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04+法学基础知识.doc_第1页
8904+法学基础知识.doc_第2页
8904+法学基础知识.doc_第3页
8904+法学基础知识.doc_第4页
8904+法学基础知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人本科补修课法学基础知识课程期末复习指导第一部分 课程考核说明1考核目的通过本次考试,了解学生对本课程内容和重点、难点的掌握程度,考核学生对法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2考核方式开卷笔试、90分钟。3适用范围、教材本课程期末复习指导适用范围为重庆电大成人教育本科法学专业的补修课程。考试命题的教材是由孙国华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1999年4月第一版法理学教材。4命题依据 本课程的命题依据是法理学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实施意见。5考试要求本课程的考试重点包括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两个方面,主要考核学生对法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6考题类型及比重考题类型及分数比重大致为:填空题 (10%); 单项选择题(10%);多项选择题(20%);名词解释题(20% ); 简答题(20%);论述题(20%)。 第三部分 综合练习题一、填空题1社会调整必须承认_人的生物特性_是任何调整所必须遵循的前提条件。2马克思主义法学的 阶级性 和 科学性 是辩证的统一。3社会调整必须承认_人的生物特性_是任何调整所必须遵循的前提条件。4法所确认、保护、发展的秩序,总是_对统治阶级有利_的秩序。5国家_的最终形成标志着法的最终形成。6精神文明建设包括_思想道德建设_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_两个方面。7我国法律清理的权能归属原则是“谁制订谁清理_”。8法的体系最终决定于_社会经济制度_。9我国刑法规定:“凡在_中华人民共和国_犯罪的,除_法律特别规定的_以外,都适用本法。”10社会主义法的基本原则反映着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性,它们具有_普遍_性和最高的_命令_性。11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要求是 严格依法办事 。12、按照法律监督的方法,可以分对_法律事实_监督和对_法律文件_监督。13资产阶级法治原则主张_立法权_、_行政权_和_司法权_三权分立的政治主张。14违法的主体必须是达到_法定责任年龄_的,有_责任能力_的自然人或法人。15根据法规汇编的主体,法规汇编分为 _官方_和_非官方_两种。16人权国际保护的基本前提是_充分尊重各国主权_。17审判机关适用法的基本要求是:正确、_合法_、及时、_合理_ 、_公正_。18法的一般意识形态作用是通过两条基本渠道实现的,这两条渠道:一是_提供信息_;二是_衡量价值_。19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其效力低于_宪法_和_法律_ ,而高于地方性法规。20法律规范一般由_假定_、_处理_和_制裁_三个因素构成。2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是_法制_经济。22法律关系由_主体_、_客体_、_内容_三要素构成。23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方式有三种,即_法规清理_、_法规汇编_ 、_法典编纂_。此外,有些采用立法性法律体系的国家还编制 法律全书 。24_刑罚_是各种法律制裁中最为严厉的法律制裁。25法律调整机制的基本要素是:_法律规范_,_法律关系_,实现权利和义务的行为及_法的适用_。三、多项选择题1总的来看,对社会关系的调整主要划分为两大类,即 AB A个别性调整 B规范性调整C法律规范调整 D道德规范调整2法与原始社会规范具有以下共同点: ABD A都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社会规范B都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C都具有阶级性D都具有强制性3法的根本属性是 ABC A统治阶级意志 B。国家意志C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意志 D社会共同意志4法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主要特点是 BCD A调整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B由国家制定或认可C规定法定权利和义务 D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5法的规范作用表现为 ABCD A评价人们行为 B指引人们行为C预测人们行为 D思想教育作用6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创制法的权限是 AC A修改宪法 B解释宪法C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等基本法律D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7法学是(ABCD )。A属于社会科学的专门科学知识体系B有阶级性和政治性的一门学问C体现着一定阶级的世界观和要求的科学D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保护社会成员正当权利的学问8法产生的主要原因是(BCD )。A国家的产生 B私有制的产生C阶级和阶级斗争的产生 D生产力的发展9法律规范规定人们(ABC )。A可以做什么 B应该做什么C禁止做什么 D为何做什么10影响社会主义法在社会生活中实现的重要因素有 CD A立法的完善程度B法律实施的保障力度C国家机关活动中贯彻法治原则的程度D社会成员的法律意识、法律文化的程度11影响社会主义法在社会生活中实现的重要因素有 CD A立法的完善程度B法律实施的保障力度C国家机关活动中贯彻法治原则的程度D社会成员的法律意识、法律文化的程度12法律解释中的行政解释包括 ABC A国务院的解释 B国务院主管部门的解释C省人民政府主管部门的解释 D省人大常委会的解释13法的形成的基本标志是(CD )。A它按地区来规范它的国民 B公共权力的设立C一定社会规则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所制定 D.