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复习方略】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高考语文总复习(十二) 3.2.4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专项突破练(1).doc_第1页
【全程复习方略】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高考语文总复习(十二) 3.2.4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专项突破练(1).doc_第2页
【全程复习方略】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高考语文总复习(十二) 3.2.4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专项突破练(1).doc_第3页
【全程复习方略】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高考语文总复习(十二) 3.2.4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专项突破练(1).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程复习方略】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2015届高考语文总复习(十二) 3.2.4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专项突破练1.(2014十堰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眼儿媚宋朱淑真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1)请简要分析“云锁朱楼”中“锁”字的妙处。(4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炼字题首先解释该字,再具体分析该字的好处。答案:“锁”字是“笼罩(包围、环绕、围绕)”的意思,(2分)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阴云四布、雾压朱楼的情景,表现了深闺女子郁闷(烦恼)的心情。(2分)【规律方法】炼字题的一般答题步骤适当展开想象,说说这个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_答案:下片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2分)通过绿杨、海棠、红杏等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词人隐藏在心中的无限哀(春)愁(烦恼、惆怅等)。(2分)(如果表现手法答“用鸟语花香来反衬自己的惆怅”也对)2.(2014铜陵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旅宿杜牧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1)颈联是怎样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4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找出颈联(第三联),分清虚实:哪是实景,哪是虚景。并用简洁而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其次指出作者意图,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答案:虚写乡愁令人难眠,渐入梦境,梦回故乡。可路远,醒来时天已大亮。实写的是远离故乡,书信难达。表达羁旅中的思乡之情。(4分)(2)联系全诗的情感,简析尾联的寓意。(4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主旨。读标题,“旅宿”提示读者所写的是作者住宿旅馆时的见闻感受。抓情感,首联“无良伴”“自悄然”,显示作者独宿旅馆的孤寂;颔联“思旧事”“愁眠”,表现作者无眠的愁苦;颈联“远梦”“家书”,解释对家乡的思念是愁苦的根源。上述三联,景物暗淡,心情愁苦,表现的是羁旅之愁,故园之思。第四联,“好烟月”“钓鱼船”,故乡景物明朗,生活闲适自在,表现一种愉悦心情。明手法,第四联与前三联的景物描写和表现的心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是意思却一脉贯通,正因为羁旅愁苦,所以才留恋向往家乡自由闲适的生活。至此作者的意图就显豁了:以想象中的故乡美景、闲适生活反衬羁旅的愁苦,表达了对家乡自在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点明主旨。答案:用沧江美景、渔人垂钓与诗人长途跋涉、行旅艰辛形成鲜明对比,反衬自己风尘仆仆难与家人团聚的愁绪,表达了诗人对家乡自由自在闲适生活的向往。(4分)3.(2014襄阳模拟)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浣溪沙秦观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这种情感是如何表现出的?(4分)答:_答案:轻轻的寂寞和淡淡的哀愁。这种情感是通过“轻寒”“晓阴”“淡烟”“丝雨”等词语(或物象)表现出的;通过轻浅的色调、清幽的意境表现出的。(4分)(2)“自在飞花轻似梦”一句是个比喻句,沈祖棻在宋词赏析中将其称为“奇喻”,请你说说,这个比喻奇在何处?(4分)答:_答案:它的奇,可以分两层说。第一,“飞花”和“梦”本不相似,无从类比。但词人却发现了它们之间有“轻”和“美”这两个共同点,就将两样原毫不相干的东西联成一体,构成了既恰当又新奇的比喻。第二,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体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或者说,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喻难以捉摸的事物,但词人在这里却反其道而行之。他不说梦似飞花,而说飞花似梦,也同样很新奇。(4分)4.(2014荆门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离亭燕张昪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注】张昪:南宋初人,作者经历宋由盛到衰的时代。此词为作者退居期间所作。低亚:低垂。(1)“水浸碧天何处断”中的“浸”字用得好,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3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炼字题首先解释该字,然后具体分析这个字的妙处。答案:“浸”有浸染之意,(1分)一个“浸”字,以动衬静,描绘出天幕低垂,天空仿佛被江水完全渗入的景象,表现出天水相连、浑然一色的宏大开阔的意境。(2分)(2)结合诗歌简析“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这句话所蕴含的思想感情。(5分)答:_答案:表达了作者担忧时政的惆怅之情和无人可诉的孤寂之感。(2分)词人靠着层楼,面对清秋景象,想到历朝兴废尽入渔樵闲话,心中不免生出国家兴衰的兴亡之感和担忧时政的惆怅之情;(2分)诗人面对清秋寒日西下之景,独倚层楼,“无言”寂寞,更生出一种无人可诉的孤寂和无奈之感。(1分)5.(2014襄阳模拟)阅读下面一诗一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春兴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望江南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注】上苑:指在故都金陵(今江苏南京)的御花园。(1)一诗一词都写到了“梦”,梦中的情思分别是什么?请简要说明。(4分)答:_参考答案:诗中“乡梦”说明梦里有思乡之情;(2分)词中所梦之处是故都金陵的御花园,所以梦里有亡国之恨。(2分)(若答梦里有对故国繁华的追恋得1分)(2)一诗一词都运用“春风”这个意象,试分析各自的作用。(4分)答:_参考答案:春兴:运用比拟或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风”变得多情,既表达了思乡之切,又把无形的乡梦,变成了有形的缕缕春风,化虚为实,具体形象可感。(2分)望江南:“春风”比喻故国美好的生活,作者用梦中沉醉的欢乐反衬梦醒来后的无限悲痛、凄凉。(2分)6.(2014本溪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十二月九日雪融夜起达旦魏了翁远钟入枕雪初晴,衾铁棱棱梦不成。 起傍梅花读周易,一窗明月四檐声。(1)第二句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本题作答的关键在于理解整首诗中第二句的内容对上下文的影响,即在结构上的作用,这个作用不外乎铺垫、承上启下等;尤其要注意不可遗漏语句与题目的关系。答案:诗句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与题目相照应,交代了“夜起”的原因被子冰冷“梦不成”;(2分)启下,引出诗人因睡不着而起身傍梅读周易。(2分)(2)有人说这首诗“后两句寄兴高远,人所传诵”,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简要分析。(4分)答:_【解析】作答本题,首先要理解“寄兴高远”的含义,即表达的情感高洁脱俗、清新雅致。其次要准确把握诗人睡不着觉的三个原因,指出诗人以此反衬出了意境的脱俗、纯净。答案:白雪、皓月、梅花、檐边融雪等景象,构成了一个纯净、空明、幽雅、充满诗意的意境,表现出诗人远离繁华,与自然界融为一体的适意。(2分)诗人明明是在声音干扰,雪亮刺眼,被子冰冷的情况下睡不着觉才起身读书的,但整首诗歌全无这种情况下可能有的烦恼、孤寂等情感。诗人运用反衬的手法,起身傍着梅花读周易,表现了诗人是一个雅致、情操高尚之人。所以这两句可谓“寄兴高远”,是难得的佳句。(2分)【规律方法】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注意“四要”1.体悟要深入。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一定要由表及里,透过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外在形式,结合标题、注释、意象等暗示信息,深入体悟作者的观点态度,这是分析评价的前提条件。2.分析要细致。首先,必须引用原诗中的相关词句来具体分析,千万不能脱离原诗泛泛而谈。其次,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