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证明对象.doc_第1页
第四讲证明对象.doc_第2页
第四讲证明对象.doc_第3页
第四讲证明对象.doc_第4页
第四讲证明对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讲 证明对象、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证明对象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证明对象的内容(3)了解三大诉讼中的具体证明对象、教学内容一、证明对象概述二、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三、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四、行政诉讼中的证明对象、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证明对象?它有什么基本特点?2、证明对象有哪些内容构成?3、简述三大诉讼中的证明对象。、课外阅读资料1、陈卫东、谢佑平主编:证据法学第十六章,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版。2、樊崇义主编:证据法学(第三版),第十一章,法律出版社,2003年9月版。第四讲 证明对象一、证明对象概述在证明制度中,证明对象是首要的环节。只有明确了证明对象,才能进一步明确由谁负责证明(证明责任),证明到何种程度为止(证明标准),以及如何进行证明(证明程序);也只有明确了证明的对象,取证、举证、质证和认证等证明活动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1、证明对象的概念。关于证明对象的概念,我国学理上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分歧较大:(1)狭义说。这种观点强调证明对象仅仅限于实体法事实,即为实体法所规定的行为要件事实或者权利要件事实。认为,证明对象是指“由实体法律规范所确定的、对诉辩请求产生法律意义的、应当由当事人提供证据加以证明的事实”。(2)广义说。这种观点将程序法事实和证据事实纳入证明对象的范围,认为,证明对象是“需要用证据予以证明的待证事实”,而“待证事实包括实体法事实、程序法事实和证据事实”。(3)折中说。这种观点认为程序法事实是证明对象,而将证据事实排除在证明对象的范围之外。上述分歧在于程序法事实和证据事实是否应属于证明对象的范围之内。本人采折中说,主张证明对象是指法律规定执法人员为了正确处理案件必须查明的事实,具体包括实体法事实和程序法事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15条规定有关证明程序事项的证据应由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收集,就充分说明程序法事实也是证明对象。2、证明对象的特征。(1)证明对象是法律规定的要件事实,具有普遍性。这里的法律包括实体法和程序法。所谓要件事实是指执法人员作出合法处理所必须查明的事实。(2)证明对象是当事人主张或者争议并且应当举证证明的待证事实,具有特殊性。证明对象的结构是普遍的,同类案件相同;但是,证明对象的具体内容是因当事人的争议或者主张的不同而异,具有特殊性。(3)证明对象是指需要证据证明的要证事实。证明对象是未知的事实或者不确定的事实;证据是已知的、确定的事实。证明对象需要证据加以证明,是证据和证明对象关系的常态。在特定情况下,一些证明对象不需要当事人举证证明,可以由执法机构直接认定,此即为免证事实,诸如:众所周知的事实;自然科学定律;国家机关公报的事实;生效裁判、公证文书和行政行为确认的事实;当事人承认的事实和推定的事实;执法人员熟知的事实和诉讼上已知的事实。3、证明对象的种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证明对象作不同的分类:(1)以证明对象所处的程序为标准,可以分为:刑事诉讼证明对象、民事诉讼证明对象、行政诉讼证明对象和其他法律事务中的证明对象等。(2)以法律依据为标准,可以分为:实体法规定的证明对象和程序法规定的证明对象。4、证明对象的意义。(1)有助于明确取证、举证、质证和认证等证明活动的目标,提高执法的效率。(2)有助于认识证据法与实体法、程序法之间的关系,推动证据法学的发展。5、证明对象的内容。根据折中说,证明对象一般包括实体法事实和程序法事实。在证明对象的内容问题上,存在争议的是程序法事实和证据事实:(1)程序法事实应否作为证明对象?程序法事实,比如回避的事实、管辖的事实、审判组织的事实、期限是否延长的事实、采取强制措施的事实、申请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的事实等,能否成为证明对象,学理上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持肯定态度,理由是:1诉讼法是实体法的实施法,查明程序法事实有利于监督司法机关遵守法定程序,保证实体法正确、公正地实施;2当事人可能对程序法事实发生争议,从而使程序法事实可能构成系争事实;3诉讼中有争议的程序法事实,有关司法机关也要在查清的基础上作出裁决,对其中有的裁决不服,可以申诉或者申请复议,对有的裁定甚至可以上诉或者申请再审。