这些规则的实现依靠正在形成的国家强制力的支持和保障14法系如按照(BCD )的差别,可划分为欧洲大陆法系和英美的普通法系。A法赖以生存的生产关系的类型B法的历史结构C法的结构D法的渊源15法律事实依据它是否以权利主体的意志为转移可分为 AB A行为 B事件C肯定的法律事实 D否定的法律事实16影响社会主义法在社会生活中实现的重要因素有 CD A立法的完善程度 B法律实施的保障力度C国家机关活动中贯彻法治原则的程度D社会成员的法律意识、法律文化的程度17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在司法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时,享有司法解释权的机关有(AB )。A最高人民法院 B最高人民检察院C司法机关 D公安机关18法的形成的基本标志是(CD )。A它按地区来规范它的国民 B公共权力的设立C一定社会规则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所制定 D.这些规则的实现依靠正在形成的国家强制力的支持和保障19在法的实现中(ABD )。A利益是法的实现的动力和归宿 B利益是法发挥作用的基础C是对各种利益作出的取舍和协调 D是法所体现和保护的利益的实现20下列属于恢复权利性制裁的有(BC )。A赔礼道歉 B消除危险C返还财产 D交付违约金21法本身的主要价值是(BCD )。A法的价值的主导方面 B法使自由与纪律高度统一C法的相对稳定性价值 D法使国家强制合理化、经常化、公开化22在法律监督的内容中,法律监督的重点是 ABC A国家机关制定法律法规的活动B行政机关的执法活动C司法机关的司法活动D各政党、社会团体、组织遵守法律的活动23下列国家和地区属于大陆法系的是(BCD )A香港 B澳门 C意大利 D法国24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包括ABCD A行政管理权 B立法权C独立的司法权 D终审权25法律规范对人的效力问题,不同国家有不同的主张,归纳起来有 ABC A属人主义 B属地主义C保护主义 D折衷主义26法的形成的基本标志是 CD A.它按地区来规范它的国民 B.公共权力的设立C.一定社会规则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所制定D.这些规则的实现依靠正在形成的国家强制力的支持和保障27所有权关系属于 AC A.绝对法律关系 B.相对法律关系C平权法律关系 D隶属性法律关系28法律解释中的行政解释包括 ABC A国务院的解释 B国务院主管部门的解释C省人民政府主管部门的解释 D省人大常委会的解释29对行政活动的监督主要包括 ABD A国家权力机关对同级行政机关的活动的监督B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C人民政协的监督D监察机关的监督30总的来说,法学有(ABD )等基本职能。 A.理论认识 B.意识形态C保证法律调整的实际需要 D实际应用31下列国家和地区属于英美法系的是 CD A德国 B奥地利C. 香港 D. 加拿大32所有权关系属于 AC A.绝对法律关系 B.相对法律关系C平权法律关系 D隶属性法律关系33法本身的主要价值是(BCD )。A法的价值的主导方面 B法使自由与纪律高度统一C法的相对稳定性价值 D法使国家强制合理化、经常化、公开化34下列国家和地区属于大陆法系的是( BCD )A香港 B澳门 C意大利 D法国四、名词解释法理学:是我国法学体系中处于基础理论地位的理论学科,它是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从总体上来研究法和法律现实的一般规律,研究法的产生、本质、作用、发展等基本问题,研究法的创制和实施的一般理论,并着重研究我国社会主义法和法制的基本理论问题和理论学科。法的原则:就是体现法的本质和内容的法的基本出发点和指导思想。法的基本原则应该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法制: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法律制度的简称。是以法为核心的,包括与法相适应的法律意识以及相应的法律实践(包括立法、执法、司法、护法、守法等活动)在内的某国或某地区法律上层建筑的整个系统。个别性调整:就是按照针对具体人、具体事所确定的行为方式,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的一次性调整。规范性调整:就是针对某一类主体、某一类情况而使用一般行为规则进行的重复性的调整。法律文化:是反映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的全部法律活动水平的概念,法律意识、法律制度、法律实践都体现一定的法律文化。法的价值:就是法的这个客体(制度化的对象)对满足个人、群体、社会或国家需要的积极意义。行为:指以当事人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法律后果的行为。行为依其性质不同,可以分为合法行为和不合法行为。事件:又称法律事件,指法律不把一定后果的产生与当事人的意志相联系的客观事实或现象。可以分为自然事件和人为事件。法的历史类型:就是按照法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及其体现的阶级意志对法所作的基本分类。法律移植: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部分甚至大部分都是从另一个国家法律制度或许多“法律集团”中输入的一种现象。法的创制:是国家或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或认可)修改、废止法律规范的活动。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产生的,以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特殊的社会需要。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特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高层经济的同时,一定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规范: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并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现的一种行为规则。法的适用:是指国家专门机关和由国家授权的社会组织,按照法律的规定运用国家权力调整和保护具体的社会关系的活动。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和一种特殊形式,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法系:是按照法的历史传统和法的外部特征对法进行的分类。