件,但是其实不然,正像我们所知道的,动物界虽有“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的现象,但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必须而且也只能从人类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本身去探索道德的起源。(很早以前,一只母羊生了一只小羊羔。羊妈妈非常疼爱小羊,晚上睡觉让它依偎在身边,用身体暖着小羊,让小羊睡得又熟又香。白天吃草,又把小羊带在身边,形影不离。遇到别的动物欺负小羊,羊妈妈用头抵抗保护小羊。一次,羊妈妈正在喂小羊吃奶。一只母鸡走过来说:“羊妈妈,近来你瘦了很多。吃上的东西都让小羊咂了去。你看我,从来不管小鸡们的吃喝,全由它们自己去扑闹哩。”羊妈妈讨厌母鸡的话,就不客气地说:“你多嘴多舌搬弄是非,到头来犯下拧脖子的死罪,还得挨一刀,对你有啥好处?”气走母鸡后,小羊说:“妈妈,您对我这样疼爱,我怎样才能报答您的养育之恩呢?”羊妈妈说:“我什么也不要你报答,只要你有这一片孝心就心满意足了。”小羊听后,不觉下泪,“扑通”跪倒在地,表示难以报答慈母的一片深情。从此,小羊每次吃奶都是跪着。它知道是妈妈用奶水喂大它的,跪着吃奶是感激妈妈的哺乳之恩。这就是“羊羔跪乳”。 本草纲目禽部载:“慈乌:此鸟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大意是说,小乌鸦长大以后,老乌鸦不能飞了,不能自己找食物了,小乌鸦会反过来找食物喂养它的母亲。乌鸦反哺的故事经一代代的口授心传,已为许多人知晓。在某种程度上,萦绕在人们心头的“反哺情结”至今仍是维系社会及家庭走向和谐、温馨和安宁的重要力量。 )(在传说中,乌鸦反哺的故事是最让人感动的一个故事,乌鸦是一种通体漆黑、面貌丑陋的小鸟,因为人们觉得它不吉利而遭到人类普遍厌恶,正是这种遭人嫌恶登不了大雅之堂入不了水墨丹青的小鸟,却拥有一种真正的值得我们人类普遍称道的美德养老、爱老,在养老、敬老方面堪称动物中的楷模。据说这种鸟在母亲的哺育下长大后,当母亲年老体衰,不能觅食或者双目失明飞不动的时候,它的子女就四处去寻找可口的食物,衔回来嘴对嘴地喂到母亲的口中,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并且从不感到厌烦,一直到老乌鸦临终,再也吃不下东西为止。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乌鸦反哺”。)2、道德的涵义道德属于上层建筑,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仰来调节人与人,人与自身,人与自然关系,并对其进行善恶评价原则规范和行为的总和” 。我们来看这个概念,有点长,有点复杂,但我们分解下,就容易理解多了。道德涵义中包含着四个层次的内容:依靠手段: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良心)调节对象: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身关系评价标准:善恶、美丑、荣辱评价存在形式: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道德的内涵,我们逐个进行分析。第一,依靠手段(1)社会舆论点评:正如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所说,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用良知的尖刀来深刻解剖自身存在的丑陋,忍住刮骨疗伤的疼痛来唤起社会的警醒与行动。康德说“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