第二种观点持否定态度,理由是:1证明对象是为了明确取证、举证、质证和认证等证明活动的方向,以利于案件事实的查明。只有将证明对象限于实体法事实,即为案件的实体处理必不可少的事实,才有利于司法人员分清主次,集中注意力;2程序法事实,特别是那些据以作出决定或裁定的事实,虽然也存在着查明的问题,但与证明对象不能混同。许多程序法事实不查自明或者司法人员可以认知。而且,并非每个案件都会遇到程序法事实,如果没有发生某些程序问题,就不需要对有关的事实加以证明;3由于程序法事实的证明标准低于盖然性优势的标准,这种证明不是严格的证明,而仅仅是“释明”或者“稀明”。所以,严格意义上的证明对象,应当限于实体法事实,不包括程序法事实。第三种观点持折中态度,认为证明对象包含着程序法,但举证责任分配的问题仅与实体法有关,就这一问题而言,程序法事实不是证明对象,理由是:1尽管程序法事实也存在着举证责任的问题,但相当简单,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一般原则即可解决;2实体法事实是由当事人作为诉讼请求根据事实提出的,直接关系到当事人之间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查明这些事实是否存在,是整个诉讼的中心环节。总之,程序法事实与证明责任的研究无关。(2)证据事实是不是证明对象?证据事实,也就是证据本身所记载和反映的事实能否成为证明对象,也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肯定说,认为证据事实是证明对象,理由是:任何证据的真实性都需要其他证据确证,而当某个证据成为其他证据验证的客体时,便成为证明对象。也就是说,在证据事实和案件事实、证据事实与证据事实之间,存在着手段与目的的因果锁链,处于中间环节的证据事实,具有证据事实和证明对象的双重身份,是证明手段和证明对象的统一体。第二种观点是否定说,认为证据事实只能是证明手段,不能列为证明对象。第三种观点是折中说,认为证据事实依其与案件事实的证明关系,它可以表现为直接证据,也可以表现为间接证据。直接证据是直接反映和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因而它与案件主要事实重合,所以,尽管它是证明对象,但不必单独列出。相反,间接证据不能单独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而必须与其他的间接证据相联系,方能对案件主要事实起证明作用。因为间接证据需要证明,所以便成为证明对象。二、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一)有关刑事诉讼证明对象的法律规定1、根据刑事诉讼法第43条“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证明对象中的实体要件事实和第191条对违反诉讼程序的情形作了规定证明对象中的程序要件事实。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2条“需要运用证据证明的案件事实包括:(1)被告人的身份;(2)被指控的犯罪行为是否存在;(3)被指控的行为是否为被告人所实施;(4)被告人有无罪过,行为的动机、目的;(5)实施行为的时间、地点、手段、后果以及其他情节;(6)被告人的责任以及与其他同案人的关系;(7)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有无法定或者酌定从重、从轻、减轻处罚以及免除处罚的情节;(8)其他与定罪量刑有关的事实。”3、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333条。(二)对刑事诉讼证明对象的法理分析根据上述法律规定,可以将刑事诉讼的证明对象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被指控犯罪行为构成要件的事实。学理认为犯罪行为的构成要件有四:犯罪客体、犯罪主体、犯罪的客观方面和犯罪的主观方面。在司法实践中,有人将之分解为“七个何”:(1)何人犯罪的主体要件。(2)何种动机与目的犯罪的主观方面要件。(3)何时犯罪的时间,属于客观方面的要件。(4)何地犯罪的地点。(5)何种手段犯罪方法,属于客观方面的要件。(6)何行为犯罪行为的表现形式,如杀人、盗窃。(7)何种危害结果犯罪行为造成的损害,属于客观方面的要件。如上七个方面,连贯起来就是:何人基于何种动机与目的,在何时、何地,用何种方法实施了何种行为,产生了何种危害结果。2、与犯罪行为轻重有关的各种量刑情节的事实。(1) 从重处罚的事实,如累犯。(2) 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事实,如自首、未遂等。3、排除行为的违法性、可罚性的事实。(1)排除行为违法性的事实,如正当防卫、紧急避险。(2)排除可罚性的事实,如超出追诉时效、被告人死亡。4、排除或减轻刑事责任的事实。如责任年龄、精神状态等。5、刑事诉讼程序事实。如强制措施、回避、期限、侵权、管辖等等程序性事实。