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法律事实:是法律规范与法律关系相连接的中间环节。法律调整:是根据一定社会生活的需要、运用一系列法律手段(如法律规范、法律关系、实现法的活动等等),对社会关系施加的有结果的、规范组织作用。法律制裁: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对责任主体依其所负的法律责任而实施的惩罚性或保护性强制措施。法的渊源:又称“法源”或“法律渊源”,其原义为法的“来源”或“源泉”。或分为物质渊源、法的政治渊源、法的历史渊源、法的理论渊源。又被称为法的“形式渊源”,它仅指法的法律效力的来源,即一个行为规则通过什么方式产生,具有何种外部形式才被认为是法律规范,具有法律规范的效力,并成为国家机关审理案件或处理问题的规范性依据。权利:是指法律所允许的权利人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而采取的、由其他人的法律义务所保证的行为。义务:是指法律所规定的,义务人按照权利人的要求,为满足权利人的利益,必须作出的行为(作为或不作为)。法律解释:是指有关国家机关、组织或者公民个人,对法律、法规或法律条文的内容、含义所作的理解和说明。法的实现:是指法律规范在人们的行为中的具体落实,即权利被享用,义务被履行,禁令被遵守。五、简答题1 法学的性质及其职能。法学是社会科学中一门具有阶级性、政治性的科学,它总是体现着一定阶级的世界观及其政治的、经济的实际利益的需要。法学主要有应用的职能、认识论职能和意识形态的职能。法学属于社会科学,任何社会科学都是人们对具体社会现象进行抽象思维后更深入的认识,所以具有指导人们认识社会现象的职能。法学是关于法和法律制度的知识和观点系统,它可以影响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同时,法学还能促使人们增强法治观念,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也就是法学具有的意识形态职能。法学还具有实际应用职能。法学在阐明法的本质、规律性的基础上,总是要致力于阐明提高法律调整效率的途径和方法,提出有科学依据的预测,多方面地直接地服务于法律实践。法律现象是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与阶级的存在密切联系的社会领域的现象。法学的职能,指由法学的性质所决定的其本身发挥作用的能力。2 简述法的本质的不同层次。法的本质是指法的根本性质。是法内部包含的一系列必然性和规律性的综合,是法这种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相对稳定的、深藏内部的、只有依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的东西。法的本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规定法的阶级属性的内在必然联系,表明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的本质分为三个层次:法的第一级本质,就是法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的意志。法的本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规定法的阶级属性的内在必然联系,它不是自发地形成和实施的,而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采取的一种行为措施,是反映社会中居于统治地位的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的意志。法体现由统治阶级的共同利益所决定的意志,统治阶级的意志体现为法,是通过一定的个人和机关的活动来实现的。法的各种规定都直接或间接地服从于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法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具有统一性和整体性,是法反映统治阶级的统一的、整体的意志和根本利益。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法的第二级本质,是指统治阶级的意志,统治阶级确认的某项行为是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的意志,不是随意的。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是对直接的社会权利和义务的法律确认,是这种被历史地、阶级地规定了的行为自由和责任的反映。法的第三级本质,是人们的行为和责任,人们的直接社会权利和义务是人的社会属性,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特别是经济关系的需要。任何法律规范都是直接或者间接的关于人们权利义务的规范。发展定人们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是法律规范的主要使命和内容,作出这种规定,必然要受到当时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限制,归根结底受当时经济条件的限制。3简述个别性调整与规范性调整的优缺点个别性调整的优点是能根据个别情况的特点,针对性地作出具体处理。缺点是,对每一问题都要重新解决,缺乏统一的制度,易为主观任意性开方便之门。规范性调整的优点是,这种一般规则使社会关系稳定,从而减少了社会生活的任意性和偶然性;且能使人们预知对错,事先选择正确的行为。其弱点是不能针对每一种具体情况的特点,对社会关系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能及时提出相应的对策。个别性调整就是按照针对的具体人、具体事所确定的行为方式,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的一次性调整。规范性调整就是针对某一类主体,某一类情况而使用一般行为规则进行的重复性调整。4法的价值及其范围。法的价值就是法这个客体(制度化的对象)对满足个人、群体、社会或国家需要的积极意义。法的价值分为三类:法所中介的价值。法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综合表现。法的价值中,首先包含着法所中介的经济、政治、社会制度的价值,也包含着人们所追求的并且也是法可以中介的其他一些价值,如自由、正义、秩序、效益等。法的工具性价值。就其本来意义说,主要是讲法在中介其他价值中的价值,即它的服务性的、工具性的价值。有确认性价值、分配性价值、衡量性价值、保护价值和认识性价值。和法本身的价值。是指法这种调整社会关系的手段本身的特殊价值,主要有:法有协调对立双方使之共处,达到统一的价值;法有使社会生活稳定,在稳定中发展,在发展中促进稳定的价值;法有使国家权力的运用合理化、经常化、系统化、公开化的价值。5法与原始社会行为规范有什么区别?赖以建立的社会关系不同。法反映阶级社会的社会关系,后者则反映原始平等、互助、协作的社会关系。反映的意志不同。法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之一,后者反映全体的利益和意志。形成的方式不同。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后者主要是自发形成的,也有一小部分由自治性组织制定。保证实施的力量不同。法是国家强制力来保障;后者则靠传统、舆论、集体的凝聚力、氏族首长的威望,人们内心信心和习惯来保障。生效的范围不同。原始社会习惯限于在有血缘关系的本氏族、本部落内生效;而法则是在国家主权所及的领域内生效。原始社会的习惯与法有着历史的联系,两者都是人们必须遵守的社会行为规范,起着调整社会关系的作用,所以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原始社会的氏族习惯可以转变为法。但是法并不是氏族习惯的简单延续和发展,氏族习惯和法是性质不同的社会规范。6简述法的外部特征。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法律规定人们的行为可以怎样做,应该怎样做或禁止怎样做,它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的标准,是指引人们的行为,预测未来行为及其后果的尺度,同时也是制裁违法行为的依据。法律是一种由国家权力制定或认可的规范。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基本形式就是制定或认可。法律是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的规范。规定人们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是法律规范的主要使命和内容。是由国家强制力作保障的规范。法律规范就是依靠国家强制力的保证,对违反这种规范的行为进行制裁。7何为法律事实?是如何分类的?有什么含义?法律事实就是法律规范与法律关系相连接的中间环节。法律事实是多种多样的,按照是否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法律事实基本上是分为事件和行为两大类。事件,又叫法律事件,指法律不把一定后果的产生与当事人的意志相联系的客观事实或现象。可以分为自然事件和人为事件。自然事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这些事实的出现,就会在有关当事人之间产生、变更或消灭一定的法律关系。人为事件是指由当事人以外的人所引起的事件。行为,指以当事人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法律后果的行为。行为依其性质不同,可以分为合法行为和不合法行为。合法行为是指与法律规范的要求相一致的行为。不合法行为是指与法律规范的要求不一致的行为,如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法律事实除了可以分为事件和行为外,还可以分为肯定的法律事实和否定的法律事实,一次性作用的法律事实和状态等。8简述当代社会主义法的专门法律原则。法治原则;即依法治国,一切以国家机关、社会公职人员和公民都必须严格守法的原则。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在处理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时。应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依法进行,不得滥用权力,任意禁止或命令,不得侵犯公民的合法权利和利益,以权谋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社会主义法所确认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仅指权利的平等,而且也包括义务的平等。这种公民权利义务的一致,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的一致性。它既体现在法的创制过程中,也体现在法的实施过程中。9简述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作用。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是在社会主义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法律意识,它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关于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和,它与社会主义法相适应,是社会主义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思想保证。法律意识在法的形成过程中起着认识社会发展客观需要的作用。法律意识在法的实施过程中起到调整的作用,并使人们的行为与法律规范相协调。10简述自由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劳动者不再对生产资料所有者具有人身依附关系,能够自由地出卖劳动力,因此,与之相适应,其法律特点是:具有反封建特权的特征; 它公开宣布,不论人们的出身、阶级、性别、文化程度、宗教信仰、财产状况,不论人们的身份如何,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就为身份卑微的第三等级取得合法地位,进而登上政治舞台奠定了基础,也为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等领域排除干预扫清的道路。主张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其作用主要是保障资产阶级私有财产的安全,为合同、债务等法律关系提供准则,裁决财产纠纷,执行某些不可少的社会公共事务等。主张契约自由的原则; 没有契约自由就没有可供资本家雇佣的自由劳动力,就不会有资本主义商品化、社会化的生产方式,它有利于财产的积累和转移。这一原则对反对封建等级特权、取消人身依附方面有着重大进步意义。主张法治原则。它建立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基础上,提出国家权力的行使必须有法律根据,不得侵犯法律所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它主张公法与私法划分。