三、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一)有关民事诉讼证明对象的学说分歧在民事诉讼中,不同的实体法规定的证明对象不同,婚姻法、继承法、专利法、商标法、合同法等实体法各自对相应案件的证明对象作了不同的规定。学者间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1、英美法系学者通常根据所要证明的事实与案件主要事实之间的联系程度,确定民事诉讼证明对象的构成。具体包括四种事实:(1)要件事实或者主要事实,是指当事人为了使自己的诉讼主张成立所必须证明的事实,这类事实构成案件事实的本质部分,当这些事实成立时,当事人提出的司法救济的请求便应予满足。(2)伴随系争事实之发生的情况事实,例如系争事实是在何时、何地、何种环境下发生的,这些事实就其本质而言仍然属于系争事实的组成部分,把它们从中分别出来,有助于更加准确地认识系争事实。(3)与系争事实有关的背景事实,这种事实,本质上属于间接事实或者环境事实的范畴。(4)用来确定比较标准的事实,比如人们的日常行为习惯、商业惯例等,属于经验法则范畴。对于这一类事实,有的属于专业领域,需要当事人加以证明;有的属于一般生活常识,可由法官通过司法认知的方式予以探求。2、大陆法系国家学者采用的做法是把证明对象与证明责任的分担原则联系起来,研究民事诉讼证明对象的构成。这种方法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研究民事诉讼证明对象的构成:(1)以事实本身的性质为标准,把主张事实分为积极事实和消极事实,或者外界事实和内界事实两大类,积极事实或者外界事实比消极事实或者内界事实容易证明,因此前者属于证明对象,而后者则不列为证明对象。(2)以实体法律规范的性质为标准,将民事诉讼证明对象分为:1权利发生事实,即民事权利发生或者成立的事实,又称“基本事实”、“请求权事实”或“通常事实”,如合同的订立;2权利妨害事实,即导致权利不能成立的事实,如缺乏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3权利消灭事实,即使现有的民事权利消灭的事实,如债的履行、免除等;4权利受制事实,即限制当事人行使其民事权利的事实,如重大误解、诉讼时效等。3、中国学者一般根据诉讼理由即原告提起诉讼所根据的事实和理由,将证明对象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民事法律关系变动的事实;二是权利受害或者发生争议的事实。(二)民事诉讼证明对象的一般构成在我国,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民事诉讼的证明对象由下述方面的事实构成:1、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事实。即与民事法律关系构成要素有关的事实,具体来说包括民事主体的事实、民事行为及其效果的事实、民事权利义务成立变更消灭的事实,等。 民事主体 构成要素 民事客体 民事权利(义务)责任民事法律关系 产生变更和消灭 变动及原因 民事法律事实2、民事争议发生过程的事实。即当事人之间因民事权利义务的享有、履行发生纠纷,解决纠纷最后诉诸人民法院的事实。3、当事人主张的民事诉讼程序事实。具体包括有关当事人资格的事实、有关主管和管辖的事实、有关审判组织的事实、有关审判程序的事实、有关强制措施的事实、有关诉讼期间的事实,等等。4、有关外国的法律法规的事实。外国的法律法规是否存在和有效,对我国人民法院来说首先是一个事实问题,而不是法律问题。在涉外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主张适用外国的法律法规的,应当举证证明外国法律法规的存在和效力。四、行政诉讼中的证明对象(一)行政诉讼证明对象的法律规定1、根据行政诉讼法第5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第32条“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第61条二审处理的各情形。2、国家赔偿法和行政复议法。3、部门行政实体法。(二)行政诉讼证明对象的具体构成根据上述法条及其他行政法规的规定,行政诉讼的证明对象总体上可以分为与被诉行政行为合法性和合理性有关的事实、与行政赔偿构成要件有关的事实和行政诉讼程序事实。1、与被诉行政行为合法性和合理性有关的事实。(1)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和合理性有关的事实。包括:被告行政主体资格和权限的事实;原告是否实施了被处理行为或者是否符合法定条件的事实;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是否符合法定程序的事实;被告作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时目的是否正当的事实;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处理与案件的事实、情节和性质是否相适应。(2)有关抽象行政行为合法性的事实。包括:主体是否享有制定该抽象行政行为的行政职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