为了防止滥用国家权力,主张以权力制约权力,提出多党制和三权分立的政治主张。11为什么说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法的重大特点之一?首先,社会主义法的阶级性与人民性具有共同的政治基础。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种国家制度的性质决定了社会主义法必然要体现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必然要确认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和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其次,社会主义法的阶级性与人民性具有共同的经济基础。最后,社会主义法的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性是由工人阶级领导和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所决定的。12简述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和特点。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法律关系的客体把法律关系肢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联系在一起,它是任何一个法律关系都必须具备的一个人要素。法律关系的客体具有以下特点:它必须具有一定的价值,能够满足主体的物质利益和精神需要。它是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满足主体的需要的社会现象是多种多样的,但如果这种现象得不到法律的认可,也不能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它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变化的。13简述法律规范的空间效力及其在我国的生效情况。法律规范的空间效力,是指法律规范在哪些地方、区域有效。一般讲,一个主权国家的法律适用于主权管辖范围内的全部领域,包括领陆、领海、领空,以及其他延伸意义上的领域(如驻外使馆、航行或停泊在境外的本国船舶和航空器)。我国法律规范的空间效力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在全国范围内生效在局部区域生效某些法律、法规不仅在我国领域内有效,而且还可以有域外效力。14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应理解和处理好哪些问题?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关系。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接受国家权力机关监督的关系。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与接受社会和人民群众监督的关系。15简述违法行为的概念及构成。违法行为亦称违法,是指个人或者单位实施的具有社会危害性的、有过错的不合法行为。不履行法定义务,违反法律的禁止,滥用权利都可以构成违法。其种类有:(1)刑事违法;(2)民事违法;(3)行政违法;(4)违宪行为。违法行为具有以下特征:违法行为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违法行为是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具有违法性。16、法的定义。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即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这一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它通过规定人们在相互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17、马克思主义法学与剥削阶级法学的区别。前者认为法是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一致的体现;后者力图掩盖法的阶级性。前者认为法的性质和发展最终决定经济;后者否认经济对法的最终决定作用。前者认为法和国家政权都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后者大都认为法是超历史的永恒现象。18、简述封建制法的基本特征。严格地保护封建地主阶级对土地和水利设施等生产资料的所有权。维护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残酷地镇压农民的反抗,以名目繁多的供赋压榨人民。确保封建等级特权;宗教的戒律和教会法起过很大的作用。19、大陆法系和普通法系的区别。历史渊源的差别。形成时起作用的人的差别。前者又称为“法学家法”;后者又称为“法官法”。法的渊源的差别。前者以制定法为主要渊源;后者以判例法为主要渊源。重视法规的差别。前者更重视实体法;后者更关注程序法。法的结构的差别。对法的结构的基本划分,前者是公法与私法;后者是普通法与衡平法。20、法对科学技术的作用有哪些?科学技术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引起了许多新的问题,尽进入了法律的调整领域。法对科学技术的作用是多方面的。(1)法对科学技术发展的组织和管理作用。现代科学技术要取得有重要影响的科研成果,离开国家的科学发展计划、财政支持,离开科技工作者的具体努力和协同攻关,仅靠个人的努力是无法想象的。(2)法对科技成果的合理使用和推广方面的保证和促进作用。在这个问题上,法律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比如:专利、知识产权制度,就是明显的例证。(3)法对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消极后果的抵制和防范方面。现在我们所面临的环境污染、生态平衡被严重破坏等等问题,当代世界各国都在运用各种手段,其中包括法律的手段,来抵制、防范和减少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 (4)法对国际科技合作的推动和协调方面。国际规模的科技竞争与合作既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代国际关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科技合作法律制度和国际技术转让法律制度等都对国际科技合作的推动和协调起到重要的作用。21、简述权利的概念及特点。权利是指法律所允许的权利人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而采取的、由其他人的法律义务所保证的法律手段。权利具有以下特点:它以法律规定为前提。它是以权利人的需要和利益为目的。它是和义务密切联系的。它授予权利人一定范围内的行为自由。22、怎样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创制的基本原则?(1)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首先必须根据客观实际,依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反映客观规律的要求。其次必须把现实需要和可能结合起来。最后必须处理好立足于我国实际与借鉴、吸收外国法制的有益经验和法学理论的关系。(2)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就是在法的创制中一定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同时又要从实际出发,在原则允许的限度和范围内,根据具体情况和条件,作出灵活的规定。(3)稳定性、连续性与适时废、改、立相结合。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是法的权威性、严肃性的内在要求,是社会稳定发展、生产和生活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适时废、改、立是立法机关根据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及时制定新法、废止旧法、修改不适宜的法律。(4)科学的创建性:人们可以根据客观规律以及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有预见、有计划地制定新的法律规范:形成新的行为模式,建立新的法律关系,以推动社会的发展。(5)专门机关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法的创制是国家的专有活动,必须由享有立法权的国家专门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其他任何个人或组织均无权创制法律,同时必须走群众路线,依靠群众,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经验和意愿集中起来,上升为法律。23、试述社会主义法对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作用。经济体制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体现.社会主义法为改革指明方向,确定改革的基础.社会主义法利用法律形式,贯彻改革措施,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社会主义法可以巩固改革的成果.社会主义法可以协调各种利益主体的冲突,协调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24、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法是上升为法律的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任何法都是掌握国家权力的阶级或社会集团的意志的体现,只有掌握国家权力的阶级或社会集团,才有可能把自己的意志上升为法律,社会主义法也不例外。我国是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与此相适应我国社会主义法必然是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在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与工人阶级在国家的领导地位相适应,工人阶级的意志在法的形成和运用中也起领导、指导的作用。社会主义法自然要体现工人阶级的意志,但不仅体现工人阶级的意志。工人阶级作为领导阶级,在制定和实施法律的过程中,不能不考虑其同盟军的意志,不能不考虑广大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因此,社会主义法即体现工人阶级的意志,也体现广大人民的意志。社会主义法既是工人阶级意志的体现,也是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但不是这些阶级、阶层的意志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工人阶级通过自己的先锋队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工人阶级为首的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25、如何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意识?(1)灌输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法律观。(2)在广大群众和干部中普及法律常识。26、简述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法律规范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这是与其他社会规范的重要区别之一。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是指法律规范在逻辑联系上是由哪些因素或部分组成的。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包括三个因素,即假定、处理和制裁。假定,就是法律规范中关于该规范适用的条件部分。它指明该法律规范在什么条件下可以适用。如我国刑法关于重婚罪中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就是假定部分。处理,就是行为规则本身,即法律规范中指明人们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的部分。这部分具体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如我国宪法第51条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得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得合法自由和权利”就是处理。制裁,就是法律规范中关于违反该规范时应承担什么样的法律后果的部分。如刑法条文中关于刑罚部分,就是制裁。法律规范在逻辑上遵循着“如果则否则”的公式。在现实中的法律规范往往只有两个因素,第一个因素是假定,第二个因素是处理或制裁,这两个因素按“如果则”的公式安排。这种法律规范被称做命令性规范,以区别于逻辑性规范。27、简述法的体系和法的部门。法的体系是一个内在统一、互相协调的整体,是按照一定的结构层次组织起来的系统,是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统一体。法调整的对象是社会关系,不同种类的社会关系需要运用不同的调整方法,凡运用同一类调整方法并调整同一类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就构成独立的法的部门。如劳动法、婚姻家庭法部门。法的部门是法的体系的基本组成要素,各个不同的法的部门的有机结合,便构成了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法的体系。(1)法的体系是指一国或一地区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法的体系与法学体系、立法体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法学体系昌指法学研究的范围和分科,法学的各个分支学科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法的体系是法学体系形成、建立的前提和基础。立法体系是指一国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所构成的整体。法的体系和立法体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2)法的部门是对一国现行法律规范按照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不同,以及与这相适应的调整方法的不同所做的分类。法的部门通常由若干具体法律制度及相应的法律规范组成。我国法学界一般认为,划分法的部门的主要标准是法律的调整对象,其次是法律调整的方法。(3)我国社会主义法的体系包括主导的法律部门宪法和基本法律部门,如行政法、民法、刑法、经济法、婚姻法、劳动法、诉讼法。28、简述我国的法律渊源。法学中的法的渊源又被称为法的形式渊源,它是指法的法律效力的来源,即一个行为规范通过什么方式产生、具有何种外部形式才会被认为是法律规范,具有法律规范的效力,并成为国家机关审理案件或处理问题的规范性依据。中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有:宪法、法律、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行政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地方国家机关的地方性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特别行政区的法、国际条约。29、法治的概念及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法治是指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职人员和公民,都必须严格地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坚决依法办事,依法治理国家。社会主义法反映了工人阶级为首的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人民管理国家必须依法办事,不允许任何机关或个人滥用权力。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实行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所要求的,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要求的,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实行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法可依,是实行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之一。社会主义国家要求有健全完善的法律制度,使需要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均有相应的制定得比较合理的、符合实际的法律规定,使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有法可依,这是做到依法治国、依法办事的前提。实现这一要求,必须重视和加强立法工作,不断提高立法工作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及时制定符合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要求的、符合广大人民意愿的、相互协调的、合理的、有效的法律及法规,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和法律调整机制。有法必依,是普遍的守法原则,是实行社会主义法治的中心环节,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之一。有法必依首先要求国家机关、公职人员在处理各种事务、特别是处理与公民和其他社会团体的关系时,必须依照法律的规定办事,既要依照实体法的规定,又要依照程序法的规定,不得滥用国家权力;其次要求一切社会关系的参加者都必须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活动,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只有实现普遍守法的原则才能建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秩序,充分发挥法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执法必严,指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执行法律时必须做到一丝不苟,依法办事,处理公务,办理案件都要有法律上的依据,并且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执法必严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实行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条件。要做到执法必严必须坚决反对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的行为,同时还必须有一大批合格的执法工作人员。违法必究,指凡是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不允许任何个人或组织享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违法必究是实行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之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保证。要做到违法必究,必须大力加强法律监督工作。任何人,不管地位有多高,功劳有多大都没有违法、犯罪的特权。任何人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应被及时揭露并依法承担应有的法律责任和其他的社会责任(如党纪处分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厉行法治的重要性、复杂性、长期性。健全法制,厉行法治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性之一,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内在要求。但要形成法制完善、法治原则深入人心的状况非一日之功,只有充分认识健全法制,厉行法治的重要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其中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发展的规律性是决定性因素。我国目前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民主政治都是在探索中前进,诸多方面社会关系的建立和完善也都带有探索的性质,这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复杂的长期的过程。厉行法治不仅面临如此复杂而多变的社会关系需要进行法律调整,而且还要始终如一地贯彻法治精神。完善法制和厉行法治的复杂性、长期性与法所调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关系的复杂性是一致的。由于我国长期的自然经济、封建专制的政治和文化等多种因素对人的影响,因此我们还面临更新观念,造就社会主义新人的任务,这对实现依法治国的方针是至关重要的。这项任务无疑是复杂和长期的任务。健全法制、厉行法治有其规律性,不可能在很短的时期内完成,需要长期的、坚持不懈的艰苦努力。30、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法理学是我国法学体系中处于基础理论地位的理论学科。他是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从总体上来研究法和法律现实的一般规律,研究法的产生、本质、作用、发展等基本问题,研究法的创制和实施的一般理论,并着重研究我国社会主义法和法制的基本理论问题的理论学科。法理学所阐明的是法律制度的基本问题和一般规律,是对法这种现象的总的看法。它所涉及的往往是法律实现的一些待遇方针性、战略性和方法论性质的问题,因而它在整个法学体系中处于基础理论的地位。法理学与部门法学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法理学是以全部法律,即把法律现象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其产生、发展规律、本质和作用等基本问题,而部门法学则是阐述某一种法律、某几种法律或某种法律的个别问题。法理学的材料来源,是通过对所有部门法材料进行高度概括获得的。所以法理学既提供了研究部门法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同时它所阐述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对部门法学的研究又有指导意义。在整个法学体系中,它是基础理论或者说是一门导论性或绪言性的学科,是学习和研究法学的入门学科,没有这一学科知识,就难以学习和研究好其他部门法学科。法理学与法制史、法律思想史的关系是“论”与“史”的关系。31、法的实施与法的实现的区别。法的实现,是指法律规范在人们的行为中的具体落实,即权力被享用,义务被履行,禁令被遵守。法的实施是指使法律规范的要求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实现的活动。法的实现与法的实施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法的实施是法被制定后,开始生效付诸实施,所以法的实施是指使法律规范的要求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实现的活动。法的实施侧重于强调法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和贯彻,是法的运作过程;而法的实现则侧重于强调法实施的结果,强调把法律规范的要求转化为现实生活中事实和实际状况。法被实施但不一定被实现,例如法院依法对案件作出判决,是实施了法律,但判决如果因各种条件的限制而得不到执行,则判决中所确认的权利义务就无法得到实现。法的实现与法的实施又具有密切联系。法的实施是以法的实现为目标,而法的实现又必须通过法的实施,并以之为前提。32、法律关系构成要素。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产生的,以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形式表现出来的特殊的社会关系。 法律关系由三个要素组成,即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关系的内容和法律关系的客体。 法律关系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其中享有权利的一方称为权利人,承担义务的一方称为义务人。 法律关系内容就是法律关系主体相互之间在法律上的一种权利和义务关系。 (1)法律上的权利 是指法律所允许的权利人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而采取的、由其他人的法律义务所保证的行为。 (2)法律上的义务是指法律规定的,义务人按照权利人的要求,为满足权利人的利益,必须作出的行为。 (3)权利和义务是法律关系内容不可分离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具有统一性。 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法律关系具有以下特点:它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